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 定基金城(1 / 1)

藏国 高月 1574 字 8个月前

藏国正文卷第七百四十九章定基金城刘晏向李邺汇报了难民的情况,“现在难民已经开始返回家乡,按照卑职事先的统计,大概会走七成以上的民众,最后将剩下三十万人不到,六万户左右,主要是洮州、河州和鄯州三州的民众,卑职打算把他们尽快安置到各州县,把他们分散化,分摊压力。”

李邺点点头,“这就是我要说的问题,要尽快恢复各州县官府,崔刺史,这些官员都还在陇右吗?”

崔光远微微笑道:“回禀殿下,他们都在陇右,事实上,光靠一个秦州根本无法照顾百万难民,关键还是各州官府起作用,这一点,刘使君体会很深。”

刘晏连忙道:“卑职也准备向殿下汇报这一点,深入调研后卑职才发现,窝棚搭建都是每个县集中一起,县里官员带着县吏负责管理各自县民,最后分发钱粮都是他们来安排,要不然不会这么顺畅。”

李邺问道:“狄道县的县令和县尉在吗?”

“都在!”

李邺当即道:“狄道县我已经任命了新的县令和县尉,原来的县令升任兰州司马,县尉升任临潭县县令,尽快通知他们!”

“卑职立刻去办!”

“稍等一等,我还要宣布一件事。”

不多时,所有鹰扬郎将以上将领都纷纷进了中军大帐,文官也都来了,大帐内济济一堂,李邺缓缓道:“我现在给大家宣布一件大事,我已经正式决定,将河陇节度府放在金城县,即日起,大军将北移金城。”

大帐内顿时响起一片热烈的鼓掌声。

选择金城县当然是李邺再三考虑作出的决定,金城县不仅可以同时顾及河西和陇右,同时可以和吐蕃军长期对抗。

金城县的三大豪门李氏、辛氏和杨氏都支持自己,这一点很重要,不像襄阳四大世家都不支持自己,暗中使绊子。

金城县从前是陇右第二人口大县,仅次于鄯州湟水县,城内有人口近二十万,城外都是一望无际的麦田,有农业和商业支撑。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交通,金城县紧靠黄河,利用皮筏子在黄河上航行,一艘大型皮筏子甚至可运输几万斤的货物,甚至可以利用皮筏子把货物运到蒲津关,这是办得到的。

根基之地既然已经确定,接下来就是迁徙,当然不是从汉中迁去金城县,时机还不成熟,现在他们还处于一种防御阶段,要等他们和吐蕃军进入相持阶段后,才能把汉中的根基迁徙到金城县。

现在是从上邽迁徙到金城县,军队、物资、粮草都要迁徙过去。

接下来,李邺还要和辛云京以及崔光远谈一谈,他们是否愿意跟随自己去金城。

军营内已经开始行动了,五千辆大车和四万头骆驼运载着帐篷和粮食作为第一批队伍出发了,南霁云率领五万新兵也跟着出发,这也是新兵训练的一部分。

望着一队队骆驼起步,李邺笑着问辛云京道:“辛云京是想去金城,还是继续驻守秦州?”

李邺问得很含蓄,他言外之意就是问辛云京是愿意跟随自己,还是效忠朝廷?

辛云京叹息一声道:“殿下来陇右才一个月,就化解了陇右灭亡的危机,朝廷却束手无策,殿下心系陇右百姓,拯救了百万苍生,天子故意绕过秦州,对秦州百万难民视而不见,孰轻孰重,孰厚孰薄,辛云京看得清楚,想得通透。”

说到这,辛云京单膝跪下,抱拳行礼道:“我们辛家兄弟一致决定,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尽管辛云京的态度在李邺的意料之中,但辛云京表态这一刻,还是让李邺十分欣慰,他连忙扶起辛云京道:“让我们一起同心协力,驱逐吐蕃势力,恢复我汉家江山!”

