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些有着筑基期左右实力的儒门精英们来说,从自己所住的明远楼到听讲的浑天台,这短短十余里的距离哪用得到十息之久?
还不到三息,高冠长袍的儒门子弟纷纷来到了浑天台并且坐定。
赵阑早已经察觉到了这十一名儒门精英弟子中,有几股深深的敌意,而其他的则多是冷漠的态度。
不用想也知道,这些人还在为昨晚的事耿耿于怀呢。
真是一般温室中长大的花朵,要是赵阑愿意,只要施展出太阳真火,这些人中又有哪个是他的对手呢。
就在赵阑这样想的时候,一身杏黄色长袍的沈子杨来到赵阑身边,就挨着赵阑盘膝做了下来。
赵阑对沈子杨这个善意的举动报以了一个微笑,沈子杨也会意地点了点头。
周围的儒生们看到他们的领队做出了这样的举动,纷纷将自己散发的敌意收了回去。
“赵兄,你来得可是真早啊,莫非昨晚因为听说了今天要参加浑天听讲,所以感到十分激动,没有休息?”沈子杨的声音在赵阑的脑海中响起。
“哪里,赵某能够承蒙张先生厚爱,被选入浑天听讲,那实在是几生几世修来的福分。”赵阑同样采用真气传音的方式回答道:“只不过昨晚思考一个修炼上的问题,所以没有怎么休息就直接赶来了。”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后,沈子杨才回到正题上。
“这些人都是随我一同前来的儒门精英,他们一直都在各自的书院中修炼,若是有什么冒犯之处,还请赵兄多多包涵啊。”
沈子杨善意的解释也不能让赵阑对于这般“少爷兵”彻底放心,作为领队的沈子杨这么说是一回事,但是这些“少爷”们能不能彻底听他的话,那又是一回事了。
更何况这毕竟是在儒家的地盘上,张侯和王羲之精力再旺盛,空余时间再多,也不可能对自己做到面面俱到的照顾。
现在沈子杨善意的话语,也只能换回赵阑一句同样善意的回答,“沈兄不必这样说,毕竟大家日后还要共同学习一段时间,有什么恩怨以后也会渐渐化解的。”
话已至此,两人都点了点头,各自静静等待主讲人的到来。
赵阑在心底早就下定了主意,若是这般儒家精英子弟中,有人主动冒犯他,他就还以严厉的教训。
谁的拳头大,谁才能得到尊重。这句话不但在道门自己内部适用,在早已和道门小摩擦不断的儒门修士之间相处的时候,更是适用了。
半柱香之后,一声钟响,主讲人出来了。
不出众人所料,主讲人果然是他们的先生——山阴张侯。
头戴儒门修士人人都喜爱的高冠,身披一席月白色长袍,张侯为了这第一次宣讲,还特意修饰了一下自己的小胡子。
在场所有的听讲人,包括赵阑在内,纷纷起立,对着张侯一躬身,大声道,“先生好!”
张侯也微微欠身,待所有人接着盘腿坐下来。张侯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第一次的宣讲。
“今天是你们所有人来到兰亭所听的第一次宣讲,这次宣讲沿袭两千多年来的惯例,其内容主要是对你们介绍我们儒门的境界划分, ”张侯高声说道,“不要以为这对于你们只是当年第一次进入自己的书院时候,就已经学过的小儿科的知识,等你们听完了这次宣讲之后,你们就会明白,我讲的东西,会让你们的未来,避开多少难关。”
接下来就是张侯的讲课时间了,听了不到半个时辰,赵阑就对儒门的境界划分有了个系统的了解。
儒门在境界划分上,并不是像道门那样,将每一个明显的阶段用特定的名词来严格划分。
在儒门一贯的观点中看来,用那种繁杂而严苛的境界等级制度,是不能完全将修士们的真实实力反映出来。
而且儒门的理念中,更看重一个人对于大道的感悟,而不是单纯的练气。
儒家祖师认为,有很多远古时期的人物,尽管他们的修为超凡脱俗,但就不能等到升仙天劫降临的那天。
这不是因为他们的实力不够,而是对于大道的感悟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境界。
在远古大陆上,最不缺的就是各种现在难得一见的天材地宝。在那个现如今修士们人人向往的时代,灵气是超出了想象的浓郁。
在那时,就算是刚出生的小孩子,都有着不下于旋照期的实力。每个凡人,只要能活够三十来年,就可以不知不觉地达到筑基期。
所以说,实力的因素,并不是成为阻挡他们度过升仙天劫,飞升仙界的一大阻挡。
