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牛人写牛书(1 / 1)

第197章牛人写牛书

第一百九十七章牛人写牛书

对于许多人来说,今日里出现的《大明周报》确实是一个解闷、打发时间的好玩意儿。

可对有的人来说,这报纸代表的可就是一个天大的机会了。

无他,实在是这报纸上刊登的征稿启事,写得太过诱人了。

要求很简单,只要你是大明百姓。

那么无论你是何身份,都可以把字迹工整的稿子投递到大明周报社来。

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小说杂记,只要质量不错,那么都可以刊登在报纸上。

而说完要求之后,待遇才是最吸引人的。

稿费就不用说了,胡大老爷为了早日从报社解脱,同时也为了收到优秀的稿件。

给出的稿酬真不低了。

当然了,这时候还不叫稿酬,只能文雅一点叫润笔。

不同于后世习惯按照“千字”算价,这时候可没有后世那些大水喉出现。

这年头就没几个习惯写长篇的,能写个几百上千字的都算不错了。

因此,胡大老爷非常善解人意的重新弄了个单位:每百字XX文。

没错,胡大老爷这里,是按照每一百字算一次稿酬的。

管你其他人怎么弄,反正按照胡大老爷的想法,写手嘛,多给几块钱也亏不了本。

当然了,这个稿酬计价方式针对的是时文和话本一类的长篇文来着。

像是诗词歌赋这些,则是直接按照一篇一篇的算价钱的。

如今反正陛下已经批准了,那胡大老爷还能有什么好避讳的。

干呗!

当然了,真正重要的是,怎么把报纸的销量给弄上去。

对于胡大老爷来说,报纸的质量暂时还能稳住,但怎么尽快扩大销量,就是他要琢磨的事儿了。

依照他上辈子大概了解的知识来看,最开始的时候的客户,绝大多数都是手里有点闲钱、识字的中产。

这个时候的中产,可跟后世那空有一套房子,天天累得跟狗一样,然后不断还房贷、车贷的白领中产不一样。

这个时代的中产,十有八九都是家里有百亩以上的田地,能保证每年都能收到地租的存在。

而且其中不少人还在应天城里有其他产业。

而这些产业、田亩都是能传家的。

所以,他们这些人就是最开始的客户了。

但……若是想扩大销量的话,把目标光放在他们身上肯定不行。

胡惟庸此时考虑的便是,怎么扩大在普通民众当中的销量。

他所说的普通民众,指的可不是那些一年到头在地里哭哈哈的老百姓。

那些人,是没有能力也没有想法在报纸这等“奢侈品”上消费的。

真有闲钱,他们还不如赶紧给家里添置点东西。

哪怕是一撮盐、一块布,那也比报纸要有用。

毕竟他们都不识字不是吗?

因此,这些人,至少暂时来说,压根没在胡大老爷的目标销售群体当中。

他瞄准的,实际上是那些识字的乡绅以及乡贤。

这些人在大明各地其实是有很多的。

他们有的是辞官回家的,有的是拿到功名以后暂时没去当官的。

还有的,则是因为一些家庭原因,明明能当官却不去当官的。

反正这些人,有两个普遍的特点。

家里有地、在地方上有声望,另外跟官场多多少少有联系。

这些人甭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反正在乡下或者城市里看似平日里只要处理家族的一些事情,其他的啥也不干。

可实际上,这些人不仅兜里扎实得很,在当地的威望也相当高。

绝大多数时候,皇权不下乡这五个字,说的其实就是他们这些乡绅在当地已经形成自治了。

这些人无疑就是胡大老爷最好的销售对象了。

而稍微一琢磨这些人的喜好就能明白。

老男人嘛,一号吹牛逼二号看妹子。

看妹子的事儿,报纸暂时没法做到,可吹牛逼的事儿,报纸可以帮忙啊。

这不,时文板块,既要有那种“嘴替”形式的情绪引导文稿。

同样,也不能少了那种看似高端、用词格外讲究,逼格满满的“专业文”。

这些实际上一方面是在读者心中建立起专业、权威的形象,可另一方面,则是方便读者看了以后去装逼啊。

胡惟庸可太知道后世有多少人拿着自己在网上看的段子以及各种“没啥卵用”的知识吹得一塌糊涂了。

很幼稚?

但特么很爽啊!

而话本版块,那就更好说了。

谁还没个仗剑江湖或者大权在握的梦想来着?

在这个时代,好的话本,绝对比后世那些电视剧或者动漫更加有吸引力。

毕竟,画面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

对于这个时代的老男人来说,一部好的话本,那绝对是爱不释手的宝物啊。

追更、打赏、评论、转发……

这些简直不要太简单!

也正因为这两个方面胡惟庸下了大力气,因此,对于这两类的稿子,胡惟庸给与的奖励也最高。

甚至高到不少正在参与科举的士子都心动的地步了。

毕竟,名利双收不说,运气好还能名扬天下啊。

机会就摆在面前,管伱之前是什么身份呢,谁扛得住啊!

这不,就连方孝孺和解缙等人都开始心动了。

而在淮安城中,有一人叫罗贯中的读书人,知道这个消息后,也准备前往应天府。

他打算将他师傅施耐庵所写的话本小说《水浒传》投递到报社连载。

说起施耐庵,这也是位奇人!

很多人只知道他是《水浒传》的作者,可一般人哪里会知道。

他这人在元朝一路考到进士并做官也就算了。

《水浒传》里对于起兵造反这事儿,是不是说得特别真实、特别详细?

呵呵,一方面吧,人施耐庵在元末见识过这等乱象。

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这厮是真真正正的跟张士诚一起起兵造反过啊。

说白了,你当小说看?

丫那是人家自己的自传拿出来改改而已。

而眼下的罗贯中,不过是他培养出来的弟子罢了。

也就是说,实际上四大名著中有两本是这师徒俩写出来的。

这是一件何等牛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