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骄阳似火。好像天下万物都得罪了老天爷,要把整个世界烤干。
运河,自隋以来,就作为华东航运的南北大通道。到了明末,在南北交通上,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已经是巳时,太阳升起很高了,上百条装载客货的船只,依然静静的停泊在经由苏州府的运河上。
张瑞兴站在船头,已经足足有一个时辰。他,手握剑把,风流倜傥的脸上,流露着无可奈何的神情。他不知道,照这个速度,何日才能到达京都。掐指算算,自临安出发,已经整整是五天了。今年秋季,皇上要大选,大比之年,他要赴京赶考。自六岁起,在母亲亲自教导下,他就刻苦攻读。他记得,那是在八岁时,自己的恩师,每天晚上,告诉他背着母亲,带自己到郊区的小山上,习练剑术。十年寒窗,他比别人多学了两年,学业有成,又习练了剑术。只是师傅告诉他,只教给他招数,并没告诉他修炼内功。为的是只要他健身,不要去行走江湖。因为他的一生,只要做个文官,就可以扬名了。今年正好一十八岁,等的就是这一天。这次误期,就要再等三年,他如何不急呢。
急归急,他也看到,自己的船工们已经尽了力气。无奈,天大旱,运河里的水太浅了。许多沉重的货船,已经在那里搁浅,严重的阻碍了航运。自昨夜,船就到了这里,看来,一时半会儿,还是过不了这个“瓶颈”的。
瑞兴着急,跟随他一块来的哥哥,却是不紧不慢。这位哥哥,是张瑞兴母亲的一个远方侄子,姓周,名叫周景昌,今年已经二十二岁了。他家原也在临安府的郊区居住,全家靠种几亩薄地为生,因而家境较为贫寒。在瑞兴四岁那年,母亲带瑞兴去周家串亲,当时景昌已是八岁。看见孩子生得圆脸大耳,鼻直口方,甚是喜欢。同哥哥嫂嫂一商量,决定带他到城里。母亲的意思,是叫他同瑞兴一块读书,将来也好有个出头之日。哥哥嫂嫂因家里孩子多,又很贫穷,当然愿意了。就这样,景昌随同姑姑到了城里。
景昌九岁那年,母亲开始教他读书,谁知他十分顽皮,无论母亲怎样教导,他对那八股文章就是读不进去。到瑞兴六岁那年,母亲开始教他兄弟二人。瑞兴读书是过目不忘,加之十分用功,因此,很快就远远地超过了这个哥哥。有弟弟比着,景昌也开始用功了,但是,他的学业,同弟弟比却始终差了许多。有时母亲考他们弟兄时,他就偷偷的拿弟弟的答案来应付母亲。母亲并不知道这些,以为他年纪大了,知道用功,暗暗为他高兴。因此,这次皇上大比,母亲打点银两行装,他兄弟二人一块进京赶考。
瑞兴站在船头着急,景昌却摇着扇子从船舱中走了出来。他仰头看看天空,热辣辣的太阳当头照着,船还一时半会难以起程,就对瑞兴说道,“二弟,天时已经不早,我们这船又不能行走,与其在这里等着,我们不如上岸转转。这苏州府虽然
比不了我们临安,但我听说这里也有许多名胜古迹,我们都没有来过,我们何不趁此游玩一番,也不妄经过这里一次啊。”他对考试没有多少兴趣,这次出门,他一心想着要好好玩玩。他比瑞兴年长,但出门时母亲吩咐他得听弟弟的。他也知道弟弟比自己强,因此什么事情,他也愿意同瑞兴商量。
听哥哥这样一说,那瑞兴也是少年心性,而且他也知道,苏州的园林,远近闻名,许多名胜古迹,都是他在一些书中读到的,到了这里,他何尝不想亲自看看呢。想到这里,他问船家道:“老伯,你看我们这船,大约得什么时候能开行呢。”那行船的老汉听公子问,急忙手搭凉棚,向远处看了看,也是一脸的焦急。忙对瑞兴说到:“不瞒公子说,按我的经验,这么多船只堵在这里,即便大家再努力,我们的船要想走,恐怕快也得到今天夜里吧。”“这么说,我们还要在这里等上一天了。”老汉说:“是的,最少也得等上一天。”
听完船家老汉的回答,瑞兴心里有了主意。就对景昌说到,“好吧,就听兄长的,我们就到这苏州府走走。寒山寺虽然在运河边上,昨天晚上经过时,我们都没有注意。我们的先祖张继那首‘枫桥夜泊’,写的就是这里,我也早想看看呢,也想听听那里的钟声。”说完这些,瑞兴不自觉的哼起了这首歌。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兄弟二人安排好船上的事物,告诉船家在这里等待,他们带了银两,弃舟登岸,进了苏州府城。
