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程方和陆石头早早地赶过来,兴高采烈地各自背了些新鲜水果和菜蔬。万三也很高兴,毕竟是徒弟的孝敬,便问了问他们各自家里的情况。
程方陆石头两个各自带着几两银子回去,还真是小小地轰动了一下小小的村庄,天天靠天吃饭土里刨食,一年到头难得见点铜板,何况银子,如今看两个小伙子赶了一趟僵尸就能赚几两银子,都是惊叹一番,程方像是打了胜仗的将军,好在,还没冲昏头脑,没有将路上赶尸的细节大吹特吹,不然就犯了赶尸行的规矩,那份神秘,是赶尸行永远要保守的秘密,这也是赶尸匠们最喜欢挑孤儿来做学徒的原因。
万三安排两人去后院里练武,要求务必认真习练,不要以为跟着赶了一回僵尸,就以为有了了不起的本领,以后的路还长着呢,赶尸行什么奇怪事情都可能发生,简单训教了一会儿,万三没有像往常一样在后院子打打拳脚,而是回到死尸客店的小屋子里。
屋子东边的小窗口里斜斜地射进来几绺阳光,屋子里还是很黑,几绺阳光像插进黑暗中的几把刀子,闪着迷离的光芒,万三习惯了这种迷离中的生活,匆匆地斜躺在**,拿出那本发黄的《何氏家谱》,他有点疑惑地翻开书本。
这是一本康熙年间编印的家谱,开篇从西周时期的僰候国说起,其间经过很多很多的部族性的战争,这是其他民族少有的,可见僰人一直有着较为强盛的部族力量,老是搅扰地睡在遥远的北方皇宫里的帝王们放心不下,一旦腾出空儿就将忧郁的眼光瞄向僰人。那是一个野蛮的民族,生活在南方山林里,他们由一个个的小山寨部落组成,又都尊奉九丝山大寨的首领为王,惟命是从,所谓的九丝山是说僰人有九姓,首领是阿(音)姓。
唐代时候,一次与中央朝廷的对抗中,僰人损失惨重,后来一度流传僰人灭绝的消息,但是,坚强的僰人先祖还是逃脱灭顶之灾,躲过了锋芒之后,再整旗鼓,后来重新构筑了坚固的僰族家园。
之后也与中原朝廷不断对抗,时和时战,到了明朝初年,僰人达到了又一个兴盛时期,但是,空前强盛的明帝国又在皇宫的龙座上忧郁地看了看僰人,这些个桀骜不驯的都蛮族人,他想了想,挥挥手,调集云贵川三省十几万兵力向小小的都蛮席卷而去,一场空前惨烈的浩劫过后,僰人真的就此灭绝!阿大王阿二王阿三妹兄妹三人在九丝山大寨壮烈牺牲,更大的浩劫是,投降朝廷的数万僰人全被灭绝性地杀戮。
之后,僰人再没人人敢姓阿,侥幸逃脱这场灭顶浩劫的僰人便改姓何,在九丝山下一辈一辈繁衍生息,生活的低调而质朴,但是内心里却对九丝山后的九盏灯奉为神山,成为心中圣地。
家谱浓墨重彩地讲述阿大王阿二王阿三妹的事迹,在九丝山大战之后的叙述却异常隐讳,着墨不多,奇怪的是,旁边有几句侧批,歪斜的字迹模糊辨识出是:九盏灯,阿三王。碧云珠,怀中藏。
万三看到这里,心里突突乱跳,他知道,孙老仙儿就是为了这个才将这本神秘的家谱保藏起来,奉为珍宝,老了,才郑重地半夜三更跑来托付给自己。
在土夫子的生活里,对各种古籍啊地图啊,都有特别的**,因为说不定哪里就有藏宝的信息,这可是重要线索和坐标,万三往后翻了翻,家谱的详细记录从何十三雄开始,这是一个侥幸逃脱的僰族年轻人,后来改姓后为生计所迫,曾一度进入明军大营效力,只是时刻回想着当年那场惨烈的血战,不久就毅然逃出军营,在九丝山下居住,或耕种或打猎,繁衍生息,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虽对外一律自称汉人,其实骨子里流淌这僰人的血液。
后边也没什么重要内容了,万三随便翻翻就放下来,将数藏起来,想了想,整理一衣衫,掩上房门,向吕家庄走去。
孙老仙儿早饭后活动活动身体,便一头钻进他那小小的书房里,外人一律不准进来打搅他,他泡了香茶,仔细整理着自己对古董行及古墓葬的研究,一边仔细地用正楷字书写一本书,取了个名儿叫《老古董笔记》,感觉甚是形象,很是得意,美美地喝了一杯香茶,然后悠然地斟满,往太师椅上一倚,闭上眼睛,若有所思。
这时候,小屋门轻叩声响起,孙老仙儿轻声叫一声:“进来。”他知道,肯定是他那宝贝徒弟赶回来了。万三轻轻地进来,也不客气,自己斟了杯茶,看师父在养神,便端坐一旁,轻轻啜茶。
一时,室内茶香飘飘,万三又一次沉浸在浓重的香味里,厚重,美妙,让人迷醉,不只茶香,还有那泛黄的书画,悠然的墨迹与古朴自然的古董气息,还有那太师椅上斜躺着的枯柴老头儿。
万三忽然感觉自己好像入了墓地,在幽暗的古墓葬中,师徒二人就这么着入住,那是多好的归宿啊,可是自己梦境中的感觉,万三也闭目静默,不弄出一丝声响,生怕打破了这难得的气氛。
阳光也躲闪着不敢冲进这小房子里,只有几丝光亮,默默地挤进门缝里,散射进来,光芒幽暗而微弱,在万三和孙老仙儿的心田里,对光亮有着天然的排拒感,那个世界不是属于赶尸匠和土夫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