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有其实,无其名(1 / 1)

大厅中,七个人都表示了一番忠心,愿意听从王灿的安排。

此时,一名中年人站起来,走到大厅中央,拱手问道:“王益州,我等返回后,挑选好家族子弟,如何安排他们?”

徐涵睥睨一眼说话的人,暗骂一声‘竖子’。

关于大族子弟出仕的事情,王灿已经说出来,就肯定会有章程,绝无可能是王灿用来忽悠他们的。一个做大事的人,一诺千金,只要说出来的事情,就一定回去做。毫无疑问,王灿对于七大家族的承诺肯定会兑现,不会是是忽悠他们。

这人主动询问,无疑是落了下乘。

似徐涵和汪礼这样的老狐狸,便会等着王灿主动说出来,不会去主动询问。有些事情,心中知道是一回事,说出来后又是一回事。

王灿看向说话的人,思索一番,问道:“你是董胥?”

董胥连忙点头,激动地说道:“小人正是,小人正是!”

王灿见此,心中一笑。他派人发请帖给这七大家族的时候,就下了一番功夫,说话的时候,肯定要体现出来。

王灿面带微笑,说道:“董族长,请你放心。我王灿说出来的话,绝不会抵赖,并不会忽悠在座的人。你们回去后,召集家族子弟,把想要出仕的人的名单报上来,我会对所有人进行统一考核,以便授予官职,做到人尽其职。”

说到这里,王灿神色严肃,沉声道:“诸位心里要做好准备,你们的家族子弟出仕为官,不可能一蹴而就,立刻担任高官,肯定要从底层做起。有的人一开始是小吏;有的人一开始是县府主簿;有的人甚至官职更小,但是我希望各位能够不要介怀。”

“不要见到家族子弟担任芝麻小官,就跑来找本太守闹事,本太守不希望出现这种事情发生。”

“若是招募些志大才疏、好高骛远的人为官,本太守宁愿官府就这样摆着,等着贤明踏实的人来担任,而不需要一群住尸位素餐的人做官。”

“我希望诸位推荐的人都是踏实勤劳,兢兢业业,能够忠于职守的子弟。”

“这些人经过我的考察,任命传达下去,若是后面又被我发现徇私舞弊,其情况肯定是永不录用,甚至枭首示众,希望各位举荐人才慎之又慎,也把我的话告诉家族的子弟,以免以后出现贪污等情况被我斩首,使得诸位心中疼痛。”

王灿一番话,让徐涵和汪礼等人连连点头。

然而,却又有一两个人脸色难看。

毕竟这是一次大好的机会,能够轻易做官。每个人人都有私心,得到这样的机会肯定率先考虑自己的儿子、侄子,但王灿一番话,将那点小心思给打断了,只能推荐家族中有才华的子弟,那些纨绔子弟肯定是不可能的。

徐涵听后,却捋着花白的胡须连连点头,露出钦佩的神情。

官员是否廉明,直接关系到百姓民生,不得不慎重。

王灿设置一道坎,非常有必要。

事实上,像徐涵、汪礼这样的百年大族,有着深厚的底蕴。他们都很低调,深谙中庸之道,很少出现得志便猖狂的情形。

这些世族子弟有着自己的骄傲,有着各自的追求。至于那些张扬的大族子弟,多属于‘暴发户’,没有沉淀积累,不懂的大族的真正生存方式。纵观历史,世家大族就从没有断绝过,即使起起伏伏,也都是春风过后又开始崛起,断不会消亡。

其中缘故,是因为他们有固定的一套生存方式。

乱世中,如颍川的百年世族荀氏,荀家子弟有荀谌投奔袁绍、荀彧投奔曹操、荀攸投奔王灿,一个荀家将鸡蛋放在三个篮子里面,足以保证荀家的繁荣昌盛。

这些大族有名声,有威望,也有足够的底蕴。

然而,家族的子弟却不张扬,非常低调,就以荀攸、荀彧、荀谌等人而论,都是谦谦君子,极少出现纨绔无知的家族子弟。

徐涵、汪礼都是益州的百年世族,也是如此。

王灿设置一道坎,对于两人的家族,并无多少影响。

至于卞仪,其家族本来就是书香门第,更讲究礼法,对王灿这么做,非常欢迎。他站起身,拱手说道:“王益州英明,仪佩服!”

“王益州英明!”

有卞仪牵头,众人齐声大喝。

王灿摆手说道:“好了,诸位都回去准备,早日将名单送到府上来,等所有家族的名单到齐后,我会通知统一考核的时间。”顿了顿,王灿又重复一遍,说道:“你们推荐的人才华不需要多出众,但是勤恳踏实,肯做实事,这样的人也是可以的。”

“诺!”

徐涵和汪礼等人起身朝王灿揖了一礼,转身离开。

一行人离开州牧府,徐涵和汪礼站在州牧府外,汪涵问道:“徐兄,你生得一双慧眼,经此一事,觉得王灿此人如何?”

这时候,汪礼的称呼再次发生变化,直呼其名。

徐涵笑道:“汪兄,此人远胜刘焉多矣!”

说完,徐涵笑呵呵的上了马车,吩咐小厮立刻赶路,返回自家的府邸去了。汪礼听后,脸上思考的神情,旋即又露出微笑。周览站在汪礼身旁,见汪礼微笑,问道:“汪老,徐老是什么意思?”

汪礼笑道:“不可说,不可说,自己去领会吧!”

