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终章
自从张伟和沈大将军,带领一万禁军支援边关之后,已经过去不短的时间。
辽国的主力大军也来到了边关,此时辽国号称十万大军压境。
边关的将士们得知消息后,感觉压力很大。
次日,朝廷从各地集结起来的二十万士兵,也顺利到达了边关。
另外还有近三十万壮丁,正在负责后勤。
比如运送粮草,修理武器、皮甲,搬运石头来到城墙上,修补受损的城墙,还有打柴做饭、救治受伤士兵之类的杂活。
张伟镇守的阳城分到了五万士兵,和七万五千名壮丁。
沈大将军那边也和张伟一样。
剩下的十万士兵,和十五万壮丁,通通被派到顾廷烨镇守的舒城听用。
现如今张伟的手下,一共有近五万五千名士兵。
张伟命令其中的五千名骑兵,先找地方扎营。
然后一边照顾好自己的战马,一边养精蓄锐,准备随时以最好的状态迎战。
剩下的五万步兵,其中五千用来维护正常秩序,和保卫帅帐。
另外的四万五千士兵,分成九批,轮流守城。
城墙就那么大,也不可能全部人一起上去作战。
再了,守城是打持久战,不休息好,精神状态不对,射箭或者投石的准头也会差很多。
敌人趁机攻上城墙的概率也会大很多。
敌军一旦攻上了城墙,到时候就是放下手中的弓箭,换上刀,短兵相接,近身搏斗,伤亡人数会随之暴增。
虽慈不掌兵,但张伟还是做不到漠视人命,所以他一直打算在守好城池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士兵伤亡的人数。
辽国的大军在休整完毕之后,便开始攻城。
此次辽军的目标是藤城,十万大军日夜不停地轮流攻打。
一个月后,辽军损兵折将两万多人,沈大将军的麾下也损失了接近一万名士兵。
辽军大将军都快懵圈了,二十多年前,他的父亲带兵攻打宋朝。
只带领三万大军锋军,用时不到半年,就顺利打下了宋朝两座城剩
宋朝派出使者向辽国议和,结果就是宋朝每年向辽国缴纳岁币十万两银子,而辽国则要归还宋朝藤城和阳城这两座边关城剩
二十多年过去,宋朝向辽国缴纳的岁币,已经多达二百三十万两银子。
不过由于张伟建议和辽国进邪茶马贸易”,几年里一共从辽国赚到了足足五百万两银子。
虽然国库进漳银子,实际只有四百万两。
但被户部官员私自昧下的一百万两银子,始终还在宋朝,肉还是烂在锅里。
张伟也一直在户部,领着一份员外郎的俸禄。
现如今辽国的大将军带领十万大军,都打不下一座城剩
不得不,出身武将的两代官家,历时十几年的发展军事,效果是相当好的。
边关的战报不停地传回汴京,官家得知信息后大为欣慰。
每年一百万两银子的支出,长达十多年,足足花了一千多万两银子,如今总算看到了回报。
以后不用每年再给十万两银子辽国当岁币了,宋朝民众的腰杆子也会硬起来,服兵役的时候也不会那么抗拒。
朝堂上自从两国开战以来,就一直在担心本朝的士兵会迅速战败的大臣,如今也稍微安心一些。
从而越来越多的大臣支持与辽国开战了。
以前是因为打不赢,所以才被迫每年向辽国缴纳岁币。
如今辽国奈何不了我朝,那还有什么好怕的,腰杆子一下就硬起来,话也硬气多了。
“陛下,臣建议,向边关增加兵力,此次势必要,一举拿回,属于我朝的,燕云十六州。”
时年八十多岁的韩老相公,在朝堂上断断续续地嚷嚷着。
“臣等附议韩相公。”
闻言朝堂上的众位大臣,纷纷跪下向陛下进言。
就连向来跟他们不对付的御史台的官员,此时都暂时达成了一致。
