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四章 遗照(1 / 1)

重生之乘风而起正文卷第八百六十四章遗照按道理这里属于黔州,就算有成绩也和四表舅这蜀中的干部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可是四表舅当年还是将手伸到了这里。

在乡亲们口中,苏秀才走路都带着风,那股子精气神和一般人就不一样。

不光农活在行,就连打猎队的“老把子”都服气得很,用他的话说,这娃子跑山打猎,都能当狗用!

刚好老把子还是大队长他爹,这就只能文送,不能武撵。

最终大队捏着鼻子,把学校建立起来了。

从此之后,天鹅乡的娃子们在这里读完小学后,有的还会去虎头凤鸣跟读初中,再回习水读高中。

得知周至是苏秀才的表外甥后,乡亲们纷纷出来把他们围了,这边打听苏秀才的情况,那边已经推起了豆花煮起了腊肉,不吃一顿饭休想下山了。

这种情况就是村里人接待贵客的方式,周至在送外婆会大井乡的时候就遇到过一次。

只不过这次仅凭四表舅表外甥的身份就能够得到这样的待遇,也是有些让人没想到的。

再经过仔细了解,这学校直到现在都还在,现在的老师已经换成了拿县里民办教师津贴的中年人。

假期里边老师们都不在,乡老们带着周至一行人参观了教室,教研室,还有一间是住校生的大通铺间。

条件是非常艰苦,但是老乡们却很满意了。

后世曾经在网上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就是犹太民族是最重视教育的民族。

周至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全世界最重视教育的民族应该是中华民族才对。

有多少民族的家庭,教育费用在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能够比得上中国家庭?

这类文章最喜欢使用的证据,就是用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来说明犹太人对教育的重视。

而中国人一个都没有,所以中国人在教育上是失败的。

这个话其实根本就不堪一驳,周至就想要问一句,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那获得诺贝尔奖的男女比例非常悬殊,差不多每十八位男性才会有一名女性,是不是也说明男性和女性在西方受教育水平的巨大差异呢?

很明显是站不住脚的。

同样的道理,还有一类著名的“反思党”,号称中国应该感恩西方,因为奠定现代科技的任何一门学问,全都是西方的成果,都没有东方的参与。

因此中国应该要感谢西方,中国人在使用这些学问的时候,应该感谢他们的近现代学科,感谢这些学问奠定了现代世界的发展基础。

他们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要是没有西方文明的社会,也就没有手机、电脑、汽车、飞机,甚至没有陶瓷马桶给你上厕所。

周至后世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类似的段子,实在忍不住就回了一个:不好意思,陶瓷的确是中国人发明的,按照您的逻辑,西方人坐在在使用中国发明的陶瓷技术制作的马桶上的时候,是不是也和您现在这样,一边喷粪一边感恩啊?

这就是典型的傻子吃馒头,吃到第六个饱了,傻子就摇了摇头说早知道第六个饱了,何必吃前面五个。

现代科学的基础是数学,然而……就连现代数学最基础的阿拉伯数字,都是东方的。

所谓的阿拉伯数字,其实只是从阿拉伯传过去的印度数字,前身是婆罗门数字,诞生地在印度大陆。

所以都不用扯什么陶瓷造纸术,咱们按照“反思党”们的逻辑来,最后发现……应该反思的,还……还是西方?

不管如何,就凭周至四表舅外甥的身份都能在这个寨子得到贵客的待遇,说中国人不重视教育这说法,就该被嗤之以鼻。

山上的豆子都是在贫瘠黄土上种出来的“小豆”,含脂量高,制作出来的豆花贼香。

这里用的调料是糍粑辣椒,就是将青辣椒放炭火上烧成外壳成虎皮状,撕掉最表面那层蜡皮后舂成烧椒酱调制的。

然后一顿酒又逃不掉了,人家都说了不是敬肘子你,这杯敬苏秀才,你就是个代饮的工具人而已。

这一刻周至都冒出个大不敬的念头,反正都是代饮,那咱们浇地上让土地公公代可以不?

幸好这顿饭现在搞成了村里的集体活动,周至就想到了一个脱身的妙招,咱们集体合影!

照相留影,再过二十年都是一些贫困地区非常郑重的大事情。

照相需要专业人才,作为专业人才的周至,不能不保留清醒。

除了合影,周至还给村里的老人都照了端庄肃穆的“标准照”,等到下山后要冲洗成大照片寄过来,老人们将来办丧事要用的。

这个完全不用忌讳,老人们还非常的高兴,现在的乡下提前打棺材,打墓碑,制作寿衣都是很重要的大事情。

有些棺材甚至停在堂屋里头几十年,每过几年刷一次大漆,以此彰显这家人豪横经济实力,以及儿孙的孝顺。

遗照这么“高级”的东西,之前受条件限制,老人们想都没敢想过。

周至支支吾吾地一提出“正照”的概念,乡老里边也有大明白,立马想到了其最具意义的用途,几个老人悄悄嘀咕了几句,都是喜出望外。

于是酒也不喝了,各自回家翻出最好的衣服来穿上,整个寨子都是木头的,竟然找不到一处石灰的白墙,最后还是周至出主意,从某家拿出一床被子来,里子朝外挂墙上,再让小辈儿们牵紧绷平,这就算齐活了。

这通热闹连带也算散席,周至和小伙伴们总算是勉强逃过一劫,然而下山的背篓后面,又多了一条大猪腿。

村里边有老人拍照的人家,都给了周至“谢礼”,有好多条猪腿。

周至都给推辞了,只拿了村长家,也是村子里老人年纪最大的一家的猪腿,说是沾沾寿星的福气。

在大山深处领略到这样亲情般的体验,对小伙伴们来说也是一种教育,最起码真正懂得“感恩”二字背后的深刻含义和具体做法,连理论带实践都切身体会到了,周至认为这趟完全没有白来。

除了发生在凉风寨的这个小插曲,小伙伴们还在天鹅池周围体验了奇特的自然风光。

尤其是大家都没有钻过的溶洞,在电瓶灯和指示绳的帮助下,找了个当地著名的洞子体验了一把。

这个洞子的命名简单粗暴,就叫“大洞子”。

周至用了两捆四百米的反光尼龙绳,探索到了八百米深的地方就不敢再进了,据钉钉说这已经是走得最深的记录了。

即便是走了八百米深,空间依旧很大,洞子里边除了隧道和走廊外,还有几个大广场,钟乳、石田等奇特景观。

至于这洞到底多深,根本无从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