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远征军必胜!只是,一位对永乐帝很重要的人死在了前往安南的行军路途上,这个人不仅是永乐帝说重视的人,更是远征军的统帅!
十月二日,南征军统帅成国公朱能突然病逝于龙州,年仅三十七岁,英年早逝!对朱能的“出师未捷身先死”,永乐帝哀痛无比。
朱能,怀远人。初袭父职任燕山护卫副千户,守卫燕王宫邸。明洪武二十三年,从燕王征漠北,骁勇善战。获北元丞相咬住和太尉乃儿不花。
建文元年,与张玉计斩监视燕王的张昺、谢贵,为燕王发动靖难之役立下首功。接着,随燕王在真定之战中击败耿炳文部,又率敢死士三十骑追击,俘获三千余众,升都指挥佥事。在郑村坝之战中,率左军与诸将协力作战,又击败李景隆部。建文二年,在白沟河大战中任前锋,击败都督平安部。燕王在东昌被围,他殊死搏战,从重围中将其救出。建文四年,燕师连失大将,加之水土不服,疾病流行,诸将请休军,他坚决支持燕王继续南进。在灵璧大战中,率部俘平安以下10万余众,乘胜渡淮水,跨长江,直逼南京。
朱能之勇猛不下于丘福,更是难得的帅才,深受永乐帝宠信。更重要的是,丘福已经六十三岁了,朱能死时才三十七岁,永乐帝一直将朱能视为统帅千军万马的大将,可以帮助永乐帝威服四方。因为这次南征才任朱能为帅,而不是丘福。可惜,天意弄人,再强壮的人也逃不过疾病,也无法违抗天意。
朱能死了,三军统帅死于出征途中,出征将士士气大挫。为了能够稳定军心,永乐帝八百里加急,任命右将军新城侯张辅佩征夷将军印,充总兵官,代替朱能统率全军。为了鼓舞士气,张辅升帐点将,对众将说道:“当年开平王(常遇春)远征中途去世,岐阳王(李文忠)代之,大破元军!我虽不才,愿效前辈,与诸位同生共死,誓破安南!”
张辅,明朝河间王张玉的长子。燕王起兵靖难时,他和父亲张玉跟从朱棣作战,为指挥同知。后来张玉在东昌战死,张辅接替父亲的职位。他骁勇善战,屡立战功。燕王攻下京师登基后,封张辅为信安伯,禄千石。永乐三年进封新城侯,加禄三百石。
明初开平王常遇春在军中暴病,副将岐阳王李文忠代替常遇春统帅三军,大破元军,立下大功。张辅自比李文忠,帐下的将军们没有一个人嘲笑张辅的狂妄自大,因为他是张辅,是张玉的长子。靖难之役中,张玉是燕王的三军统帅,是指挥着这些靖难功臣们冲锋陷阵的三军元帅,帐内的靖难功臣原本都是张玉的属下,如果张玉没有战死的话,张玉的地位绝对高于丘福与朱能。
如今,故人之子成了三军统帅,靖难功臣们没有一个人反对,这也是皇上的皇命。靖难功臣们都支持,其他的武将就更没话说了,现在朝廷军中,靖难功臣们的权势最大,建文旧臣的武将没有一个敢跟靖难功臣正面对抗。
三十万大军按原计划继续前进,只是换了一位年轻的统帅,只有三十一岁的张辅。而这位新城侯张辅也的确没有让任何人失望,他成了安南人最害怕的大明武将,一个可以让安南小孩不敢啼哭的武将。但这些都是后话,此时的南京城内,王丛云正带着王千军点燃香烛,祭奠客死异乡的朱能。
朱能也是王丛云的老上司,也照顾过王丛云,虽然本人没有亲自出面,但也命家将在王丛云倒霉的时候送来了接济之物。原本,王丛云原本想在今年事业稳定了再亲自登门拜访的,可谁会想到年富力强的成国公朱能会英年早逝,天意弄人啊。
王千军知道历史的发展,知道朱能会死在出征途中,可是她这个时候说话也没用,难道就跑去跟别人说,朱能出征在外的话一定会病死吗?!永乐帝不可能因为王千军的一句话改变主意,如果真让王千军料定了,那面对王千军这个可以预测未来的神童,永乐帝只会做一件事,杀了王千军!