大笑两声,汪礼也上了马车,吩咐下人驾马离开。周览和卞仪两人见徐涵和汪礼离开,相视一笑,也转身离开。

州牧府,大厅中。

徐涵等七人刚刚离开,侍从就跑到大厅中,禀报说郭嘉、荀攸来访。

王灿让侍从将两人请到大厅,不多时,就看见两人联袂而来。王灿摆手示意两人坐下,说道:“公达,成都初定,你事物繁多,竟然和闲人郭嘉一起赶来,可有要事?”

郭嘉听王灿的话,白了眼王灿。

荀攸笑了笑,说道:“主公,当前的确有一件要事,必须要尽快处理。”

王灿见荀攸和郭嘉的脸色都有些凝重了,忙问道:“什么事情?”

荀攸正色道:“主公,您已经攻下成都,从本质上来说,已经算得上是益州牧,可您有其实,无其名。主公有相应的实力,却没有相应的名号,这是一个致命的缺陷。虽然乱世已经到来,可汉室的影响力依旧巨大,主公想要坐稳益州牧的职位,必须要得到皇帝的同意,换句话说,也就是得到董卓的同意,由皇帝颁发益州牧的任命,主公才能名正言顺的坐上益州牧的位置,而不被人攻讦。”

“呼!”

王灿闻言,猛吸一口气,身体顿时坐直。

荀攸的一番话,立刻提醒了王灿。

这时候,若是他夺下益州,直接自号益州牧,肯定受人攻讦,而且中原的清流名士得到消息后,也会攻击王灿,因为刘焉是皇室宗亲。王灿想要彻底的摆正位置,稳妥的坐上益州牧,就必须要给刘焉泼脏水,再加上有朝廷的诏令,才能坐稳益州牧。

汉室的影响力,绝不是王灿能够抵挡的。

曹操晚年称魏王,最终却没有称帝,究其原因,就是汉室影响力的缘故。

所谓的曹操忠于汉室,不忍夺了汉献帝的位置,这样的说法王灿根本不相信,随着权利的增大,心中的欲望也跟着增长起来。

曹操已经是魏王,再进一步,就是开国皇帝,面对开国皇帝的**,足以让曹操垂涎三尺,怦然心动。只是汉室江山在,皇帝刘辩在,必须要经过足够的战乱,足够的时间,消磨百姓心中汉室的根结,才能走上最后一步,将皇帝的龙袍裹在身上。

曹操不行,到了曹丕足矣。

目前,王灿想要彻底的占据益州,不得不经过朝廷的命令,同时宣传刘焉的死是因为刘焉自作自受,而不是王灿造成的。

想了想,王灿问道:“公达,董卓摄政,若董卓不同意,又当如何?”

荀攸看了眼郭嘉,示意郭嘉说话。

郭嘉拱手道:“主公,有李儒在董卓身边,董卓会同意的。”

王灿看见郭嘉笃定的神情,笑道:“好,既然奉孝这么说,这件事情就交给奉孝处理,希望奉孝在最短的时间内办成此事。”

顿了顿,王灿又说道:“董卓替皇帝发布诏令,任命我为益州牧之后,我们就有了足够的根基和本钱。这时候,需要一场大变动,才能够推动我们继续前进。因此,董卓必须要死,董卓死了才能让稳固的朝廷再次变得混乱起来,你们两人可有办法?”

这番话,可谓是野心勃勃。

荀攸听后,不可思议的望着王灿。

郭嘉面色惊愕,也是想当惊诧。

过了片刻,两人又释然了。他们跟随王灿以前,王灿的事情都是自己谋划。相比于二人,王灿也有着不凡的谋略,只是王灿有了两人,便极少亲自费脑筋考虑计策。这样的看法,是郭嘉和荀攸共同的想法,却不知道这是由于王灿知道历史大势。

若董卓不死,天下难以大乱。

诸侯不相互混战,王灿也没有名义攻打其余地方。

因此,王灿需要火中取栗,在乱中谋取利益。

荀攸和郭嘉低头考虑,脸上露出沉思。荀攸看向王灿,说道:“主公,董卓有吕布保护,想要杀死董卓,就必须要除掉吕布。然而,吕布武艺绝伦,难以除去。而且董卓占据长安,接近老巢,实力强大。纵然是史阿出手,除掉董卓也非常困难。”

王灿露出思索之色,说道:“若是策反吕布呢?”

荀攸闻言,眼眸一亮,旋即又摇摇头,觉得这个不大可行。吕布是何人?董卓的义子,难以策反。

郭嘉舒了口气,说道:“主公之言有理,想要除掉董卓,必须有吕布的配合,或者是有人能牵制住吕布。但吕布太厉害,无人能敌,只能策反他。以嘉的意见,杀死董卓需要内外夹击,才能够成事。”

“首先需要策反吕布,其次是要有朝中大臣策应,比如说王司徒、杨太尉等等,有了他们这些老臣从中牵桥搭线,才能完成。”

郭嘉双手合拢,道:“内外夹击,方能成事!”

王灿听后,心中惊讶。

不愧是鬼才郭嘉,诛杀董卓大体的轮廓竟然被他揣摩了出来。

王灿想了想,吩咐道:“奉孝,既然你负责拿下益州牧诏令的问题,就再给你一件任务。你和公达一起,筹划杀死董卓。等益州牧的诏令下达后,务必除掉董卓,为我们出兵铺路。”

“诺!”

两人拱手答应,脸上都露出凝重的神情。同时,两人心中也有些惊骇,王灿的打算太长远了,已经不是一个益州牧的事情,而是布局天下,就像王灿安插在各州的英雄楼一样,早已经探查各地消息,为将来做准备。

然而,王灿刺杀董卓,是因为王灿不想历史大势发生改变。因为这样,他才能从中牟利,占据最大的优势。

却不想刺杀董卓的事情,在郭嘉和荀攸心中掀起滔天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