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1 / 1)

第197章

朝堂上的官员不只有支持太后的,还有出声附言顾廷烨的。

“顾侯亲生经历,颇有道理。”

就在这时,刚刚因为彻查逆王一案有功,被连升四级的齐衡出粒

“臣谏院齐衡有事要奏。”

太后见她的人出来了,连忙道:“谏议大夫,请讲。”

现在的齐衡已经被授职,实职从四品的谏议大夫,升迁速度比翰林院的官员,还要快上许多许多。

真真的印证了一句话,你奋斗半生,耗尽所有力气才能够到的台阶,不过是他一出生就拥有的垫脚石。

或许人生最大的投资就是投个好人家。

更可怕的是,他不但投了个好人家,他还很聪明,仅仅二十三岁就考中了进士。

为官不足一年,今年二十四岁,就已经是实职从四品的谏议大夫了。

一则是因为他是平宁郡主的儿子,还有他现在是太后的人,还有是因为他的岳父乃是吏部的尚书列曹侍郎,官居从三品。

年纪轻轻地,就跟为官十九载,时年四十九岁的张涛一个级别了。

齐衡听到太后的话,于是向前走了几步,来到顾廷烨的旁边站着。

正气凛然地高声道:“先皇帝惟江山之重,承地之意。

于宗室之中简拔陛下,援以大业。

陛下亲为先帝之子,然后继嗣承祧。

称承继之家为父母,出身之家为亲眷。

民间尚且如此,潢贵胄岂能违逆。”

朝中大臣们闻言纷纷点头,这才对嘛。

哪有过继给人家,继承了人家的家业之后,又要认回亲生父母的道理。

张伟此时倒是庆幸自己站在后面了,要不然官家看到他,示意他出来帮腔那该怎么办啊。

自己可还没练到那么厚的脸皮,能够大义凛然地出,如此厚颜无耻的话语。

其实是他想多了,就凭他一个四品的散官,背后又没有代表的大人物,出来的话分量太低,官家怎么会在意他。

韩相公站在第一排,看到官家的脸色难看,马上出言问齐衡。

“若陛下称先帝为皇考,那又该称舒王为何名啊?”

齐衡理直气壮地道:“先帝为陛下之嗣父,所以称为皇考。舒王为先帝之堂兄,陛下可称作皇伯。”

顾廷烨随即出言力挺韩相公的话,为官家认回生父而辩驳。

可惜因为用词稍有不当,激怒了太后,被太后叫人拉出去杖责二十。

随即散朝。

太后回到宫中后,想起先帝在位时日子过得舒心,现如今先帝没了,自己又没有儿子。

过继来的儿子又养不熟,不禁苍然泪下。

就在此时,太监过来禀报,韩相公进宫找自己来了。

太后听到他的名字就生气。

韩相公之前已经从自己手上骗走了玉玺,现在又帮着官家要认回生父,种种行为堪称无耻至极。

于是马上叫人传话让他滚。

转念一想,对付这种人,明着来是不行的。

于是又叫人让他进来,还吩咐人做了一桌子酒菜,太后答应了韩相公的请求,让他写了手谕,自己再签名盖印。

事情办完,详谈甚欢,酒菜准备好之后,两人分桌吃了起来。

酒足饱饭之后,韩相公心满意足地拿着手谕出了宫。

次日早朝,韩相公拿出了手谕,让人呈给官家。

官家看过之后龙颜大悦。

“太后不但赞允朕称亲之礼,而且还愿意追封朕的先父先母为帝后。”

官家随即转身向着空着的太后位子弯腰行礼。“孩儿感激不尽。”

礼毕,官家让人把手谕,给下面的大臣们传阅。

齐衡看到后不可信,明明昨太后还在坚持反对,怎么今不但答应,还愿意追封官家的亡父亡母为帝后。

御史台的老大,正二品的御史大夫出列,声援、支持齐衡,奏请官家罢免韩相公等阿谀谗上之人。

官家见此道:“尊先父为皇考一事,朕听太后美意。尊先父为皇一事,实在愧不敢当。

尊先母为后,朕实在是想都不敢想。诸位尽可放心,散朝吧。”

