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玉清真人
李勋自得玄晶剑后修炼愈加刻苦,之后清月道人也很少外出,或许是年岁缘故,老了便不愿再四海为家。所以指点李勋的时间十分绰余。李勋在师傅的指导下也是不断的成长。
大地初绿换上遍地黄裳,炎炎烈日褪去迎来满山银装。春去秋来,时光飞逝。转眼间四年寒暑一晃而过。
月华山的清晨都是异常清静的。冬天也是悄然而来了。一场冬雪彻底迎来了冰冷的冬天。满山白雪,放眼望去不知哪里是尽头。李勋住处的几间竹屋已被白皑皑的雪覆盖,仍然与这天地融为一体。
“吱呀”,有人开门。“呵,雪还在下着。”只见一名十七八岁的少年,身着淡蓝长袍,模样虽随算不得风流倜傥可也是个翩翩君子了。
李勋走出门来,仰头看着漫天飘落的雪花,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惬意与安宁,此时的他张开双臂,似乎想要抱住那一片片飘落下来的自由的雪花,仿佛也要与这天地融为一体。
“勋儿。”一道熟悉的声音传来。李勋循声望去见师傅正站在屋前。于是急忙上前道:“师傅,早!”
四年过去,清月道人依旧是那样的淡然,仿佛心无挂记,无忧无虑。
看着师傅红润的面颊,李勋心里不禁慨叹:“都说岁月不饶人,可师傅仿佛越活越年轻,看来师傅的修为又是更上一层楼。”
清月道人并未察觉李勋心中想法,自顾道:“勋儿,你拜入我皓月宗门下也有十余年,只是平日里忙于修炼,也不曾认识门中长辈与其他师兄弟,今日为师便带你去拜见掌门师伯。”
“真的!”李勋心里不免有些激动,因为他也曾听师傅讲过,皓月宗乃神州玄门正宗,东华夏修真界领袖。宗主玉清真人更是神话般的存在,他甚至做梦都想见见这位掌门师伯,如今即将如愿,心里居然忐忑起来,不知是紧张还是过于殷切的盼望了。
再者,李勋十余年几乎独自一人生活在这月华山,说是与世隔绝也不为过。心中也是很期盼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虽说平日里李勋也算饱读诗书,对外界有些了解,不过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就算此次还是在这月华山转悠,那对李勋来讲也是十分难得了。
师徒二人用过早饭便一同御剑向月华山主峰望月峰疾驰而去。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修炼,李勋的《玄清真经》已修炼至圆满,《玄灵剑诀》已经有所成,至于《御剑术》更是不在话下。清月道人说过,李勋此时的修为独身行走华夏是没有问题了。
李勋脚踏玄晶剑,一道淡蓝光华拖在剑尾,自地面看去如一道蓝色流星。李勋此时心中大快,虽说自己早在三年前已学会御剑,只是师傅看得紧,不让自己随便外出,所以他只能在师傅的监视下就在自己所住山峰上空饶几圈。起初觉得新鲜得很,可后来总是这么绕来绕去,也觉得乏味了。
雪依旧自九天之上飘然而下,似乎没有停下的迹象。延绵百里的月华山脉银装素裹,与那繁花似锦的初春相比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偶尔自山上林间传来的几声不知名的异兽的低吼或是未迁徙鸟儿的鸣叫,却叫这原本应该万物沉睡的季节凭空添了些许生气。
李勋御剑跟在清月道人身后,也在一边欣赏着加下那异样的美景。一副喜悦的表情还带着些许激动,双手想学者师傅那样背负身后,然后一副从容表情如闲庭漫步般立于飞剑之上。可此时李勋却是双手乱摆,不知如何是好了。
正当李勋还在欣赏眼前美景的时候,听见清月道人淡淡道:“到了。”李勋抬眼一看,顿时吃了一惊。话说这冰天雪地的,前方不远处却是一片碧绿。
