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三朝宰相(1 / 1)

三千符篆 姑妄言之 1591 字 9个月前

玉京城禁宫的千秋万代大殿之中,九层丹陛之上,皇帝周极端坐在九龙赤金宝座之上,其下众位朝臣各自屏息凝神,莫说是抬头看,便是呼吸便感觉有一种莫大的压力。而这压力正是来自于丹陛之上的皇帝,若是有望气高手,定能看出周极身外有九条五爪金龙盘旋不定。周极生的端的是龙睛凤目,颇具帝王威严。而龙椅旁边便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黄门侍郎、司礼大太监、大内总管褚寿。但听闻褚寿尖着嗓子喝到:“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言毕,便有几位臣工捧着厚厚的折子出来,先是歌功颂德一番,而后又说什么税负、旱涝天灾之类的,其中更是扯了许多的天人同感、陛下当修德业之属,只是这一点便知道这几人的学问是出自玉英山庄。

这一番话说着,朝中的众人俱是老神自在。纪太虚听了心中暗笑不已:“什么狗屁玩意儿,没有一句实在的,大魏疆土广阔,哪一年没有地方闹灾荒?难道皇帝搞搞女人也能引出什么灾害来不成?不过是想捞个诤言之臣的名声!”

这几个大臣的折子念完,皇帝也不过是照着旧历批复而已。而后便是礼部大员尚书甘克仁出班启奏,他的折子还算是有点肉头儿,言的乃是靺鞨使臣之事,这道折子端的是好文采,洋洋洒洒两万余字,谈古论今、旁征博引,不愧是翰林出身,最后便引出了个主题,其大意便是:“如今事已至此,究竟如何处置,还有待圣裁!”礼部之人一出,其余的户部、刑部、吏部也不甘示弱,皆有人出班,各自唇枪舌战、纷纷扰扰,好不热闹!纪太虚也只是冷眼旁观站在那里也不言语。中书、尚书、门下三省跟六部执掌实权的大员不出来,再怎么吵也是枉然。

良久,待到众人终于稍稍安宁了下来,纪太虚忽有所觉,抬头看见张宣刚刚对着一位礼部的一位员外郎轻抚了一下胡须,那人立刻跨出班来,言道:“启奏圣上,镇西大将军李潮义遣子入朝,如今正在殿外候旨。”

周极原本轻轻眯着的眼睛,一张,纪太虚顿时感到那种威严无可匹敌的气势瞬间大增,莫大的压力出现在心头。纪太虚还未渡过二次天劫之时,还未曾感应到周极身上的真龙之气,而今渡过了二次天劫,已然对天地之间的各种因果气运有了一种莫名的反应,能于懵懂之中趋吉避害,加之自己又修炼《太极图说》精通儒家术数,进来参悟《未来星宿劫经》有成,灵觉更是惊人,越发的感到这位大魏皇帝深不可测。

“宣!”周极轻轻开口,玉音琅琅,带有一种无可抗拒之势,让纪太虚对周极的修为又是多了几层猜想,不禁想起那日姜秀清说自己身具帝王血脉之事。虽然知道此事八成是个笑话,心中也忍不住的多了几分幻想:“不知道我若是修炼了帝王之道会如何?会不会有皇帝这般的威势?”浑身不禁有些热血沸腾。就在这时,纪太虚心中一寒:“我怎么会生出这么不忠不孝的念头?万万不可!万万不可!”

正在纪太虚胡思乱想之际,一身锦绣的李汉嗣走上殿来:“臣李汉嗣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周极笑道:“快快起来。”

“谢万岁!”李汉嗣手持玉笏,低头躬身站立,而后说道:“臣父子居边疆多年,久久不沐天恩,如今微臣得见天颜实在是三生有幸,不枉为人臣一场。”

“爱卿多礼!”周极说道:“不知李潮义将军在安远城可好?卿父子镇守边疆有功堪为当时楷模!”

周极话音刚落,纪太虚心思一转,突然插嘴道:“李将军何为久立?还不速速谢恩?”

纪太虚的这一番话说的朝堂之上众人皆是疑惑不解,不知纪太虚所说的谢恩究竟是谢的哪门子的恩!

此时,一个礼部官员,出来喝到:“纪大人,不知所言何意?若是说不出个道理来,当知道喧哗朝堂是何等的罪过!”

纪太虚微微一笑,不慌不忙:“适才陛下已对李潮义将军父子封了‘当世楷模’之称,我看李汉嗣将军沉吟许久,想是对这恩典受宠若惊,故此出言提醒,失仪之处还望陛下恕罪!”

李汉嗣听了这话,哪里还不明白,连忙跪下谢恩:“臣多谢陛下,陛下之恩深若瀚海,微臣感激涕零之至!”