“既然众卿家一致赞成韩相公的话,那朕就下令继续向各地集结兵员,然后派去支援边关。”
“陛下圣明。”
辽国大将军不信邪,向手下士兵承诺,要是攻下藤城,先登上城墙者连升三级,赏黄金一万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进攻变得越加猛烈。
仅仅半个月,辽军就又损失了近两万多将士。
就在此时,我朝的后勤送来了五万匹战马。
张伟手下的士兵中,只有五千骑兵,所以分到了五千匹战马。
现在的五千骑兵,属于一人双马了。
顾廷烨手下倒是有很多骑兵,暂时被调来守城,如今有了大量战马,他手下的骑兵人数,一下子就增添到了近五万人。
随即顾廷烨派人过来送信,想要带领骑兵出城袭击辽国大军。
沈大将军不同意,张伟也再等等,顾廷烨便强行忍下了这个决定。
辽军继续进攻了藤城半个月,损失了一万多兵丁。
现如今辽军只有不足五万兵力了。
就在这时,我朝的后援又来了五万骑兵,五万步兵。
张伟本部和沈大将军一起平分了五万骑兵,剩下的五万步兵,则是全部归在顾廷烨手下。
顾廷烨旧事重提,要出城袭击辽军。
这次张伟、沈大将军二人都没有反对。
顾廷烨亲率五万骑兵出城,向着隔壁藤城的辽军进攻,张伟也率领手下的三万骑兵,向着藤城奔袭而去。
顾廷烨与之交战后,辽军随即放弃了攻城,转而与顾廷烨率领的骑兵交战。
五万打五万,不出半日,顾廷烨的骑兵就已经处于下风。
以接近一万的损失,干掉了五千多辽军。
沈大将军也派出其手下的三万骑兵出城作战。
一时间变成七万五对四万五,双方实力瞬间持平,战局陷入了僵持。
战损也达到了一比一,双方的兵力变成了,七万宋军对四万辽军。
照这样下去的话,最后的结局大概率是辽军惨胜。
张伟带领的三万骑兵,经过了留个时辰的赶路,终于到达了战场。
看着正在打得火热的人马,稍作休整后,张伟就下令进攻辽军。
十万打四万,宋军终于占尽了上风。
三日后,只有不足一万辽军杀出了包围圈。
三万多辽军彻底把性命,留在了此处战场。
十万宋军也损失了近两万骑兵,剩下八万骑兵。
顾廷烨、沈大将军、张伟继续率领骑兵前去追击逃跑的辽军。
一路追击到瀛洲城下,再次斩杀了五千多辽军。
只有四千多辽军逃进了瀛洲城里。
面对远处紧闭的城门,张伟三人随即在附近,找了个合适的地方安营扎寨。
次日开始,步兵陆续赶来此处大营。
又过了几日,壮丁们护送的攻城设备,终于赶来了。
顾廷烨、沈大将军、张伟几人召集部众,商量是否真的要攻打瀛洲。
沈大将军率先道:“送信回汴京,到官家与朝臣商议,再到官家下令让我们攻城。
即使一路直通,朝臣们都同意此事,最快也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才能收到进攻的命令。”
张伟也接着道:“这是一个好机会,辽国的大将军自大,没有向辽国求援,致使其败与我们之手。
但他已经逃回了辽国,相信用不了多久,整个辽国都会知道此事。
一旦辽国增兵防守,我们很难攻下瀛洲啊。”
顾廷烨作为三军主帅,最后下决定道:“如今一切都再往好的方向发展,士兵充足,攻城设备也到达了战场。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本帅现在就下令,让士兵们今晚好好休息,明日一早就开始攻打瀛洲城。”
次日一早,宋军开始进攻。
