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是阴天, 北风吹来,园子里的树都在东摇西摆。能听到北风怒号,令人生出畏惧来。
巧儿听到东京从卧室跑出来拉着蘑菇的斗篷:“姐姐, 外面风可大了,我听说都有枯枝被吹下来呢,还是别出去了。”
“我知道, 我在周边转转就回来, 冷了就回来了,你去玩吧。”
巧儿嘱咐她穿厚点之后就回去了,
邢夫人为了给孩子们置办衣服,刮了公中一层皮,虽然弄了不少钱, 但是事儿也办了,先给蘑菇做了衣服,蘑菇身上穿的就是前几天刚送来的, 今年的新皮子做的斗篷, 穿上之后轻薄保暖, 正应了“轻裘缓带”这四个字,这样的好衣服在外面裹紧了也不觉得冷。
在游廊上走了几步, 蘑菇跟身后的人说:“你们穿的都薄,不必跟着, 让我在外边儿走走就行。这是在自己家呢, 我也不出园子, 不必跟那么多人, 有事儿往后面玉皇庙哪儿找我, 我去找她们说说话去。”
大部分人答应了一声, 就紫竹一个人跟着她出门了。
紫竹的年纪比蘑菇大的多, 在蘑菇成太子妃之后,云芳和王熙凤就商量着紫竹的去向。
云芳的打算是让紫竹先跟着蘑菇进宫,等蘑菇在东宫站住脚了,有人接替就让紫竹回来婚嫁。紫竹是家里的家生子不假,晚几年到二十多岁婚嫁也行。
她们主仆出来门,看到门口种的植物被风吹的摇摇晃晃,听着狂风怒号都忍不住哆嗦一下。紫竹就把蘑菇斗篷上的兜帽给她戴上,两人顶着北风往玉皇庙哪儿去。
往北去正是顶头风,走的不算急,过了妙玉居住的庵堂再往北就是玉皇庙了。
大冷天这群尼姑和道姑们也不出入,就关着门,紫竹上去拍门。
蘑菇裹着斗篷背对着玉皇庙的大门,听背后传来渔鼓的敲击声。
那些道姑们在唱道情,除了渔鼓之外,还有笙箫等乐器,听起来音色丰富,在寒风凛冽中听着渔鼓戏里面的冤亲债主因果报应。
紫竹拍门没人来开,风声这么大,外边也没人,就是听到了可能也会以为是树枝敲击别处。
蘑菇是乘兴而去,这时候其实进去不进去都行。她兴致已经没了,自然也没有那么执着了。
蘑菇就跟她说:“算了紫竹姐姐,咱们去找林姑姑吧。”
紫竹就劝她:“还是回去吧,这天气太冷了,您从屋里出来到现在已经吹了好一阵子风了。要是万一发热了可怎么办?到时候太太还不揭我一层皮。”
蘑菇听她说着,发现眼前飘起小雪片,在风中胡乱地吹着,落到地上之后消失不见。这种天气,她其实更想去后面山上眺望整个园子。这些仅仅是想想而已,下雪之后,假山上面的山道特别滑,紫竹是不会同意的,蘑菇也不想发生意外,能避免是要避免的,毕竟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下雪了,回去吧,等明日雪停了出来赏雪。”
蘑菇和紫竹急匆匆的回去,路过栊翠庵的时候,看到这里的婆子们正往外面搬东西,那些盆盆罐罐的都盖着油布。
看到蘑菇在这里,她们立即站好。
蘑菇问:“这是干什么呢?”
为首的婆子回答:“回您的话,等一会儿下雪,妙玉师父说要趁着这时候的雪还干净没被人糟///蹋,要收一些在瓮里,等着来年煮茶喝。”
蘑菇点点头,转身回怡红院了。
这时候怡红院的人带着油纸伞出来找她,跟她说:“就说去找您呢,刚才三奶奶来了。”
蘑菇急匆匆的进了屋子,在门口把斗篷脱了,就发现堂上云芳和巧儿正坐在一起说话。
云芳看到蘑菇进来,赶快说:“到火盆那里烤一烤,先去去寒气。热茶呢,给她倒一杯。”
屋子里面忙了起来,巧儿高兴的说:“姐姐,外面下雪了,三婶说明日老太太带着咱们赏雪呢。”
蘑菇就问:“去哪儿赏雪?没别的安排了?”
