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十一年,春正月。
与陆逊在山中一役后陆仁自泉州归还夷州,和刘商议过后于正月初八发下榜文,正式接下夷州太守一职。同时以刘夷州主薄,甄诚为典农校尉,张放、黄信、史阿为领军校尉,而抚夷将军一职陆仁却执意的要等甘宁回来授于甘宁,也算是稍稍履行一下自己当初对甘宁的承诺。
其他方面陆仁作了很大胆的决定,就是任命赵雨为赵雨、贞、甄宓为夷州别驾,对此刘到是很意外的表示了理解。夷州人才不足固然是一个硬伤,但这些女子在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才干也是令刘叹服的一个原因之一。
郭弈任侍郎,邓艾为试守中郎(也就是候补中郎,邓艾现在必竟只有十二岁,离十六岁的冠礼还差四年)。马钧、徐老、邓艾之母这三师因为分管着夷州的木工机械、铸铁、纺织,陆仁在证得刘的赞同后成立了一个夷州工部,这三师均为工部从事中郎。
凌风与凌云这追随在陆仁身边最久的卫士,陆仁本有心把他们也拉到与张放、黄信一样的领军校尉上来好解决领军人才不足的问题,可二凌却一致反对,表示只想跟在陆仁当侍卫长。陆仁无奈,只好给了他们左右都尉的职位。
最后还有一个要职的空缺,就是谏议大夫。不过只有刘、史阿几个知情人心里有数,这个职位陆仁是想留给某个正在小城中静静养伤的人地。
夷州的经济方面一直都没有问题。一直以来只是苦于人丁不足。但是在泉州一役之后,史阿在交州东部总共招纳到两千多青壮,刘更是多达五千余众,再加上击败陆逊得来的三千多人与夷州原有的一千多,兵力一下子就暴涨到过万。刘建议分三千人给黄信镇守泉州北部的山寨,三千人交给史阿驻守泉州并加大人口招纳的力度,余下的精简到五千人作为夷州的守备部队。精简下来地也有千余人,一并调拨给马钧所管辖地船坞。开始加大船只地建造力度。
五千夷州守备部队又分作了两部份。三千的步军与两千的水军。步军由张放统领操练。水军一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将官,就由陆仁自己暂为统领。反正现在水军的战船还在造,陆仁便把这些水军先交给了刘,并从贞手上调来了一批水手与船工,让这些水手船工帮助水军熟悉船只的性能与水上技巧。
夷州政府机构的正式确立,而太守又是当地居民信任地陆仁,对居民们来说无疑也是个好消息。接下来的事其实与往年都一样。该种地的种地,该做工的做工,只不过有了正式的名头谁都能理直气壮一些。陆仁让刘抓紧时间给夷州正式立法,同时发下榜文,向百姓承诺除去本身应交的税赋,绝不征发人丁徭役。如果有类似于筑城之类需要大量人力的事,陆仁会选择在农闲期间招慕愿为之人,并发给相应的粮薪。
还有一件事。就是刘让出这夷州太守一职。在朝庭那里是要上表告知地。商议再三之后,陆仁与刘一致认为这表还是等许都明文诏告了天下夷州并入大汉版图之后再上。夷、泉两州现在虽说有了上万地兵力,但是军兵需要训练。水军的战船也没有到位,真正来说实力还是不够看的。能够多瞒一阵安稳地发展最好不过。
不过呢,陆仁这夷州太守刚上任半个月,负责夷州钱粮收支的别驾甄宓就跑出来报急了……
“什、什、什么?徐老和邓母说铁器和布料用得太快?我记得上次不是说存留了很多的吗?”
甄哭笑不得的解释道:“义兄你忙昏头了?上万人的衣甲兵器你以为说解决就能解决?我们有专门的工坊制作是不错,可本身是以民用商营为主要目的,部曲所用平时存量也不过就保持在两千套一直没变过。突然一下冒出这么多的人来,工坊和衣坊就是玩命赶工也赶不出来啊!”
陆仁尴尬的抓了抓头道:“到也不必这么急着赶工,短时间之内也打不起什么仗来。让工坊衣坊尽力便是,不用强求……钱粮方面应该没什么问题吧?怎么说也得让大家吃好住好。”
甄道:“吃好是没问题,想住好问题就大了去了。泉州与泉北山寨是什么情况小妹不知道,但夷州一下子多出五、六千人,牵家带口的又多,几个建筑队根本就忙不过来。”
陆仁道:“这个好解决。等会儿去找刘和张放,让他们把训练时间调整为半天,另外的半天时间各营自行采料修建营区,建筑队那里挑两到三支出来去营中指导即可,其余的建筑队全力保障民用设施的修建。”
甄点点头,想了想又问道:“军士们的衣甲可以慢慢来,但是河北的商队将贩运何物?我们与曹操的商务主体上就是以衣甲器杖为主,换回的是夷州所需的各类器物。现在要保证这么多的军士衣甲器杖,能贩去河北的势必会少上许多。”
陆仁道:“少就少一点吧,让曹操以为我们能力有限也不错。下一批的商队我打算是让贞去一趟柴桑,顺便还要她打听一下江东那边的情况如何……嗯,说起来子良他那一队也该回来了啊。真想知道河北的战局如何,曹操有没有摆平袁尚,赵雷与高顺他们也不知现在怎么样了。”
——————
数日后,甄诚往乐陵商运的船队终于归来。除了带回许多人口与物资之外,当然也带了河北一带的消息回来。
“什么?曹操与袁尚竟然在河间那相持了一年?一年的时间啊,曹操竟会毫无进展!?怎么会这样!?”
