“皇后娘娘,吉时到了。
该出发了。”
“好。”
易阑珊点点头,登上了马车。
一行车队浩浩荡荡地向城郊的星野山驶去。
本来,祭天大典该是皇帝的工作。
可易江城登基之后便长居洛阳的别院,根本没回过京城。
上朝?免了,看折子就好。
各地官员送来的奏折,由礼部转送洛阳,易江城批注之后才送回京城,由礼部发下去。
各种典礼则由易阑珊代行。
十年过去了。
城舅舅还是无法面对我呢。
马车里铺了厚重绵软的垫子,行驶也十分缓慢,可只要是走在路上,就注定了有颠簸。
就像人心里的结,大家都知道它在那里,可就是解不开。
车向山顶驶去。
“娘娘,进入弘法寺的地界了。
从这里开始,要步行了。”
易阑珊拉着裙子从马车里走出来,此时,天际划过一道弧线,一颗流星坠落。
不对,大白天的哪来流星?“那边是圣湖的方向吧?翟护卫,你先带人过去查看一下。
我和众位大人随后就到。”
翟钦带了一队侍卫向圣湖跑过去,易阑珊和诸大臣则不紧不慢地走着,走到湖边的时候,翟钦已经把那从天而降的东西捞了起来。
是一个人。
很高大的男人,面容十分英俊,头发很短,穿着款式和质地都很奇怪的衣服,脚上是一双系了许多带子的白色鞋子。
对了,他还有一双漂亮的手。
这个人是?早早准备好法器,准备举行祭天大典的和尚们在一旁窃窃私语着:“从天上掉下来的人!”“是天神吗?”“落在圣湖里呢!”好几位大臣都听到了,脸上都浮现出一种若有所思的神情,他们交换了一下神色,似乎是做了一个决定,其中礼部尚书袁宏上前一步:“娘娘,吉时到了,还是先举行祭天大典吧。”
按照大胤朝的惯例,祭奠结束之后,众人还要在弘法寺打坐一夜,静感神恩。
当然用不着皇帝真的在大殿里坐上一夜,这个程序早就简化成了在寺里住一夜就好。
是夜,袁宏来到易阑珊居住的禅房外求见。
易阑珊隔着窗子问道:“无论有什么事,都请袁大人等到明天再说。”
“众位同僚推举我来和皇后娘娘谈一件要事。
这件要事,是越早越好的。”
“什么事?”“是时候让皇上回到京城了。”
“外面风大,袁大人请屋里说话。”
山寺是修行的地方,陈设十分简单,桌面上有一盏小小的油灯,易阑珊用簪子拨着灯花:“众位大人想到了什么好办法吗?”她漫不经心地带了一句:“如果是那个迁都到洛阳的提议,就不用再提了。”
袁宏并没有错过她语气里的揶揄:“那不过是前任礼部尚书的异想天开罢了,皇后娘娘还是忘了吧。”
“不好意思,我忘了。
袁大人请继续说。”
“于情于理,皇上都没有长居别院,不回京都的道理。”
“是。”
易阑珊点点头。
与人交流之时,不断地肯定、附和乃至重复对方,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那会让人觉得备受重视从而产生信赖感,放松警惕,解除戒备。
“现在只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皇上无法拒绝的理由,皇上就一定会从洛阳回来。”
“是的。”
“以前众位大臣都想着从情、理、法上说服皇上,可是谁都说服不了皇上。”
“的确是这个样子。”
他们用了十年的时间,写了无数锦绣文章,然而,发过去的每一篇都石沉大海。
到最后,他们灰心丧气了,讪讪地离开京城,归隐山野。
做一个连皇帝的面都见不到的大臣有什么意思呢?他们都是身负才名的名士,怎么会甘心伏在案几上抄抄文书?“他们都错了。”
“哦?”“要让皇上回来,一针见血的斥责是没有用的,必须要指东打西的胡搅蛮缠才行。”
“呃?”易阑珊挑一挑眉毛。
“今天不是有人坠落圣湖吗?我已经拟了一个天降祥瑞,请皇上回京的奏折,请皇后娘娘过目。”
奏折写的十分天花乱坠。
前半段是在描述天降祥瑞的种种奇景,比如七彩祥云啦紫气东来啊百花齐放啊,然后用了长篇大论来赞颂皇上的德政仁爱,才会有神仙从天而降,最后则轻描淡写了一句,希望皇上能回京主持一个正式的祭典来酬谢上天。
易阑珊愉悦地笑起来:“这奏折是袁大人写的么?写得非常好。”
袁宏并不贪功:“我、关渔、莫德麟、蔡书铎一起写的。”
“我没记错的话,你们都是许东篱的弟子吧?”“是的。”
“大胤朝第一才子教出来的学生果然不一样,你们都很聪明,而且懂得权变,并不是只知四书五经的书呆子,我记下了。
你们把奏折发出去吧。
祥瑞那边,我来想办法。”
“微臣告退了。”
袁宏倒退着走出了禅房。
易阑珊走到门边,轻咳一声:“请翟钦大人过来说话。”
翟钦很快就到了,不愧是练武之人,行动十分敏捷。
“娘娘有何吩咐?”“今天白天从天而降的那位仙人醒了吗?”虽然不太明白那个稀奇古怪的家伙怎么就变成仙人了,翟钦也没有多嘴,老老实实地答道:“仙人还在昏睡。
掉进湖里的时候喝了一些水,不过已经全部压出来了,寺里的医僧看过了,也说没有大碍,应该明天早上就会醒。”
“你派个人去照看仙人,他醒了的话,立刻来叫我。
半夜也一样,明白了吗?”“明白。”
翟钦最大的好处就是简洁明了,听说照做。
易阑珊解下外裳回**躺下,坚硬的土炕并不舒服,睡到下半夜的时候方才进入梦乡,此时翟钦来敲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