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有容乃大(1 / 1)

长歌当宋 我欲乘风归 1323 字 8个月前

“黑汗之所以如此快的分崩离析,其根本不在河西而在其国内,同学们请注意,黑汗是一个多民族,多部族,且有着大量地方贵族势力的国家,他们的民族主体是回鹘人和葛逻禄人,但外来民族很多,并且这些民族各自为政,有的以部族的方式存在,有的以宗族的方式存在。”

相对于用兵,叶安更喜欢在大学中的生活,这里的学生充满朝气,没有官场上老油子的苟且,有的只是少年人的锐意进取。

喝了口茶水便瞧见了一个举手的学生,叶安便伸手请他发问。

“叶侯,咱们河西也是如此,为何却完全不同于黑汗?据学生所知,眼下的河西有汉人,回鹘人,党项人,辽人,甚至还有鞑靼人。”

叶安的嘴角挂起微笑,压了压手让学生坐下道:“你这个问题非常好,这也是我今日讲学的目的!”话音落下他便转身在后面的黑板上写下了大大的四个字“主体思想”。

“众所周知,河西以汉家为主,但并非是汉家百姓就高人一等,而是说以汉家的思想为主体,河西汉家的主体思想是什么?”

“包容!”

不等叶安说出,已经有学生一口抢答,叶安满意的点了点头:“没错,就是包容!河西一直都是中外连通的所在,不似中原万国来朝的模样,但容纳外来知识,外来技术的气度却要有,这就需要包容!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叶安稍稍顿了一下,继而看着眼前的学生们道:“河西以汉为主体,包容外族,这些外族千百年来同样受到汉家文明的影响,所以天生就有着趋同性,所以很容易团结起来。

但黑汗恰恰相反,黑汗人依靠军队把人们团结在一起,记住这对于一开始刚刚建国的黑汗来说并不算错,甚至任何一个政权初建时都应该如此。

但在接下来的过程中黑汗却错了,其选择以宗教作为他们团结思想的形势,这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决定,百姓心中以宗教为先,却不以国家却先,这样如何打造出主体思想的国家?

宗教的思想形势高于国家,只要大家信仰的都一样就都是神的信徒,这时候国家的主体思想就会被削弱,各个部族之间矛盾不断,各个贵族之间明争暗斗,甚至连地方势力之间都暗藏心思,在他们公认的王以及他的家族覆灭后,这些手中有钱,有权,有军队的人就会各自为政,因为这是他们的一贯的思维方式。”

叶安说的话其实并不难理解,只是这个时代的学生受到太多的地域约束,他们没有叶安那般的见识,能得以见到更多的制度,自然也无法做到如此鞭辟入里的总结。

许多人在听了叶安的讲学后恍然大悟,而有些学生发问道:“那我河西之地又该如何团结安西之民?”

“这个问题问的好!”

叶安笑着道:“这就是你们的课后作业,下课之后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自己苦思冥想出解决之法,没有时间限制,写下之后便可交给夫子,我会一一查看,现在下课!”

在大学里叶安极少授课,他不认为自己脑袋中的知识比这个时代的夫子们高强多少,他只是见识的比人家多,懂得面更广而已,但想要精深却远远达不到这个时代学者的水平。

但他相信自己这种发散性思维一定能给学生们带来改变,至少在后面听课的夫子们很是满意……

杜夫子在下课后便走了过来,在学生们一一回礼后这才小声对叶安道:“叶侯今日所讲的内容看似简单,但对于这些学子们来说恐怕还是有些深奥……就连老夫都觉晦涩难懂了些。”

叶安笑了笑:“并非生涩难懂,只是夫子在固有的制度中待得太久,而现在的河西之制已经打破了许多传统,国朝这两年一直在提改革之事,我河西何尝不是如此?”

老杜微微点头:“改革乃煌煌大势不可逆也,只是不知方向何在,恐入歧途……”

谁知叶安哈哈大笑:“夫子莫要如此,改革非是洪水猛兽,只需因势利导,河西的制度如何改?百姓所需的,有利河西发展的。哪怕一条政策的改变有利于河西,有利于百姓,便是改革啊!一点一滴,积少成多便是,据我所知眼下咱们河西的制度已经有很多地方超越国朝,单就律法而言便强过《宋刑统》不知多少,现在的司法院已经开始研判法条,如何做到“法不外乎人情,理不外乎人心”。”

杜夫子连连点头:“没错,这一点上司法院总是走在最前面,我等还在研究河西之制的方向在何方,反倒是有些本末倒置。”

“算不得本末倒置,大方向上总是需要人领路的,我只是给了一个大致方向,但如何走下去,该如何走却是你们这些夫子该讨论的事,你们所研究的看似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但实际上却非常重要,甚至关乎我河西的未来!”

叶安与杜夫子聊了许久,这里充满了积极上进的年轻人,就算是在这个时代,开放的学术环境也让学生们拥有了自由交流和学习的气氛。

叶安可以肯定的说,这里培养出来的才是河西所需要的人才,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

临走之前杜夫子开口道:“距离八月大考不足三月,此次大考乃河西首次,关乎河西各所学校莘莘学子的出头机会,说的难听点便形同国朝的科举。”

叶安笑道:“夫子不说我也会寻你,既然今日你问了,那我就建议一下,只是建议……大学的学生大考应该分为两次。

第一次考学只需能应对其在学校中学习的学问便好,只要通过便能得到学位以证其学历,方便毕业的学生以后参与到河西的各行各业;

第二次则是与授官相连,考题应该更难些,偏向时政、才干等等,我河西政府各衙可从这些通过的考生中择吏,待实习期过可授官身。”

谁知叶安话音刚落,杜夫子便两眼放光道:“叶侯所想正是老夫要说的!叶侯请看,这是我教育司关于大考的章程,虽说叫法不同,但与叶侯所想几近相同啊!”

快速的将手中的文书看完,叶安稍稍呆滞了一下,甚至精神上有些恍惚,文书中的内容和他的想法如出一辙,甚至更为完善,并且这文书乃是教育司的官员商讨一致的结果。

这说明啥?说明制度的完善是发展的必然结果啊!

杜夫子不明白叶安为何会毫无反应的离开,尤其是瞧见叶安上马后目光呆滞的向前,直到脑袋撞在了路边的招牌上才吃痛的回过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