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一商议(1 / 1)

红楼沉浸式围观 则美 2675 字 8个月前

初三林如海来走亲戚, 贾琏贾瑭和贾琮亲自在门外接着。

如今荣国府需要正经招待的亲戚也就林家和徐家。徐家是昨天来过了,今儿是全家招待林如海。

随着林如海一起下车的还有贾宝玉。宝玉是今儿一早赶到林如海的家里, 两人一起来的。

到了之后先去拜见老太太。

老太太看到他们一起来很高兴, 就说:“都是自家人,你们先去前面说话,等会在我在这里摆饭, 一家子亲亲热热的吃一顿饭才是。”

贾赦领着孩子和林如海一起出去,大家在前院说话。

因为大部分都是官场中人,所以一开始说的也是官场的事儿。

林如海就说:“甄家的亲友故旧还是有很多的,这些日子为甄家奔走, 初一那天下午, 我从宫里回来, 就有很多人来我这里拜访,说是一起贺年喝茶,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游说我给甄家说说话。”

林如海在扬州当官的时候少不了和甄家打交道,因为当时贾家和甄家的关系还很亲密, 所以林如海的官儿总体上说起来也算自在。

加上他是读书人出身, 又是探花, 在文风兴盛的江南自然认识很多人, 江南士绅和甄家的关系都不错, 所以大家见面都是客客气气, 后来回到京城, 江南的一些朋友时常托人问候, 关系维持的不错。

有人想看着甄家倒霉,但是江南也有很多人看不得甄家倒霉, 自然是要进京游说。

江南士绅和富商很多, 当这两种人联合在一起的时候, 猖狂之时能干涉到吏部的选派官员。

所以这时候自然是不遗余力的找各种关系给甄家脱罪。

“......说什么甄家不过是对亲眷约束不严,说起来那些获罪都是族人,不该算在甄家本家的头上,甚至有很多是外姓人。还举了不少的例子,说甄家在江南大力推广教化,不敢说江南文风盛行是甄家的功劳,但是甄家也是出力的。举了很多例子,都是他们家在南边舍米舍面修桥铺路……无非是想说良善人家不该有此遭遇。又跟我说,如今甄家想求子弟无罪释放,家产等一切都能奉上,人家也愿意放弃宦籍,回去安安心心做一百姓。”

前面的话,林如海说的时候,贾赦面无表情,贾琏笑着摇头,贾瑭全程微笑。

最后一句话说出来,贾赦看了林如海一眼,贾琏很吃惊,贾瑭冷笑一声。

这三个人的反应让贾琮贾宝玉忍不住探究,桂哥儿年纪小,直接问:“这么说……这事儿不妥当吗?”

林如海说话的时候是捧着杯子的,这会把杯子放下,跟桂哥儿说:“皇帝也是要脸的,查抄他们家不是为了家产。但是这些人如此奔走,说是愿意献上家产求一条命,这是什么?这是让人觉得皇帝是为了家产特意针对他们家。

所以这样的条件提出来之后,家里那些没犯事儿的也逃脱不了牢狱之灾流放之苦。要不然外人只会以为皇帝是为了钱财才放他们家一套生路。

而且他家能求得动这么多人帮忙说情,已经是让人觉得不妥当了,会让朝廷里面的人以为他们是挟民意而求脱罪,近日饶过他们,将来他们会在江南搅的官场不安民间沸腾。更是不会轻饶了他们。

他们这是病急乱投医,要是找一个能在皇上跟前说上话的,悄悄的把这个事儿提了倒是能成,如今嚷嚷出来……唉,只能说救不了了。”

贾琏就说:“这简直是昏了头了。”

林如海叹口气:“也不算是昏头,他们家一直在江南,在京中早年还能与人互通消息,这几年对京城里的事儿两眼一抹黑,什么事都不知道,只能凭借着以往知道的消息去判断,自然会觉得皇帝没钱,抄他们家是为了弄金银的。再说他们家当家做主的都被关起来了,这个时候能向外发布这种求饶信号的都是一些没做过主的人,自然会做出这种智昏的事。”

不过说起来,甄家果然是树大根深。一般人真的没这么大的能量,恐怕他们这一段时间在京城里面各处游说,已经让皇帝非常厌烦且警觉了。

他们只会让皇帝觉得杀人杀的少。等到这件事结束之后,皇帝那边腾出手来,又是一番血流成河。

屋子里其他人都不说话了。桂哥儿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他也知道有些话不能现在问,就是为什么当年甄家能得到京中的消息,现在却得不到了?