真正的原因还是自身对于大道的感悟不够,感悟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那是只有修士本人才能够知道的,并不是单纯的和自己的修为挂钩。
在远古大陆上,就有很多的拥有驱山填海之能的大修士,一生之能仰望仙界而耗尽了自身的寿元,终生不得踏入仙界一步。
恰恰相反的是,同样是在远古大陆上,有很多的修士。虽然他们的修为并不能和前者相提并论,天赋上更是比不过前者的那些大修士。只不过他们始终都把持着一颗虔诚的向道之心,将自己的每时每刻都放在了对于大道的无穷探索中。
尽管他们的天赋和修为对其感悟大道的过程有所限制,但是积少成多,这群修士往往会在寿元耗尽之前,得以如愿以偿地飞升仙界。
儒门祖师为了避免自己门下的子弟,有朝一日也会放下这样的重修为轻感悟的错误,才会苦心指定下这样的境界划分,以此时时刻刻地警示儒家子弟。
这种划分方式将一名修士从修炼之初到飞升成仙一共划分为五重境界,这点也是受了当时在修真界独树一帜的道门的影响,以此分别对应道门的五大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登堂,这一境界对应道门的练气期。只不过在其中没有更加明确的划分了,后来的儒门宗师们,为了让门下弟子对自己的修为高低有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才在多方商讨之后,将其划分为上中下三阶。
其中登堂下阶的儒门修士境界,对应的道门境界大概是在辟谷大圆满和灵动初期之间;
而登堂中阶的儒门修士境界,对应的道门境界大概是在灵动大圆满前后;
对于登堂上阶的儒门修士境界,对应的道门境界大概是在旋照期。
第二重境界是入室。
此境界对应的是道门的筑基期,同样的,入室这一重境界也被人为地划分为上中下三阶。
入室下阶的儒门修为,大概是在道门的筑基初期和筑基中期之间。也就是说,儒门的入室下阶的儒生,在修为上还比道门刚刚筑基的修士略强一点,但是较之道门的筑基中期修士也就有点不足了。
沈子杨的修为就是入室下阶,比筑基中期的赵阑还差了一点。这也是昨晚不敌赵阑的原因之一。
入室中阶,对应的就是刀芒的筑基期中的心动期了。
而入室上阶,那就直接对应筑基期中的开光期了。
儒门后面的三重境界,对应的修为分别是道门的金丹期、元婴期和炼神期。
这三重境界并没有和之前的两重境界一样,有什么上中下阶的划分,他们分别是乡试、会试和殿试。
这也是儒门为了纪念自己在俗世的那段岁月,当年的儒门在俗世那就相当于那时的道门在修真界一般,如日中天。
他们将俗世所有的选拔人才的渠道控制,将俗世政权的选拔人才,变为自己的选拔弟子。
正是凭借着乡试、会试和殿试这三重严密的考试制度,将俗世八成以上的人才都聚拢到了儒门的大旗之下。
在表面上,这些被选拔上去的人才进入儒门,是为了更好地研习儒门的经典,以便进入朝廷的时候,更好的为朝廷效力。
但实际上这只是做给俗世政权和那些凡人看的一些障眼法罢了,他们这一代代只有百年左右寿元的俗世精英,用他们不计其数的汗水,硬是将儒门的修炼体系打下了牢实的基础。
为日后儒门进入修真界立下了汗马功劳,没有他们,就没有儒门现如今的辉煌。
因此,为了纪念这些默默奉献的前辈,同时也为了让所有的儒家子弟记下这段岁月。儒门祖师就将后面的三重境界分别用乡试、会试和殿试命名。
既然是考试,那就有上榜和落榜之分。对于那些虽然在修为上达到了这些境界的要求,但是他们在对于大道的感悟上,还没有合格的儒家子弟。这些人都被称为落榜。
而入榜的修士,也会通过各种考核,被大成殿授予名次。
这种十年为一期的考核中,排名靠前的修士,会获得大成殿授予的荣誉称号。以此来表彰他们为所有儒家子弟做出的榜样,同时也激励后来人为此奋斗。
这种荣誉称号很在同一个修士手中保留很长的时间,在数以十万计的同阶修士中,想要夺得荣誉称呼或是保住它。
那可不是想想就可以做到的事,儒门正是使用这种激励的方式,来让整个儒门子弟的群体中保留下一股昂扬向上的朝气,让他们在漫长的修炼岁月里,从始至终都有着为之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