李勋几乎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师傅。
“喏,前面就是望月峰了,我们皓月宗大殿三清殿便是这里了。”清月道人对李旭说道,同时也指了指前方那片绿色。
到了近前,李勋惊的张开了嘴,几乎不能说话。“眼前这一切难道是真的!怎。。。。。。怎么可能!”李勋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看着眼前的一切。清月道人立于原地,淡然看着眼前的一切。
此时李勋眼里俨然是一副清风杨柳初春图。鲜花绽放,芳草如茵。一汪碧绿的湖水,虽说不算大,却也是烟波浩渺,透过隐隐的水雾似乎还看见湖泊中央有处亭台。荷花盛开,鱼儿欢快的在小湖泊里嬉闹的,对于李勋二人的到来,显然是满不在乎。湖泊两岸边树木成荫,种满各色花草。此处,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种类繁多,可在这并不大的地方上,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一点也不显得拥挤。
真是:漫山银装逐春风,神洲一绝望月峰。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要做到这样,这要何等神通?”李勋看着眼前的一切,眼睁得大大的,自己猜不透,只得转头看向师傅清月道人。
清月道人也未动作,似乎已知道李勋定会如此,说道:“其实为师也不知为何此处终年四季如春,只是在本门得到一些典籍里看到过说是皓月宗祖师以大神通改造月华最高山峰以作门派象征,以彰门派威严。”
李勋转头看向清月道人,有些疑惑:“就这些么?师傅。”
清月道人点点头,移步向河岸走去。
其实湖泊并不宽,只几丈宽而已,却是烟波浩渺,宛如仙界灵湖。李勋随清月道人顺着一条宽阔的汉白玉道路沿着河岸走着。路边的草丛不时窜出几只类似兔子的小动物,盯着人看,两只小眼滴溜溜转,霎是可爱。
走不多时,师徒二人便来到一座宏伟的大殿前,巨大牌匾上书:三清殿。笔法自然而不花哨,充满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大殿依山势而建,毫无夸张修饰,一切浑然天成。
门口两名弟子见清月道人前来,上前行礼道:“见过清月师叔。”
清月道人点头还礼:“劳烦通报宗主,老夫带弟子李勋前来拜谒。”
其中一名弟子忙道:“弟子不敢,师叔不必多礼,弟子这就去通报。”顿了顿,看向李勋道:“这位就是李师弟吧。劳烦在此稍等。”
李勋微笑道:“见过师兄!”
不多时,只见那名弟子出门,对清月道人说道:“宗主有请师叔,李师弟上殿。”
清月道人道声:“多谢!”便带李勋进去了。
大殿内却是那么简单,与外面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中间地上一副大大的太极图案,中间一张稍大些的木椅,后面分座三清神像。大殿两边各四张木椅,其余也就是香炉之类的东西了。
正中间的木椅上正坐一名老者,须发尽白,满面红光,一身碧绿道袍,头戴紫金冠。此人便是皓月宗当代宗主,玉清真人。
清月道人上前道:“师兄。”
玉清真人微笑道:“清月师弟,近来可好。你可是有些时日没来了。”
清月道人微带歉意道:“师兄说哪里话了,只是近年一直忙于**劣徒,时间不够充裕罢。”
玉清真人摆手示意清月道人入座,又转头看向李勋。李勋只觉得玉清真人满脸慈祥,让人如沐春风,心里有说不出的舒畅。
“想必这就是李勋师侄了?”
李勋这才反应过来,忙道:“弟子李勋拜见宗主!”
玉清真人摆手道:“师侄不必多礼,我观师侄气色不错,想必也是修为不差。甚好!甚好!”
李勋道:“多亏师傅他老人家的教诲。”
“嗯!”玉清真人点点头。
片刻,玉清真人道:“对了,不知师弟前来,所为何事?”