巧儿问:“不就是赏雪吗?还有什么安排?煮茶吗?”
蘑菇喝了茶水也跟着坐着榻上:“我小时候我妈妈带着我去烤肉呢,就是大冷天的,我记得当时那五花肉鲜嫩多汁,撒一点盐就特别好吃。”
巧儿就嘴巴动了动,眼巴巴的看着云芳。
云芳说:“先预备着,等明日看老太太如何安排。”
然后加重语气和两个孩子说:“这是陪老太太出来呢,自然要先让老太太高兴才行。而且老太太懂得多,带着咱们玩的也雅致一些,所以明日先不提烤肉的事儿,行吗?”
巧儿乖巧的点头。
云芳坐了一会,看着外面已经是鹅毛大雪了,就想起上辈子考试的时候一道分析题。忍不住叹口气。
叹气之后又有些自嘲,觉得自己真的是想的太多。然而蘑菇却听见她那声叹气,问道:“您怎么叹气了?”
云芳说:“我想起很早很早之前,听到的一个小故事,说是一群人在庙里避雪,一个书生说‘大雪纷纷落地’,官员说‘都是皇家瑞气’,乡绅说‘下它三年何妨’乞丐说‘放你娘的狗屁’!”
巧儿听的乐不可支,蘑菇却没笑。
云芳就觉得说这些没什么意思,就要离开:“这会回去要看着点长生,他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雪呢,一眼看不住就要乐颠颠地出去作妖。你们姐妹两今儿别出门了,我晚上不来了,你们吃了晚饭早点睡吧。”
等云芳走了,巧儿就和蘑菇商量:“姐姐,要是明天老太太不带着咱们烤肉,咱们让人把炉子送过来咱们自己烤,行不行?”
蘑菇看着外面的雪,点点头:“行!”
第二天整个园子里都是一副冰雪世界的模样,道上的雪早早的被清扫干净了。雪下了一寸多厚,压弯了枝头,时不时的从树上掉下来一坨。
吃了早饭老太太被轿子抬进来,大家在园子的门口等着她。
新来的李婶娘和李家姐妹也一起来说话。大家在门口寒暄了几句之后一起簇拥着老太太到了园子里的芦雪庵中。
到了芦雪庵,屋子里已经烧起炭盆,大家扶着老太太进去,老太太还没落座就说:“趁着这雪好,不如做诗做灯谜,大家乐一日。”
众人纷纷答应。
刚过坐下,老太太就问:“怎么不见孩子们?”
王熙凤就说:“刚才两个小子滑倒摔一跤,太子妃和巧儿看着他们换衣服呢。”
老太太就说:“让他们都来。”跟一边的李婶娘说:“我是喜欢热闹,人多一起坐着说说笑笑看着都高兴。”
李婶娘在一边奉承了几句。
另外一边姑娘们都坐着说话,因为老太太让写诗,所以就开始研墨铺纸了。
没一会,巧儿带着两个不读书的弟弟到了这里。两个小男孩淘气,没通报就直接跑进来扑进各自母亲的怀里,咯咯咯咯笑起来。
王熙凤推了一把荂哥儿:“带着弟弟去给老太太和李太太请安。”
两个小男孩儿便跑到老太太和李婶娘跟前一起请安,两位都笑呵呵的。老太太问:“刚才滑倒摔着哪儿了?”
长生大喊一声:“屁屁!”
荂哥儿说:“说臀部,人家笑话你!”
一屋子的人都被他们哥俩的话逗得前俯后仰。
巧儿在这种欢乐的气氛里来了,老太太问:“你姐姐呢?”
