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向你求援(1 / 1)

发迹 古龙岗 2184 字 8个月前

第二卷:京城沉浮录第二百三十九章 向你求援隆五十一年,是一个比乾隆五十年更加让人牢记的一在这一年的秋天,江浙一带非常突兀地出现了不少纺纱厂跟织布厂,而且这势头还迅速的传播到了安徽、湖广一带。

这些纺纱厂跟织布厂,大多是建在河边,利用水力纺纱织布,不仅效率远远高于手工,而且质量也是极佳。

而随着这些纱厂跟布厂的出现,许多小农户家的纺车开始废弃不用,大批的工人开始受到雇佣。

这还不算。

大清国所有产棉花的地方差不多都被这些新建纺纱厂的老板们派人给光顾了,凡是种了棉花的老百姓也差不多都小赚了一笔。

可就是这样,那些老板们也似乎还有些意犹未尽。

晋商们把持的通往蒙古的商道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起因就是那些蒙古人多到都几乎不知道该如何处置的东西:羊毛。

大清朝廷上的那些高官显贵们也注意到了这种情况。

可是,他们最注意的,却不是这大规模出现的纺纱厂跟织布厂可能对整个国家所带来的冲击,而是这两种纺织厂所带来的巨大得润。

不过,纺纱厂跟织布厂出现的势头实在是太过迅猛了,从第一家纺纱厂在江苏省出现,再到他们所查到的最后一家也即第七十三家织布厂在湖北建立,不过才两三个月的功夫,这种势头让他们根本就不愿意出手进行制约。

按大学士、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和珅的话,那就是“大清国地人多了去了。

这么几家厂子哪够用?现在压下他们,把别人都吓住了怎么办?还是等他们再多建几家,那时候咱们再提高税收,这样,朝廷才能有更多的好处可赚!”和珅此时的权势已经隐隐然有些朝中第一人的意思,尤其是阿桂这位功勋威望卓著的领班军机大臣在富勒浑一案之后,已经开始有些“懒散”,其余王杰、福隆安之辈更是无法左右和珅。

所以,和珅这种“养肥了再开刀放血”的说法得到了朝中许多大臣的赞同。

哪怕就是有人得道了和家也已经派出人南下找河建厂的消息。

也没有人在朝堂上说出来。

可是,和珅也没有料到这股建厂风潮居然会刮得出此之劲。

到乾隆五十一年末的时候,整个大清国从无到有,已经建立了不下三百家纱厂与布厂。

大清国地棉花被抢购一空。

蒙古的王公贵族们卖羊毛卖到肝儿颤心跳、红光满面,一个个下定决心明年就算不找女人,就算累吐血,也要加大绵羊的养殖规模。

而考虑到蒙古人的这种死活要多卖羊毛地态度。

清廷的高税收政策变得有些难产,再加上那些厂子的东家之中,也有不少是资本雄厚的大商家,这些人在朝中也有许多地关系。

听说了朝廷要向他们加税的消息之后,也立即行动起来,关系甚至都找到了和珅的家里……于是。

和珅的政策又发生了改变。

在他向乾隆又述说了许多条理由之后。

纺织业地税收被定在了一个较低的水平。

而这样一来,又进一步刺激了那些厂子的上马。

而这个时候。

奉何贵之命,化名易容,把自己装扮成一个破落地木匠后人,秘密前往江浙湖广等地出售纺织机械图纸地何守富,也早就已经带着卖图所挣地五十多万两白银跑回了南泥湾,一边傻笑着派人去江浙湖广一带大量收购坯布,一边大召人手准备建立一个超大规模的染厂。

根本就不管自己地行动是给大清国燃起了一把大火。

而就在何守富到处点火的时候,澳门的众多洋商也得知了十三行如今资本雄厚,根本就不害怕他们拖时间的消息。

于是,他们再也无法忍耐那种焦燥不安的等待,为了能够赶上东北季风返航欧洲,也不再理会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劝说,纷纷以低价售出自己从欧洲带来的货物,并以高价购进十三行的茶叶、瓷器等物品。