清月道人道:“也无要事,只是,勋儿自拜入师门十余年,一直忙于修炼,几乎足不出户,所以在他修为略有小成后带他来皓月宗各处看看,顺便也该拜见一下宗主。本应该在他刚入门时就该来拜见,也请师兄勿怪。”
“清月师弟严重了,既是师弟亲自选中弟子,老夫相信,不会有任何差池。话说师弟可不爱收徒啊!哈哈。。。。。。”说完,玉清真人却是大笑起来,这笑声里颇有几分调侃的味道。
清月道人此时显出一丝尴尬的表情。“师兄见笑了。”
“你我不常在一起,说说笑话,想必师弟也不会在意吧?”
清月道人道:“师兄说哪里话的,你我同出一师,本该多多亲近的。”
玉清真人道:“对了,师弟,竟然李勋师侄修为也有小成,那就让他下山历练一番,也省的空有一身修为而不谙世事,即不在红尘,何谈看破红尘。多多游历,对修为的提高也是大有帮助的,我辈修真人不但修身,重在修心。”
这番话实则是对李勋说的。只是李勋,听到宗主开口让他下山历练,心里已经是美得不行,哪里有心思听那些话,而且是碍于场合,否则早就跳起来了。不过此时他也只得压抑心里的兴奋。
清月道人和玉清真人说了一会话清月道人便带着李勋离去了。
回到住处,李勋迫不及待问道清月道人:“师傅,刚才宗主说要我下山历练,我什么时候出发?”一脸的期待夹杂着兴奋。
只听清月道人不紧不慢道:“不急,等开春再走,为师也想去看看多年未见的老友,为师随你一道走。”
“那。。。。。。那不是要等到明年,师傅您还和我一起?”李勋实在想不到师傅会这么说,要再等数月,还要和师傅一起走,天天待在在半山腰上,足不出户,好不容易能出去了,还跟着个师傅,那叫什么历练。李勋是老大不愿意,一脚踢开地上的雪。“唉!希望师傅说到,可千万别做到!”
清月道人并未在意李勋的表情。径直走向屋里去了。
李勋抬头看看,雪已经停下了。
剩下的时间里,对李勋来讲,颇有些度日如年的味道了。只是师傅看得紧,再者,既然师傅已决计出行,只不过晚些时日,也是不打紧。李勋也只得在闲暇时刻躺在**遐想外界是如何的热闹繁华。
积雪开始慢慢融化,一阵阵柔和的春风终于取代了凛冽的寒风,大地初绿。春天,到底还是来了,不早,也不晚。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李勋与师傅清月道人迎着柔和如倩倩少女的春风,步行下山去了。
起初李勋好奇,为何不御剑离开,步行却是费时费力。
清月道人讲道:“既要踏入红尘,需得脚踏实地,修真之人也当如此。不可想方设法寻近途,当按部就班,效法自然那般不温不火,,方可成大道。再者,入世就要随俗,世俗人皆以步行赶路,我等也是这般,万不可在世俗展现修真之人的法力。以免引起动乱。”
李勋也只得打消御剑下山的念头。然而,这么一步一步走路,欣赏沿途的美景,却也别有一番滋味。倘若御剑飞行,速度是极快,只是也少了美景做伴,走马观花远不如慢慢品味这般来得好。
离月华山不远的一座城池便是淮城了。此处土地肥沃,湖泊纵横交错,虽无有名大川,可这烟雨水乡却也别有一番滋味。
再加上淮城有南船北马之美誉,即北方人南下,骑马至此处需换乘船只,而南方人背上也需坐船至此换上马匹继续背上。所以此处商旅云集,繁华异常。再加上此处乃军事重镇,所以十分安定。各地商人都愿在此逗留。
城内多古刹,如钵池山上的景会寺,便是远近闻名。来此的文人墨客也是不少。长久以来,此地便被商旅,文人及游方行者成为天下第一城。更有一位著名文人赋诗称赞: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
初春,万物复苏。辛勤劳作着忙于田间。商旅们也在度过一个寒冷的冬天后纷纷踏上自己的经商之路。
通往淮城的官道上异常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