拿着香,向着朱能的牌位三拜,王千军也该去东宫了。陪皇太孙读书,也算是一件差事,而且还是永乐帝钦点的,虽然没有具体的官职,但对大部分的人来说,也是一件无比荣耀之事。皇太孙是什么人?未来的太子,大明未来的皇帝,能够陪在皇太孙身边读书,日后肯定是前途无限,怎么说都是天子近臣,最容易得到天子信任的人。
不过,在接下这差事时,道衍严重警告过王千军,他的那套歪理邪说最好不要对皇太孙说太多,因为在东宫,太子身边都是儒家名士,一帮子读书人都在太子的身边,平日教导太子的也是儒家名士,理学大家。如果王千军太多话,那即便是道衍也保不住王千军。
师父的话,王千军会听,可王千军也有自己的盘算。普通的师生之情算什么?大部分师生之间的感情都没有同学之情来得深厚,而且是孩子就会有叛逆期,所读所看所教的都是儒学,听多了,看多了一定会腻。王千军不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王千军可以慢慢潜移默化地改变皇太孙。
可就在王千军进入东宫的第三天,他就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打了皇太孙!这可是惊动了整个东宫,连永乐帝都惊动的大事。这也不能怪王千军,皇太孙朱瞻基,未来的明宣宗很崇拜他的爷爷,也就是马上打天下的永乐帝。出了日常的功课外,朱瞻基最喜欢的就是骑马习武,梦想着有一天可以跟他的爷爷一起纵马奔腾,小孩子总是喜欢崇拜英雄。
朱瞻基是皇太孙,尊贵无比。教导他武艺的侍卫,还有当陪练的太监谁敢伤到他一丝一毫,都是想尽办法拍马屁,宠着哄着,尽教些花花架子。而当朱瞻基看到王千军这么壮,只比他大五岁,八岁的朱瞻基直接就要求王千军跟他对打。伺候朱瞻基的侍卫与小太监一开始都以为王千军也会让着朱瞻基,可王千军却要求跟朱瞻基到封闭的演武厅去比试,还不允许外人存在,一帮子侍卫跟太监都被关在门外。
最终比试的结果不用说,王千军赢了,而且还是留手了,一次又一次被打败的朱瞻基强忍着眼泪不让自己哭出来,抚m着身上的伤口,向王千军问道:“为什么你这么强?!”
王千军的回答是:“并不是我很强,而是你才八岁,而且功夫底子也弱。皇太孙难道没发觉吗?平日里你身边的侍卫与太监都在让着你!因为你是皇太孙,是大明皇朝未来的继承者,他们就只会奉承你,讨好你,因为你关系着他们日后的荣华富贵!为了练就这一身功夫,我可没少受罪!”
王千军是武将的儿子,他未来也计划着以军功从政。所以王千军一直严格地要求自己,虽然没有闻鸡起舞,每天也都习惯练武练到很晚。这方面无论是王丛云还是燕梓,就连道衍也是一样,平日监督王千军练武的了空和尚进了演武厅就变了另外一个人,严格地让王千军想揍他,可惜王千军还没那本事。
朱瞻基很聪明,如果不聪明就不会让永乐帝那么疼爱。听王千军这么一说,朱瞻基一下就明白了,可他还是不服输,小孩子脾气一上来就大声地对王千军喊道:“那你为什么敢这样对我?!就不怕我命人把你拉出去砍头吗?!”
对朱瞻基的威胁,王千军当然有点害怕,杀伐决断之权可不在他的手上。但王千军还是如实地回答道:“我不是奴才,我也不会做奴才。君臣之间,最重要的是坦诚。难道皇太孙希望我也像平日那些奉承你的人一样,欺骗你,奉承你,讨好你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无话可说!”
皇太孙沉默了,在演武厅外等待的道衍笑了,他一点都不担心王千军的安全。因为身为皇太孙,朱瞻基是孤单的,他身边伺候侍卫、太监都是奴才,一群唯唯诺诺的奴才只会让朱瞻基感觉更加的孤单。可朱瞻基还是个孩子,孩子就需要真诚的童年好友。
“哼!”这就是朱瞻基的回答。打开了演武厅的大门,朱瞻基回去了,去找他的母亲,也就是张太子妃去了。受了欺负,小孩子当然要去找最亲的母亲,同时也要让自己好好静一静。至于王千军,他一切如常,回到了道衍所住的寺庙内,第二天照常来东宫陪皇太孙读书。
对于这件事,东宫的很多官员都很有意见,但太子听到后也只是回了一句:“知道了。”
仁厚的太子不想计较这些小事,他也尊敬道衍。而得到消息的永乐帝也只是笑了笑,然后说道:“如果我的好圣孙不解气的话,朕可以帮他打王千军的屁股,呵呵。”
整件事就这么快速地烟消云散了,在很多人眼中,这件事不过是两个小孩的吵吵闹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