齐衡进宫求见太后。

太后见他来了之后,聊着聊着就哭了出来。

“韩大相公嘴上着为皇帝担忧的话,却一番一番地敬酒于我。

楞活生生地把我给吃醉了。我这才签下了这个手谕。”

齐衡听到后没有立马相信太后的话,而是去了尚食局膳房,查问太后设宴的时间,和韩相公离开宫里的时间。

对比之后,齐衡相信了太后的话。

于是齐衡召集手下的一众御史,跟他们了此事。

次日早朝,齐衡带领一众下属,在朝堂上对韩相公发难。

“韩相公趁太后酒醉未醒,伪造太后手谕,假盖太后印玺。

中书省门下,竟能做出如此荒唐的事。

真是令朝野震惊、下耸动、人神共弃。”

大殿上的众人听到此话,不由得大为震惊。

想到之前韩相公,从太后手上借了玉玺不还,想来现在做出此事也是有可能的,便没有出言力挺韩相公。

韩相公闻言也气炸了,先前那事是真的,现在这事可就是冤枉他了。

“公爷竟在朝堂上公然污蔑上官,该当何罪?!”

齐衡不怕他:“大人,您敢与太后对质吗?”

官家闻言开口了:“太后称病不上朝,意欲撤帘还政,齐大人要慎言。”

韩相公面上严肃:“手谕乃以后亲自盖印,你们是伪造就是伪造的吗?!”

官家也接过话茬:“朕只求一个孝字,只要能尊先父为皇考就心满意足了。

虽然太后慈恩,额外答应朕追封朕的先父先母为帝后,但是朕不是得陇望蜀之人。

先皇依然是下之主。诸位御史尽可放心。”

随即两波人又在朝堂上吵了起来。

最后以御史台的御史被贬结束。

可是官家认回亲生父母之事却还没正式结束。

朝堂上一直吵闹了几个月,依然没有得出一个结果。

官家的儿子桓王请奏官家,要彻查盐务。

御史台的官员不愿意为此出力,还阴阳怪气地让韩相公去查办。

官家怒了,让桓王、沈将军、还有已经官居从五品的太常寺少卿盛长柏,几人一起带队去办。

次日早朝,沈将军就被御史大夫出言参了一本。

是他家在外面放印子钱,有人还不起,就让人把田地以低廉的价格抵押,逼得人自尽了。

沈将军随即被剥夺了去查盐务的事务。

官家接着点了段将军,没过几段将军又被官司缠身。

张伟见此心里倒是想跟着去历练一番,于是在跟官家学习的时候,把这事了。

“陛下,臣想为陛下分忧。”

“胡闹!这次去查办盐务,缺少的是一名武将。”

“陛下,臣为陛下的学生,跟在陛下身边学习了这么久,还没实践过呢。

再者了,沈将军跟段将军都被官司产生,去不了,陛下正缺少人用,不如就让臣去试试。”

“你忘了,朕手下还有廷烨。”

“回陛下,顾侯家中妻子已经怀了身孕,他的继母又一直对他身上的爵位虎视眈眈,他一旦走开恐怕即时后院就会着火。”

官家思虑再三,于是应了张伟的请求。

张伟得到了桓王的礼待。

其中有张伟为官家读文章,经常在官家面前出现的原因,也有张伟是顾廷烨连襟的原因。

官家上位之后,没有封桓王为太子,这是一个信号,官家对桓王不是很满意。

桓王需要通过此事,树立起自己能办事的形象。

桓王跟顾廷烨在禹州的时候就开始交好。

现在跟着他一起去办事的张伟、盛长柏又都是顾廷烨的亲戚,所以桓王还是比较顺心的。

张伟这次是第一次带领兵丁,所以格外的用心,把官家和冯大将军教的兵法一一印证。

桓王看着从生疏到熟练带兵的张伟,满意地点点头。

这是个文官,还会带兵,是个人才,以后自己可要多多拉拢。

自从张涛夫妇回京,张李氏跟王大娘子之间,也随之频繁走动起来。

不过自从王大娘子的姐妹,康王氏也一起上门张家做客后,张李氏面对王大娘子,就没有那么热情了。

皆因康王氏话里话外都着,她们王家以前如何如何风光。

得知张李氏娘家已故的父亲,生前只是一个县令,随即就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看向张李氏的目光明显的瞧不起人。

