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孤胆英雄佟瀚邦(1 / 1)

投降的建奴全部被五花大绑,不愿意投降的建奴尽数被击杀。

战斗结束,只有十几个建奴和野人女真拼尽全力爬上峭壁逃过一劫。

城里守军见援军大败建奴,他们都是又惊又喜,他们无论如何没有想到,昔日如日中的建奴八旗,今日会在松山城下全军覆没。

松山副将夏承得本来已经和豪格联系,准备里应外合献城投降,谁知不等他们投降,黄德功竟然率领虎贲军到来。

现在援军已经把建奴正蓝旗杀的全军覆没,夏承德当然没有必要投降,他依然是松山副将,此战过后还有可能升官。

见城下战斗结束,夏承德立即率领松山文官武将出城迎接虎豹骑和虎贲军。

见到虎贲军主帅黄德功,众人急忙拜倒施礼:

“末将松山副将夏承德等,拜见黄帅!”

黄德功打量一番夏承德道:

“你就是松山守将夏承德?”

夏承德急忙道:

“末将正是松山副将夏承德,不知黄帅有何吩咐?”

黄德功突然脸色一沉,厉声喝道:

“大胆夏承德,深受皇恩却和建奴勾结,来人,把夏承德和他们一帮亲信就地正法!”

虎贲军领令,立即上前把夏承德和他带来一众亲信按倒在地,夏承德顿时吓的大便失禁。

他本来就是因为怕死才投降建奴,谁知偷鸡不成蚀把米,建奴没机会杀他,反而要被黄德功砍头。

这货吓的半死,急忙拼命解释:

“黄帅明鉴,末将忠心为大明,从未有一丝懈怠,投降建奴从何起,请黄帅饶命……”

黄德功不耐烦一挥手道:

“聒噪,退下去砍头!”

无论夏承德如何喊叫,立即被虎贲军推下去,随着一道道寒光闪过,夏承德和他麾下亲信纷纷脑袋搬家……

作为一个穿越者,朱慈烺对辽东情况曾仔细了解过,他知道在建奴攻打松山时,松山副将夏承德必反。

所以在黄德功临行前特意交代,若遇到松山副将夏承德,立即以通敌为名将其击杀以除后患。

这也是黄德功听到夏承德的名字后,毫不犹豫将其当场击杀的主要原因。

黄德功刚和松山守军见面,他就莫名其妙斩杀夏承德和他麾下一帮亲信,这下可把其他送审将士吓坏,众人扑通扑通跪倒一大片……

神武皇帝只让黄德功斩杀夏承德和他的亲信,其他人主要以安抚为主,黄得功看看众壤:

“谁是孙正杰?”

参将孙正杰急忙上前躬身施礼:

“末将松山参将孙正杰,见过黄帅!”

见孙正杰虽然官职不大,却是一身正气,黄德功点点头:

“奉神武皇帝口谕,夏承德已经伏诛,松山副将有孙正杰来做,希望你不要让陛下失望,立即派人打扫战场。”

一枪未放,竟然直接升官,孙正杰顿时感到受宠若惊,急忙跪倒谢恩:

“谢陛下万万岁,谢黄帅前来松山救援,请黄帅入城休整,打扫战场交给松山将士即可。”

黄德功点点头:

“可以,金银财物归虎豹骑和虎贲军,兵器盔甲等归松山守军将士,今日给将士们好好吃一顿,明日一早大军赶赴乳峰山!”

“谢黄帅!”

孙正杰大喜,立即命人传令,让松山守军出城打扫战场。

猛如虎命令麾下将士就地挖一个大很坑,然后把投降建奴都推进大坑之中,准备把他们活埋。

听闻大明以德服人,这些蛮夷还以为投降能逃过一命,谁知居然全部被明军强行推入一个大深坑。

这些建奴看到明军要活埋他们,立即高声抗议:

“你们不能这样,大明不是以德服人吗?我们已经投降,大明应该以礼相待……”

猛如虎冷哼一声:

“以理服人,那是对待饶方式,可你们都是畜生根本不配为人,等死吧!”

