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问良知(1 / 1)

红楼沉浸式围观 则美 2036 字 8个月前

老太太这里确实比较冷清。

虽然有几个丫鬟说话声音清脆响亮, 能哄得老太太开心,但是丫鬟哄她和儿孙哄她到底是有些不一样,所以老太太这里并不是很高兴, 也不过是跟几个丫环说笑罢了。

珍大奶奶就在这个时候进来,刚进门就跟老太太说:“老太太, 我们来陪您说说话。”

老太太对珍大奶奶没什么意见。听见之后笑着说了一句:“快来快来,没有你们老婆子就觉得今天过得没意思。”

几个人转过屏风来到老太太跟前。老太太一眼看到了秦氏,但是脸上的笑容没什么变化,招手让珍大奶奶坐到自己身边。

“你那几个妹妹不在家, 你婶子们也有事儿。我老婆子一个人找不到说话的地方,正好你们来了, 今天中午留下来吃饭吧。”

“老太太的赏赐我们自然不敢推辞。今日来也是有事儿,我们老爷九月初三的寿辰, 我们大爷打算邀请家里面的亲朋聚一聚, 这是请柬。”

老太太把请柬拿到手里看了看。

珍大奶奶说:“我们老爷是您的侄儿。论理是不该请您的。但是那个时候天气凉爽,家里面的人都欢聚一堂, 所以也想请您过来坐一坐。”

“哦,去去去, 定是要去的, 九月正是**开的时候,找个宽敞的地方摆上几盆**, 到时候秋高气畅,闻着菊香赏着天高云淡,再有你们这些小辈陪着,正是一桩美事。”

珍大奶奶接着说:“还是老太太带着我们才能玩的好。只是我们老爷一直清静惯了, 您也是知道的, 他不太爱回来。这事儿我们大爷去说了, 我们老爷只说让我们大爷招待家中亲朋好友,不必等着他,他不回来。”

老太太点了点头,将手中的请柬递给了鸳鸯,问珍大奶奶:“你们老爷最近可好,天气太热,他又守着炼丹炉,你跟你们大爷说,交代好那道观里面的人,多劝着点儿你们老爷,防着中暑。”

珍大奶奶趁着这个机会给儿媳妇秦氏表功:“我们大爷出去的时候儿媳妇就说了,如今天气太热,怕道观里面的冰不够用,让他们父子带过去一些,也多劝劝我们老爷经常出来动一动,别老守在炼丹炉前面。”

要是搁在往常,老太太这个时候肯定张嘴夸秦氏会办事儿,只是这个时候听了也不过是一笑而已。

恰巧这个时候,老太太的丫鬟叫做玻璃的端了几杯茶上来。

秦氏立即捧了一杯双手递给老太太。老太太并没有接,只是说了一句:“我刚吃了饭,这会儿不想喝茶,放着吧。”

秦氏就把茶放到了一边,又捧了一杯双手递给了珍大奶奶,待要捧给王熙凤,王熙凤自己端了:“蓉儿媳妇坐着吧,不用伺候我。”

珍大奶奶接了茶,喝了两口。跟老太太说:“今儿来这里除了要送请柬之外,其实还是有事求一求三爷。儿媳妇她娘家兄弟想来咱们家读书。三爷那时候话说得很明白,咱们家不让外姓的来读书,哪怕是嫁出去的姑奶奶所出的子嗣,也要先看看孩子肚子里面有几两墨水才行。

如今家学里管的严,名声出来了,每十天考试一次,学子们的卷子都在外墙上沾着,好多人去看呢。如今京城里面都知道咱们家管的严,听我们大爷说,因为把卷子晒出去,不仅家里的孩子要脸面,那些先生也要脸,怕坏了名声对孩子们尽心尽力,有几个小孩子都说火候到了,明年想去考秀才呢。

蓉儿媳妇的兄弟也在读书,亲家听说了,想问问能不能让她兄弟进咱们家学,虽然三爷的规矩在,这不是想着都是亲近人嘛,所以来问问三爷能不能给开个后门。”