巧儿说:“我姐姐出门的时候想起有事儿没做,让我和弟弟们先来,她等会来。”
老太太微笑着点头,就指着那边的一桌姑娘们说:“去跟你姑姑玩去吧。”
巧儿应了一声去找姑姑了。
姑姑们都是才女,都在商量着如何写诗,限什么韵脚。
巧儿听的打瞌睡,她觉得没意思极了。姑姑们爱玩儿的她又不爱,看着她们商量了半天自己也不懂,就说:“不如我们一起去吃烤肉吧!”
她高兴的跟姑姑们推荐:“昨日我跟厨房的大娘们说让她们给准备好五花肉,拿鏊子过来,架在炭盆上烤熟了吃。等熟了之后,趁热在上面撒一些细盐,吃起来满嘴都是油香。”
姐妹几个互相对视一眼,这里没那种行为出格的姑娘,要是没嫂子们带着,也没不老实的撺着,自然是不会做这么出格的事情。
她们彼此互相对视都微笑不语,巧儿看看这个再看看那个,就问:“你们不吃吗?”
林黛玉就看着李家的姐妹,吃是想吃的,这不是和李家的小姐妹不熟吗?
李家姐妹对视一眼,暂时还没法想象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乐趣。李纹就说:“这......怕是不妥吧。毕竟不是厨房里端出来的......还是别了吧。”
李绮也说:“是呢,自己烤的不干净。”
探春看她们的态度,就说:“还是算了,今儿这里不止是咱们,老太太不能吃这么难克化的东西,还有荂哥儿他们呢,小孩子也不能吃的太腻了。”
巧儿也没多说,想着不如等会回怡红院了再烤。
玩了一上午,姐妹们也做了不少的诗词。吃了午饭蘑菇才来,她一来李婶娘带着李纹李绮姐妹两个大礼参拜。让王熙凤和云芳赶快扶起来,这是大家第一次见面,蘑菇少不了要说一些场面话。
老太太就问:“怎么才来?”
蘑菇说:“上午收拾好了就要过来,我们太太给我带了些细软让我先看看,又送来不少小玩意,让我留着过年打赏,我和太太看完就中午了,想着老太太这里吃饭,我来了大家少不了要重新排座位,就等着这里吃完了再来。”
老太太就说:“就该把你们太太一块拉过来,这样你也能和我们一起吃午饭。”
蘑菇笑了笑,替邢夫人解释:“太太事儿多,后面跟了很多人都要找她拿主意,就是拉过来了怕是也不能陪咱们说话。”
随后蘑菇就问起李婶娘江南的风土人情,大家说的正高兴,就听见有人说几个姑娘出去烤肉去了。
老太太就要去看看,大家一起出门,看到姐妹几个在雪地里用炭盆架着铁鏊子一起烤肉吃,旁边还蹲着两个等肉吃的男孩。
李家的姐妹明显融入不进去,站在一边看着,巧儿和惜春正在烤肉,林黛玉把探春拿剪刀剪碎的肉块吹几下喂给两个小男孩。
李婶娘看了大受震撼!
公侯府第的姑娘是这样的吗?
这和大家闺秀到底是不一样的!
她忍不住怀疑荣国府的教养!
这群人蹲在雪地里,炭盆边上的雪都化开了,湿塌塌黏糊糊的,特别是俩个男孩看到家长来了,还热情的把不吃的肉举着跑过来给大人吃。
老太太的脸皮抽了几下。
王熙凤就说:“我的祖宗们啊!你们找个亭子也行啊!就这么蹲在的路边烤上了?这里冷不冷?我给你们找一间屋子你们蹲到屋子里面烤去。”
云芳脸皮也抽了几下,她觉得这也太没美感了,吃货们的行为有的时候真的是想象不出来。
最后王熙凤张罗着找了空房子把这群人给打发进去,老太太也没了游玩的兴致,被王熙凤送回去了。
王熙凤把老太太安顿下来之后松了一口气,随后也顾不得劳累,立马奔到大观园里要去看看那群祖宗们折腾成什么样子了。
连同蘑菇在内大家吃的可开心了。王熙凤一进去就能闻到屋子里面浓郁的烤肉味儿。听见有人嚷嚷着要喝酸汤,再仔细一看,里面有三个男孩吃的嘴角泛油,桂哥儿也跑来了,喊着喝酸汤的就是他。
云芳就让人问还有谁喝?