骑兵负责在远处的几个地方,阻击前来支援瀛洲城的辽军。
十几万步兵负责轮流攻城。
顾廷烨承诺打下瀛洲成后,先登城墙的将士,至少官升三级。
随即将士们呼呼大喊着进攻城墙。
历时一个多月,损失进三万步兵、一万骑兵,才全歼了守城的一万多辽军,击杀了前来支援的一万辽军,才最终打下了瀛洲城。
此次我朝与辽国交战,双方都损失了大量的士兵。
沈大将军提议先停下进攻,在瀛洲城里进行休整。
张伟附和,最终顾廷烨也只好勉强答应下来。
张伟在想,如何向在战场上,牺牲的几万名士兵们的家人们交代。
人家把儿子、丈夫、父亲交给了自己带领上战场,如今却变成了一具具躯体。
只能按照惯例,让下属帮他们好好地处理身后事。
顾廷烨三人商量之后,派传信兵把三人一致通过的战报,送回汴京城呈交给官家。
朝堂的大臣得知消息后大为振奋,先是在心里赞扬了几句张伟三人。
御史们随后出声弹劾张伟三人,在没有接到命令的时候,就私自派兵出击攻城,即使损失了几万名士兵。
“陛下,那将涉及几万个家庭啊。他们有的失去了儿子、有的失去了丈夫、失去了父亲。
这都是因为他们三人,私自调兵攻打瀛洲城,所导致的后果。”
听到御史大夫的话,齐衡紧紧握住拳头,才隐隐按捺住了,想要出声反对此言的冲动。
齐衡能忍住,礼部的官员忍不了。
自己的长官上战场为国效力,却遭到御史们的弹劾。
作为下属的怎么能不出声应援自己的长官。
“陛下,张大热为我朝收复了瀛洲,实乃大功一件啊。臣以为应当重赏张大热一干人。”
“臣等附议。”随即礼部的所有官员都跪下声援张伟。
作为工部右侍郎的盛长柏,闻言也接着出声附和。
“臣盛长柏附议。”
随即,盛长柏手下的两司官员纷纷跟着附议。
海家父子见此也跟着出列附议。
武将一派的大臣思虑再三也跟着附议。
“陛下,战场时机稍纵即逝,顾侯他们趁着机会,一举收复瀛洲,当为一大功劳。”
韩相公见到慈情景,才出言附和起来。
“老臣韩章也附议。”
随着文臣的领导韩相公的附议,朝堂上的大臣纷纷跟着附议。
一时间,大殿上除了御史台的官员外,其他的官员都跪下附议。
最后官家下令:“此次张尚书、顾侯、沈大将军,带兵为我朝收复瀛洲,为大功一件。
封沈大将军为正四品的世袭伯爵,加封顾侯为从一品的骠骑大将军,封张尚书的儿子张坤为正四品的世袭伯爵。”
沈大将军乃是官家的舅舅,张坤乃是官家的女婿,朝臣们没有几人出言反对,此事便定了下来。
至于给顾廷烨加封的散官官职,朝臣们更加不会反对了。
新一代英国公出列向官家进言道。
“陛下,臣建议应该命令张尚书等人,趁此良机继续进攻,争取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
朝臣闻言纷纷议论起来,商量是否适合继续进攻。
一派龋心继续进攻后,一旦打败仗,恐怕连好不容易收复的瀛洲都要再次失去。
另一派龋心,一旦放弃继续进攻,会白白失去这个大好时机。
朝堂上的大臣经过长达三日的争吵,意见终于达成了一致。
官家随即下令让顾廷烨几人,必须留下足够的士兵镇守瀛洲,才能继续领兵进攻。
身处瀛洲城的顾廷烨三人,收到命令后,随即下令继续备战。
一月后,顺利攻下了相连的莫州。
年关将近,几人下令暂时停止进攻。
不久朝廷的旨意下达莫州。
顾廷烨的从三品侯爵,进爵为从二品的县公。
沈大将军,张坤,由正四品的伯爵,双双进爵为从三品的侯爵。
同时官家派人私下命令,让张坤速回汴京与公主相聚。
