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便闭上了嘴, 看着灯火逶迤。
没一会就听见小孩子无忧无虑的笑声,贾琏叹口气。
贾瑭就说:“先揉揉你的脸,别愁眉苦脸的。”
贾琏使劲揉了几下,小孩子打闹的声音传了过来。
桂哥儿一马当先的跑来, 看到夜幕下两个看不清身影的人站在一处, 高兴的跑过去:“伯伯, 爹爹~”
妞妞也跟着跑出来:“爹爹~三叔!”
兄弟两个一人抱起一个孩子, 贾琏就问:“今儿玩儿什么了?”
“玩了小羊,我们还去看道姑念经,有个道姑给我了一只草蚂蚱。”
桂哥儿喊着:“我也有。”
就拿着自己的蚂蚱和二妞妞的蚂蚱大战三百回合, 两个人嘴里还喊着给自己的蚂蚱加油,在大人的怀里扑腾着和对方手里的蚂蚱相斗。
蘑菇早跟来了, 看着他们两个还在斗蚂蚱,往他们两个身上一人拍了一巴掌:“都老实点。你们两个一点都不乖, 下次不和你们玩儿, 学学兰哥哥。”
二妞妞就说:“好久没见兰哥哥了。”
桂哥儿也说:“对啊,今天没叫兰哥哥,他要是生气了怎么办?”
二妞妞说:“要不咱们把蚂蚱送给兰哥哥,请他明天一起来玩儿。”
两个孩子闹着从大人的怀里下来,吆喝着蘑菇跟上,三个人一起去找贾兰。
蘑菇只能跟俩个大人交代:“伯伯爹爹, 等会儿跟老太太他们说我们去找兰儿玩了,一会儿一起到老太太那里吃饭。”
说完三个小孩子一起跑了, 贾琏拍了拍自己的衣服:“看见没有, 都是小祖宗, 都会给咱们安排事了。”
灯火渐渐的到跟前了, 因为天黑又有两个孕妇, 所以所有的灯光都集中在他们两个身边,大家走的都很慢。
看到这一对兄弟在这里了,老太太就说:“既然碰上了,就一起过来吃饭吧。”
贾琏就说:“老太太,那三个小东西叫兰儿去了。”
老太太想了想:“哎呦,今儿也真的没带着兰儿玩儿,这样,叫上他们母子咱们今天好好的说说话。”
几个姑娘立即答应下来。
老太太又说:“那一片杏花一天一个样子,明天咱们再来接着看。我看那几个小道姑小尼姑念经也有模有样的,让她们陪着一块儿说说话。顺便儿也正经下个帖子,请隔壁你们珍大嫂子带上她儿媳妇儿也过来,咱们一起热闹一天。”
贾琏知道这是带着王熙凤把时间都耗在园子里,既然接触不到外人而且还天天乐呵呵的,也不用再想别的。
就说:“我再给老太太弄点钓竿来,听说水里有鱼,老太太也能带着他们晒着太阳钓着鱼,岂不美哉?”
老太太高兴地答应了。
一群人慢慢的回到了老太太的院子里,这边准备好了,只等一声吩咐开始上菜。
李纨也带着四个孩子急匆匆的来了,老太太拉着四个孩子在屋子里说话。一屋子都是女人叽叽喳喳的声音,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吵的人心烦。
贾瑭就觉得自己像是在养鸭场,那不是五百只的鸭子在吵,简直是五万只鸭子在叫。明明屋子里面没有几个人,但是带来的效果简直是呈几何倍地往上翻。
贾琏就跟老太太说:“您老人家带着她们吃饭吧,我们兄弟两个到前院去。”
老太太就知道他们嫌弃吵闹:“去吧,毛病不少,嫌弃起我们来了。去了多吃点饭早点睡觉少喝酒。”
兄弟答应了一声便退下往前院去了。
这时候李纨问云芳和王熙凤:“今儿怎么想起到园子里去转一圈儿?听说明天你们还要去?”
云芳就立即说:“不是说家眷可以搬进这些省亲园子里面吗?所以老太太带我们去看看,看哪些地方能住人,哪些地方不能住人。提早安排了,别到时候弄得慌手慌脚。
谁知今日走到稻香村那个地方就走不动了,实在是那里的杏花开得好,老太太带我们在那里赏了半天的花。”
李纨点头,“怎么分这些院子你们商量好了吗?”
“不知道呢,因为今天根本没有走一遍,才看了几处院子罢了。老太太兴致浓,我们也就陪着。”云芳接着说:“我们两个倒也罢了,没这脸面搬进去,我听说大嫂子要照顾这几个小姑子,能跟着一块儿住进去。”
李纨听了一些风言风语,也知道自己八成是要搬进去的。但是这个时候表现得很惊喜:“真的?”
园子里修的美轮美奂,自然全家人都想搬进去。李纨也不例外,别说她,王熙凤也想住进去,云芳想着如果贾瑭能跟着进去,自然也想全家搬进去。事实就是,成了婚就别往园子里凑了。
王熙凤说:“那是自然,我要提前向大嫂子贺喜了。明日反正老太太还带着咱们去呢,大嫂子也提前看看,看哪里更中意一些,回头和姑娘们一块儿搬进去。”
李纨笑着说:“我也看了几次了,娘娘还没有来之前咱们进去查看,我也各处留意,觉得稻香村挺不错的,那里宽阔又安静。我也喜欢那一片杏花,明日正好跟着老太太一起进去瞧一瞧。”
说着问她们两个:“你们有喜欢的院子吗?”
王熙凤自然更喜欢怡红院,就说:“我是个粗人,只觉得怡红院更宽一些。”说着看着云芳:“芳丫头也喜欢,是不是?”
