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救苦救难(1 / 1)

天下安康 鸣奇 1172 字 9个月前

辽东仓岩城。

这里是国内城以西六十里的一座城池,以前是国内城的西面屏障,城中人口很多。大隋灭高句丽之后,便在鸭渌水以西新占领的地盘设了胜捷、西安平、凤城、白山、高显、四平六县,而仓岩城属于白山县。

因为大隋占领这里较晚,并没有多少人愿意往这个偏僻的地方移民。因此当地汉人很少,仓岩城中几乎都是高句丽人。隋军占领这里之后,清理了仓岩城的府库,隳毁仓岩城的外城墙,然后便离开了。

隋军无论是官吏还是军队都太少,根本顾不得此地。只得任命了一批先期投降大隋的高句丽人在此为官,维持秩序。

此时大雪封城,天寒地冻,城中百姓没吃没喝,只得闭着眼等死。

这日风雪小了一些,不少人想着外出能不能捡点柴火御寒,便见国内城方向,大股军队拉着不知什么东西往城池方向而来。

众人对隋军很是畏惧,立刻便躲藏起来。

这隋军是从国内城来的白山军,是往仓岩城运粮食的。因为在冬天粮车不便通行,众人正好用了爬犁运输。

黄明远上辈子在东北见过狗拉爬犁,这一次正好用上。当然狗是没有,但牛、马、骡子的效果也不差。

各地的驻军拉着爬犁,将粮食运往各城。

隋军到了城中,便召集百姓,分发粮食。当众人宣布分粮食的时候,众人都待了,很多人活了大半辈子了,也没见过这种好事。之前在高句丽治下,遇到大灾不都是自生自灭。

众人皆是半信半疑,可很快大批的大米分到众人的手上。

官府下令,每户每人一个月十五斤大米,按粮领取。到了下个月继续发放,直到冬天过完。

书友们之前用的小书亭已经挂了,现在基本上都在用\咪\咪\阅读\app\\。

若是粮食不够,可以参与官府的以工代赈活动,帮着官军运粮,倒是能吃得饱。

不少老人捧着白花花的大米,哭了起来。活了一辈子,竟然看到赈灾的官军了。这十五斤大米,瞬间便让高句丽在这片土地上维持了六百年的统治荡然无存,也让高句丽人的抨击完全破灭。

一个能够给百姓赈灾的官府,能是坏的官府。

不少人都蹦着跳着嚎叫着,然后大哭了起来,发泄着内心的悲喜。这些日子,太多的人冻死在道路上,他们每天一睁眼所看到、听到的都是绝望。

而今天,终于有了希望。

十五斤大米,要吃一个月,每人每天不到半斤大米,的确不够吃,但有这些米,虽然还是饿肚子,但终究是能活下来。

当然也有人建议黄明远统一赈灾分粥,但为黄明远拒绝。

分粥也是按标准派发,而且损耗高,费时费力,还容易克扣。最重要的是一碗碗的米粥不如一袋一袋的大米让人感到震撼。若是家里有个六七人,那一个月能发到上百斤大米,扛着一袋大米回家,那种直击心灵的震撼和重获新生的感觉岂是每天去喝个粥可以比的。

施恩要施到人的心坎里。

很多年纪大的,竟然抱着粮食,纷纷向赈灾的官吏跪了下来,表示感谢。其余人也纷纷效仿,整个城主府前,跪了乌压压的一片。

不少赈灾的官吏也眼眶湿润了,这种场面,他们也没见过。

众人纷纷上前搀扶起跪地的老百姓,一个高句丽老人拉着他们的手说道:“老夫活了八十岁,从来都是我们给官府纳粮,第一次见到官府来给我们老百姓发粮食。若是你们早来辽东,当年我的一家老小,怎么会饿死啊。”说着又忍不住哭了起来。

这时一个负责赈灾的官吏对众人说道:“往后啊,只要隋军在仓岩城一日,就不会不管百姓的死活。在咱们辽东,有卫公时时刻刻想着你们,不会让你们饿死的。”

“卫公是谁?”

“卫公是大隋的宰相,是辽东的统帅,是让给你们发粮食的人。”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不管什么是宰相、统帅,但是一个让给他们发粮食的人,立刻便让他们感到了温暖。

“卫公万岁!卫公万岁!”

不知道人群中谁先喊了这么一句,其他老百姓也纷纷效仿。

大多数的胡人性格上很极端,当他们杀人的时候,比什么都残暴弑杀,可这些人对待恩人的时候,又是那么的淳朴、感恩。他们总让人感觉那么不真实,好像有双重性格一样。

有赈灾的人混在人群之中,向老百姓悄声说道:“咱们卫公,是太乙救苦天尊下凡,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寻声赴感,救苦救难,最是怜惜百姓,能引渡受苦亡魂往生,接引积德行善、晓道明玄而功德圆满之人登天成仙。”

“感谢卫公,感谢太乙救苦天尊!”

在高句丽这里,也没人听说过什么太乙救苦天尊,但并不妨碍老百姓立刻便信上了这个,同时真的把黄明远当成了神仙下凡。

搞了这么多年宣传,你给普通老百姓讲什么科学、哲学什么大道理,他很多时候都不会相信,你越给他将封建迷信,他越当心上了。

经过这么多年宣传,黄明远甚至都搞出了一个宣传模式进行收买人心。黄明远秘密设立了宣传司,将一批情报人员秘密安排到军队、官府、商队甚至地方上,明里暗里给黄明远造势,这支秘密存在的队伍是黄明远抢占舆论阵地的一把尖刀。

若不是靠着抢占舆论阵地,黄明远早让那些世家大族给宣传成妖魔鬼怪了,他们可不会给黄明远说什么好话。

靠着每个月差不多二十万石左右的粮食,黄明远彻底使得辽东各族的百姓归心。原本逃到各处山林里的百姓也纷纷下山,成为隋民。

至于那些本想浑水摸鱼的当地大族,突然之间发现他们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持。这些老百姓不再仰他们的鼻息过活,反而纷纷依赖隋军。

他们更不知道的是,隋军早把他们当做了目标,一次在老百姓支持下的大清理再次拉开序幕。chapt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