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此时生子如天意(1 / 1)

大唐 荆柯守 2640 字 7个月前

内阁和兵部动员兵力,安排粮运,但是这时,虽然忙碌非常,宫内宫外,却一片沉静,大家静悄悄的等待着什么。

大业十三年十二月初,惠妃卫贞贞临产。

这是杨宣凝的第一个孩子,别说当事父母的心情了,更是要考虑到当时家天下的环境,这个孩子的重要性,甚至远大于攻下几个郡,几乎可以和日后杨宣凝夺取洛阳,坐稳江山相当。

甚至北方就算有大战,但是各君王都密切关注,并且派使节前来。

杨宣凝哪怕再战功赫赫,再英明神武,如果没有合格的孩子,那在这个世界这个时代,一切都是空。

因此,能够不能够正常生下孩子,能够不能够生下男孩,这甚至可以等同于天意。

如果生下孩子,甚至生下男孩,那就意味着得了天意,虽然让现代人觉得可笑,但是的确可以使整个南方的臣民安下心来,提高几点忠诚值----假如有这个忠诚值标准的话。

甚至就算在北方,许多势力和门阀,也会增加几分投靠的意向。

在这个气氛下,不但设置了产室,安排了太医小组,以及挑选出经验丰富,合格可靠的接生婆随时伺候着。

内阁成员,甚至都在侧殿等候,一个都不落。

侧殿小巧而精致,不远处就有小湖,这时虽然见不到鱼戏,但是也是清波荡漾,回廊曲桥,相互通接,只是这时当然没有电灯什么。

虽是侧殿,也可容数十人,因此里面幽暗。

灯烛照得上下通明。

内阁成员与杨宣凝各坐下喝茶。

“王通的启蒙之书,已经写就。

奉上御览。”

李播取出一本书来,奉上。

杨宣凝定了定心气,稍取来,翻了几页,又合上。

说着:“今日我心气不平,无心读之,先生可为我说来。”

现在内阁,称呼上,已经成定制,凡是入内阁者,就是宰相,但是首相不称姓,直接称先生。

而其它宰相加以姓,称之为张先生赵先生等等。

“恩,我已阅读。

其问一千二百字,日常用字都有。

可所谓启蒙之书。

字句流畅,朴实无华。

深入浅出,情真意切,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出此一本,实是大善。”

李播也不推辞,说着。

“恩,王通不愧是大儒,听说其父,王隆,也以学术见长,曾为国学博士,是否?”“正是,王通字仲淹,祖籍祁县,其父王隆,世代儒学,在先帝时,曾举秀才高第,官至蜀郡司户书佐、蜀王侍读。

专心著述《续六经》,于通化白牛溪聚徒讲学,门人环堂成列,常成列,常达数百人。”

李播淡淡的说着。

“王通好自求名,仿孔子作《续六经》,在河汾讲学时,便以王孔子自诩。

甚是华而不实,不过,这三字新经,大益于世,后世也可成名,但是此时,寡人就不取了,授国士爵,特赐五百亩田地,世袭不替,以为学术世家之延续。”

杨宣凝想了想,说着:“寡人设爵,是为了延续世家,专心与技与学,而设散官,就是为了这等不可治政,但可治学之人所用,恩,如果加恩,最多授个散官就是了,你看授什么散官?”自秦汉以来,官级决定了特权,杨唐设制,文武分为一至九品,每品有正、次两级,共一十八级,贵族爵位有王、郡王、公、侯、伯、子、男、国士八级。

而散官,就是有品级,有特权,但是不世袭,也不真正管政的官位,同样有九品十八级,多半是官员退休后地职称,或者那些治学不治政的特殊人士,目前还没有形成什么在职官加上散官阶的事情。

文散官系统: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大夫,正二品特进光禄大夫,从二品光禄大夫,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正四品正议大夫、次四品通议大夫、正五品中散大夫,次五品奉政大夫,正六品承德议郎,次六品文林议郎,正七品上宣议郎、次七品下宣议郎,正八品上给事郎、次八品下给事郎、正九品上登仕郎,次九品下登仕郎“王上,王通官至蜀郡司户书佐,不过正六品,今王上可提拔为五品散官,如何?”“甚好,就赐正五品中散大夫,赐浅绯金带,俸禄按制为正官之一半。

一路看文学网”杨宣凝想了想,就下了决定。

杨唐官员,所得地俸禄包括禄米、土地、俸料三大项第一是禄米,一品八百石,从一品七百石,二品六百石,从二品五百石……从九品为三十石,都是每年供给一次,而散官减半,规定一百斤为一石,至少粮食是用不着买了。

顿了一顿,杨宣凝又说着:“翰林院审查,如文字上并无错误,内阁再通过,可印刷之,初版一万册,发放各郡作为启蒙课程。”

