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晚上,阿尔泰弥斯要塞会客室。
“要走了吗,安吉?” “是的。”
安吉里鲁搓了搓鼻子,“我这里没有什么强迫性的约束,所以我想问一下,你是打算跟我们一起去地球呢,还是留在这个要塞里?” “嗯……你看呢?”我想说暂时留在这里,晚点再去地球,但是刚要说却觉得不妥,于是回头看向身边的艾莉娜,询问她的意见。
“我们啊,先留在这里,过段时间再去地球。”
艾莉娜说的,正好和我的意见完全一致。
“对了,还有件事要麻烦你一下。”
我补充了一句,“我想借你的那个管道,帮我们这些人也弄个户口,你知道的,深渊号的身份有点**……” “嗯,好的。”
安吉里鲁拿出了一叠表格和一张名片,“把这个发给他们填一下,这个是新户口的个人资料表,做假身份,总不能说个人经历是一张白纸吧?还有这个,这是我一老朋友的联系方式,以后有什么麻烦的事情,你可以找他,只要报上我的名字,保证不会放你鸽子。”
“谢谢。”
我接过那张名片,仔细读了一遍,“李潇渊啊,我知道了。”
安吉里鲁这边效率确实不低,才十几天就把新的证件发到了我们手里。
于是这一船的人,全都摇身一变,变成了奥布的公民,都有了新的名字和新的过往。
特别是我,从三十六岁变成了十六岁。
把证件发给我们之后,安吉里鲁就回了地球。
安吉里鲁走的时候,要塞里还有七八十人,全都是在L5战役中,被当作炮灰的地球军人。
不知是出于什么考虑,艾莉娜把他们全部安排到了深渊号上。
———————————————————————————————————————— 这天中午,深渊号舰桥—— “小黄,这个……”齐德隆把一叠有如一本英汉词典般厚重的报告书摆到了我的面前。
我拿起来翻了翻,看上去像是实验记录什么的。
之所以说看上去像,是因为那份东西字迹的可辨认度,跟公元二十世纪那时候,门诊大夫开的处方有得一拼。
读的话估计会杀死我不少的脑细胞,还是直接问他比较有效率。
“呃……这是?” “上次你跟我说的无敌装甲,我弄出来了。”
“无敌装甲?什么时候的事啊?” “……呃……”齐德隆似乎对我的记性很无语,“上次,你说给大万的吸烟室用的那个。”
“吸烟室?”我皱着眉头想了想……突然大囧…… 记忆重放—— 【齐德隆……拜托你下次出一款防御力强一点的装甲,最好是无敌装甲,弄出来装吸烟室上,不然……】 【无敌装甲……我知道了】 重放结束—— 该不会就是……那时候…… 下意识地低下头,看着手上的报告书。
“呃,我知道了,我现在需要花点时间来研究这份报告,你先——对了,阿碧丝报告你的实验室里三天前出现了电力严重过载的情况,怎么回事?” “三天前?哦……那是我在研究的一个格斗战用的电力外放装置,刚做的,失败了。”
“原来如此,小心点啊。”
虽然这么说,但是我也知道,要是对着流星许愿,想要让五十一区变得更安全一点的话,没准那流星都会飞过来找你麻烦——“大哥,成心为难我是不?” 齐德隆走后,我开始认真地研读这本仿佛长篇小说一般的论文。
虽然难以辨认,但是对于愿意花时间来适应这些文字的我而言,解读它还不是什么难事。
等我读完这本东西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了。
齐德隆所谓的无敌装甲,就是利用不同电磁阻率的材质构成的复合体对交变电磁场的干涉和收束作用,在其表面产生一层极高密度的电磁力场来防御攻击。
这种电磁力场可以在装甲表面发生极其强大的重磁转换效应,由此形成的高密度重力干涉场可以将来袭的能量冲击扩散,分散到整个装甲表面,以此来避免伤害。
这个现象叫做尼伯伦效应,并不是什么新鲜东西,远在CE之前,美国物理学家尼伯伦·韦伯就已经发现了这个现象,并因此获得了那一届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事实上,从那之后,宇宙战舰和要塞的生活区所使用的重力干涉装置,都是基于这个原理的产物。
不过,将这个原理用在装甲上,这还是第一次。
原因无他,要让尼伯伦效应发挥到能够用在装甲上的话,技术问题实在太多。
第一,尼伯伦效应需要的能量极其恐怖,以齐德隆的报告来看,一架20米级标准MS的装甲面积,至少需要一具20米级MS使用的裂变式核反应炉才能勉强维持运作。
而受到冲击时,装甲的功耗还会以一个“因使用材质而异”的比率升高,足以让一般的引擎过载烧掉。
第二,这个东西起动的时间很长,学过交流电基本知识的人都知道,交变电流接通之后,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达到你想要的电流强度,而是有一个逐渐增大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和电路系统中的电感强度有关。
而装甲级尼伯伦效应的电感强度很大,以齐德隆的报告来看,起动的时间大约需要十几分钟。
第三,因为交变电磁场的频率越高,同样材料的电磁阻就越高,电流的强度也会跟着减弱,而尼伯伦装甲的防御强度,是和电流值的二次方和频率值成正比的,而且又要考虑发热和装甲稳定性的问题,所以这中间的平衡点很难取。
总之是旧技术新用,问题实在太多。
还不行啊,这东西火候不够,还得再煨一会才能出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