大家都不说,看来不是问的好时候,于是也就闭上嘴了。

令他好奇的是,为什么琮叔叔也不问。

那是因为贾琮知道,贾琮的年纪比蘑菇还大,云芳嫁进来的时候他都已经出生了,哪怕那时候年纪小,后来也是听说过甄家和荣国府的关系的,就连府中的下人也知道两家关系亲密,说起来都说那是老亲,亲密之处和宁国府也没差多远。

后来两家分道扬镳之后,家里面的人才没有说江南甄家如何如何。甄家自从和荣国府分道扬镳,自然也没人给他们传递京中的消息。

北静王府视他们家如附庸,自然不会事事告知,他们对皇帝的认知还留在那个到处弄银子办事儿的新帝身上。

甄家完蛋了。

这是大家的共识。

这江南的庞然大物如今在垂死挣扎,但是死期已定,逃不了了。

贾赦就说:“算了,眼下大过年的别说这些晦气的话了。如海,你的书编纂的如何了?”

说起这个,林如海和贾宝玉都笑起来了。

林如海说:“这段时间已经定稿,就差最后检查一遍错字送去刊印了。这些日子以来,宝玉帮了我的忙,我决定到时候把宝玉的名字加上去,向世人说明是我们一起编纂的。”

这话一说,满屋子的人动容了起来。

贾宝玉明显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决定,感觉到很意外,忍不住把眼睛都睁大了,赶快出来跟林如海说:“姑父,可千万不能这么说,我也不过是跑腿帮忙找了一些书罢了。”

“我意已决,你不要多说,我也跟其他人说过了,他们都赞成,都说本该如此。你也不必妄自菲薄,你确实是出力很多,这半年来你和城外很多隐士聊过,给我提了很多意见。为了确定一个说法是不是真的,带着伤还跑了那么远给我找书,我能这么快写出来,你帮了我很多,我都记着呢。你的功劳不能轻易抹除了,合该是有你名字出现。”

贾赦赶紧站起来,要是贾宝玉真的有一半著作权,那么荣国府甚至是贾家这个家族瞬间能提高名望。

“如海,这是真的?”

林如海微笑点头。

宝玉有些诚惶诚恐,立即跪下来,读书人都知道著书立传是一种什么样的荣耀,他自觉太年轻,而且在这里面也没有出太多力气,求林如海收回决定。

贾琏上去摁着宝玉的脖子对着林如海咣咣磕几下,说:“多谢姑父了,刊印的钱我们家出了。”

贾赦头一次觉得这儿子俗不可耐,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你不能这么说呀。委婉一点行不行啊!

以后咱们家也是出名士的人家了!别张嘴钱闭嘴钱的。

这种好事贾宝玉能推脱,但是荣国府却不想推脱。

贾赦就说:“这是一件好事儿,我原本就想着过几个月给如海庆贺一番,既然今日提到了,咱们择日不如撞日,摆出酒来好好的喝一回。”

大家都纷纷赞成,林如海也觉得甚好。

贾琮问:“要不这件事回后面跟老太太说一声,也让老太太和太太姐姐们高兴高兴。”

贾赦点点头,“应该的,就这样安排吧,你和桂哥儿去后面说说,务必说清楚,让老太太跟着高兴高兴。”

这对叔侄立即高兴的跑回去跟大家报喜。

老太太一听,并没有大家想象出来的高兴。

她这时候反而皱着眉头,问:“这事儿是你们姑父主动提的?”

贾琮点点头:“是啊,我姑父说二哥哥帮了他好大忙,这也是宝二哥哥该得的。”

老太太却说:“他小小年纪才认几个字,说出去之后让人家笑掉大牙。这事儿不妥当,请你姑父来,这事儿我和你姑父说。”

贾琮觉得老太太简直是多此一举,这分明就是宝二哥哥的好处的事儿,为什么要辞了?

再说了,姑父是自家的亲姑父,这也确实是想提携宝儿哥哥。反正不是外人,有什么推来推去的。

觉得老太太是越来越老糊涂了,送上门的好处还能推出去,也真是没谁了。

心里面这么想着,只能老实的答应了一声,回去请大家到后院过来。

等到林如海来了之后,老太太就让林如海留下,其他人先出去转转,她要和女婿单独说话。

大部分人被老太太给赶了出来,一群人在院里站着,贾琏就有些不明白,他问贾瑭:“这是好事,老太太为什么不愿意?难道是怕宝玉肚子里面没有那么多水,回头让人家觉得德不配位?她多虑了吧!”

贾瑭摇摇头:“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宝玉肚子里面的那些水和人家高谈阔论已经足够了,要不是因为年纪小,怕人家说他沾光之外也没什么不妥当的。

这事只是老太太觉得不妥当,老太太担心姑父给了宝玉这么大的好处之后,其他的事儿他老人家不好开口了。

说白了老太太觉得这好处还是太小了,后面有更大的好处,不能为了这个芝麻丢了西瓜。”

贾琏问:“有什么事儿比这样功成名就更……”

他瞬间反应过来了,老太太是想让黛玉和宝玉成一对。担心林如海先下手为强,给了宝玉这样的好处,荣国府如果再开口,那就是有点儿不识抬举。而且到时候林如海拒绝的也够干脆利索没有负担,老太太如果想拿着别的恩情逼着林如海答应婚事,林如海也可以不管不顾了。

想明白之后,贾琏叹口气,过了一会儿他才说:“那句话怎么说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如果是我,我就选择功成名就。”

贾瑭叹口气。

老太太就不是这么想的,在老太太看来,只要是让两个玉儿成亲,那肯定是鱼和熊掌皆能拿到手里。

大家在院里站了好久,中间老太太屋子里面的丫鬟进进出出。谁也没上去打听他们到底聊了什么,过了一会儿厨房那里派人来问,说是饭菜已经好了,要不要开始摆饭?