惜春就说她想吃煎饼夹肉,让厨房赶紧烙煎饼,煎饼别用油,弄的油乎乎的没人爱吃。
最后一问,统计结果是一人一份酸汤一份煎饼。
除了云芳平儿也在,正围着炉子搂着荂哥儿喂他吃肉。
王熙凤再仔细看看,这屋子里面没了李婶娘和李家的两位姑娘,也没了李纨。
王熙凤又气又笑:“合着就我一个是劳碌命,你们倒是在这里享受起来了!给我也送一碗酸汤和一盘子煎饼来,我累了一天了,还没吃上一口热乎的呢。”
她挤着坐下来,问云芳:“怎么就你在这儿,大嫂子不在吗?李婶娘和俩位妹妹呢?”
这里的人多,云芳也没说什么,只能轻描淡写:“回去了,八成她们也有些累吧。”
一下午的时间大家用来烤肉和吃吃喝喝,整个过程很愉快。姐妹们诗兴大发写了不少的诗出来,嚷嚷着让林黛玉回去整理一下装订成册。等到晚上大家各自散了撤了烧烤摊子,又把小孩子给安顿好,也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了。
王熙凤打个哈欠等着贾琏回来,看着平儿从屋子里出来,问她:“睡了?”
“嗯,睡了,今儿咱们哥儿跑了不少地方,吃了不少东西,早就瞌睡了,要不是怕他吃的肉太多不好克化早就让他睡了。”
王熙凤指了指身边的位置:“你来坐,我今儿看着李家的母女似乎......”
平儿直接说:“瞧不上咱们。”
对对对,就是这种感觉!
就是人家才是那种雅致的人,其他人都是粗俗的那种......人家没明说,但是却露出一种不与同流合污的姿态。
蘅芜苑,李家姐妹刚从稻香村回来,刚才大家在堂姐哪儿说话,李婶娘也在,这会儿回来之后让人收拾了床铺也睡不着,都在回想着白天的事情,主要是今天看人家姐妹玩得那么开心,心里面儿有一些羡慕的。
但是家里边儿的教育又让她们觉得这么参与进去不妥当。
对于今日发生的事儿,李婶娘露出想去娘家住一阵子的意思,李家姐妹也明白原因,这是对荣国府期待过高,如今觉得勋贵人家就是勋贵人家,满门朱紫不假,却到底失了些体统。然而李纨再三挽留,如今天气也不好,出门不方便,刚来也没多久,各种原因凑合之下,李婶娘就觉得年前先住一阵子吧,年后再说。
李家姐妹也是聪明人,堂姐再三留客,一方面是真的有感情在,另一方面也是李纨自己有想法,她想通过李家的关系安排贾兰的前程。
这事儿李婶娘和李家姐妹是万不敢替李家答应的。
贾兰是贾家的子孙,贾兰如何做官自然是贾家说多了算。要是贾家势弱倒也罢了,但是贾家明显是个庞然大物,李家的这点人脉和关系在人家眼里不够看。
李婶娘就想不明白,连同李家姐妹也想不明白,有荣国府的人脉不用,李纨怎么就舍了西瓜捡了芝麻。
这里面李纨也有无奈之处,她想让儿子早点出头,但是荣国府明显是想让贾兰晚一点出来当官。
贾兰早点出头就是早点顶门立户,自己母子才算是彻底的脱离苦海,那时候搬离荣国府脱离二房,能自家管着自家的事儿了。
贾兰留在荣国府,荣国府不止是他一个孙子,荂哥儿是正经的继承人,桂哥儿是大老爷的长孙。荣国府的人脉大部分是用在了他们哥俩身上,贾兰什么时候才能出头,自己什么时候才能熬出来?
李纨很焦虑很急迫,她能抓住的两条线只有老太太和娘家,她不是不知道娘家就是帮忙也是有限度的,更是有条件的。但是她不能不提前做准备,毕竟老太太的年纪大了,说句不好听的,万一有一天驾鹤西去了自己指望谁?