陆仁惊呀不已。刘在一旁分析道:“依我看并不奇怪。当年袁绍与公孙瓒交兵,袁绍军势何等之众?公孙瓒身处劣势,在河间以北地
区扼守亦有两年之久。之后若不是公孙瓒刚愎自用绍未必就能打下易京进取北平。今时今日曹公军势尚不及当年的袁绍,袁尚也不是无智公孙,旷久兵是必然的事……或许袁尚是无智之人,但他的身边必竟还有沮授、田丰。此二人才智相辅相成,令人不敢轻视。”
“只是这么拖下去。曹操他就不怕中原生出变故?”
刘道:“我想只要刘表不死。中原目前的局势就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刘备固然想夺取荆州。但虑及大义之名必会在刘表死后才会有所作动,这也是当初义浩你为刘备所画之策;孙权嘛,不久前才出过我们闹的那场山越之乱的大事,此举有如使孙权后院失火,不先行解决就不会越过长江另谋他处。至于汉中张鲁、西凉马腾尚不足虑。”(P一下,陆仁不让刘称自己为主公,主要是听不习惯。考虑到刘那种以主为上的思想。陆仁美名其曰“敬人当敬于心,不当时时挂于口上”,典出周星星地《九品芝麻官》)
陆仁道:“话是不错,可是我想不通,袁尚所据不过数城,只怕人口还不及三十万。前者北平一带又多有被乌丸鲜卑劫掠,农桑被破坏得相当严重,几近于民不聊生。他哪里来地粮草将养军兵?按子良打探到地消息。袁尚拥兵不下五万,还有从乌丸蹋顿那里借来的两万胡骑,七万多的人马。凭那不足三十万的人口怎么可能养得起!?”
刘皱眉摇头:“这事我也百思不得其解。要真论农桑诸事,义浩你远比我在行,你都想不通我又哪里能明白?”
陆仁又开始习惯性的抓头心道:“真的很奇怪啊!七万人马不是个小数目,按现时点的标准没有五十万左右地人口根本就养不起,而且没听说过袁尚手底下有哪个内政长才的。除非……”
甄诚这时接上话道:“大哥,北平的赵雷与高顺也有一些消息,或许与此事有关。”
“那还不快说!”
甄诚道:“应该是在袁尚刚被袁谭逐至北平时起吧,据说那时袁尚就与乌丸蹋顿有所接触,与蹋顿各派出过万的人马并成一队,前往了北平以北的扶余、高句丽这一带,但是他们去那里干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陆仁大吃一惊,急忙翻开地图查看。只是大汉疆域的地图并没有这一地区,陆仁赶紧另取出一草绘的全图,只是这图并不怎么准确,但提供大概的位置还是足够地。
指点着图中地地方,陆仁呐呐自语道:“扶余、高句丽这一带嘛……大兴安岭这片地区?袁尚怎么会想起来跑到那里去啊!”
刘奇道:“这个大兴安岭我可从未听过。不过从位置上来看,那里不是漠北的苦寒之地吗?”
陆仁神色郑重的摆了摆手道:“那里地确是苦寒之地,每年未曾入冬便会有大雪降下。但据我所知那里的土地肥沃,春雪初消时若能抓紧时间进行农耕,至秋大收不是什么难事。而且大兴安岭这片地区资源丰富,若是能善加利用必能事半功倍……真的是奇怪了,袁尚这个公子哥怎么会知道这片地区的?在现在的世人眼中,这里根本就是不毛之地啊!”
刘瞥了陆仁一眼,心说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其实陆仁能不知道吗?北方北方北大荒,北方北方北大仓,这首歌当年也火过老长一段时间的。陆仁当初在曹操手下为官时,也有过等曹操平定河北后,请曹操去开发北方区域的打算。别的不好说,但大兴安岭一带的林木资源在当时是能用“恐怖”这个词来形容的。而陆仁想建议曹操发展海运,大量的林木资源不可或缺。
都沉默了一阵,刘开口道:“如此一来或许就能解释袁尚哪里来的钱粮供给大军。闹了半天他在极北之地早就另起根基,且有乌丸游骑助他掳掠周边部族的人口为奴,不愁新城不成。”
陆仁摇了摇头,当时的农耕技术想开发东北地区的土地似乎还差了许多。或许要开田什么的总有办法解决,真正想不通的是袁尚到底是怎么会知道这样一片区域的。难道说是他自知南下无望就派人去北方探查过?那这还是袁尚吗?
用力的甩甩头,已经发生的事去想这前因似乎也没什么意义。考虑了一会儿陆仁问道:“子阳,你看我们是不是帮一帮曹丞相?”
刘笑道:“义浩怎么会想着帮曹公?曹公他可差一点就要了你的命的。”
陆仁道:“其实帮他也是帮我们自己。曹操平定河北之后,河北局势才会逐渐安定,我们的商路也能渐渐稳定。说真的,我们总不能只靠贩卖衣甲器杖来牟利,而河北局势若不能稳定下来,当地出产的各类夷州所需物品会极不稳定,对我们夷州的发展也大大不利。最重要的是我不想看着北方还是这样混乱下去,北地异族的劫掠不断,受苦的还是下面的百姓。河北平定之后,有曹操挡着这些异族总是件好事。若得机遇,我们不也一样的想进讨五胡吗?边疆一带的局势是否安定对我们也很重要。”
刘道:“那你是想调兵去?按你订下的大略,夷州军力维持在自保有余,进取不足这个标准,可你现在的自保军力都不甚充足。”
陆仁双手一摊:“所以才问问你有没有办法啊!你是一流谋士啊!”
刘低头看图,沉吟道:“计策不是没有,只是……义浩你要作好下血本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