自从汉朝发明纸以后,书写材料比起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要轻便、经济多了,但是抄写书籍还是非常费工地,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因此就在隋朝,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本来历史上,直到北宋,毕升才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改进雕版印刷这些缺点。

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制成了胶泥活字。

雕版印刷一版能印几百部甚至几千部书,对文化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刻板费时费工,大部头的书往往要花费几年地时间,存放版片又要占用很大的地方,而且常会因变形、虫蛀、腐蚀而损坏。

明清时,木活字技术由于得到朝廷的支持,获得空前的发展。

但是铜活字已经流行于江苏无锡、苏州、南京一带。

因此,现在杨宣凝直接旨意,说明方法。

用铜活字,虽然当时耗费很大,但是这点对国家来说。

根本微不足道,分成五种字型。

可满足大部分需要,已经完成。

“王上,那其它书籍,是不是给予印刷?”魏征上前问着。

“这事先不要急,等翰林院建文书阁。

先把书籍整理归档,再统一印刷,而且,内阁组织的新朝法令,还没有完善,等几年再说。”

杨宣凝叹的说:“以后等新法出来,以此为政考主科。”

一国之政在于法,这点古代也知道,基本上。

一部法律,前后十年时间完善,已经算了不起了。

现在就是延用隋法。

见诸宰相并没有意见,他就又说着:“寡人。

取士以德。

用士以才,这点是科举原则。

明年秋天,先考乡士,至于考县士,编写地基本材料还没有完成,诸卿只要把握这点就是了。”

诸人立刻应是,连世家房玄龄也没有异色,不由使杨宣凝充满了欢喜。

作为一个庞大的帝国,其实通讯、生产、运输等等技术条件都尚不足以支持帝国运转的情况下,就必须有一个统治全国地核心思想,可以说,在古代技术条件的情况下,儒家地最大价值就是采取统一地价值观。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儒家的体系下成为一个大圈套小圈地同心圆,使个人、家庭、宗族、国家、天下都形成了一个类似结构地简化模型,这大大降低了统治地成本。

世界历史上,也只有中国采取大圈套小圈地同心圆结构,使在工业革命以前、就达到自然疆界极限的巨大帝国的真正原因,而其它国家,都难以长期维持。

中国改朝换代,只是换家天下,但是基本上文明和格局是不变,这就是儒学的作用。

现在所谓的儒家的缺点和问题,是在技术条件不足的情下,维持一个大帝国本身所造成的种种弊病,或者说,是一种必须地代价。

因此,杨宣凝明白这点后,他就决心在科举三步骤中,第一个取乡士,就以儒家学问为重,考的要点是,基本上能够形成统一的思想道德内涵底子。

而取县士地郡试,却在取乡士的基础上,入得郡中朝廷立地郡学,成为生员,而且起码必须学习二年以上,加强系统学习----基础明算、基础赋税、政治原理、基本法律,儒家内容就不考了,这些内容都还需要编写,内容不深,但是要整体上把握军政在国家政治中地地位和运转原理,这样以后的官员才能有基本地概念。

县士可授从九品到正九品之间的官职,获得起步仕途的起点。

至于殿试取郡士,那就是深造了。

这就是取士以德,用士以才的原则论,幸亏这时,虽然汉武帝时独尊儒术,但是实际上根本没有作到惟我独尊,加上自两汉到隋朝建立,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和动乱,统治者或重视黄老思想,或推崇佛教思想,而儒家衰微,基本上不存在大势力了,因此,根本没有障碍可言。

哪怕是现在儒士世家,也没有谁觉得应该官员用儒取士,毕竟在这个时代,官员用才,还是相当正常的观念。

换句话说,儒修道德,才修法政,这是二套系统,并且加以融合。

就在闲谈之中,决定了国家大政的方向,虞绰身为礼部尚书,又说着:“倭国又遣使来我朝,朝贡,不知王上可准备接见?”“倭国?”杨宣凝略吃了一惊,说着。

“王上,倭国是海外一国,汉光武帝时,首见记载,赐倭奴国王印绶汉委奴国王金印,后来,倭国献生口于汉安帝,到魏时,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遣使朝魏。

魏赐号亲魏倭王,其后,女王遣使朝晋,本朝时,攻占新罗五城,初次遣使赴隋朝贡,以后多次前来朝贡。”

见他吃惊,虞绰还以为他不知道,因此解释的说着。

杨宣凝的确不知道,但是凝神听来,原来。

二百年前,日本就已经陆续侵略朝鲜半岛,并且和当时朝鲜国家发生冲突。

结果被百济国打了回去,但是只过了五十年。

又派兵侵略朝鲜半岛,但是高丽不断强大,因此日本又和高丽发生冲突。

可以说,日本此时,正是建立正规国家制度的时候。

但是已经不忘记侵入大陆了,只是到底兵弱人少,终不堪大事,但是历次进贡,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希望和中原政权联合起来,消灭高丽,使日本获得到陆地上地据点。