最好的院子谁不喜欢?云芳看着王熙凤笑了一下。
这时候说出这话就有放话的意思,李纨也懂,对着王熙凤笑着,虚空用手指点了点她。
王熙凤觉得自己并不算霸道,两个女孩占一个院子。虽然是最好的院子,但是是两个人分呀。孩子的姑姑们应该不会说什么的吧?
老太太这边儿缓过一口气来喝了几口茶,便让丫鬟摆饭。
前院贾琏和贾瑭的饭菜也摆好了。
贾琏喝了一口酒,问贾瑭:“真的不喝?”
“不喝,你少喝点吧,看看老爷的样子,天天醉的都不知道东南西北,我对这种喝酒的事儿深恶痛绝。”
贾琏喝了一杯,就把酒放在一边了:“刚才话没说完,咱们接着说。王家的事儿先放到一边儿,你说宁国府珍大哥那边咱们又管不了,将来怎么办?
说真的,连累不连累到还在其次,他们家要是出事了一整个家族都好不了。不说咱们北面儿的这几房,南边那几房也不安稳呀。
就算是咱们家最后能脱身,可你想想有他们家在旁边影响着,将来这些孩子科举或是其他的怎么办?”
说着夹了一口菜,塞到嘴里一边吃一边说:“可恨的是咱们是小宗,人家是大宗,大宗百世可继小宗五世可迁......算算咱们兄弟还在五服之内。”
贾瑭就劝贾琏:“你别想这么多了,我瞧着这次光是江南亏空就能杀掉一批人,到时候因为异姓王的事情再杀一批人,这两批人杀完之后,朝堂已经没人了。所以轮不到咱们家倒霉,到最后八成是只诛首恶,余者放过。”
朝廷要有一个平衡,就是官员里面要有勋贵,要有寒门子弟,杀了太多的勋贵会影响到和寒门子弟的平衡关系。所以皇帝不会逮着所有人全部杀了。
皇帝可以把所有的老勋贵全部抹了,再重新扶植一批新勋贵。那么事情就回到了当初太宗皇帝要面对的局面:勋贵抱团!
只有新老掺和着,才会让所有的小团体都有一个缝隙。
贾琏叹气:“唉,你别说了,说了我心里也不安宁,我也知道你这都是劝我的话,一日刀子没落下来可以苟且一日。你说,等回头我谋个官儿如何?”
“什么苟且不苟且?怎么,不做你的同知了?”
“你这是臊我呢,你这种混官场的难道不知道同知这个官职就没个定员。大部分人买官儿买的就是这种官儿,我连个挂靠的衙门都没有,人家问我是州同知还是部同知?我该怎么回答?这个五品官儿也不过是糊弄一下百姓的罢了。长此以往,没个职位在身上并不是个好事儿。
而且将来我也要有儿子了,总不能让那小子觉得他爹天天在家游手好闲吧。老爷给咱们兄弟没留下个好印象,咱们总要给孩子留下个好印象,谁家不是儿子依靠老子,到咱们家就不一样了。”
两个人一起叹口气。
贾琏很快打起精神问:“你不是说王家的事儿吗?怎么了?”
“皇帝想给甄家定罪呢,让王家的太太交出王子腾的书信。但是这位太太也嘴硬,不交!口口声声说是皇帝毒死了他们家的老爷。
昨日皇帝催着把王子腾鸩杀案先破了,可是破案讲究人证物证齐全,正所谓孤证不立就是这个道理,现在物证有了,毒死王子腾的毒药弄出来了一点点,虽然不多,但是也有。
可人证就不好说了。
王家的奴仆不是有人没死吗?这些王家的奴仆咬死了是王子腾自己想不开要畏罪自杀。
但是审理的官员问:‘你们是见到了家主之后才知道家主想要畏罪自尽,那么你们必定是见到家主得到畏罪自尽的想法之后才去弄的毒药。在你们见到家主以及毒死他这一段时间,你们的毒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么弄到手的?’
一开始这几个刁奴还嘴硬说是差役给的,把锅扣在差役头上,说是差役和他们老爷有约定,提供了毒药,他们老爷有重谢。”
“这不是胡扯吗?差役想杀王子腾机会多的是,落水那一次只要是救人慢一步人都已经淹死了。中间给王子腾寻医问药,只要是不经心,早几百年就被毒死了。”
“所以,审理这件事的官员觉得,这一群刁奴之所以如此说,是有人交代好的。而且他们分开审理,不停的问问题,明显这几个人自己前后矛盾,更别说三个人的供词一致了。
所以刑部的官员觉得饿,这肯定是有人提前交代了的,至于是谁交代的?必定是控制了他们家人的人交代的。
这群人的家人现在下落不明,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这里面有问题。
皇帝也能查出来这些奴仆的家人在什么地方,就派人把这些人带出来,两方在城外开战,其中各有死伤。这些人有一些被救出来了,也没交给刑部,直接给王家太太送去了。
至于这位王太太如何想,怎么做,还要等几天看看。”
贾琏吸了一口气:“皇帝的意思,案子如何他不管,他要从王家弄到书信,这个书信有这么重要吗?”
“不知道。”
贾琏叹口气:“看来,王子腾的事儿快要办了。等案子结案了,我去拜见这位太太,问问她王大人的后事如何办理,她被关押在哪儿?”
“我也不知道。”
“你其他的消息都知道......”
“刑部的案件我能打听一些,但是要犯关押的地方,不止是我,他们也不知道。根本不在刑部大牢!”
贾琏只能叹气,等吧,等事情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