相对于辛云京的果断,崔光远却很犹豫,虽然他也想跟随李邺,但他是秦州刺史,不可能像辛云京那样丢掉秦州兵马使的职务,直接加入河陇军。

文官和武将不一样,哪怕是刘晏,也被朝廷任命为河陇都转运使,李泌出任河陇节度府长史,王昌龄也被朝廷任命为河陇监察御史,他们都有朝廷官职,那自己辞去秦州刺史,加入河陇节度府,又算什么呢?只能当岐王的幕僚官。

要知道崔光远之前可是从三品的京兆尹,虽然被贬黜为秦州刺史,但资历还在,官阶还在,一旦转为岐王的幕僚官,自己的前半生奋斗都没了。

对于崔光远的犹豫,李邺完全理解,他笑着安慰崔光远道:“崔使君暂时不用考虑太多,继续出任秦州刺史,毕竟还有大量难民需要崔刺史照管,我只是想说,一旦朝廷要把崔刺史调离陇右,那么只要崔刺史愿意,我有办法让崔刺史继续留在陇右!”

崔光远叹口气道:“和殿下共守长安那段时间,是卑职这辈子最顺心,最有成就感的经历,卑职当然愿意为殿下效力,只是长安有些人憎恨卑职,恐怕他们不会让卑职如意!”

“谁?”

“一个是鱼朝恩,一个是程元振,还有一个是越王李系?”

李邺不解笑道:“你得罪鱼朝恩我知道,但你怎么会得罪程元振和越王?”

崔光远冷笑道:“天子恢复长安,第一件事就是清算,下旨让程元振协助越王清算,他们为了捞取钱财,肆意污蔑无辜,卑职身为京兆尹,多次揭穿他们污蔑良善,坏了他们捞钱大计,他们当然对我恨之入骨。

还有一次,越王家仆在平康坊喝酒伤人,被卑职下令抓捕,越王求情也没有用,被卑职下令重打五十棍,流放剑南,越王恨我不给他面子,多次扬言要收拾我,我被贬到秦州,也和他在天子面前进谗言有关。”

李邺点点头笑道:“崔使君放心,李辅国、鱼朝恩和程元振三人都收了我的重贿,他们还等着我每年送钱,相信我提出把使君留在陇右,他们不会反对!”

有李邺这句话,崔光远放心了,他连忙躬身道:“崔光远愿听殿下安排!”

辛云京是第二批率军前往金城,李邺在上邽还做了另外一件重要之事,那就是建立鹰信联络点,从襄阳到汉中南郑的鹰信线路已经建立,然后建立从南郑到上邽的鹰信线路,另外还要建立长安到上邽的鹰信线路,最后以上邽为两条线路的中转,将鹰信发去金城。

如果没有鹰信,消息往来一趟至少要一两个月的时间,会误了大事。

这天上午,一只信鹰从汉中方向飞来,缓缓落在鹰塔上,这是一只已经飞了三年的信鹰,稍微训练就能适应新的路线。

它这是第二次往返上邽和南郑了,这就是意味着,这条鹰信线路已经完成。

鹰奴见信鹰腿上绑着一只红色信筒,吓了一跳,居然有第一等重要消息,他连忙取了信筒,飞奔而去。

李邺在收拾了,准备返回金城,这时,亲兵在帐门口道:“启禀殿下,南郑送来紧急消息!”

“呈给我看!”

亲兵把红色信筒递给了李邺,李邺看了看信筒,上面刻有一个‘襄’字,不是南郑的消息,而是襄阳转送过来的。

他取出纸卷展开细看,是季广琛写给他的急信,朝廷调集九大节度使围攻相州,天子下旨要求季广琛出兵,季广琛当然要请示李邺。

李邺冷笑一声,历史上九大节度使围攻相州,鱼朝恩的高光时刻。

他当即写了一封回信,‘可安排杜宽率五千新军前往相州!’

杜宽被任命为邓州刺史,同时出任襄阳节度府副使,李邺心里明白,必然是杜家在背后捅了自己一刀,杜宽才会得到这个位子。

既然他是节度副使,那就让他去相州风光露面,相信他也很愿意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