听明白了,杨宣凝又记得了自唐朝建立后。

日本派出遣唐使节,终有唐一代,日本先后共派了十九次。

日本来唐人员中。

除了官方的遣唐使节外,还有许多留学生、学问僧或随遣唐使团、或乘商船频繁地往返于两国之间。

日本人甘冒鲸波之险。

必定是肩负重大使命。

日本学者池田温先生在解释唐代中日关系时便指出。

日本遣唐使节的目地,就是书籍---请儒士授经。

所得钱财。

尽市文籍,泛海而还。

朦胧记得,日本大化改新,就差不多在这个世纪。

默然几分,杨宣凝身为王者,自然不会意气用事,心顿了一顿,思考一会,就说着:“寡人不日北上,请使节稍等就是,等寡人入洛阳,再接见不迟。”

又说着:“可赐住宅,并且先许之商贸,宋卿,这事就交代给你了,至于倭国所谋军国之事,暂可不论。”

在这个时代,的确可以不把倭国放在心上。

宋师道上前,应声说着:“王上放杨宣凝点头,他决定下旨锦衣卫,随船出行,描绘海路,并且进入日本内部,结识当地人士,查知情况,这事不急,说明白点,至少十五年内不会有任何大举动,所以调查和收买地时间,绰绰有余。

不过,这当然不必在内阁上说。

说得了些事情,杨宣凝还是心浮气燥,但是喝过几杯茶后,沉吟半晌,知道此刻空想无益,又取出几卷书来读,室中一片静谧,不知不觉之间,心中安静了下来。

就见黄昏将来,突然之间,门外传来了脚步声,门才一开,一个女官和太医就进来:“恭喜王上,恭喜王上,得一世子,母子平安。”

“啊!”正在读书的杨宣凝连忙立起,这个时代,就算是官家也好,生子是很危险的事情,连帝王家也不可避免,当下就起,不过,记起规矩,这时是不许入内见得,要清洗之后,第二日才可见,因此就说着:“很好,惠妃产子有功,特提拔为贤妃,礼部祭祀太庙,告慰祖先,告谢天地,你等也各赏十两银子,接生婆赏二十两,太医赏百两!”“恭喜皇上,贺喜皇上,臣等领旨。”

顿时,内阁成员争相向杨宣凝祝贺。

在北上大战时,王长子出生,这就等于天意,确实是值得庆贺的事,现在皇后是宋玉致、贵妃是商秀、淑妃已定是石青璇,现在惠妃卫贞贞有子,而且还是第一个儿子,晋升贤妃也是可以,现在四正妃还有德妃一个空位了。

杨宣凝立在场地,兴奋的转了几圈,又挥挥手,让众位大臣依序入座,说着:“王长子出生,应该享有地各种礼仪就交给礼部了。”

已有准备的礼部尚书虞绰说着:“回王上,贤妃所生之长子乃是庶长子,臣准备以隋制拟订,不知规格如何?”杨宣凝想了想,就说着:“寡人一入洛阳,就会称帝,因此还是按照皇子的规矩来办吧,这是皇长子,只要不逾矩,稍稍隆重些也是应该。”

在场的人,都早已经知道此事,因此说着:“臣等明白。”

只有宋师道默然不言,杨宣凝对卫贞贞可以说是相当宠爱,又先生下皇子,并且晋为四妃之一,四妃虽然不是皇后,但是也极其尊贵,有资格竞争大统,宋玉致必须要在几年内生下皇子,才算地位巩固,心中寻思要以后提醒。

杨宣凝又说着:“寡人长子出生,可赏三军酒食,也可壮其士气,罪犯等人,可大赦一等,以示福德。”

杨宣凝不会彻底赦免,只会减免一等,比如杀头的,可免死罪,而其它罪行同样减少一等,当然,一些特殊的谋反罪不在此列。

“臣等领旨。”

李播等人也觉得理所当然,应声说着。

消息传出,顿时贺喜的奏章不计其数,而军心民心士心都为之大震,天下获得消息的群雄,都暗中苦恼,又派遣使者前去庆贺。

要知道,杨宣凝白手起家,几年内卷席南方,无论是谁,无论是仇恨还是羡慕,都不得不承认他的才能,但是大家都认为,杨宣凝地致命弱点就是家族不兴,特别是没有儿子,只要他出意外,在家天下的体系中,就等于全局崩溃,许多本想投靠的官员和家族,因此就有顾忌。

而这一子,在这时出生,几等于天命地风向标,就算比不上传国玉玺,也可与杨公宝藏的政治意义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