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流沙坠简(1 / 1)

异国猎宝档案 炎宗 1693 字 1个月前

李宁很忙,没两位二世祖这么悠闲,先行离开。

“你怎么研究起股市?那玩意我虽然学了四五年,可真心没找到入门的感觉。”李加成盘起双腿,斜靠在沙发上,哪还有名门公子的范儿?

“嗨,这不……想钱想疯了么?”李承摇摇头,自嘲道。

“切!信你才有鬼呢!”李加成鄙薄的眼神飞起。

他忽然想起什么,坐直身子问道,“欸,对了,听说那个小潘有司……死了?”

“不清楚。”李承摇摇头。

尽管和李加成关系很好,但这件事一丝一毫不能透露,甚至都不能让他知道,与自己有干系。所以,李承很干脆的否定,“我也是偶然遇到,才让阿伟去盯梢的。只知道他被人挤下来,估计被抓走了,至于死不死,还真不是很了解。”

“话说你还没告诉我,离港前的那场车祸,究竟是不是他们干的?”他反问一句。

“不是我会问么?”李加成撇撇嘴,又问道,“你怎么得罪那帮人的?竟然想要弄死你?还有,如果不是了解你,我还真怀疑小潘的死,是你干的。这报复,来得也太快了。”

这句话,让李承心底舒了口气。

给安田建打电话,告知小潘有司的隐藏位置,以此来报复小潘,都是基于李承的猜测。现在终于证实那场车祸是小潘致使的,他完全摆脱对小潘之死的“负罪感”。

李加成的疑问,是需要解释的——人家都找人杀你了,你说和他没关系,谁信?

对此,李承已经拟好腹稿,笑着摊摊手,“别提了!我在他店中购买了一套《寿世保元》古籍善本,上面有些山水文印。他以为那是赤城山宝藏秘图,认为我知道宝藏秘密,从那以后,就开始纠缠,我把那些山水文印都复印给他,他还不放过我。”

这话半真半假,略去《秋山图》交易一事,虽然仍然有漏洞,但大体能解释过去——小潘有司想要灭口,从而独占赤城山宝藏秘密。

“那……”李加成扣扣下巴,想了会,手指对李承点点,“八成那山水文印,与什么什么宝藏,真的有联系。那东西呢?在哪儿?我也看看。”

李承横了他一眼,“你家就是大宝藏,还在乎那点东西?不知道和国前段时间抓过一批么?新闻都播报了。”

“行!你要研究稍后去我那拿去!”李承很大方的点头。

李承如此表态,让李加成一愣,“哟,你这是不相信我的能力?”

“相信!你找到宝藏,别忘了给我一成利就行。”李承哈哈一笑。

小潘有司研究《寿世保元》十年,啥结果没有,李承不信他能找出秘密。

这家伙,还真不见外,拉着李承立即出门,还真的拿走了一套十卷的《寿世保元》。

男人呀,不管有钱没钱,探险探宝的心,都一样。

……

回港后,李承的生活又走上正轨。

接受了一次饶老最为严格的考核——做试卷。

一共一百二十道问答题,全是开放式历史问题,李承被师傅关在屋中一整天没下楼,做完之后,整个人都是懵的!

老先生亲自批阅试卷,两天后,没有告诉李承成绩,而是笑眯眯的塞给他一本书——《流沙坠简》,限期一个月之内,整明白!

李承大喜!

这是世界考古上一门新学科——简帛学的创始读本,奠基之作!

简帛学是一门通过对地下发掘的含有古代文字、图画的简牍帛书的系统研究来补充、修正传统文献所记载史实的科学。

显然,两年历史基础的夯实,老先生认为他已经可以接触一些更高深的课题。

《流沙坠简》,是清末两位考古学大师、甲骨文研究学者罗振玉、王国维,花费五年多时间,合辑的一本,关于敦煌汉简内容考证、释义、延展的简学著作。

《流沙坠简》一书的精辟考释,以及王国维大师研究敦煌汉简的系列论文,不仅为当时的东西方学者所望尘莫及,而且至今仍不失为近代简帛学的奠基之作。

他也凭借这一系列的研究,奠定丝国近现代史学界巨匠、宗师地位!

“流沙坠简”的“流沙”,指发现古简的罗布泊、敦煌、居延海等地;“坠简”的“坠”,有遗失、散落的意思。

据说,这名称是罗振玉先生取的,非常的形象,且有才气!

《流沙坠简》的最初版本,是1914年刊印,由和国出版社出版,三卷,分为“小学术数方技书卷”“屯戍丛残卷”“简牍遗文卷”。

其中,第一三卷为罗振玉考证完成,第二卷为王国维完成。

1934年,丝国书局重新刊印此书,合三为一,并增录王国维大师后续有关敦煌汉简、河西简牍的一系列考证论文,以之为王国维大师去世七周年纪念,俗称《流沙坠简》补遗本。

李承手中这本,就是老爷子珍藏的《流沙坠简》补遗本!