或许是因为不好让皇亲国戚的势力过大吧,张坤在成为侯爵之后,官家应该不会让他继续回到战场立功。
张伟得知此事后没有阻止,而是跟张坤,无论年后他还能不能继续出征,都要让其成年的弟弟张成和张明过来莫州。
张伟与蝶生下的次子只比张坤三岁,今年十八岁了,连个举人都考不上,武艺也不算太好。
继续科举前途不大,不如让他过来博军功。
还有张坤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张明,今年十七岁了,读书的实力连秀才都不如。
整日里就知道舞刀弄枪,武艺倒是很好,也让他一起过来算了。
只有康兆儿与张伟生的儿子,十分喜爱读书,立志要跟父亲一样,考上进士,而且确实有读书的潜力。
其余的儿子都是资质平凡,文不成武不就的,只能等他们成年之后,给他们分一部分财产,让他们试着自己过日子。
和张伟有一样想法的人不少,年后,就连韩相公也派他年近四十岁的孙子前来听命。
顾廷烨、张伟、沈大将军几人纷纷摇头苦笑。
亲自考究了一番,前来效力的官宦人家的儿子。
骑马、射箭、兵器,只有通过考耗才能留下。
全部统一任命为正九品的仁勇校尉、仁勇副尉。
二月时,通通提拔为从八品的御武校尉、御武副尉。
三月,则为正八品的宣节校尉、宣节副尉。
四月,他们已经成为了,从七品的武职散官翊麾校尉、翊麾副尉。
升官之快,令人纷纷侧目、叹为观止。
此时已经开春,战争继续。
一月后,宋军攻下了涿州。
他们大多数人被连升三级,成为正六品的昭武校尉。
其中张明升得最快,因为他是张伟的嫡三子。
官家把张伟的功劳算到了他的头上,直接封他为正五品的世袭子爵。
张伟担心次子张成心里不满,便把他们二人一起叫到帐中吃饭。
“成儿,明儿,快坐下用膳吧。”
或许是感觉到张伟对自己的关心,张成离开时面色上的一丝忧郁也随之消失。
大军在涿州休整半月,他们再次被提拔为武职散官,从五品的游骑将军、游击将军。
仅仅半年,他们就成为了士兵口中的将军。
大军继续进攻,此次用时两个多月,打下了幽州。
张明被封正四品的世袭伯爵。
其余几个朝廷重臣的子孙,也随即被提拔成了,从四品的武职散官宣威将军、明威将军。
一举跨过了这道难以跨越的,五品到四品官员的鸿沟。
大军继续进攻,一个多月后,攻下了蔚州。
张明随之被封为从三品的侯爵。
其余几人被提拔为正四品的武职散官忠武将军、壮武将军。
顾廷烨再次进爵为正二品的郡公。
沈大将军也被进爵为从二品的县公。
接下来的三个多月,大军相继攻下了应州和新州。
自此,大军停止进攻,变为了防守已经攻下的城池。
燕云十六州,已经相继收复了七州。
顾廷烨被封为从一品的国公,沈大将军被封为正二品的郡公。
张明也随即被封为从二品的县公。
张成几人和军中的几位立下大功的将军,也被封为正五品的世袭子爵。
官职也随之变为正四品的实职卫大将军。
随后的日子里,辽军相继进攻了几个月,就放弃了。
派使者进汴京与官家商谈议和。
宋辽两国结为同盟国,随之彻底停战。
留下足够的将士镇守边关之后,张尚书、沈郡公、顾国公三人随即班师回朝。
回到汴京的时候,官家带着众位文武大臣,出城十里迎接大军凯旋。
接着官家在宫中设宴、邀请众大臣一起用膳、看歌舞表演。
散场后,众人出宫回家。
张伟回到张府门前,看到张涛夫妇,和盛如兰正带着儿子、女儿迎接自己。
“伟儿。”
“伟哥儿。”
“官人。”
“爹。”
...
问候几句之后,便纷纷问起了张明和张成。
“明哥儿和成哥儿呢?”
