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宝并没有一直和杨光谈这些事情,而是聊起了武科生高考的趣事。为什么不提蜀中武大的事情了?那是因为杨光自己会思考,一味的灌鸡汤打感情牌是没用的,还得看具体的行动。
在他看来杨光已经心动了,只要蜀中武大给力一点,真的打算用心培养杨光的话,十有八九会选择留在蜀中的。
这就是所谓的近水楼台先得月。
至于武科生需要注意的事项他并没有提,因为那些事项针对的只是普通的武徒而非杨光这样的武战。就算是杨光高考的文学成绩再垃圾也没事。更何况杨光如果不考武大而选文科一样可行,要知道他以往的成绩进入一个普通一本大学还是没啥问题的。
自然这方面也就不用过多介绍了,到时候武考的话也会很简单,这些事情都是杨光暂时不知道的。
两个人在塑胶跑道上边走边聊了许久才算作罢。
……
李金宝望着杨光离开的背影,久久未平静下来。其实他有一些话没有对杨光讲的,那就是为什么他希望杨光考蜀中武大的原因。
一般老百姓表面看似活在安全的城市里,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这世界异变开始就有太多的事情不曾公布于众的,就算是一些异象也会找出各种自然灾害或者其他问题来掩盖。
为什么国家会有武者工会,而每一个城市都存在这种武者协会?存在即合理,也有它存在的原因。为什么会有白天,那是因为黑暗都被笼罩在光明之中。一旦变天的话,那就是黑暗笼罩大地。
就说一个李金宝去年恰好知晓的事情,也是房湖公园的“疯子”事件。那个人是疯子吗?并不是,而是一个异世界的生物,跟杨光曾经杀的那个半兽人是同一物种。
但那个半兽人并非小头目级别的武战,而是一武徒级别的普通半兽人。为什么洪城出现传染病菌后,蜀中的卫生医疗部门能够快速研制出抑制病菌传染的疫苗?
这有因就有果,而非真正的好运气的。
当年这种“半兽人”携带病菌的事情没有重视起来,那是因为它被活捉后被有关部门解刨研究了,而非死亡后身体腐烂。
病菌没有感染老百姓,就无法形成巨大的威胁。为什么李金宝会知道这些内幕?他自然有他的消息渠道的。
现在的洪城很危险,尤其是目前顶尖强者太少,中间层次的栋梁也缺。很多时候需要有武战及其以上级别的武者去做一些事情,这也算是为洪城为蜀中做了贡献的。
像杨光这种天赋的学生更是稀缺,让他留在蜀中也可以说是为了守护自己的家园。
为什么洪城武者协会的会长神龙见首不见尾?那是因为他一直跟在蜀中武者协会会长左右,充当整个蜀中的保护神。
也就是所谓的蜀中守护者。
武者为什么有特权,那是他们在冒着生命危险保护老百姓。当然其中也有一些武者为虎作伥的,但不可一概而论,一棍子打死所有人的。
……
李金宝掏出了手机,找到了一个朋友的号码拨了过去:“老秦啊,我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要告诉你。”
对方听到是李金宝后似乎很高兴,连忙打趣道:“什么好消息,别是你小子终于打算娶个媳妇吧?那坏消息就是要喜当爹?”
“滚,我跟你说大事呢。”
两个好友之间开开玩笑很常见,但并没有一直闲聊下去,而是进入正题。
李金宝说:“好消息就是我已经突破了武战,等守着高三的孩子们高考过后就辞职准备加入咱们洪城武者协会,再去蜀中武大充任教师。”
“恭喜恭喜,改天你得请我喝酒啊。”成为武战是值得庆祝的一件事情,自然也是好消息。
那老秦在祝贺之余,问起了另一个坏消息是什么。
听到好友这么问后,李金宝在电话这头露了一个怪异的笑脸:“坏消息就是咱们蜀中武大可能要来一个大怪物了,得被其搞到大出血了。”
……
杨光跟李金宝告别后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站在了高三4班的教室门外。此时班里正在自习,那个带着眼镜的秃顶语文老师坐在讲台前批改着试卷,没有注意到窗外的人。
杨光他看到了以前那一群朝夕相处的同窗,也看到付文斌那个死胖子正在挠着头做着习题为高考努力着,还有以前那些对学习不太认真的同学也不再吵闹。
大家都在努力,即使一部分都在临时抱佛脚。
不过杨光也发现他跟赵玲玲那课桌里并没有人,也有一部分武科生并没有在教室之中。
这是泾渭分明的文科生和武科生的区别。
虽然杨光从足球场到高三教学楼这一路上,都在想该怎么样才能装好一个逼,向同学炫耀一番自己的本事。但是他此时已经没有再进去炫耀的打算了,还是不要打扰到他们为好,甚至为自己这般肤浅的想法而感觉到可笑。
文科一样可以为国家做贡献,而武科生只能凭借武力为国家做贡献了,他们与杨光这几乎是一条不交汇的路。
其实杨光不知道的是,赵玲玲那种武科生都在集训,也就是专门有教师为他们提供一些突击进化的方法,好能达到蜀中武科大学的录取线。其实这么做还有有点效果的,特别提供一些修炼资源为短期到达目标而进行努力。
就算是有点后遗症,能进入蜀中武大也是值得的。
当然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效果都不会很大的,但总归是在训练。而这件事情李金宝一开始给杨光打电话通知,也是准备让杨光前去参加集训的。可他成就了武战,那这一切都是多余的。
……
杨光回到家后就开始备考,反正进入蜀中武科大学已经铁稳了,他也没有氪金突破更多的窍穴。原本应该繁忙焦躁的高考季,杨光反而很轻松。
甚至他还陪着妹妹去蜀中游乐园玩了一次。
直到几位贵客登门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