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战后对策(1 / 1)

天下安康 鸣奇 1245 字 9个月前

隋军掩杀一段,突厥骑兵大部返回山上,黄明远乃下令全军停止追击,撤回山下组织防御。

今日一战,突厥人倾全力而攻,尚无能为力,再想得胜,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黄明远也不敢大意,令骑军监视山上突厥人的动向,而步兵就地开始在山下挖沟,摆放拒马。

黄明远准备将这些突厥人全部困死在山上。

隋军一场惨胜,满营哀鸿遍地。虽然身为主帅都是要铁石心肠的人,但看到这些昨天还活蹦乱跳的将士们今日却一个个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黄明远的心仍旧有些难受。

大军前锋主将杨义臣受重伤,到现在还没有醒;黄明远的爱将焦方威现在仍在被抢救,生死难料······

黄明远带着军中,看着惨烈之状,心仍旧在颤抖。

去临时划定的野战医院区探望了一下受伤的将士,叮嘱军医务必按照丰州军的标准妥善安置伤病。黄明远还没返回帅帐,陈远便拿着战后统计匆匆来找黄明远。

“主公,战损已经出来了。”

黄明远并没有接过那薄薄的一张纸,而是反问道:“战损应该不小吧。”

陈远的脸上也有些阴暗,说道:“此战统计杀伤突厥精锐约六千余人,包括突厥重骑兵应折损过半,缴获马匹近万匹,铁甲数百具,其它物资无数······”

“行了,说咱们的伤亡吧。”

陈远低声说道:“此战我军阵亡近四千人,其中骑兵伤亡最为惨重,约两千多骑,九品以上将佐阵亡六十余人,其中朔州军骑兵部被打残。”

“陌刀营呢?”

“陌刀营自焦方威以下伤亡五百多人,折损近半,全军已被打残。”

黄明远的心重重一沉,果然还是不出所料。

陌刀营是在步军阵地前用身体阻挡突厥重骑兵的,如何不伤亡如此惨重。

“仲长,将受伤将士全部运送回达兰堆,遗体也火化了带回去,绝不让一个兄弟留在这茫茫草原上做孤魂野鬼。”

“诺!”

回到中军大帐,寂静无声,众人都知道黄明远心情不好,没人敢说话。

这时雄阔海近前说道:“主公,营中流传主公今日是故意消耗朔州军的,如果主公早一点派具装甲骑支援的话,朔州军便不会伤亡这么大。”

黄明远看着雄阔海问道:“你觉得呢?”

“末将相信主公必有深意。”

黄明远乃说道:“我的确可以安排具装甲骑与突厥人的骑兵互冲,只是当时情况,即使能遏制突厥人的攻势,具装甲骑也会损失惨重。我军出塞,可并没有带多少具装甲骑。

今日即使能赢,若是具装甲骑损失大了,来日到了牙帐,怎么对抗步迦可汗手中的重骑?

所以现在谁都可以被抛弃,唯有具装甲骑不可以。这就是赤裸裸地战争法则。”

雄阔海点点头,不再言语。

黄明远其实没有明说,隋军出塞带到草原的骑兵充足,其实并不需要陌刀营的出击,陌刀营在此战中并不能发挥太大的作用。所以这一仗黄明远宁肯让陌刀营跟对方拼消耗,也不提前出击具装甲骑,这也是战争法则,无可避免。现在的陌刀营,即使威力再大,其实在隋军中并没有太重的地位,所以可以被牺牲。

黄明远又下令各部将所带的具装甲骑营全部集中在中军,没想到数量还不少,再算上杨义琰所部,加在一起约有近两千骑之多。黄明远命其单组一营,由杨义琰指挥,直属于中军大营。

若是此战对隋军来说是伤筋动骨,对于山上的突厥军队已经是晴天霹雳。

突厥大军伤亡愈五分之一,还尽是精锐部队,没有崩溃已经尚属奇迹。不过也仅仅勉力维持,此战之败影响更为严重的是阿史那大石的决战目的为之落空,不仅没有重创隋军,反而被对方包围在山上。

现在单靠两万多残兵败将,已经很难再取得胜利。

阿史那大石灰败着脸,他没有想到隋军竟然如此厉害,他手上数万骑兵居高临下、以逸待劳,竟然还是没有击破对方。

他已经尽力高看隋军了,可是轻视对手的代价仍然是太大了。

阿史那大石本来在军中就没有太多的威望,若不是舍利尽力压制众军,怕是今日损失惨重的各头领已经要求杀掉阿史那大石来告慰三军了。

兵败之后,舍利这时头脑越发清明,虽然计策是阿史那大石所献,但决定毕竟是自己下的,阿利等人撺掇着处置阿史那大石,其目的不言而喻。

舍利自己不擅长出奇计,现在突厥军内忧外患,单凭他自己是很难率军突围出去。

突厥人为了便于在山上隐藏,并没有携带多少粮草;再加上山上只有一条浅溪,并不足以支撑大军供用,若是不能尽快突围,怕是要被隋军困死在此地了。

“大石,你有什么解围良策?”

阿史那大石忙说道:“设,不能再等了,今夜就突围,隋军弓弩强劲,今又得胜,士气高涨,若是等到对方将阵地布置完备,我军绝对无法突围。”

舍利也同意阿史那大石的意见,现在的确是只能选择撤退。

可惜撤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整个怛罗思山南面是隋军,刚才舍利通过哨骑发现,隋军正在山下挖掘壕沟,布置拒马,准备将他们活活困死。

南面明显不可突围,因此只剩下其它方向。

怛罗思山的北面极其陡峻,坡度有四五十度还多,其中还有不少陡崖、断壁,马匹根本难以大规模下山。

这样突围的方向,只剩下东西两侧。

舍利考虑了一下,还是准备从东面撤退。

怛罗思山东西两侧都比较狭窄,尤其是西面,是一片向斜谷底,只要在此布置一批弓弩手,很容易便能阻断西面的来往。

舍利虽然不知道隋军有没有提前在此布置伏兵,但是考虑到此地的险要,为了避免伏击,舍利还是准备从另一面的东侧突围。

东面虽然也不宽敞,但下山之路平坦,而且底部往东,一览无余,即使隋军设伏,也能提前发现。

而且东面利于骑兵冲锋,舍利考虑,隋军即使在东面布置了兵力,自己凭借剩余的几百重骑兵,也能冲破阻碍。到时候两万铁骑洪流一拥而下,等到隋军发下,自己早就一路向东,龙归大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