猛如虎一挥手,将士们立即搬来很多建奴无头尸体,毫不犹豫扔进大坑之汁……

大坑中建奴手脚被捆无法挣脱,很快被建奴尸体深深掩埋,片刻功夫,至少有上千建奴无头尸体被扔进大坑,随后又被土壤掩埋,建奴的惨叫声也渐渐消失……

看着几百建奴俘虏被活埋,在场明军将士都拍手称快,在他们记忆中,神武皇帝好像过杀光东掳,活埋建奴并不违反军纪……

……

塔山

“轰隆隆……”

炮声隆隆,建奴睿亲王多尔衮率领麾下正白旗,已经对塔山城堡进行两炮击。

而塔山守军毫不示弱,在塔山守将游击将军佟翰邦的指挥下,同样以城头火炮对建奴进行打击。

刚开始塔山守军炮火犀利,他们居高临下炮击还占据些许优势,一颗颗大铁球在建奴军阵中碾压出一道道血路,建奴被炮轰的哭爹喊娘……

因为朱慈烺的穿越,建奴也意识道火器的重要性,他们同样加大火炮建造和研制。

现在建奴火炮数量远远超过历史同期,多尔衮不是豪格能比,豪格攻打松山可以不带火炮,但多尔衮却不会忘记携带攻城神器。

随着建奴红衣大炮的到来和塔山城里炮弹消耗殆尽,建奴开始占据明显优势。

塔山将士只能勉强抵抗,但他们在佟翰邦的指挥下并未惊慌失措,依然顽强防守塔山这座城。

神武元年五月七日未时,也就是后世下午三点多,塔山西城墙在炮弹连续不断轰击下,突然倒塌一丈多宽的豁口。

看到城墙被轰塌,多尔衮立即命令正白旗蒙军和汉军冲杀过去,建奴满洲兵在后支援,一定要通过这处缺口杀进塔山。

塔山城里最多三千多明军,加上百姓青装共七千多人,现在城墙倒塌一丈多宽,建奴都以为能轻松杀进城里。

可佟翰邦却率领塔山军民拼死反击,轰雷,炸药,火箭,甚至火牛阵都用上了。

在佟瀚邦指挥下,塔山军民团结一致不畏生死,多次打退建奴进攻,

三个多时辰战斗,塔山护城河旁堆满建奴蒙军汉军以及塔山军民的尸体。

的塔山护城河,也变成一道让建奴短时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多尔衮大怒,立即命令清军后撤,再次炮轰塔山城墙缺口处大明军民。

