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了和邦周的交易之后,王钊就率领大军开始返回淮国。这一次大战淮国收获众多,钟吾国被吞并,他需要回去和徐国分配战果。
钟吾国的地盘不小,王钊决定将其一分为二,东部归淮国,西部归徐国。将钟吾之地吞并之后,淮国直接将版图扩张了三分之一。原本钟吾国的国都司吾城,成了淮国用来防备北方山东诸侯的前线。
虽然淮国得到邦周的册封,成为公爵国,但是邦周诸国对淮国的态度并没有发生什么改变。特别是在淮国徐国结盟大败邦周,吞并钟吾之后,山东诸国对淮徐两国很是警惕。
淮国得到周天子的册封,淮国成为诸侯之国,你所建立的国家得到了邦周的承认,你的气运值增加,你的家族受到天命反噬降低,你获得天阶道具:补天丹。
补天丹:使用后可以让人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全属性+5,最高属性可以达到95。
突然而来的系统提示将子珏惊醒,在看到周天子捏着鼻子将册封金册送到淮国后,子珏微微点头,这个册封也算是补充了当年他在淮泗之地仓促立国了。
王钊和徐公分配好了战利品后,就带着大军返回。与此同时,邦周也开始了一些列的调整。更准确的来说就是瓜分权利。
周天子薨逝,天子六军损失惨重,太子即位,邦周王畿的权利可以说是一次大洗牌。
晋侯得到了太保兼春官宗伯之位,宗伯乃是礼官,管理天子、诸侯的牒谱、继承、祭祀,姬姓诸侯都要受其管束。
齐侯获得了太师之位,并且兼领夏官司马,统领天子六军。申侯为太傅兼天官冢宰,执掌王畿治理,乃是百官之首。
地官是随侯担任,掌管王畿税收,随侯女儿乃是天子王后,让他担任地官也是让天子掌控钱粮。
至于秋官冬官也分别由诸侯担任,王畿的大权很快就分配完毕。
权利的划分自然不会让所有人都满意,但是只要大部分人认同,这个权利结构就能运行。邦周这次损失惨重,接下来就是要休养生息。
邦周的政治看似稳定了,但是却无法改变诸侯强而天子弱的局面。
好在伴随着和淮国议和,册封其为公爵之国后,淮国开始陆续释放俘虏了。三万余人俘虏归来,也让天子六军中有了大量有经验的士兵,提升了天子六军的实力。
......
淮国。
大胜之后的淮国开始消化这次获得的战利品,钟吾之地需要建设。同时军队也需要招募。
这一场战斗将邦周打疼了,至少一二十年里,邦周都不会再敢来对付淮国。淮国接下来的政策就是加强钟吾国的防御,同时继续向南方发展。
和北方诸国相比,南方的淮夷部落实力低下,可以让淮国的实力不断提升。王钊并非昏庸的君主,相反在子珏的教育下,他很清楚自己的位置。
子珏在位的五十年,淮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口繁衍生息。五十年的时间足以让人繁衍两到三代,又因为卫生和医疗的提升,淮国国都的人口已经超过十万人了。
上一次邦周围攻淮安,其中一部分人口就被迁徙去了其他城市。
这个时代土地没有化肥,没有良种,长期维持如此大的城市对土地的压力很大。因此王钊开始借助这次封赏的机会,开始将淮安城中的国人迁徙出去。
当然王钊采用的并不是分封,而是采邑。
这些采邑一部分被安排在钟吾国到淮水北岸这片土地上,另一部分则是被安排到南方。这其中一方面是加强北方的防御,另一方面是开拓南方。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淮国的在王钊的执政下继续强盛。转眼之间,四年时间就过去了,邦周天子成年加冠,然后开始正式执政。
只是这种权利的移交并不是很顺利,毕竟不是谁都是周公旦,可以辅佐天子,并且在天子成年后将权利交还。权利的腐蚀有多可怕在历史上已经出现了无数次。
虽然最后姬满将权利收回,但是周王室和诸侯之间的裂痕也已经出现。
周王室和诸侯之间的争斗并没有影响到淮国,淮国在王钊的治理下依旧在壮大。接下来的十几年中,这位周天子为了重振王室声望,也是为了削弱日渐兴盛的犬戎。周天子发动了两次征讨犬戎战争。
第一次征伐犬戎,因为有大臣劝阻,以防再发生‘剌王南征不复’的旧事,而且犬戎一直臣服于周王朝,不易动武,以耀德不观兵的政策来震慑犬戎。只是大臣谋父的‘剌王南征不复’的这句话触碰到了天子的敏感神经。
姬满强硬拒绝了谋父的策略,执意西征。姬满吸取了他父亲的教训,这次西征虽然获胜,但是战果却并不多。只是这场战争造成的后果有些严重,导致边疆戎狄部落不再朝拜邦周。
边夷不朝,这加剧了周王朝和边夷的矛盾,于是姬满再次发动西征犬戎,此战邦周大胜,击败犬戎,并且将一部分戎人强行迁移。
姬满征伐戎狄,展示了王畿的实力,夸耀武功,震慑了诸侯。这也让自剌王以来,王室颓废的气象一扫而空,周王室出现了中兴。
姬满因为当初和辅政大臣之间有些权利斗争,和晋国、齐国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一些裂痕。为了敲打齐侯,姬满任命纪侯为三公之一,另一边又任命了虢侯和虞侯出任王畿大臣。
姬满用这种政治手段削弱了齐国和晋国的影响力。维持诸侯之间的平衡,这对王室来说是正确的,但是在诸侯看来这种做法是背叛。
不过屁股决定脑袋,姬满的做法更符合周王室的利益。姬满的执政让周王朝进入中兴。
西周王朝的分封制度在王朝的初期让西周快速壮大,夏君夷民的政策让周王室进入鼎盛,但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封诸侯的逐渐做大也造成了主弱臣强尾大不掉局面,伴随着周王室的衰落,诸侯朝贡的减少,周王室逐渐成为了象征。——《剑桥中国史·西周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