直接将自己珍藏的版本交付弟子阅读,老爷子对李承的期望甚深。

李承既兴奋,又颇有压力——要想一个月读通、读懂这本《流沙坠简》,并熟记内容,挺难的。

这本书被视为简帛学的创始之作,启蒙之书,并非因为它“学识浅”,而是因为它最适合——图文并举的内容模式,能让初学者快速“认字”!

没错,认字!

《流沙坠简》一书中,收录共计588枚(件)敦煌汉简、罗布泊汉晋简牍的照片,上面的文字,包含了以隶书为主体的多种书体。有的若篆若草,浑然一体;有的波磔奇古,形意翩翩;有的质朴古雅,风韵飘逸。篆、隶,行、草洋洋大观皆孕育成形,想要精准辨认,非常很难!

罗王两位大师,针对这些照片,考证后给出自己的译文,正确率接近百分百,这就非常牛了!所以,这本书被视为初学者的入门教材——“认字”。

事实上,这本书的知识非常渊博的,想要融会贯通,真心不容易。

举个简单例子。

第一卷素来被人认为是“小学术数方技书”,也就是古时候教授小孩子启蒙入学的读物,应该不难吧。

可事实上呢?

这一卷不仅含有《苍颉篇》——这是教学识字的,若想了解每个字的意思,其实挺难的;

《急救篇》——类似于百家姓三字文的合体,利于孩子背诵记忆长学问的。

涉及的面就很广,缣帛、稼穑、园蔬、饮食、服饰、器物、虫鱼、音乐、形体、兵器、车马、宫室、植物、禽畜、疾病、医药、丧葬等。

今天的大学生,估计也很难弄明白两千多年前教授儿童的学问!

还有《力牧》二十二篇,这个就更难!

“力牧”其实就是“牧力”,也就是如何使用力气,如何正确发力。

传说中皇帝手下大将,不但善于牧羊,还善于射箭,力量大而能拉开强弓,为黄帝战胜蚩尤立下汗马功劳。

此人为道家前身,《力牧》二十二篇,为六国时所作(借力牧之名),讲的就是如何锻炼身体,如何正确发力,如何将身体锻炼与自身修养结合……

其最初阶段,类似于五禽戏、广播体操,越到后面越复杂,逐层深入,也越困难,最后能飞天遁地……

可惜,《流沙坠简》所记载的《力牧》内容很少,否则李承还真想练练!

可是……《力牧》,也只是两千年前的儿童读物!

李承越看越心惊,整得都有些怀疑人生——这古代的儿童得多聪明啊?

不仅要识字《苍颉》、背广谱类《急救》、用《力牧》锻炼身体,还要学《算术》、识得《阴阳》、会《占术》、懂《相马经》、开《兽医方》……

今天孩子那点学习任务,算个屁!

接下来的几天,李承整天怀揣这本《流沙坠简》,一有空,就拿出来翻翻。这是饶老的读书习惯——开卷有益,勿论长短。

这天,李承正躺在摩罗街店面二层看书,楼下有人喊,“阿承,你回来也不去我那?”

是朋济明。

李承连忙放下书本,拉开房门,就看见他抹着汗珠,走上来。

“朋哥,对不住啊,上次回北羡超时,老爷子最近看得紧!”其实,李承是怕了朋济明的媳妇吴佩慈,怕她又开始“拉媒保掮”。

她妹妹赛琳的容貌和气质,对男人有着巨大杀伤力的,李承担心自己别真的控制不住,做出对不起泰勒的事——小丫头一天一个电话,李承挺有压力的,不想对不起她。

所以,干脆连大众书局都不再去了。

为了证明自己“无辜”,他特意将《流沙坠简》在朋济明面前晃晃。

“哟,涉猎简帛学了?进度蛮快啊。”朋济明爱好书籍收藏,对简帛学有所涉猎,他笑着点点头,“这是老爷子的绝学之一,你可得用心。”

“是啊,亚历山大!”朋济明的话没错,饶老一生,精通的东西太多,甲骨学、简帛学、梵学、经学、史学、哲学、艺术等等,涵盖文艺科类,基本就没有他不会的。

帮朋济明倒了一杯茶,递过去,笑着问道,“朋哥,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又有什么好事照顾小弟?”

“晚上有个黑市小拍,你和我走一趟呗,顺便帮我看一本古籍。”他端起茶杯,悠然说道。两年来,对李承了解颇深,这种事,不愁着他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