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0节 历史的又一个分枝(1 / 1)

狠宋 比萨饼 1148 字 8个月前

李璮发难,忽必烈反应很快,诏令济南路万户张宏修城备战,不过李璮速攻济南,张宏退走,途中遇到宗王合必赤的军马,张宏即为合必赤前导,调头回兵济南。

不仅如此,忽必烈从山东、河北诸路调集的汉军,加上蒙鞑军队,毕会济南地区,合击李璮。

结果李璮不敌,连战俱败,方才知道他引以为豪的益都军队原来是纸老虎。

没错,梨花枪是厉害,但蒙鞑的威风深入人心,李璮的军队未战心怯,打起来时别打真鞑,连汉军都打不过!

一是蒙鞑的凶厉,二来汉军尽情嘲笑李璮是三姓家奴!

本来大家都是投降或归降蒙鞑,你大哥不二哥的,

是啊,李璮其军可追溯到李全那里,在蒙鞑和南宋摇摆不定,又想降明,不是三姓家奴还是什么?

来者是史泽军,叫起来更是理直气壮,因为史家不曾仕金,是直接归顺了蒙古人,始终如一,骂得特响亮,让李璮军士气大跌,打仗打得稀巴烂。

忽必烈诏命史泽专征,节度诸将讨伐李璮。大军先树栅凿堑,围济南城,继而又筑环城六十里围之,李璮自是不复得出。

他后悔莫及,当初他要是不讲条件,归降明朝,犹可奉大明朝廷之意讨贼,反倒名正言顺,如今什么都没有,怎么打得过外面那些如虎似狼的汉鞑联军!

不仅是后悔,还有就是痛恨,起兵前,李璮和其他汉人世侯有所联络,满以为这些对蒙古统治同样心怀不满的军阀会响应他。结果却是无人响应,大世侯如史泽、严忠范等都服从忽必烈的调遣来进攻他,打得比鞑子更凶狠!

诸如史泽和严忠范等世侯投靠蒙古已久,相互间早已结成了俱荣俱损的利益关系;而忽必烈又与以前诸汗不同,颇得中原人心,并且依托汉地人力物力的支持,力挫漠北阿里不哥势力,显示出英主风范,进一步把汉人世侯笼络到自己周围。

他们既已在新政权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又怎么肯轻易冒险称叛李璮又有什么筹码可以让他们与他合谋造反?

李璮想派人出去向明朝求援,无奈城池被围得水泄不通,根本出不去。

就算能出去求援,只怕也是远水救不得近火,张柔军没有参战合围济南,正是防着南边援兵。

济南围城之役,始于中统三年夏四月之初。李璮日夜拒守近四个月,城中粮草难以为继,最后至于“人将相食”的地步。

至七月下半月,人心涣散。李璮自知大势已去。“分付众人出,各讨路去’。自己手刃爱妾,乘舟入大明湖投水。因水浅不死,被攻入城内的大军擒获,旋即被史泽等擅杀于军前。第二,“泽等引军东行,未到益都,城中人已开门降”。

这时历史出现了一个分枝,听闻李璮被俘,史泽擅杀之,忽必烈相当不悦。

按理李璮被俘,已无威胁,史泽应该献俘阙下,毕竟忽必烈是苦主,他会组织人员将李璮审讯后明刑正法,以儆效尤。

然而史泽速杀李璮,明摆着是心中有鬼!

没错,先前李璮联系他一起造反时,史泽也深受鞑子“六事”之苦,他没有把路给堵死,只好好好,却没有跟随李璮造反,可他不出首李璮,被李璮把他供出来,则别史泽吃不了兜着走,其他汉人世侯统统有麻烦。

忽必烈是大度不假,可能会出现汉末袁绍与曹操争霸之事,袁军败北,曹军于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左右曰:“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操曰:“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遂命尽焚之,更不再问。

可是,忽必烈身边还有很多鞑子,他们可不那么好话的,他们恨不得汉人世侯统统被取缔,他们与忽必烈的关系更近,疏不间亲,史泽不敢冒这个险,遂杀掉李璮。

史泽听忽必烈很不高兴,他心中有鬼,思想前后,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遂向忽必烈上书,他愿意交出兵权,不再成为独霸一方的汉人世侯!

他带了个好头,其余汉人世侯也纷纷上书,愿意交出兵权,不再管辖地方,只到朝廷任职。

接报后,起初忽必烈是非常高心,李璮之乱,在于他掌握兵权,手握凶器,杀心自起,遂起兵造反。

同样地,诸汉人世侯有兵有财有民,又是异族,这不就是不折不扣的唐朝节度使嘛,完全具备造反的条件,只不过倒了过来,唐朝时朝廷是汉饶,节度使很多是蕃人,而现在朝廷是蕃饶,节度使是汉人。

汉人世侯的出现是蒙古人进入广阔的中原后,人力严重不足,不得不分封汉人世侯,如今出现了尾大不掉的情形。

为了免除内患,收回诸汉人世侯的兵权很有必要,届时,废除诸侯世袭制度,改变军阀割据一方的状况。地方实行军民分治,如现在忽必烈分益都军民为二,董文炳领军,撒吉思领民。

以后把这一制度在各地推广,诸路管民官理民事,管军官掌兵戎,从而把各地的兵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郑

取消汉人诸侯的封邑,归还朝廷。禁止民间私造私藏兵器等,连同枢密院设立和中书省的加强,使集权统治大大地加强了。

忽必烈做着千秋美梦,身边谋士也纷纷劝他这么做,然而南边传来的消息,让他的头脑清醒过来,长叹一声,彻底打消了削藩的念头。

南朝孟之祥厉兵秣马,意欲北伐!

……

注1:

平行空间里李璮之乱后,忽必烈因势利导,削弱汉人世侯的权力,严格执行地方兵民分治的制度,罢世侯世袭,行迁转法,及实行易将、设监战万户、取消世侯封邑、分割世侯地盘等诸多措施,真正建立起元帝国的统治。

元朝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由于尚书省时置时废,门下省不复置,故中书省地位较前代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