这种事儿别人不行,但是只要老太太开口,就是三爷也要听的。珍大奶奶觉得,凭着儿媳妇的脸面,老人家一准同意。

要是放在几天前,老太太绝对满口同意。但是这个时候的老太太也仅仅是微微一笑,连秦氏都没看一眼,跟珍大奶奶说:“回头你瑭儿说一声,或者让蓉儿上门问问。你也是知道瑭儿那人有点古怪,要是不愿意......八成是不愿意的。哼,瑭儿那小东西倔起来跟大老爷都不对付。这样吧,不必跟他儿说了,这事儿也不必让他知道。我派人出去给秦家的小爷找一个好学堂,往后束修什么的咱们家包了。”

说着跟鸳鸯说:“派个妥当的人出去问问,一定要找个好学堂。”

珍大奶奶赶快拦着:“鸳鸯不必出去,这事儿回头让蓉儿去办。老太太,这事儿让蓉儿操心去,您就不用多管了。”

珍大奶奶心里还纳闷呢,怎么老太太一点脸面都不给,拿钱出去找学堂,这跟拿钱打发穷亲戚有什么两样?

秦氏心里面那一点点侥幸瞬间**然无存。她以为有些事情别人不知道,可看老太太今日所作所为,那是知道的门儿清。

这个时候只觉得所有的声音离自己远去,往日的伶俐再也使不出来。总觉得四面八方有无形的网要将自己困起来,就如天罗地网一样,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随后宁国府婆媳两个吃了午饭回去。可是刚上车没多久,秦氏一头栽倒了车里,把珍大奶奶吓了一跳,让人赶快回家派人去请太医。

她们两个好好的出去,有一个倒着回来。消息传到了前院,贾珍贾蓉一听,贾蓉倒是没什么,贾珍立即急火火的问:“怎么晕倒了呢?是不是天太热中暑了?又或是其他什么事儿?大奶奶呢,让大奶奶来一趟我要好好的问问她。”

珍大奶奶让人照顾秦氏,急忙来见贾珍。

珍大奶奶也着急:“我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了,在老太太跟前的时候还好好的呢,一上了车就一下子倒下去了,连一句话也没说,把我给唬了一跳。我想着莫不是有好消息了?”

“什么好消息?”

珍大奶奶白了贾珍一眼:“我想着会不会是有喜了,举个不太恰当的事儿。当日珠儿媳妇就是晕过去才诊出来的喜脉。他们两个一样都是身子有点弱。我刚才也问媳妇儿的丫鬟了,说是有一段时间没换洗了。”

珍大奶奶高兴的两眼都眯了起来,对站在旁边的贾蓉说:“咱们家就要有婴啼了,好消息。”

贾蓉笑着对珍大奶奶作揖:“这事儿若是真的,还需要母亲多照顾一些,这也确实是个好消息。过几日咱们老爷大寿,不如我过两天把这个好消息去城外告诉老爷。”

“何必过两天?若是今日太医真的说有这样的好消息,你今天就去。”又对贾珍说:“大爷不一直都说老爷不愿意回来过寿,咱们一家人空热闹没什么意思吗?若是有这样的好消息,说不定老爷一高兴就回来了。”

贾蓉在一边说:“ 母亲说的对。”

贾珍没什么高兴的,点点头:“是极。”

随后又说:“添丁进口乃是大喜事,若真的是有喜了,咱们家一定要慎重对待,一定要让孩子平平安安的生下来。”

珍大奶奶跟着点头:“对对对,一定要让他们母子平安。有句话我要给你们爷俩说,若是这一胎是个女孩儿,你们也别不高兴,都是先开花后结果。”

贾蓉笑容满面:“看母亲说的,无论如何都是咱们家的血脉,有什么不高兴的?我倒是想着是个女孩呢,比起男孩儿,女孩儿更招人疼一些。”

