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兵不厌诈(1 / 1)

藏国 高月 1438 字 8个月前

藏国正文卷第四百八十三章兵不厌诈次日清晨,一只信鸽从酒楼后院腾空而起,在空中盘旋几圈,向南飞去,城头上,两名亲兵目睹了信鸽飞走,又监视一名陇右皮货铺的伙计若无其事走出酒楼,返回了皮货铺。

吐蕃军同样很重视情报收集,他们也有不少汉人探子,都是从前的陇右汉人,被掳去了吐蕃,渐渐被吐蕃化后,很多人被训练成吐蕃探子,深入唐朝各州县收集情报。

中午时分,吐蕃军主将论息颇就接到了晋昌县探子飞鸽送来的情报。

情报中显示,唐军主将叫做李业,是唐朝宁王的孙子,嗣宁王的而儿子,被封为郡王。

其实李邺有点多虑了,就算他用真名李邺,就算他承认是李林甫的孙子,吐蕃军也未必知道他是谁?

尽管李邺在长安、在草原、在西域都大名鼎鼎,但吐蕃军对李邺却很陌生,而且李邺尚没有去安西上任,吐蕃军还认为安西节度使是封常清。

这个很正常,就像唐军不知道吐蕃的内部情况一样,虽然吐蕃派汉人探子收集情报,但收集的主要是陇右、河西、剑南和安西的情报,他们不可能去河中收集情报。

当然,李邺用假身份更加有效果,这里面就存在一个信息差问题,唐军高层将领知道他是谁,但晋昌县的百姓不知道。

吐蕃军主将论息颇从未听过李业这个名字,不过既然对方是郡王,因为高仙芝支持太子,唐朝皇帝便把他派来接替高仙芝的河西节度使。

这是唐朝的皇权内斗,吐蕃也一样存在,合情合理。

论息颇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只读过几天兵法,没有实战经验的年轻人,让他想到了一个汉人的成语:纸上谈兵。

论息颇立刻把副将扎德仁次找来商议对策,扎德仁次同样没有听说过李业这个名字,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方身为唐朝的皇室郡王,一个年轻的皇族,没有任何经验。

扎德仁次冷笑一声道:“唐朝皇帝不让高仙芝来当主将,甚至裴方也不行,居然派来一个年轻的皇族子弟,他有什么本事,有什么经验,能和我们吐蕃军对抗?”

论息颇沉思片刻道:“或许这个年轻郡王很有天赋!”

扎德仁次不屑地哼了一声,“有天赋没经验是最害人的,他们会以为自己很高明,不听别人的建议,将军看得出来,他来河西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政治夺权,对他们皇帝来说,会不会作战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人。”

论息颇点点头,“你说得非常有道理,正常情况下,不能急于出兵作战,而是应该练兵一个月,熟悉军队和士兵,了解他们的作战能力,这才是名将所为,我估计这位郡王急于求成,最多三天就会带兵出征,如果真是这样,这就是我们的机会啊!”

扎德仁次冷笑道:“在同样的地方摔跤才是最有意思,他既然读过兵书,一定会认为我们不可能在同样地方埋伏,我们不妨在大柳井再埋伏一次。”

论息颇负手走了几步,有些为难道:“可是大帅要求我们死守城池,不准出战!”

扎德仁次劝道:“大帅以为唐军的主将会是高仙芝,所以才要求将军死守城池,但对方主将不是高仙芝,而是一名没有任何经验的皇子,这种机会出现,我们就不应该墨守成规,应该出动出击!”

论息颇缓缓点点头,扎德仁次说得对,不能墨守成规,应该出动出击。

不过埋伏大柳井有点冒险,也没有必要,还有另外一个更好的伏击之处。

下午时分,杨利的手下押送几名俘虏回来,但杨利没有回来,他继续率领数十名骑兵在沙州内活动,监视敦煌城的吐蕃军主力。

大帐内,李邺对十几名将军和以及中郎将道:“根据审讯得到情报,敦煌一万吐蕃军是由吐蕃、吐谷浑、羌三个种族组成,兵力比例是五比四比一。

之前设埋伏击败唐军的吐蕃主帅便是名将马重英,但他在十天前已经离开敦煌,现在敦煌吐蕃军的主将叫论息颇,出身名门,是马重英的副将,据说此人很善于防御,马重英把他留下为主将,必然是让他死守敦煌城。”

瀚海军兵马使刘永举手道:“请使君介绍一下吐蕃军的装备。”

“吐蕃军的兵器主要是三种,弓箭、宽背短剑和长矛,他们的弓箭射程没有我们远,但如果是近距离的攻城战,就不亚于我们的弓箭,吐蕃军的盔甲是尖盔皮甲,吐蕃人的盔甲是牦牛皮制成,皮质很坚硬,吐谷浑军的盔甲是黄牛皮和马皮,防御能力要差一点,他们有两个军种,一个是剑盾军,一个是长矛军,但不管哪一个军种,他们都死战不退,除非是主将带领他们撤退,否则都是死战到底,作战意志不是一般的坚韧。”

所有唐军将领的心情都比较沉重,他们都知道吐蕃军是出了名的难缠,战斗力强悍,好在城内有一半军队不是吐蕃人,会好一点。

李邺又缓缓道:“这次和吐蕃军作战,我希望不管是北庭军,还是河西军,都必须无条件服从我的命令,不折不扣执行我的指令,哪怕你觉得指令是错的,也必须执行,我丑话说在前面,不听我军令者,立斩不赦!”

大帐内,李邺指着沙盘一条废弃的官道问李开然道:“这条路还能走吗?”

李开然点点头,“已经被风沙掩盖了,但可以走!”

“你率三千沙州军从这里出发去敦煌县,要多少时间?”

“急行军的话,两天一夜就到了,后天卑职就能赶到敦煌!”

“两天一夜够吗?两百里路程啊!”

“卑职走过,有把握!”

李邺摇摇头,“不要太急,要保证士兵充分的体力,到了敦煌后,杨利会和你联系,你要有把握能偷袭敦煌城!”

李开然苦笑道:“请使君放心,我在敦煌城四年了,我太清楚怎么偷袭敦煌城。”

深夜,一阵急促的敲门将马掌柜惊醒,他连忙出来开门,杨安跳了进来,急声道:“刚刚得到紧急情报,明天上午唐军出发!”

马掌柜吓了一跳,“这才三天,就要出兵了吗?”

杨安点点头,“我不知道原因,但消息确切,我几个老酒客,是军队的,刚才过来喝酒,明确告诉我,他们明天一早出发,他们都说这个新主帅没有经验,不重视训练,又急于立功,普遍不看好他。”

马掌柜点点头,“明天天不亮,我们就必须把消息发出去,要不然来不及!”

就在杨安把消息告诉马掌柜的同一时刻,一支三千人军队在沙州都督李开然的率领下,离开了大营,在夜间掩护下向敦煌方向疾奔而来。

李开然非常熟悉路途,他没有走官道,而是走另一个废弃的旧道,十分隐蔽。

次日一早,李邺留两千军守晋昌县,他亲自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向沙州杀去。

在李邺出兵半个时辰前,一只飞鸽将情报传送去了敦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