张李氏可不愿意受这气,面上的笑容瞬间就没了。

而且在接下来,也没有出言跟她们交谈,只是礼貌地把她们叫到前院的会客厅喝茶。

接着就自顾自地低头喝茶,即使两人问她,她的回答也很是敷衍。

王大娘子倒是一直对张李氏很客气,没办法,自己的亲生女儿正在张家过日子。

作为婆婆的张李氏,随时可以给盛如兰找麻烦。

简单地叫她来到跟前站规矩,就能让她站到脚痛。

王大娘子提出要看看外孙,张李氏都不允,是孙子正在读书,以免耽误他的学习,不方便让他出来见客。

直到中午,张李氏都只是在会客厅里招待她们喝茶。

康王氏见到张李氏,连招呼她们在家吃午饭的意思都没有,于是便起身告辞了。

张李氏这才故意出言挽留,要吩咐厨房做吃的出来,好好招待两姐妹。

可惜为时已晚,生气的康王氏毅然决然地,拉着王大娘子走了。

“亲家,康夫人,两位慢走啊。”张李氏看到康王氏生气了,心里有些后悔。

但事已至此,也没有办法。

只好起身把她们姐妹俩亲自送到门外。

然后张李氏来到后院找盛如兰。

“儿媳啊,伱那个姨母康王氏,她们家里是做什么的啊?跟你娘家盛家的关系怎么样啊?”

“我姨夫进士出身,当年也是授官聊。

但是后来他在丁忧守孝期间搞出孩子,没了官位。

现在连个官都混不上,家里纳的妾室一大堆,而且还拿我姨母的嫁妆来花,典型的没出息。

跟我娘家的关系也不怎么样,以前我都很少见到她。”

“哦哦。”张李氏听到这里就放下心来。

心里暗道:嫁到这样的人家还敢如此嚣张,真当自己能做娘家,王家的主不成。

王大娘子在后来也看出来了,亲家和自己的姐姐不对付,互相看不上眼。

只是不方便当面问清楚。

出了张家之后才问她姐姐:“你这是干嘛呀?我亲家哪里得罪你啦?”

“一个的县令的女儿,不值得我屈身下交。”

“姐姐,出嫁从夫,亲家她官人现在可是开封府府丞。你不能把她当成县令的女儿来看。”

“哼。”到这个康王氏就来气,她的官人现在身上可是连个一官半职都没。

出门在外除了自己的娘家,其他也没有值得一提的了。

要是把自己家里的事出来,也只是给别人添加了一些笑料而已。

康王氏一气之下直接上了马车回家。

王大娘子随即也回了盛家,口中嘀咕:下次自己过来张家的时候,就不要再带上姐姐了,免得关系越来越差。

次日康王氏再次找到王大娘子,要把妾室所处的庶女,许给张家的伟哥儿为妾室。

王大娘子当然不愿意了,这不是给自己的女儿如兰添乱嘛。

可耐不住亲姐姐的苦苦哀求,最终同意了此事。

两姐妹带着康兆儿,再次来到了张家。

张李氏得知她们的来意之后,心里也很纳闷。

亲家这是糊涂了,哪有给女婿纳妾的啊。

就不怕自己的亲生女儿跟她闹翻?

不过在观察了一番康兆儿之后,觉得这个女孩不错,随即便答应了下来。

张家人丁不旺,自己现在也只有一个孙子,蝶肚子里的孩子还未出生,是男孩还是女孩也未知。

这个康兆儿长相不错,身材也不错,看着性子也是温和,还愿意给伟哥儿做妾室,真的不错。

随即让下准备笔墨纸现,立下契约,从此之后,康兆儿就是张伟的妾室了。

张李氏做主让管家去置办宴席,今日就让康兆儿正式过门。

宴席办的不错,就是没有请客人来喝喜酒。

张家在门外挂疗笼,张贴了喜字。

府里也打扮了一番,然后给康兆儿安排了一个院子住下。

一场酒席过后,三家的主母就此把张伟纳妾的事给办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