苏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在当时,就已经远近闻名。尤其这里的水巷小桥、园林假山,是最具特色的。有名的就有“狮子林”“寒山寺”“虎丘”等处。虎丘那时就已成为“吴中第一名胜”,四面环水,山幽石奇。虎丘塔、试剑石、枕头石、剑池等虎丘十八景就已远近闻名。
因为无所事事,因而,兄弟二人也就毫无目的的信步走来。可能是因为渡船受堵,许多客商都在这里滞留,使原本就已经繁华的苏州城,更添了几分热闹。小街水巷、园林石桥上人群熙熙攘攘,俊男靓女,往来穿梭,使这不常出门的兄弟二人,有些目不暇接了。
瑞兴年纪尚小,毕竟才十八岁。母亲家教甚严,平时除去读书外,很少与外界接触,虽然满腹学问,但对社会上的一些事情,简直是一无所知。用现代的话说,那就整个是个书呆子。他的表兄周景昌,虽然比他大四岁,因为二人是一块长大,而且论才华,还远远不如瑞兴,有些事情需要瑞兴出主意的。但毕竟比瑞兴大些,眼睛只注意看着人群中有没有美女。
在明末,少年公子们,尤其是读书人,穿的都是长衫。在临安,张瑞兴家虽然不是很富有,却因为继承祖业,母亲又很节俭,因此,也算得上是个小康人家。瑞兴与景昌是少年公子,又是进京赶考,
穿着打扮自然与众不同。瑞兴自幼喜欢洁净,他穿的是一件白缎子绣花公子衫。加上他修长的身形,俊俏的五官,更显潇洒风流。景昌呢,同瑞兴相比,略显魁梧。他身穿紫色绣花缎子衫,手里摇着折扇,显得有些风流。他二人在这里行走,很受人瞩目。用现代话说,少年风流,街上的小姐、少妇们,对他们的回头率很高。
书到这里,不得不交代一下,自瑞兴记事时开始,就没见过父亲。问起母亲,母亲总是伤心,所以,父亲,在瑞兴的心目中,没有任何印象。
苏州,处处是景,如画般的风光使兄弟二人流连忘返。他们游过了狮子林,就奔了虎丘山。在虎丘山旁的一条河边,兄弟二人看见了一座高大的坟墓,瑞兴突然想起,这就是本朝那“五义士”的墓吧。走近一看,果然有墓碑。瑞兴读过《七录斋集》,在这里看到碑文,果然是本朝前人张溥的那篇“五人墓碑记”。瑞兴立即肃然起敬,他知道坟墓中五位义士的事迹。于是拉过哥哥,二人在坟墓前跪倒,祭拜一番。
虎丘前山十八景,后山十八景,对于他们,已经仰慕很久,这次来了,更使他们赞叹不已。游了云岩寺塔,观看了虎丘剑池,当然引起了瑞兴的不少思考。他们游玩,时间就过的很快,巳时出来,已经到了申时。来到当年吴王阂闾得宝剑“干将、莫邪”时的试剑石旁,望着瑞兴腰间挂着的宝剑,景昌突然对瑞兴说,“弟弟,这是当年吴王阂闾试剑的地方。我听说弟弟的宝剑非同寻常,你何不趁此机会,也试一试你的宝剑呢。”
提起自己的宝剑,瑞兴略显兴奋。可他并非十分张扬之人,他的剑术,师傅告诉他,只能健身。因此,从未在人前卖弄过。甚至连自己母亲,也不知道他会剑术。看他挂着宝剑,以为年轻人,挂着好看,从来没有问过他宝剑的来历。
这把宝剑,是自己的师傅传给的。他十岁那年,在一个月光明亮的夜晚,师傅对自己说:“瑞兴啊,你跟着师傅已经学了很长时间了,师傅的剑术你已经完全掌握。今天我们师徒就要分手了,今后,你要自己去闯荡了。我知道你是学文的,会剑术对你也有好处,能帮助你健身。当今社会纷乱,奸党猖獗,你要成为对国家,人民有用的人才,今后还要去追求功名。以后用到剑术时,自然会有人传你内功,现在,你只是用来健身就可以了,师傅相信,教你的剑招,你是不会忘记的。还有一点你要切记,不要在人前卖弄你的剑术。”说完,师傅拿出自己佩剑,递到了瑞兴手中。
当时的瑞兴,只有十岁,对一些人情事故并不太懂,只知道师傅要走,他有点舍不得。月光下,他跪倒在地,哭着对师傅说,“师傅,你要走了么,不要我了么,那你叫我看看,你长的什么样子呀。以后别人问起时,我该怎么说呢。”师傅教了他三年,他竟不知道师傅是什么样子,更不知道师傅是谁。只是知道,师傅是位女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