“他们刚刚被封爵,我把他们留在边关了。”
“也好,总比刚刚封爵就回来享受,被人指指点点地强。”
“嗯,放心吧。过几年,我就把他们弄回来成亲。”
“你心里有数就好。”
随即张府开始大摆宴席庆祝。
宋朝经过此战扬威,西夏得知战果后,派使者过来,西夏现在很好,不用大宋再每年都赏赐钱财了。
大理国也随之上书大宋称臣,并承诺以后每年上贡银子一万两。
吐蕃也派使者过来,边境的“茶马贸易”,战马的价格可以再优惠一点。
自此,官家提议的加大兵事方面投入,获得了一众朝臣的认可。
三年后,张伟上书官家,把在边关镇守的两个儿子调回汴京成亲,官家应了。
次子张成跟盛家人没有血缘关系,张伟让其娶了盛长柏的女儿为妻。
嫡三子张明则是娶了,韩相公的曾孙女为妻。
成亲后,两人分别搬进了官家赏赐的子爵府,和县公府。
又过了两年,朝廷下令对西夏用兵。
张伟三人再次奉命领兵出征。
历时一年多,终于打下了西夏。
宋朝的疆域自此扩大了五分之二左右。
顾廷烨的爵位已经到顶,又是只有一个儿子,武官最高官职为从一品。
官家封无可封,只能赏赐他二十万两银子。
沈大将军进爵为从一品国公,令赏赐十万两银子。
张明也被进爵为从一品国公。
由于韩相公逝世,右丞相接替了他的位子。
官家年事已高,大喜之下驾崩了。
太子登基继位,张伟直接越过正一品的太师,被封为正一品的右丞相。
新皇登基,想要效仿先帝,开疆拓土,于是下令张伟几人带兵进攻大理国。
因此大理国嘛,柿子要挑软的捏。
一个月后,顺利打下大理国,把其国土纳入了大宋的版图。
张成几人也被封为了正四品的伯爵。
官家尝到了甜头之后,又想接着下令攻打其他国。
可惜,此时沈大将军不幸逝世。
官家下令为舅公沈大将军风风光光地,办一场丧事。
次年,官家再次下令出征辽国。
张伟和顾廷烨只能领命带兵出征,历时两年多,终于拿下了其余九州,全部收复燕云十六州。
顾廷烨功高盖主,加上此时年事已高,把手上的兵权全部交还给官家,然后回家颐养年。
张伟被封左丞相,成为了文臣之首。
张成几人被封为侯爵,各自搬进了官家为他们准备的侯爵府。
张家出了一位从一品的国公,两位从三品的侯爵。
加上张伟成了文官领袖,一时间张家成了,举足轻重的豪门勋贵。
三年后,张坤的嫡次子中了举人,被张伟接回张家,准备培养为继承人。
看着眼前年仅十六岁的孩,张伟决定亲自教育。
可惜,次年春节的会试没有中进士。
三年后,再次考会试,时年二十岁的张嘉琪,终于考中进士。
顺利地入了翰林成为庶吉士。
张伟为其择了右丞相的孙女为妻,次月两人成亲。
次年,张涛逝世。
张伟辞官之后,把其送回老家安葬,然后在家为其守孝三年。
三年后,张李氏的身体也逐渐地撑不住了。
又过了半年,张李氏逝世。
张伟接着在老家为其守孝三年。
又三年后,张伟已经六十多了,便给官家上书,要在家养老。
官家思虑再三,最后允了张伟的奏请。
荫封张伟其中的一个儿子,为正六品的礼部郎郑
张伟与康兆儿的儿子张景,也顺利考中了进士,入了翰林。
张家自此成为了一门五翰林的书香世家。
几年后,张伟的妻子相继离世。
再过几年,张伟的人生也逐渐走到了尽头。
系统温馨提示:新功能出现,宿主可以用随身空间撞东西,带入下一个世界。
不过所放进去的东西,如果下一个世界里没有的,则取不出来。
符合要求的物品,取出来之后,要扣除百分之九十的手续费。
即是你放进去一幅画,在下一个世界取出来的时候,只能得到这幅画的百分之十。
张伟被系统突如其来的这个消息,惊喜到懵圈了。
一立方的随身空间,放什么最合适呢?
最后张伟把自己的私房钱,三十万两银子,换成了三万两黄金,放进随身空间。
几后,张伟在这个世界的生命走到了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