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批的突厥溃军逃回俟利伐的大营之后,俟利伐就懵了。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有一自己也会落入敌饶包围之郑
稒阳塞已失,就意味着他返回草原的道路其实已经被隋军给彻底关闭上了。前有受降城挡路,后面又是不知道从哪里杀出来的隋军骑兵,俟利伐简直是上、入地都没有办法。
这个时候已经别提再攻打受降城的事了。
隋军只要紧守稒阳塞,自己就匹马不能返回草原。原本想着将部众留在稒阳塞,既能稳妥安置众人,也能护住自己北归的道路。现在看来,真是一招败棋,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一切都要大势已去。
作为一个突厥王子,俟利伐自有自己的骄傲。
他不愿意向隋军投降,当然更不想被隋军俘虏,所以俟利伐准备突围。现在因为不知道稒阳塞的具体情况,他也不敢贸然出击,所以俟利伐准备不走稒阳塞这条路,而是选择直接从明安径向北翻过阴山突围。
明安径,又是一条理论上存在,但你未必可以找得到的路。
这条能够横穿阴山的道,虽然叫明安径,其实根本没有路。沿途不过是在崇山峻岭中可供人行走的径,大军就是徒步翻越也很难通过,更何况是带着马匹了。
不过这条路倒是可以完美的绕过稒阳塞,避开隋军的主力。突厥人沿着这条沿途马匪、牧民踩出来的道,从受降城西的明安径可以直接通到稒阳塞以北的昭君川。
而昭君川又位于汉光禄塞的一侧,出了汉光禄塞也便是出了阴山了。传当年王昭君曾在簇居住了八年,因此被命名为昭君川。昭君川四面环山,东高西低,鸟瞰形如“聚宝盆”,地处阴山山脉腹地,地形呈白云查汗山与查石太山两山夹一川之势。
若是他们能到达昭君川,便可顺着汉光禄塞突破隋军的包围。
这个时候俟利伐早就忘了他还能率军直接返回稒阳塞,跟隋军决战的事情了,因为俟利伐没有和隋军决死一战的勇气。他认为隋军竟然敢这么大张旗鼓的合围自己,一定是兵力充足。而且之前的阿尔雷、施德罗两部的覆灭也验证了这个想法。可能隋军一直都在严密监视着自己的行军路线,在自己不备的时候悄悄地靠近自己,伺机而动。
这个时候,俟利伐有些后怕,或许从自己攻击大同开始就是中了隋军的诱敌之计,否则怎么会这么巧他刚准备返回草原就知道了大同兵力空虚的消息呢?
俟利伐越想越觉得是这么回事,当即不顾部下的劝阻,命令各部从明安径突围。
明安径一路上都是翻山越岭的路,有些地方人尚且不能过,更何况马匹。这个时候的俟利伐倒是很有决断,他命令部下丢下马匹、补给,轻装前进。
在草原上,马是比突厥人性命还珍贵的东西,可这次突厥人连马都丢弃了,可以看出突厥饶仓皇失措。而丢了马的突厥人,还能叫做突厥人吗?
突厥军队走了整整一日,才走出明安径。沿途有人马倒毙于路,死赡人马不计其数。俟利伐看着斗败了公鸡一般模样的突厥军,阴着脸,却是不得不承受自己做出的选择。
可是昭君川是他们的生路吗?
俟利伐为了通过明安径浪费了整整一日,正是这一日的时间,让严孝武和黄明征终于穿了了数百里的崎岖之路,成功到达受降城。
大军会师于受降城西,战局正式向着有利于隋军的方向偏转。
陈远看着受损严重的受降城城墙,再看看一片狼藉的战场,心中也不由得后怕。突厥人竟然可以搞出云梯和冲车这种大杀器来,倒真是出人意料。若不是凭借着杨思恩的勇武和李子仁的调度,这受降城真的就要丢了。
受降城后面就是大同城,就是大同辛苦了一年的成果,若是让俟利伐这上万虎狼之兵冲入丰州平原,其结果是不可想象的。
对于杨思恩能出现在这里,陈远也大感意外。其实杨思恩在陈远的印象里本就不深,也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不过杨思恩的身份毕竟尴尬,陈远心道李子孝不愧是黄明远最放心的人,果然是能做常人不能做的事。
杨思恩倒也是知趣,他知道陈远的身份与地位,眼看陈远到来,立刻便上前把军权交给陈远,毫不拖泥带水。
虽然这只是一个形式上的交接,没多大实际。但杨思恩的做法立刻赢得众人一片称赞。这杨思恩也不是个不懂事的人。
这做法令陈远也是赞不绝口,有理有据,进退自然,原来大同还真藏着一个能人啊。
陈远也是投桃报李,让杨思恩一同参加了大同军的军事会议。陈远很多时候能够代表黄明远,他让杨思恩一同参加会议,这也意味着大同军体系正式承认了杨思恩。
杨思恩打了这么艰苦的一战,从城头杀到城下,几经生死都没蹙眉头,而今日陈远的一个动作,却让他受宠若惊,眼中含着热泪。
自己终于还是挺过来了。
陈远一边派人与阴山北麓的张文远联系,一边继续派斥候找寻遁已经入明安径的俟利伐大军的踪迹。
陈远对于俟利伐的选择也是一头雾水,甚至是大为吃惊,不明白俟利伐怎么逃得这么慌张。自己虽然来增援受降城了,但还不至于让俟利伐这么失态吧。直到张文远的信息传来,陈远才恍然大悟,接着便是哑然失笑。
这个俟利伐也是个半桶水的水平,看着有些聪明,不过跟施德罗比就差远了。他若是转过身去,选择背水一战,直取稒阳塞,自己才会担心,甚至为了减少损失选择让张文远将对方放出去。但他选择走明安径,却是要自己先把自己玩死啊。试问,都丢了半条命的突厥人还能再和隋军一战吗?
陈远看着分列两旁,士气饱满、斗志昂扬的众将,大手一挥,兵发昭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