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春播运输忙(1 / 1)

大解放拉完化肥,已经一个礼拜了。

农场春耕的准备工作变得紧张忙碌起来。

这几天开化的很厉害。

连队的领导们都走进了田间地头,查看大田里的情况。

农场农业科和农机科的所有人都开始了分片包干。

农业科的人主要查看各连队大田情况,判断春耕时间。

而机务科的人员则督促各连队的机务工作,抓紧检修,为春耕做好准备。

农场物资科更忙。

他们不仅要采购种子化肥农药,还得采购油料和农机配件。

虽然这些他们只要对接管局物资公司即可,可这毕竟也有个先来后到,关系亲疏。

每年的物资都是统一采购,有很大部分是国家调拨,但也有部分是计划外采购。

汽车队的运输任务很繁重。

就连老汤的大解放也忙得很。

四月十号,农具场的拖拉机出动了。

有些地块可以整地了。

比如种植小麦、油菜的地块。

因为它们是条播,地块必须要平整。

孟国平的车组就是其中之一。

刘海洋一大早就遇到了正在热车的龚连山。

“你们开始动了?”

“可不咋的?今天我们去七号地,整地去。”

龚连山干过拖拉机,当然知道情况。

“赶紧吧。”

刘海洋发动了拖拉机,挂着轻耙和木捞子出发了。

这些条播地块,都是秋翻地。

也就是头一年秋收后,把垄播的地块都用大犁翻了。

到了第二年春播前整地。

首先要重耙切割土块,这需要两遍或者三遍,然后才是轻耙和木捞子。

目的是把土块切割的更小,然后用木捞子把大土块捞出去,地面就平整了。

经过整地的大田,才能播种。

当然,得地温合适,化冻到一定深度才行。

这几天,连队的食堂更忙了。

龚福廷和沈金凤他们根本没时间回家吃饭。

早上五点就去食堂了,一忙就忙到晚上八点。

如果有加夜班的,他们还得准备夜宵。

家里根本顾不上。

就连姚凤仙和隔壁的范丽萍都去晒场干活了。

她们家属队也忙起来了。

选种就是一个大活儿!

这活有机器,专门的选种机。

可时间短,任务重,需要集中人力来干。

这边选出了合格的种子,下道工序就是拌种药。

给油菜种子、小麦种子拌上药。

保证种子不得病。

还有拌肥。

化肥的使用是有方法的。

需要复合使用。

氮磷钾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拌。

油菜、小麦都有不同的要求。

要分批混拌分装。

等这些都准备好了,就等一声令下,开始播种了。

油菜播种深度浅,需求的地温也不高,它是最先播种的作物。

种植油菜是为了肥田,秋收时直接翻进地里,当做肥料,因此也是不求收成的。

十五号,连队就开始播种油菜了。

二十号开始,就播种小麦了。

以前有一个顺口溜,“种在冰上,收在水里。”

可见农场在创建之初的艰辛。

如今进入到八十年代,机械化水平逐渐提高了,科学种植水平也在提高。

春播一开始,连队的所有车辆都忙了起来。

拖拉机在大田里播种忙,而往地头运输种子化肥的汽车蹦蹦车也是紧忙乎。

一个拖拉机牵引三台播种机,横幅面超过十二米。

站播种机的大田职工们负责添加种子和化肥。

如果播种机发生故障要及时处理,指挥拖拉机停车维修。

播种机处在拖拉机的后面,满天的尘土一起,根本看不见人。

自从汤茂林知道龚连山可以开车后,一些小活儿或者空车时都让他上手。

而重载时还是亲自驾驶。

他也怕出事。

毕竟学徒没有驾驶资格,如果龚连山开车出了事,他这個师傅责任重大。

龚连山跟车到了地头,正好看见孟国平车组在上种子化肥。

刘海洋灰头土脸的给播种机打黄油。

他走过去问道:“咋样啊?”

“草,别提了,遭老罪了!还是你小子好啊!不用遭罪了!”

刘海洋既羡慕又嫉妒!

还有抱怨。

“加好了,走了!”

加种子化肥的大田职工喊道。

刘海洋颠颠的跑回拖拉机。

朱正云探出头来喊道:“快点儿!”

轰隆隆,哒哒哒!

拖拉机一起步就是大油门。

震天的轰鸣震得耳膜疼。

一瞬间,龚连山觉得自己耳鸣了。

播种机拉扯出三条土龙来,后面的铁捞子和镇压器更是助长了土龙的威势。

“呸呸呸!”

站在地头的人都吐着唾沫。

“卸车,卸车。”

几个大田职工把解放上的种子化肥卸下来,堆在地边。

刚卸完,天空就来了一片乌云,噼噼啪啪的下了一阵急雨。

大伙儿七手八脚的用苫布把种子化肥盖上。

地里播种的拖拉机也着急忙慌的回来,等着雨停。

都说春雨贵如油,来的快去的也快。

龚连山他们回到晒场的时候,雨已经停了,还出了大太阳。

他们又接到通知去食堂,往地里送饭。

俩人又开车去了食堂。

龚福廷已经指挥着往外抬饭菜了。

见解放车来了,郭海张罗着往车上抬。

龚连山也得去帮忙。

沈金凤她们也爬上了车。

“爸,你不去啊?”

龚连山见老爸没有上车问道。

“金凤她们去就行了。”

龚福廷回道。

郭海爬下车厢,笑呵呵的说道:“我们还得伺候领导呢!”

沈金凤三女脆生生的回道:“就你会拍马屁!”

这顿饭,龚连山也是在地头吃的。

白菜炒肉,馒头,菜汤。

虽然不丰盛,可大伙儿吃的很满足。

送完饭,下午继续送种子。

转瞬间,忙到了四月底。

大豆和玉米的春耕也开始了。

拖拉机先起垄,等着地温够了播种。

五一这天真是劳动节啊!

龚连山就没有闲着的时候。

给这些车组送饭就成了他雷打不动的任务。

经过一个多月的考验,汤茂林对龚连山的驾驶技术认可了。

只要不出去上路,在连队的机耕路上跑跑,他还是放心的。

有没有驾照不重要。

“连山,现在开车神气了?!”

坐在副驾上的沈金凤话锋里透着酸劲儿。

“这有啥神气的?!”

“开汽车还不神气啊?!我看挺好!”

沈金凤这段时间总跟着送饭。

一开始是仨姑娘一起送,后来食堂人手不够,就变成沈金凤一人了。

她也就坐进了驾驶室。

老汤每天中午回家吃饭,中午这趟送饭的活儿就是龚连山的。

原本沈家和龚家就是邻居,再加上沈金凤跟龚福廷的师徒关系,大金牙还帮过龚连山,他俩的关系也比以前亲近了些。

虽然龚连山和沈金凤以前没啥交集,可送饭时间一长,两人说话就随便起来。

这不,今天沈金凤好像话里有话啊!

前世两家也是邻居,可那会儿龚连山在拖拉机车组吃灰儿,沈金凤根本看不上他。

他记得沈金凤后来嫁给了汤茂林的大儿子。

一嫁过去,汤家原地起飞。

没几年就买了大货车,很快就万元户了。

这个胡要不要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