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回 绥靖之战(中)-(2)(1 / 1)

青色光轮里聚集了大量的水元素,又有风元素循环相生,威力可谓无穷无尽。一旦处理不当,光轮破裂,整个山区将会变成一片汪洋,四周百姓不免大受荼毒。小云不敢大意,心念一转,土神厚土的“青龙太常剑”直奔光轮中心,其余四剑从光轮的圆周方向起攻击。“砰”的一声,山川震撼,五方神剑一齐命中目标。青色光轮因圆周方向被强力挤压,直径迅缩小,正面被“青龙太常剑”阻击,已无法向前推进。

小云见策略奏效,心里一喜,再度起攻击。“砰”“砰”“砰”三轮攻击之后,青色光轮的面积已缩至桌面大小,并且一路后退,距淳于秋寒和鲜于晦明二人已不足两丈。不等二人有所反应,小云舌绽春雷,大喝一声,五方神剑起最后冲击。“砰”的一声巨响,震耳欲聋,空中光影摇曳,青色光轮终于破裂,大量浓缩的风水元素和强大无比的撞击力,全部涌入了二人的体内。

淳于秋寒一脸惊骇之色,犹如见鬼一般,体表出现了几百道红色的血痕,并在逐渐加宽加长加深,看上去就像是因过度干旱、正在迅皲裂的土地。血痕瞬间布满全身,深至五脏六腑,一阵微风吹过,淳于秋寒的身体就如一件瓷器,“哗啦”一声,裂成了碎片,撒了一地。其中最大的一块碎尸,不过拳头大小,情景十分恐怖。

鲜于晦明所站的位置,稍靠后一点,涌入体内的元素相对较少,此时仍能直立不倒。眼见淳于秋寒在面前分裂,他的脸上再无一丝血色,双唇颤抖,尖叫一声,转身向后山飞去。最多飞出了三丈,“砰”的一声,身体炸裂,终于被涌入体内的风水元素撕成了碎片,血肉纷飞,如礼花绽放,色彩艳丽,但死状凄惨。淳于秋寒和鲜于晦明二人,估计至死也不能相信,他们竟死于自己招式的反噬力之下。

二人一死,残余的魔教徒再无丝毫斗志,在清雅等人的全力攻击之下,顷刻被歼。三千名魔教徒日常作威作福,压榨齐郡百姓,此战竟无一人幸免,总算是恶贯满盈,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丰居正的几万名士兵死伤惨重,好在大火已经熄灭,约有一半人保住了性命。小云让他们解除武装,就此回乡务农,保证今后不再协助丰居正造反,便放他们离去。

今日一战,道教有十人死亡,三十多人负伤,如不是中了埋伏,决不会有如此重大的伤亡。除了参与“天雷绥靖之战”的人员,唯有朝廷知道此战的全盘计划,魔教和丰居正又从何处得来的消息,竟能提前一步撤离大王庄,并在四周的山上设下了埋伏?柳诚志没有奉命出兵牵制车万里的部队,莫非是他故意走露了风声?难道他已和魔教勾结?实情真要如此,那么他和魔教勾结究竟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阻止自己成就大功?或是他另有野心?

小云头大如斗,思考了好一会儿,仍无法得出合理的解释,只得作罢。为了使受伤人员能得到及时治疗和休息,待处理完善后事宜,一行人就近找了一所宫观,住了下来。小云将此战的详细经过写成书信,用飞剑传书寄给“真武观”,由“真武观”转寄陈孤鸿,再由陈孤鸿分别通知五路人马的主帅,提醒他们提高警惕,以免中了埋伏,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休息一天,负伤人员的伤势已基本痊愈,次日黎明,一行人再度踏上征程,飞往号称“天府之国”的蜀郡,准备铲除在暗中左玄龄叛乱的魔教势力。此战如能胜利,小云一行就已完成任务。

一行人飞行小半个时辰,行经齐郡边界上空,只见莽莽平原上沙尘弥漫,喊杀声震天,有两支军队正在混战不已。一方衣甲鲜明,中军帅旗上写有一个斗大的“柳”字,正是“龙骧将军”柳诚志统帅的朝廷大军。另一方黑衣黑甲,是车万里的叛军部队。眼下战斗已至紧要关头,朝廷军队明显占据上风,步步紧逼,叛军一路溃退,阵势不见散乱,但估计也不了多久了。

柳诚志顶盔贯甲,手持方天画戟,骑一匹大宛良驹,立于帅旗下督战,看上去威风八面,十分得意。小云心里一凛,此人的耳目竟是出奇的灵通,定是已经得知魔教势力已被铲除,方才领兵出击。车万里的部队在失去魔教的支援后,自是很容易被打败,所谓“一白遮百丑”,只要夺取了胜利,就不会再有人追究他昨夜没有奉命出击的违令之举,柳诚志的心机委实可怖可畏。景略在此人手下当差,多有不利。

小云暗暗叹息,不再理会战况如何,率领众人继续赶路。次日中午距蜀郡已不足百里,一行人在一片密林中稍事休息。小云行功一周,体力已经恢复,起身走到密林边缘,瞭望高空,盼望陈孤鸿能及时赶来,告知自己最近两天的战斗情况。一会儿后,西北方向的天空中出现了一支人马,约有一千五六百人,有男有女,服饰各不相同,像是一群修真者。为之人是一名女子,棕碧眼,肌肤白腻,手挽双头弯刀,正是魔教“坤地堂”堂主慕容含烟。一行人或驾驭法宝,或施展魔法,飞往蜀郡方向。

小云吃了一惊,慕容含烟一行莫非是要前往支援盘踞在蜀郡的魔教势力?难道“天雷绥靖之战”的计划已完全泄露?否则,魔教是怎么得知的消息?转身折回,传令集合,说道:“慕容含烟率领一千多名修真者,正赶往蜀郡,你们负责阻击修真者,最好能留下几个活口,以备战后审问。莫容含烟由我对付,出!”一行人祭起法宝升空,一面飞行,一面寻找敌踪,飞行一会儿,见慕容含烟一行正在前方的一处山谷里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