贾赦这才让丫鬟到门口去问了一声。

随后厨房那边送了饭菜进来,大家鱼贯而入坐下以后都注意观察着他们的脸色。

老太太这里能看得出来脸色不愉,宝玉显得呆呆的。林如海没什么变化,仍然是刚才那副谈笑风生的样子。

贾赦就当没看到他们几个人的脸色,坐下之后就跟丫鬟说:“去后面把姑娘们都请出来,把太子妃和巧姐儿也请来,跟他们说林姑老爷来了,一块吃饭吧。”

没一会儿,后面的姑娘出来了。探春情春林黛玉加上蘑菇和巧姐,五个女孩高高低低一块儿从门口进来。

小姑娘们浑身青春洋溢,进来的时候都喜气洋洋,这份喜气洋洋把屋子里面凝重的气氛给吹散了。

加上贾赦他们父子和林如海,老太太打起精神让人摆了一张大圆桌,女孩们也入席,大家一块吃饭。

蘑菇能看得出来老太太的脸色不好看,但并没有因此敛声屏气谨小慎微。

席间主动问林如海:“听说您的书稿快要完成了,不知道有多少字?”

林如海笑着跟蘑菇聊天,中间还说了一些关于书中内容,蘑菇读的书既多又杂,倒是能和林如海聊上几句。林如海心情不错,当时就表示如果刊印出来一定要献给蘑菇一本。

还对着贾赦称赞,说是荣国府家风甚好,大家互相吹捧一番。明知道人家是吹捧,老纨绔还是听得很高兴。

蘑菇这个时候就蹬鼻子上脸打蛇上棍,请求林如海给自己刻一块收藏印章。

“……这事儿我想了好几年了,一来是想找好材料,二来是想找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讨要。本来还想着过几年也无妨,可如今也等不得了……”

这事不是什么大事,反而是一件风雅之事。林如海也确实是有这方面的爱好,不论是小辈儿亲自开口讨要,还是献给太子妃,都值得他动手。

旁边贾赦说:“我恰巧前几天得了一枚好石头,正想着做点什么呢,如今还没想好,既然是你这么说了,那就让你姑祖父拿去用了。”

由于这件事儿聊的很愉快,席间也不至于冷场,最后算得上宾主尽欢。

大家一顿饭吃完,女孩们便告辞离开,林如海也不想在这里久留,就向老太太请辞要带着林黛玉回去住一段日子。

老太太这个时候精神头不太足,厌厌的点了点头。

她十分不舍得放林黛玉回去,拉着她弟弟手嘱咐林黛玉过几天回来,同时也让她要留意邢岫烟的婚事:“到时候你邢姐姐出嫁,她的姐妹不多,你跟着送客,这事儿可别忘了。”

林黛玉自然不会忘了邢岫烟的大事,再三保证之后拜别了荣国府众人便高高兴兴地跟着她爹回去了。

老太太一连好几天没能提起精神,一直过了初十,脸色都不太好。

私下里王熙凤跟云芳说:“肯定是林姑父不愿意,是我我也不愿意,你看看二房的那个摊子。先不提二太太,因为二太太年纪大,早晚有走的时候,但看看大嫂子,日后环儿又不知道娶个什么样的媳妇儿,就这几个妯娌,天天见面烦都要烦死了。”

云芳根本不关心老太太屋子里面的事儿,也不打听,所以就有一些好奇。

“那天的事情别人不知道你是肯定知道的,老太太屋子里面那几个丫头有好的也有坏的,怕是有耳报神跟你说他们当天聊了什么。快跟我分享分享……”

王熙凤听了之后看了看周围,使劲拍了一下云芳的大腿。

“你少在这里陷害我,我不是主动打听的,是她们主动跟我说的,再说了我也仅仅是知道一点皮毛而已,那天他们到底说了什么大嫂子比我知道的多。”

“我是连点皮毛都不知道,你好歹也知道一点皮毛,跟我分享分享嘛,他们到底说什么了?”

“林姑父说他只有一个女儿,林家也算是有点家资,所以想找一个妥当的孩子招进来给自己养老。

就说了这么多。

老太太一开始还说也不必非要招进去。林姑父就说,那您也不想看着我和敏儿没了香火祭祀吧!

然后老太太就哑火了,老太太是一肚子话说不出来。不过我瞧着宝玉愿意,如今是老太太不愿意。”

啊!

看着云芳吃惊的样子,王熙凤又说:“别说老太太了,就是珍大哥哥也不愿意,二老爷他们更不愿意。要是林姑父咬死了入赘,只怕我这表弟和咱们表妹没什么缘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