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之间,征战不休。虽然最终,大唐建立,但是连年征战,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平民将士死亡者不胜其数。
可以说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大唐,的确是名将辈出的年代,然而,一将功成万骨枯。无数兵将的肉身枯朽,方才成全了一人盛名,得传后世。
新建后的大唐,急需安抚民心。李世民在征战之时,曾蒙十三位有德僧人搭救。故而,登帝之后,大赦天下,封佛教为护国神教。一时间,天下佛法大昌其道,信徒无数。
长安城外,便有一座寺庙,颇为有些盛名。这座寺庙,名曰法华寺。法华寺,居于高山之上,攀登甚是辛苦。然而,善男信女却是不辞劳苦,攀山拜佛,极尽佛门鼎盛之况。
法华寺主持慧心大师,时常开坛,与善男信女讲求佛法奥妙。一时间,被众多信徒传为活佛。这只是民心所向,并非什么言之确凿之事。不过,这位慧心和尚的确是颇有道行的得道高僧。
佛门修行,有九识小舍利大金身的说法。其中,九识乃是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阿摩罗识。这九识中,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的开启相对容易,而末那识、阿赖耶识、阿摩罗识非是佛缘鸿大之辈,几乎没有开启的指望。在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开启之后,便有舍利一说。
修行佛法的僧人,一旦开启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并且将这六识控制入微,合六为一,与本我魂魄结合,便可以在识海成就一颗晶莹剔透的舍利子。修为,比道门丹成之士还要高出一线。舍利既成,这僧人便也有了五六百年寿命。且兼佛门九识的开启,与佛法领悟有关,这前六识之中,眼识、耳识、鼻识、舌识前四识中任何一识,可以通过诵读佛经开启。只要虔诚诵读佛经三五十万遍,便可以偶然开启其中一识。这一识的开启,与诵读者的悟性无关,只要其诵读遍数够多,且心诚,便可以开启。只是,却也只是一识罢了。一旦开启了一识,接下来,任诵读多少遍经书,都绝难再凭此法开启第二识。想要再开启第二识,唯有靠佛缘与悟性了。
佛门六识合一,回归真我,可以成就小舍利。而同时,随着六识的开启,僧人的佛法造诣也是随之加深。到了成就舍利,无论是法力还是佛法领悟,都足以使之在凡人世界称佛做祖,自创佛门流派了。而成就舍利,不过是佛门修行的小成罢了。在六识合一,化生舍利之后,又有末那识、阿赖耶识、阿摩罗识三识。此三识,一旦完全开启,便可以与舍利合一,重铸金身,成就长生不死的正果之位。自此,便可以真正的逍遥天地,不死不灭。法华寺的这位慧心老和尚,虽然未曾成就那几乎遥不可及的金身大果位,但是,却已然把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修成,合六为一,成就了一颗浑圆舍利,大智大慧,对于佛法的领悟,到了一个相当精深的地步。
在这位慧心老和尚之下,其收了十二位徒弟。这十二人辈分为圆,分别取法号为圆一、圆领、圆回、圆真、圆嗔、圆痴、圆通、圆戒、圆贪、圆怒、圆诚、圆信。这十二人,智慧不一,悟性不同,但是绝大多数却也都悟出了佛法二三识,是这法华寺无可非议的中流砥柱。只是,这十二名僧人中,又有一人很是有意思,此人名圆诚,意为诚意礼佛。可是,其却是好吃懒做,惫怠成性,平素连经书都是不怎么念。
这圆诚,入了佛门三十多年,但是其连佛号都懒的宣,往往数日都是不念一遍经文。平日,心情好了,宣一句“阿弥陀佛”,便算是做了早上功课。其自从入了佛门到现在,只怕念的佛法还没有一万遍。连佛法都懒得念,更不用说领悟了。其对于佛法一道,半点成就也无。甚至于,其白入了佛门,便是连一识也未开启,反而是落在了那些每日诵佛念经的徒子徒孙后面。这圆诚和尚为人古怪,本来十一位师兄弟还有人管教他,但是,偏偏他又口无遮拦,一来二去,也就无人管他了。慧心法师对此只作不知,有人告状,也只是呵呵一笑,道一声“他的佛缘未至”便搪塞护短了过去。如此,这法华寺也就无人管他了。
圆字辈的十一位师兄弟,佛法都有些成就,名下多则有上百弟子,少则百许数十,都是做了师父的。而独这圆诚,在佛法上没有半点成就,法华寺有哪个小沙弥瞎了眼乱了心的会跟随他修行?好在其于法华寺外,偶然见一个小丐可怜,便将之带回寺中,给其剃度,收了徒弟。只是,他虽然给其剃度,却并未给其取什么法号,而是依旧任由其冠以世俗界之时的名号--萧剑!
剑,乃是肃杀之器。佛门弟子剃度却又不取法号,且以这伤生害理的剑字命名,显然是对佛祖的大不敬。如此,圆字辈剩余的十一位和尚,自然是大为不满了。当下,纷纷向慧心老和尚告状,而慧心却总是笑而不语。被问的迫了,方才呵呵一笑的道:“剑者,本天地一物,何来伤天害理?佛门大能以无上佛法铸慧剑,斩凡丝,证佛位。尔等迂腐,不解圆诚其中真意。”
众僧人心知其偏袒圆诚,心中忿忿,却也无奈,只得作罢。
只是,如此一来,这萧剑自然在法华寺也是颇不受欢迎。跟他那个师父一般,直接被划到了好吃懒做,混吃混喝的假和尚里。
此时,萧剑正在距法华寺山门五六里地的一处石头上发泄着不满。一身破烂僧袍的萧剑,面色焦黄,眼中也无多少清朗之光,不住的发着牢骚:“哼!该死的一群秃驴,想当初你家萧小爷也是堂堂富裕人家的子弟,鸡鸭鱼肉,山珍海味,什么没吃过?绫罗绸缎,什么没见过?哼!山下花花世界,三千红尘滚滚,你道你家小爷乐意当和尚么?