李家的姐妹两个也感受到了她的这种急迫,但是大家都是女流之辈,真的帮不上忙。
李婶娘倒是给她出来一个主意:“不如让兰儿去考一考,在咱们南边,小男孩儿入科场的多着呢。成不成的无所谓,重要的是要让孩子见见世面,知道科举是怎么回事儿。”
李纨对这个建议是上心了的。
毕竟女人出门不多见识有限,李纨也不是直接找老太太说要让贾兰出去见识一番考场。也需要先找人打听一下,而这个能被她想到的人也就是林黛玉,林黛玉也恰巧知道一些,她是从林如海的言谈里面得到的消息。
林黛玉就跟李纨说:“江南也确实是有那些男孩儿入科场的事儿。说到底是江南文风盛行,读书的人多。既然人多,里面自然不乏有那些有天赋且努力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本就是凤毛麟角,只是偶尔出现,并不是每次都有的。”
好孩子自然是稀缺的,但是李纨觉得自家儿子是有资格进去的,换句话说,自家孩子也是属于凤毛麟角的那一类。因为这孩子读书真的很用心,贾兰就是李纨的骄傲,也确实是活成了李纨希望的样子。
所以思来想去,她就去找老太太安排贾兰去考试。
老太太最近一段时间的心情正是忽高忽低的时候,每每患得患失,觉得家里面的人现在越来越应付自己了。突然之间有件事需要她去办,顿时打起精神。想着家里如果出了年纪这么小的秀才,到时候也是被人传颂的好事,自然是要大力支持,所以这件事儿最后还是落在了贾琏头上。
贾琏听说了之后就觉得荒谬,不是说不想让侄儿出头儿,是不能拔苗助长,这两个女人的行为无疑是拔苗助长。
贾琏就问老太太和李纨:“让兰儿去科举这是谁说的?他老师吗?人家老师是怎么说的?说火候到了吗?不如把兰儿写的文章拿给我,我出去找人看看。”
李纨就赶快解释:“他老师没说,不过是想着让咱家孩子长点见识,也不指望他真的考上,是想让他跟着去看看。听说有些人一入考场就容易昏厥,为了避免咱家孩子将来也这个样子。所以逢考去试一试也是一桩好事。”
老太太在一边点头,贾琏就觉得很无语。
荣国府的祖籍在金陵,想在京城考试也容易,但是这中间需要费点事儿才行。凭着荣国府如今在京中的地位,以及贾琏他们兄弟的人脉,也不过是打个招呼的事儿罢了。往年贾家的族人也有在京城考试的,没道理给人家操心了不给贾兰操心,贾琏就点了点头。
“这是好说,因为立了太子,所以要加恩科。这样吧,咱们前面还住了一位兄弟明年也是参加科举的,这些日子也让孩子辛苦点,白日跟着他老师好好学,到晚上去前面跟人家讨论文章,也好互相进步。”
聊完之后贾琏告辞出来来找贾赦,贾赦听说了之后看了看面前像一直仓鼠一样在啃果子的桂哥儿。
桂哥儿瞬间有种被人盯上的感觉,放缓了动作看了看祖父,又看了看伯父。
“我也能去,但是你们要跟我爹说好才行。他让我学数学耽误了我读圣人经典!”
贾赦就十分嫌弃的看着大孙子,小的时候多招人喜欢,怎么看怎么爱,怎么长大之后人嫌狗憎的。
“没让你去!啃你的果子去!” 贾赦就有点想不明白,“这些人都是怎么想的?早先珠儿也是个好孩子。要不是强逼着他去读书,也不至于后来早夭。有孩子亲爹的例子在前面放着怎么还这么急?别的事儿我倒是愿意跟贾老二比一比,但是这种事儿我甘拜下风,咱不去,让他们去。”
贾琏叹口气,问贾赦:“那这件事儿我就按老太太和大嫂子的意思安排了?”
贾赦点点头,“考个秀才也不过是第一步,读书这事儿辛苦着呢,就是考个状元出来才是几品官?既然不想让咱们在旁边参谋着,那这件事咱们也不管。随他们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