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1章两难
“有这个时间还不如来照看你们爸爸,你们爸爸到底能坚持多久还不知道呢,你们这些不孝子,白养你们这么大了。”
陈爱梅陈凤英无言以对,以前老妈总爱哔哔二姐(二妹)的时候,她们是没什么感觉的。
现在刀子下到自己身上,才感觉真尼玛疼啊。
不得劲,委屈。
我都做了,你怎么还怼我。
宁舒耸了耸肩膀,有时候跟陈军站在一条线上,可以得到陈妈额外的宽容。
在陈妈的理念里,父母对四个孩子有生养之恩,无论要求什么,都是应该的。
没有他们就没有孩子的现在,即便是小时候的教育粗暴了一些,但也是培养了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
不勤快点,女孩子怎么嫁人。
生你了,养你了,天大恩德摆在这里,乌鸦都知道反哺,人总不能连畜生都不如吧。
没心没肺的畜生。
四个人去缴费,当然是平摊的,这次宁舒是这么久以来,缴费最少的一次。
倒是把其他三给心疼不行,默默在心里计算一个月得缴多少钱,也不知道父亲什么时候能出院。
宁舒看着他们肉疼的表情,这样就对了,知道心疼就好了。
人肯定都心疼自己的东西,对于别人东西,当然不心疼,让你拿出来就是一句话的事情而已。
不拿出来还要扣上自私自利的帽子,现在看他们知道心疼了,朕心甚慰啊!
大家一块心疼,然后抱一起瑟瑟发抖吧。
宁舒对兄弟姐妹说道:“咱们爸虽然不怎么说话,但是心里有数的,他一直都在担心医药费的事情。”
“为了宽慰咱爸,我跟爸爸说了,到时候有了肾源,动手术,每家至少出十万,十万肯定是能拿出来的,我们从现在就开始凑钱吧。”
三个人倒吸了一口冷气,惊愣愣地看着宁舒,“十多万?”
陈爱梅差点都要哭出来了,“二姐,我到哪里去找十多万呀,我家又比不上你家有钱。”
宁舒拍着三妹的肩膀,“小妹,你有的。”
陈爱梅疯狂摇头,别胡说,我没有。
宁舒说道:“妹夫每次去进货都是进好几万的货呢,十万块凑凑就有了,其实便利店真的挺赚钱,妹,就属你最低调。”
陈爱梅摇头,“哪里能挣到什么钱。”
宁舒笑呵呵地看着陈爱梅,又把目光转向了大姐陈凤英。
陈凤英率先说道,声音都带着哭腔了,“二妹,我家是真没钱啊。”
宁舒噫了一声,说道:“大姐,再没钱也有个五六万的存款吧,不够地代点款,我家是没法贷款呀,主要是有房贷在身上。”
陈凤英:“好端端的贷什么款呀,家里人吃什么喝什么呀,难道要不吃不喝么?”
宁舒说道:“咱爸等着救命钱呢,贷款可以慢慢还呢,但爸可不能等呀,而且几万块的贷款几年就还完了。”
剧情里,不也是用这种理由,说陈爸等不了了,赶紧离婚拿钱么?
这简直就是大型的扒皮现场,陈军已经不想做什么无谓的反抗,直接说道:“我没有什么意见。”
如果每家给十万,这在陈军能够接受的范围内,但如果二十万三十万,陈军想都不想就会拒绝,因为拿不出来,而且也舍不得。
陈凤英和陈爱梅有些诧异地看着弟弟,十万块眼睛眨都不眨眼一下,这个一向没什么本事,天天在家里啃老的弟弟能够拿得出来。
该不是是找妈要吧。
虽然听陈丽红说靠游戏直播赚钱,可是打游戏能挣什么钱,无非就是替陈军挽尊而已,给陈军一点面子。
到时候肯定是找妈拿钱。
陈凤英和陈爱梅心中各种翻腾,又是委屈又是不公平,都是一个爹妈生的,陈军就能跟父母要钱,而他们还得自己出钱。
而且丈夫还不一定会给这个钱呢,到时候闹得夫妻不和睦,那颗怎么办啊?
除了宁舒,三人就跟霜打的茄子一样,焉嗒嗒的。
宁舒找了一个手脚利落,在医院里名声比较好的护工,经验丰富,不过价格比较贵。
宁舒就挑了比较贵的护工,跟弟弟陈军分摊了请护工的钱。
宁舒对陈爸说道:“爸爸,我跟弟弟请了经验最丰富的护工,还懂得一点医疗知识,肯定能好好照顾你,我和弟弟还是会抽空来看你的。”
陈爸倒没说什么,旁边的陈妈阴阳怪气地说道:“经验丰富又怎么样,到底不是自家人,哪里能尽心尽力的照顾呢,呵……”
宁舒心里翻了一个白眼,花了钱还要让人心里不舒服,不管是花钱的人还是来工作的人,心头都不舒服。
旁边的护工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看起阿里慈眉善目的,显然在医院里呆久了,什么样的人都见过,听到陈妈这么说,也只是笑笑,没说话。
陈军说道:“妈,人家好歹在医院里工作呆了这么久,肯定比我们这些人强。”
旁边有人帮腔说道:“对呀,我还是觉得自己家人照顾病人更尽兴,请个护工冷冰冰的,把病人就交给护工,真是不负责。”
“像我也不习惯一个外人伺候。”隔壁床的老太太说道。
“请护工的钱还不如给病人弄点好的吃,吃下去也能好得快一点。”
病人或者病人家属在旁边喋喋不休的,都是不赞同请护工的。
陈军差点就吐了一句,关你屁事,用你的钱了?
无非就是自己请不起护工,结果在这里说酸话。
宁舒对隔壁床的老太太问道:“大娘,你家里没有人来陪床吗?”
老太太有些高傲地说道;“儿媳儿媳妇都是大忙人,我才不会没事打扰他们,再过一会他们就来看我了。”
宁舒哦了一声,“是啊,大家工作都挺忙的,不过你儿子媳妇怎么不给你请个护工呢,虽然是外人,端茶倒水都个人呢。”
“起床下床有人扶着,不是挺好的,大娘,赶紧让你儿子媳妇请个护工,不像我们家四个孩子,每天都有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