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吴三桂想打宁远(1 / 1)

朱元璋又仔细看了一遍奏章,见奏章中提及郑森时,虽未改称朱成功,却都将其列在首位,眉头不由皱得更深。

因为朱元璋先前已经下旨,赐郑森国姓,并改名成功,那王家彦上书时,应该称郑森为朱成功才对。

若是王家彦写此奏章时有所疏忽,那他就不应该将郑森列在靖东伯郑鸿逵之前。

由此可见,王家彦并非疏忽,而是故意如此。

朱元璋想到这,又拿起奏章中的票拟。

票拟中内阁提及郑森时用的也是原名,并未改称朱成功,而且言语间隐现郑氏跋扈,应予抑制之意。

不过他们却同意了郑氏攻打皮岛的建议,但又提出将郑氏兵马一分为二的主张。

一部分由郑森、郑鸿逵等人统率,和天津水师前往攻打皮岛,并提议由天津总兵官曹有义总负责。

另一部分则由黄廷等低级将官统率,前往江浙与当地水师一起练兵,准备护送出海商船之事。

朱元璋见到内阁的意见,心中立时涌上一股怒火。

要知若按这个方案去执行,不仅打不下皮岛,还会让郑氏同仇敌忾,将来想要再收服郑氏势必更加困难。

随即他想到范景文一向老成,纵使对郑森之事有所不满,言辞也不会这般激烈,便怀疑是张忻等人所为。

原来当初朱元璋诛杀魏藻德等人后,内阁成员有所不足,范景文曾提议让刑部尚书张忻,工部尚书陈必谦入阁主事。

朱元璋从崇祯的记忆中得知陈必谦虽是东林党人,却也有些才能。

而张忻虽亲近东林党,但在孔有德叛乱时,是第一个站出来守城,而且也是第一个捐金助饷之人,算得上是个忠义之臣。

加之朱元璋先前本打算击溃叛军后,将这帮人派往南京试探,能用则用,不能用的就借机除去,便应下了此事。

后因女真突然入侵,加之山东、淮安之事,才一直没有处置。

此刻见内阁越发强势,连王家彦也有所退让,他觉得此事应尽快解决,不然恐会惹来祸事。

朱元璋沉思了一会,才看向朱慈烺的票拟。

他见朱慈烺称呼郑森为朱成功,而且以大军久战,需休整为由否决了攻打皮岛之事,不禁微微点头。

因为纵使不考虑离间郑氏之事,国库的钱财也不足以再支持此次大战,更不用说战后的重建尚需花费不少钱财。

再就是大明之前只是自保,并未给女真造成威胁,但此次攻打皮岛却是变被动为主动,很可能让内斗的多尔衮等人团结起来,一致对付大明。

再加上陕西之事晦暗不明,若是再添战乱,无异于雪上加霜。..

于是朱元璋提笔写道:

朱元璋写罢,又看了一眼,确认没有问题后,才缓缓合上,拿起了第二本奏章。

这本奏章是巩永固所写,奏章中说因大同军民齐心合力,再加上李牟、郝摇旗等人的帮助,现已成功击退济尔哈朗。

接着又说李牟等人在李嫣的游说下,愿意率军投诚,不过却有两个条件。

第一是必须把济尔哈朗赶出陕西,重建榆林防线。

第二则是要杀牛金星,帮李岩报仇。

朱元璋见巩永固奏章中虽未请战,但言辞间满是激情。

并一再强调李牟、郝摇旗手下皆是久战之士,若得之,击溃济尔

哈朗,占领延安以北易如反掌。

朱元璋见状,因朱慈烺才舒展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其实他一直都觉得这是李自成的诱敌之计,可随着局势的发展,他也有些犹豫。

一来是李岩已经死了,再则李自成的部队也确实开始入川。

种种迹象都表明,李自成似乎真的打算放弃西安。

虽说根据先前的消息,李自成至今仍在西安。

但李自成因行刺之事,一直在宫中养伤,并没有人见到他,暗中离开西安也未可知。

不过当他想到左羡梅突然提议帮张煌言夺取武昌,而张献忠的残兵已出川,又觉得此事应仍是计。

随即又想到白旺的大军至今仍在荆襄一带活动,既不驰援西安,也不随袁宗第入川,恐是另有所图。

于是他写道:

朱元璋写罢,觉得言辞似乎严厉了些,便又补充道:

朱元璋又看了看,觉得没有问题后,正要叫张大彪进来,没想到王守林却急匆匆地走进了书房。

王守林躬身行礼后,禀告道:

朱元璋沉思了一会,道:

王守林闻言一愣,随即有些迟疑地道:

王守林本能地说出郑森的名字,不过见朱元璋微微皱眉,便又急忙改了口。

朱元璋皱眉道:

王守林道:

朱元璋闻言,回想起多尔衮之前的表现,眉头不由皱得更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