君无戏言,周极此时,也只能呵呵一笑:“朝会之后,朕当亲书此四字赠与爱卿!”

皇帝这么一说,朝中不少人点头暗笑,也有不少人懊恼不已,暗恨自己以前为何不似纪太虚这般机灵,皇帝以往夸赞之时为何不拜倒谢恩,无论封赏如何,至少是能够讹诈一篇御赐手书回去。有了一个御赐手书,相当于是半块免死金牌,不过此时业已太晚,只得以后瞧准机会。

李汉嗣此时又说道:“陛下隆恩,臣心中之意无可名状,只能奉上些许西域特产聊表寸心!”李汉嗣将手一挥,几个御前侍卫将许多的礼盒抬上殿来,一一打开之后,但见大殿之内忽然明亮了许多,各种珍宝的光华交响辉映,鸡蛋大小的珍珠,拳头大小的夜明珠,巧夺天工,极尽精巧的金银器,其余什么玛瑙、玳瑁更是不可胜数,其中最前面的七个檀木宝盒之中放着七顶不同制式的王冠。每一顶风格都各自不同,纹饰雕琢都是繁复之极,极尽精巧之能事。一时之间,大殿之中尽是朝臣的啧啧之声。

李汉嗣起身指着那七顶王冠说道:“前西域之龟兹、于田、若羌、楼兰、且末、西夜、渠勒七国不服王化。家父仰仗陛下天威,天兵降临,降服七国。这七顶王冠便是这七国国君历代相传之镇国之宝。臣父子不敢私藏,奉于陛下,以陛下之龙威永镇七国,使之永为大魏之藩属。”

“果真是忠心可嘉!”周极点点头:“贤卿父子功劳不小。”

纪太虚再次出班启奏:“陛下所言甚是,如此功劳虽是古时霍骠骁、班西域未曾有过,合当受封。”

周极轻抚龙须,轻轻看了纪太虚一眼,而后转头问道:“依诸位卿家之意,李潮义父子当受何等封赏?”

张宣此时跨班而出:“以臣愚见,李潮义父子功劳甚大,当封国公!”

张宣此言一出,众臣哗然,有点头默许者,有摇头不可者。

“李盈虚卿家”周极面容不变,转头问道:“依你之见,如何?”

李盈虚手持玉笏,躬身言道:“臣附议!”

周极微微颔首,然后看向站在朝臣最前面的一人,问道:“王老太师,你又是何意呢?”

此时,所有人都看向了这个站在朝臣最前方眉发皆白的老者。此人名叫王和阳乃是当朝太师,军国平章事,右中书令,几大丞相之首。而今依然是八十有余,曾三次上书乞骸骨,又三次被召回,如今已经四朝元老,三朝宰相,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在这千秋万代大殿之上至少有七成的人跟他有着各种关系,跺一跺脚,半个大魏都要地震。无论是李盈虚,还是风头正劲的张宣,还是其他的什么朝廷大员,都万万不能与之相比。此人话一出,便是皇帝也不能轻易反驳。不过,王和阳绝不会轻易开口,纵然是朝会,也是每月只来两次,以示恩宠。

“以老臣之见——”王和阳刚说了半句,所有人都屏气凝神,就算是地上掉了一片枯叶,也能听的见。

“这国公之位——”王和阳轻轻说道:“李潮义也确实是担当的起——”

纪太虚、李汉嗣心中都是松了一口气。

紧接着,王和阳又说道:“当封凉国公,另可兼任西域都护,开府仪同三司!”

王和阳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再也没有反对之声,都纷纷言道:

“凉国公啊!异姓国公,除开国之时,而今册封国公之位,本朝尚且是首例!”

“以王老太师的分量,这国公之位算是坐稳了!”

“竟然兼任西域都护,西域都护一职,已是将近五百年未曾有人任过了。”

“不错,依李潮义将军之能,本朝又可再现西域百国来朝的盛况了。”

“西域又可重归王化矣!”

“好!”周极笑道:“传旨,封镇西大将军李潮义为凉国公,世袭罔替,领紫金鱼袋,西域都护,开府仪同三司。李汉嗣为定西大将军、西域都尉。赏金花十朵、御酒十瓶!”

“臣,谢陛下隆恩!”李汉嗣立刻跪下。

在李汉嗣山呼万岁声中,纪太虚心中起伏不定:“好个王和阳,好个老太师,不愧是四朝元老,宦海沉浮六十余载不倒,果真是魄力惊人。单单一句话,便是搅动西域几万里疆土的局势。竟然是加封了西域都护,如今李潮义算是能够名正言顺的去东征西讨了!一石数鸟,够狠,可怜李潮义将军纵横沙场数十年,却要马革裹尸,身死沙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