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钱庄不做善事(感谢各位的支持!)(1 / 1)

如此经人一提,知道债券是什么东西的人顿时不干了,纷纷嚷嚷着要换现银。

“要银子是吧!”吴复礼带着一群护卫气势汹汹地出场,对着人群喊道:“债券三年后兑现,到时候就不止十两银子了。”

“三年太久了,现在就要银子。”

“就是,鬼知道三年后是怎么个事,现在就拿银子出来!”

经吴复礼一通解释情况更不妙了,但他并不慌张,而是先让人鸣枪镇住了闹事的人,接着继续讲道:“现在拿银子也不是不行!但得按规矩来,来人,把福利债券的告示贴到大门上。”

一听立马就能拿银子,人们也不管那些了,纷纷涌向大门口看是怎么个事。

大门上贴着一张写满字的白纸,有识字的书生上前照着读了起来:“为复兴大明、保证大明安定、为大明百姓谋福利……”刚念了几句立马有人不耐烦地嚷嚷着:“别念那些没用的,挑紧要的念。”

书生往下看找到兑现银子的条例念了起来:“每一个拥有大明复兴专项债券的大明子民,皆可在大明钱庄开一个专项账户,只要后续有不曾在大明钱庄开户存钱的人来开户并提及此专项账户,即可以一两存银兑债券二两银,只需存满五两银子便可提现银。”

“弄得如此麻烦算哪门子事,不给银子就直说……”

“别嚷嚷,后面还有……”书生接着往下读:“每人所持有债券数量不限,持有两张及以上债券且每张存银都满五两时,可再多提一两银子。”

“若以此类推,岂不是说谁推持有的债券越多,白拿的银子就越多!”有人看出了要点,其余人一听,顿时将手里头刚刚还嫌弃无比的债券握得紧紧的,看向别人手里债券的眼神也变得火热了起来。

“我出十两一钱银子买你手里头的债券如何?”

“我出十两二钱银子……”

桂林城的百姓谁也不傻,多一张债券就多拿一份银子,没银子可以去借,转头提出来还了就是,至于开账户更是一件最简单不过的事。

能领债券的人只有住在桂林城的一部分,而能住在桂林城的百姓不多,多数人都是住在城外、乡间。

谁没有几个乡下亲戚,给几分利让他们来开账户不就行了。

债券的火爆让大明钱庄人潮汹涌,在大量进账白银的同时,短时间内造成白银需求急速膨胀,进一步催生了一個产业的蓬勃发展。

借债!一个在阴暗的角落里肆意壮大的行当。

在吴复礼有意的推动下,那些为了拿到债券现银但手头紧张的人,还有那些想要从别人手里购买更多债券进而换取更多白银的人,都选择了同一个方法,借债!

太阳底下也有阴影,何况一座人口以万计的城市。

对于地主士绅们来说,借贷是他们一直以来谋财的好法子。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城中商户有赔本的时候,城外的农户有年景不好地里作物欠收的时候,更别提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等等事情。

人们经历的事情不同,但相同的是,这些都需要银子。

以往,地主士绅们大多是“大善人”,借出的银子是带着极高利息,有时还需要拿田契、房契或者干脆以妻儿老小做抵押。

世上少有一帆风顺的事,却不乏连年的倒霉的人,岂不知春旱夏涝几时休,官家征粮几时止。

借贷之后无钱还贷的人数不胜数,因此而拿不回抵押物的人更是难以计数。

不然地主士绅们的良田凭空变出来的吗?府中的下人、怀里的小妾、库房里的银子是祖先显灵赐给他的吗?

谁都知道借债不是一个好选择,吴复礼且能不清楚其中的弯弯绕绕。

当下桂林城最大的地主就是大明钱庄,在大明钱庄背后,还有一大批被绑在上面的地主。

凭借着强大的实力,吴复礼统一了借贷的标准,统一抵押实物,且赎回实物的价格根据赎物时的市场价波动。

很快,人们就发现,借贷的代价比之前小多了。

虽说还是需要以物抵债,但利息降了不少,而且与之前谁也不知老天爷发不发脾气不同,这次借完钱转头就可以提出现银来,不再需要担心拿不回抵押物。

如此一来,在大明钱庄火爆的同时,一个巨大的地下钱庄就此出现。

在桂林城债券业务蓬勃发展之际,大明钱庄也把此项业务扩张至广西其余地方。

按说桂林城的人口有限,所发放的债券也有限。

可桂林城有多少是桂林城的百姓说了算的吗?不是!而是要看人口册上那支正在挥墨的笔。

同理,债券发多少,也不是根据桂林城的百姓人口来,而是谁发债券谁说了算。

很快,随着大明钱庄的扩张,整个广西都陷入了债券狂热的浪潮之中。

吴复礼没有骗他们,债券真的能兑现出银子,只是每天能兑现的人有限,大明钱庄永不加班,到时间了就会关门歇业。

至于在营业时间内能有多少人换出银子,那就得看你能不能挤进去了。

在人挤人的浪潮中,辱骂殴打是常用的事,一时之间各个城池之内的景象可谓好不热闹。

在热闹之中,银子却在默默的贬值。

直到人们发现自己得来的银子已经不能够换回抵押物,这才如梦初醒,纷纷涌向大明钱庄,可为时已晚。

人们找到官府,发现官府根本管不了事。

联想之前就是监国发的债券,而监国不就是官府的头头,如此想来大明钱庄与官府勾连的说法顿时甚嚣尘上。

一时之间,本就在民间信誉极低的官府,其信誉彻底破产。

就在人们哀嚎明日吃喝何处寻之际,一则告示贴在了各地城门口。

“广西第一造船厂扩招,不限户籍,城乡皆可,包吃住……”

广西第一造船厂招了多少没有数的清,人们只知道整个广西无处没有造船厂的人,说是造船厂,可他们什么都做。

种田、纺织、经营商铺……只要跟人有关系的行当都有造船厂影子。

一种不同于之前的秩序在沐天泽的暗中推动下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