贾珍看了他一眼。

没一会儿,太医来了,太医进去把了脉之后出来跟贾蓉说。

“就脉象来看,已经有五分准了。只是时日尚短,还需要再诊几回。贵府小奶奶有些思虑,五脏六腑皆有不安。长此以往并非是什么吉事。多劝慰,多陪伴,免得多思多虑。”

贾蓉请太医去开方子了。

珍大奶奶欢喜的不知道如何是好。

然而好消息还没跟亲友分享,秦氏来月经了。

一天不到,珍大奶奶的心情忽高忽低。

她有点接受不了,跟贾珍说:“别是小产了吧!”

又把太医叫了回来,太医自己也有点懵,出来解释说:“下午诊脉只有五分准,这乃是葵水生发,不是小产之事。”

贾珍和珍大奶奶对视一眼,珍大奶奶摇摇头。

虽然太医这么说,但是她心里面却有点儿不相信。虽然不相信,也没办法,把贾蓉叫过来嘱咐:“你媳妇儿是个多思多虑的,出去跟人家说几句笑话,她自己回来就要想半天。碰上这样的事儿,肯定心里面儿想不开,你不要多提。若是你们两口子私下里面儿说起孩子的事儿......”

贾蓉立即说:“母亲都嘱咐过好几次了,该如何说儿子自己知道。”

珍大奶奶只能叹口气,唉!

第二天,王熙凤去看望秦氏。

秦氏坐在**,披散着头发跟王熙凤说:“婶子,我怕是命不久矣了。”

“胡说什么”王熙凤心里也明白,嘴上只能说:“你婆婆跟我说了,你这不过是小恙而已。家里面好药才好大夫都有,你这一点小病才哪儿到哪儿啊?别说这么不吉利的话。”

秦氏一肚子话没地方讲,只能叹口气。

王熙凤就说:“我来的时候听他们说了,他们说你这是思虑过重,叫我说你就不应该想那么多,日子该怎么过就怎么过,好过是一天,不好过也是一天,该吃吃该喝喝。

我一直以来就看重你,觉得你是脂粉队里面的英雄。我觉得脂粉队里面的英雄就跟那战场上的大将军一样。我虽然没读过书,但是小的时候听长辈们说话。说起将军,那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如今人活一世,谁不被人在背地里面说,谁又不在背地里说人。你又何须思虑过重呢?思虑过重,只能坏了你的身子。”

秦氏一脸苍白的对着王熙凤一笑。

王熙凤心里复杂极了,出来见了珍大奶奶。

珍大奶奶在上房招呼她:“你们娘俩感情好,你也多劝劝她。我瞧她这事儿八成是昨日求老太太办事,老太太没答应弄出来的。我没什么意思,各家有各家的规矩,不行就不行罢了。偏儿媳妇儿想的多,我怎么劝她也不听,现在只求你能劝动她了。

对了,这事儿别让老太太知道。我担心老太太心里面也多想”。

唉!

王熙凤看着这个糊涂妯娌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人家是想的太多,这位是想的太少。

要是对秦氏好一点,就是对眼前这位不好。

在王熙凤看来,秦氏绝对是值得唾骂,但是平时为人又是那么的和善可亲。而眼前这个糊涂嫂子才是让人心疼的。

“叫我说你也别替她难受那么多了,多想想你自己。”

“我有什么可想的,过一天少一天的,也没什么难受事儿。我这一辈子也就这个样子了,这个年纪又是个填房,养自己的孩子也只能说是痴人说梦。只盼着他们两口生个孩子,我也经常抱到身边儿逗弄逗弄。你也是知道,这个儿媳妇儿什么都好,唯独是出身低了些,所以经常想的多。你这几日没事儿就多来几趟,劝劝她,你说的话她还听一些。”

唉!

王熙凤一时间觉得如坐针毡,居然有了几分良心不安。自己都良心不安了,那秦氏呢?

是昧着良心不管不顾还是良心日夜受煎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