使得十三行大赚一笔。

而身为“纺织业点火行动”的策划者与发起人,何贵也因为成功“解决”了这次十三行跟洋商的纠纷,并且还狠狠教训了一顿那些曾经“诽谤”过朝廷的洋鬼子,并让和珅平白获得了一份丰厚的红利,终于得到了来自清廷的认可,正式接替孙士毅成为广东巡抚。

不过,这些事情都已经算不得什么了。

因为,台湾出事了。

台湾,自从施琅攻台,将其收入大清国版图之后,便因为不怎么受清廷重视,而使得本地官吏行事肆无忌惮。

尤其是在乾隆中叶之后,更是吏治腐败,贪官横行。

有道是“贪婪之吏,以宦为贾,舞弄文墨,剥民脂膏,三年报罢,满载而归。”

公肥私。

总兵柴大纪任职两年,贪污所获达,“金银五、六万两”。

结果,反清组织天地会在台湾迅速扩大,入会人数不断增加。

当地老百姓对清王朝的统治日益不满。

不过,天地会的迅速发展也引起了清政府的关注。

乾隆五十一年七月,清廷下令解散天地会,到处搜捕该会会员,知府孙景燧进驻彰化,命知县俞峻和游击耿肚文进驻大墩(今台中市),结果,俞、耿两人借机在大墩城内烧杀抢掠,滥杀无辜,竟使得城内火光冲天,哀号一片。

而他们的行为也终于引起了民愤,天地会首领林爽文不顾宗族反对,于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以“安民心,保家业”相号召,率众起义了。

本来,此事并没有被清廷放在心上,因为台湾本就没怎么放在那些朝中大臣的眼里。

在他们看来,林爽文就算再本事,也不过就是个草寇,台湾就算再乱,也就是个旮旯,难道还能比得上当年的王伦之乱不成?虽然何贵以及广东水师提督和琳联名上本要求朝廷不可小觑林爽文起义军,并要求立即派出重兵将其剿灭。

可得到的却只是朝中那些大人们“多管闲事”地评论,以及乾隆的斥责。

因为,台湾是归福建管的。

不过,就在何贵跟和琳的奏章被驳回没多久,朝廷里的那些人就不得不痛苦地承认了自己的错乾隆五十二年一月二十七日,林爽文率聚袭击大墩,全歼清军,杀知县俞峻,游击耿世文等。

二十九日。

起义军攻占彰化,杀知府孙景燧、同知长庚等,并趁势攻占诸罗县城,虽后来又被总兵柴大纪率军夺回。

但起义军的节节胜利,还是使得台湾老百姓群起响应。

同时,天地会首领庄大田也率领数千天地会众举旗响应林爽文,并率攻打凤山县城。

清军南路营参将胡图里闻风而逃。

千总丁得秋、把总许得升等战死。

凤山克,知县汤大绅被杀。

接着,南、北两路义军乘胜进兵台湾府城(今台南市)。

南北义军“号称十万”,控制着除府城和鹿耳门外的西部广大地区。

林爽文被推举为盟主大元帅。

乾隆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大为惊怒。

命福建水师提督黄仕简,陆路提督任承恩等,率四千绿营兵驰援台湾。

结果。

两人率军与林爽文交战数月。

再次战败。

于是。

乾隆下设将黄仕简、任承恩二人“革职拿问”,并再次任命闽浙总督常青为将军。

以江南提督蓝元枚、福州将军恒瑞为参赞,领广东兵四千,浙江兵三千,驻防满兵一千,计八千人前往再战。

败,只能缩守府城,对起义军毫无办法。

乾隆再怒,责常青师老无成,予以免职。

……“整个大清国,就因为这么一个小小的台湾,上上下下一起发愁……”何贵怀里抱着师雨烟给他生地已经快一岁的儿子,一边摇头晃脑地逗弄着,一边向旁边的和琳说道。

“其实黄仕简、常青他们战败,一是地理不熟,二么,就是人数不足!台湾吏治腐败,当地的老百姓本就有火,如今又是造反,不得不拼死一战呐……”和琳仔细端详着面前地台湾地图,叹道。