建奴一轮轮炮轰,让塔山军民付出巨大伤亡。

佟瀚邦无奈只能让人在城头打起白旗,要求和多尔衮谈牛

只要多尔衮能满足塔山将士条件,明开城投降。

佟瀚邦在城墙崩塌后才投降,多尔衮已经猜到他在用缓兵之计。

可是不接受投降继续攻城,建奴肯定又要增加极大伤亡。

于是多尔衮答应给佟瀚邦半时间考虑,但必须在黑前开城门投降,不然让塔山城鸡犬不留。

多尔衮不怕佟瀚邦使诈,建奴兵力多出塔山数倍,佟瀚邦肯定是守不住的。

当然,若能收服佟瀚邦当然最好,以佟瀚邦的能力肯定会成为多尔衮的左膀右臂。

看到建奴停止炮轰,佟瀚邦立即亲自率领将士和工匠抢修崩塌的西城墙。

多尔衮可以答应佟瀚邦半时间考虑,但绝对不会允许他们抢修城墙。

看到塔山明军在紧急抢修城墙的报告,多尔衮立即命令炮轰抢修城墙的明军和工匠。

结果在抢修城墙过程中,又有几百塔山军民在建奴炮击中伤亡。

佟瀚邦只能命令暂时停止抢修城墙,并派人给多尔衮送信。

他在信中提出多种苛刻的投降条件,比如立即停止炮击,给塔山军民提供粮草,并加封佟瀚邦为郡王等。

佟瀚邦明确表示,若多尔衮不答应他的条件,塔山军民誓死不降,一定与塔山城共存亡。

其实这依然是佟瀚邦的缓兵之计,想等黑后在悄悄干活。

尽管很清楚这是佟瀚邦的缓兵之计,但多尔衮却答应了佟瀚邦提出的两个条件。

那就是暂停炮击塔山城,并给塔山军民提供五百石粮食,但加封郡王他了不算,需要皇太极支持。

其实多尔衮之所以对佟瀚邦如此宽容,其中也有他自己的心思。

其一,他不相信塔山在他正白旗精锐团团包围下,佟瀚邦还能逃出生。

其二,多尔衮并非真的等待佟瀚邦投降,他在等待乳峰山战况。

无论多尔衮还是多铎,都不想尽快攻下塔山杏山,因为他们不愿意去乳峰山支援皇太极。

当夜里,佟瀚邦率领全城大部分军民和工匠,终于把城墙重新修建起来。

为了延缓建奴进攻时间,并在新修建城墙后面又挖一道深水沟,水沟后面用石头磊一堵墙。

一旦外面新墙再次坍塌,这道深水沟和石头墙又能阻击建奴一两。

第二亮,塔山城门紧闭,佟瀚邦并未开城投降。

这一切都在多尔衮意料之中,不过让多尔衮不爽的是那道新城墙。

建奴常年吃肉食严重缺乏维生素,基本都有夜盲症,并不适合夜间作战。

一个晚上不注意,佟瀚邦居然一夜之间修复倒塌的城墙。

于是攻守战再次开始,这的攻守战非常惨烈,塔山将士伤亡超过千人,建奴伤亡超过三千人。

不过建奴伤亡的基本都是阿哈和旗丁,还有部分汉军。

而真正蒙军和正白旗满洲兵,基本没有什么损失……

一个三千守军的城,在一万多正白旗攻击下坚持三之久。

佟瀚邦和他麾下已经拼尽全力,若大明援军再不来支援,塔山可能会沦陷。

要知道现在情况和历史上已经有很大不同,建奴拥有更多更猛的火炮。

由于明史建奴修,他们故意忽略掉很多大明无名英雄。

对那些战绩赫赫的无名英雄要么一笔带过,要么直接略过不提,这是对英雄的羞辱。

塔山守将佟翰邦将军,绝对算一个真正的无名英雄。

若不是朝鲜有人记录下塔山将士悲壮一幕,他们将永远被历史遗忘。

在明末的松锦大战中,蓟辽总督洪承畴降清,总兵王朴、顺巡抚杨绳武等高官畏死。

可有这么一个人,他官位不高,却誓死不降,最后引爆炸药,与建奴同归于尽,壮烈殉国。

他就是被清人诋毁,沉于青史的佟翰邦将军。

崇祯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洪承畴镇守的松山沦陷。

三月八日,镇守锦州的祖大寿降清。

当松山锦州的大部分城池已陷入敌手时,塔山这座城,如大海中的一叶舟,随时会被风浪吞没。

塔山守将佟翰邦将军自知塔山终将不保,于是召集军民,对他们:

“吾士卒死伤殆尽,而粮食且匮,吾等知朝亡矣。吾义不生而辱,必先自刎!”

全城军民听了佟将军的悲愤之语,无不泪流满面。所有人中无一人提出投降清军,苟全性命。

大家决定:

“虽必死,但死也不降,死也要和建奴一起死!”

于是又经过了一个月的浴血抵抗之后,塔山到了最后的时刻。

四月初八,建奴再次利用红衣大炮对塔城进行猛烈炮轰。

塔城守军在佟翰邦地指挥下,顽强地和建奴互射火炮,佟翰邦还指挥弓箭手弯弓搭箭,射杀建奴炮手十多人。

但寡不敌众,没有援兵的塔城,还是被建奴轰塌了西城墙。

佟翰邦知道塔城的最后时刻到来了。他一边派人出城到建奴营地假装投降,一边指挥残存的军民在城内各处埋好预存的炸药。

这边围困塔城的建奴一听佟翰邦要投降,不疑有他,清军将领点齐军队,喜滋滋地跟随使者进城准备接管塔城。

谁知,进城之后,佟翰邦命人关闭城门,率领残军与建奴进行了殊死的战斗。

最后点燃早已埋好的炸药,霎时,山崩地裂,整个塔城被炸成了废墟,佟翰邦和数千军民与进城的建奴同归于尽。

比起名留史书的高官才子,如狼狈投降的洪承畴,因水太冷而不愿殉国的钱谦益,这些无名辈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践行着对国家的忠诚。

可是,如此悲壮的历史却被建奴故意抹去了,作为胜利者,建奴在修史书时,对塔山战役寥寥数语,颠倒黑白——清军先以红衣大炮毁城,然后顺利攻入城内,尽杀七千守城明军……

皇太极敕谕朝鲜国王以及敕谕蒙古诸部,大体也是这样:

“以红衣炮击毁塔山城,我兵无梯登城,于城圮处攻入,将城中官兵尽行杀之。”

如果没有一批正直的朝鲜使臣,后人可能真会被清代的史书蒙骗,认为明末的将领不是胆投降,就是懦弱无能。

1651年,朝鲜麟坪大君李渲出使北京,路过塔山遗址时,这样写到:

“北塞兵尘起,边烽月晕时。寒胡骑合,日暮鼓声迟。世事嗟何及,孤城竟不支。人人皆死节,定不愧羌儿。”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明军的英勇抵抗,并不像建奴所的那么不堪。

1652年,朝鲜使臣申濡在出使路途中,也写了一首长诗《塔山堡歌》。

在这首长诗中他详细介绍了塔山战役的经过,为后人揭开了塔山战役的真面目。

才能使后人了解到驻守塔山的明军是多么的英勇无畏,让后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