要不是家道中落,兵匪战乱,小爷又怎地会受这苦?丫丫个呸!”
萧剑越想越气,倒最后更是破口大骂起来。幸而,他所在的乃是一处山野,没什么人烟。否则,说不定便被谁给当了什么疯和尚。
这萧剑今年不过十岁年纪,其家庭本也确是富裕之家。但是,适逢隋唐交易,烽火战乱,一来二去,萧家便也衰败了下去。其父心中郁郁,不过两三年便自去了。而萧剑那时,也不过刚刚出世而已。萧母辛辛苦苦,靠给人打杂,干点粗活硬是将他拉扯长大。只是,在萧剑六岁那年,萧母积劳成疾,一病不起,也就此去了。萧剑举目无亲,也只得把要饭这不怎么长脸面的劳动手段当作谋生技能了。
历时两年,这焦黄小子倒也福大命大,竟然没有饿死。一路讨饭,来到了这三千浮华,万千富贵的都城长安。更是遇到了下山喝酒的圆诚和尚,被连蒙带骗的带回了山门,稀里糊涂的当了和尚。
自此,虽然不缺吃喝,但是,却也是与做乞丐之时一般的受人白眼。且兼那圆诚僧人好吃懒做,招他上山做和尚,也没安什么良善心意。圆诚是个地地道道的酒肉和尚,吃肉喝酒乃是家常便饭。法
华寺乃是佛门清静之地,自然不会有酒肉准备了。故而,圆诚和尚也只得下山到酒肆里打酒吃肉。这和尚也算是一奇人,不独犯戒,还懒得出奇。自从收萧剑做了徒弟,就再未如此下过山。一切酒肉的购买,都是委托萧剑进行。
法华寺香火鼎盛,自然颇有几贯香火钱了。圆诚虽然懒,但是却胜在辈分高。那些修成了眼识、耳识的和尚虽然不大瞧得起这位师叔,但是当面见了,也要毕恭毕敬。他自然是不会缺什么钱了。
只是,这和尚似乎不懂什么“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每次金钱的算计都是很精明。给的钱,恰到好处,萧剑半点油水也无。买回的酒肉,又都是储存到了这圆征和尚五脏庙里,一星半点也不剩。萧剑长年吃素,营养不良,连面色都透着焦黄。却落个酒肉和尚的不雅名号,摊这么个师父,也算是倒霉透顶了。
这也还罢了。法华寺乃是修行的所在,这一点,法华寺中众僧心知肚明,却无人宣诸于众。毕竟,这一点太过骇人。
法华寺禀承佛门道统,虽然并无什么金身大能。但是,却有结了舍利的慧心法师坐镇。在其下,十二弟子中,除了圆诚不学无术,其余却都已然修出了三识,甚至更多。而那些徒子徒孙辈的和尚沙弥,也有一两百位修出了佛识的。
法华寺有两千多僧侣,除了这两百位修出佛识者,尚有一千八百多人。这一千八百多和尚虽然没有修出佛识,却是因为颂念佛经,而诞生出了佛力。这也算是佛门修行的一种好处。
佛门讲究一朝顿悟,但是却又适留一线。但凡是诚心颂念佛经数十万遍,便可以修炼出一种佛识来。便是与佛无缘,无法修出佛识,也是可以因为每天的颂经念佛,体内自然的诞生出金黄色的佛力。且这佛力,也是与颂念佛经的遍数有关。诵经遍数越多,体内佛力便愈加的精粹,且数量也是逐渐增多。
在法华寺中,有大力佛手、金佛掌、宣佛指等世俗界佛门武功流传。只是,其运转的根基却是佛力。且以佛力施展,威力及妙用远超出寻常之辈施展。可以说,法华寺十有八九的和尚,便是没有佛识者,都是绝对的武学高手,到了朝廷,挣个副将参军也是手到擒来。
对于别的和尚来说,这自然是莫大的好处了。而对于萧剑,却又是一桩倒霉处了。萧剑到了这佛门之中,因为自身名字与师父的缘故,也无什么知近之人。更无人会传授他什么经文武学,他便是有心上进,也无学习之处。那惫殆货的师父,萧剑是根本不指望的。自家师父什么货色,他还是一清二楚的。徒具虚名,辈分虽高,但是一把年纪都活到狗身上去了。莫说佛识,甚至佛力都是没有多少,修为却连徒孙一级的都是比不上。
跟了这等师父,萧剑也只能自认倒霉。萧剑入寺已经接近二年,却连一点佛力都是没有产生。甚至于,他连佛经都是从未诵读过。如此,萧剑这二年除了白吃了千碗白米饭,个头长高了一截,旁的是半点也无。
这二年几乎每天都要山上山下的跑腿给圆诚打酒,其腿脚倒是快了不少,身板也见结实。这也算是意外之喜吧。
两年的山上山下,萧剑早就习惯。不过,对于这唯一的乐事,每年能够指天骂地,将法华寺包括那懒货师父上上下下两千多口喝骂一遍,他还是不舍得戒掉的。
破口大骂了半天,心里舒畅了许多的萧剑仰天哀叹一声,拿了酒葫芦继续向着长安城赶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