“你少给他们说什么好话。

‘将熊熊一个,兵熊熊一窝’……你看那个柴大纪,虽然也不是啥好人,可这仗打得就不错。

黄仕简、任承恩、常青领一万多人打了那么久,屡战屡败,他一个小小的台湾总兵,带着千把人,就能打下诸罗,并且一守就守了将近十个月。

这就比常青那些人强得多!”何贵不屑道。

“你有理成了吧?”和琳摇头叹了口气,又抬头问道:“你说,我的请战折子也早该到京里了吧?怎么到现在还没有消息回来?”“早给你说了别想着沾这便宜!……你是水师,上岛去干什么?我估计着,林爽文、庄大田这伙子人这段时间表现的太过厉害,你那位兄长怕你去了弄不好,所以啊,不愿让你出战!免得招惹麻烦。”

何贵亲了儿子一口,头也不转地说道。

“我就怕这个……”和琳忍不住又叹了一口气。

“其实,以你水师如今地战力,对付那些还拿着锄头叉子的老百姓,应该也不算什么难事儿。

和中堂是你亲哥,又怎么会不知道你的本事?只是,请战的恐怕可不只你一个啊!”何贵又说道。

“不只我一个?哼,这沿海一带,除了我和琳,还有谁敢去台湾一战?”和琳扬起了眉毛问道。

他倒不是自傲,沿海一带,上到直隶山东,下到福建广东,中包江浙两省,还真没有几个能叫得出名号来地将领。

“眼光窄了吧?以为去台湾打仗就一定要沿海的官兵了?拜托,云贵那边还有一头老虎憋着想出爪子呢!而且,先前常青率领的有广东兵,也有浙江兵,再加上前边任承恩、黄仕简地福建兵,这几个省份儿地绿营兵都不能打仗,朝廷里还会想不到用云贵、广西那边地精兵?”何贵冷笑道。

“你是说,皇上会调用福康安?”和琳皱眉问道。

“十有九成九!”何贵答道。

“那不行。

这一战,我一定要打!”和琳咬牙说道。

“我也希望这一战是你的广东水师出马,可是,沁斋,你争得过福康安吗?朝廷不能再败了,再败这脸面就都没了。

可偏偏福康安既有从征金川地功劳,又有平定缅甸的勋绩,这两个地方的气候地形,可都跟台湾相似,所以,他的经验足。

再加上他又是皇上的亲亲好内侄,牌子比你硬啊。”

何贵叹息道。

“我……”“我知道,你也有轻易剿灭六大海盗的功劳,可是,那跟人没法比呀!毕竟,这是要在陆上打的。”

何贵苦笑道。

“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和琳有些憋屈地问道。

“办法?这个,倒也不是没有……”何贵把儿子抱到身前比起了瞪眼睛,嘴巴却没有闲着。

“有办法?哈哈哈,我就说你有辙。”

和琳先是一怔,接着就大笑着蹦到了何贵的面前:“快说快说,拜托了,何贵,我的何老兄,你快说呀……”“你有把握嬴吗?如果没有,我可不敢把这办法说出来,要是你到时候吃了亏,我怎么面对和中堂?”何贵迟疑道。

“唉呀。

我水师是什么水平别人不清楚,难道你还不知道?我还就不信了,他一伙子乱民,真能比得上几万海盗!一通炮打过去,还轰不平他们?……”和琳急呼呼地说道。

“这可是你说的,事后可不能怪我!”何贵又把儿子举到了和琳面前,“我可是有家小的!”“放心放心,我就当这办法是我自己想的!”和琳急道。

“你自己想的?算了吧,你那脑筋,这弯弯儿还转不过来……”何贵贬了和琳一句,又正色说道:“其实这个办法也简单。

就是让台湾那边儿主动向你求援!”“主动向我求援?”“对。

你率领的可是水师,跟台湾又这么近,如果现在台湾那边顶不住了,你说朝廷是先叫你出马,还是让远在云贵的福康安出山?”何贵笑嘻嘻地问道。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