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危险的西域(1 / 1)

耕耘贞观 倚夜听雨 2228 字 9个月前

总而言之,此刻的贞观时期歌舞升平,欣欣向荣。

所有世家期待着这次丝绸路之行,能给大唐创造新的未来,给予自己更丰厚的利益。

但所有人都没想到,这支商队还在大唐境内时,就被人盯上了!

巴里坤是巴里坤湖附近的一个部落的西突厥首领。

他的祖辈在五胡乱华期间归顺了突厥,背靠着突厥占领了巴里坤湖,从此便以巴里坤为名,成为了突厥的一支部落。

异族人这种指山为名,指水为姓的事情并不少见。毕竟缺少文化底蕴的他们,根据自己身边名字取名这本身就是最正常的事,而这些往往也是姓名的最初起源之一,现在的某些国家依旧能够见到几分历史痕迹。

此刻巴里坤用他略带着几分阴骘的目光打量着这支庞大车队。

正常情况上来说,一般上车队越大,那草原上的盗匪就越是不敢去打劫。

因为盗匪也讲究成本的,自己身边的人战死了,想要恢复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而在恢复期间,说不定就有某一个黑吃黑的家伙把自己给吞灭了,那自己到哪里说理去。

这就好像在丛林中独自生存的野兽,往往都不敢受伤。

因为受伤之后,接下来受到危险的概率会成倍增加,甚至哪怕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存在,也有可能会被杀死。

所以,只要发现目标威胁性到达一定程度,盗贼一般上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它过去,一些胆子大的则是过去试着能不能收点过路费。

那种不同盗贼团联手袭击一个大车队的情况也非常少见,因为盗贼团间独自行动往往能够发挥出应该有的战斗力。

但要是跟别的盗贼团合作,那怕不是要留下三分力气防备友军!

很可惜,巴里坤不是盗贼团,严格来说他算是西突厥的军队。

突厥分裂时跟着西突厥去了西边,而现在大唐在发展,实际上西突厥也没闲下来。

西突厥乙毘咄陆可汗杀沙钵罗叶护,吞并了他的部曲,接着又灭了吐火罗。

可以说,西突厥的乙毘咄陆可汗正在志得意满的时候,便拘留唐朝的使者张大师,派遣士兵入侵西域,侵略尹州。

而巴里坤因为自己的部落追朔起来就是尹州境内的巴里坤湖,所以巴里坤便作为西突厥的先锋率先冲入尹州,想要夺回属于先祖的领地。

不得不说,虽然突厥落寞了,但到底是六世纪足以被称作世界一极的存在。

哪怕东突厥被大唐给灭了,但西突厥依旧传承着属于突厥人的荣光。

现在,巴里坤看着这支很朴素的唐人车队,毫不犹豫的招呼自己部队对这车队发动冲锋。

毕竟不论有着什么样的护卫,难道还能跟自己的军队碰一碰不成!

退一万步来说,自己可都是骑兵,就算拿不下对方,难道还逃不了!

斥候很快便发现情况向田长耕报道。

田长耕看着眼前情况,倒是一脸从容不迫,当初跟着薛仁贵连三十万的吐蕃军都冲了,现在这情况算什么。

麾下学府兵倒也没有嘻嘻哈哈,他们一个个很娴熟的从车辆车底,把至少50斤重的大盾掏出来。

这些大盾上全部都包裹着一层麻布,遮掩住了它们金属的身影。

这提议是李泰提出来的,因为李泰觉得穿着一身金属反射甲胃做护卫实在是太嚣张了,还是低调一些好。

甚至为此李泰还准备了一些麻布材料做预备,甲胃

与盾牌上的麻布若破损了,自己去弄点遮掩自己身上的甲胃。

对李泰的行为,李靖直接表示有病,但魏王有钱,自己造就是了,反正李靖也不理会。

不过,李靖倒给了这些自适应的兵种一些规划,比如双手唐刀,比如钢盾,比如长弓,甚至还思考过小型强弩,不过因为时间有限,就没去弄,也就没试验。

但不论怎么说,因为自适应天赋更多的是锻炼身体本身,就好像是打基础一样。

而飞熊天赋所带来改变自身重力,甚至改变手上事物的重力,有带来了极大可操作性。

李靖逐渐发现,实际上完全可以用自适应组成一支元从禁军一样的复核类军团,但因为统一天赋又能一定程度的下降指挥成本。

一般国家是不会让一种天赋作为统一天赋,因为若被破解了那军团很容易成建制覆灭。

但自适应天赋是吃装备而不是吃天赋,那就有操作空间了。

至于飞熊天赋,至少限制这个天赋的是天地精气的环境,以及操作者自身的判断。

至于这个天赋的上限,至少李靖看不到,因为李靖觉得,若是这个天赋到达了极致,怕是能让部队会飞,而会飞的部队,怕战争模式都会改变吧。

所以,李靖压根就不去想天地精气到达那种程度的模式,那是白费力气。

但李靖看了看训练一名自适应士卒的成本后,果断把这想法丢了,也没跟李泰说这件情。

毕竟李靖觉得自己这辈子为大唐干了这么久了,多少也要为大唐负责,不能让魏王把资源白白投到这地方来,其他天赋也能打仗,没必要这么搞。

毕竟未来天地精气不再增长了呢,那大唐大力投入的资源就白费了,那责任算谁的。

不过,又觉得放弃了可惜,心中多少有几分的犹豫与迟疑。

毕竟在自己六镜花开发的天赋中,自适应用来打基础,飞熊天赋也能相辅相成。

若用加重训练士卒的体魄,用失重强化士卒的控制,在保证食物与医疗的情况下,李靖感觉这批士卒是真的可以通过长时间的训练,硬把自身基础素质磨到三天赋。

批量化训练素质类三天赋的道路啊!李靖思索一下,到底是不舍得完全的丢弃。

所以便制作了一面写着学府兵三字的旗帜,用寄神于物的方式把想法以六镜花·传承的模式封到里面。

要么等到天地精气发展到适合飞熊天赋出现,要么就是这支军队至少意志突破二天赋的上限,否则自己留在这军旗里面的六镜花便继续沉睡下去吧。

田长耕自然不知道里面的弯弯绕绕,但他看见李靖给学府兵制作旗帜时,还以为整个军团通过了李靖考验,这可是大唐军神的认可,便很骄傲的把这旗帜放到最显眼的位置。

此刻,在田长耕的有序指挥下,整个学府兵兵团开始高效运转起来。

首先就是车阵的摆放上,一般上来说正常车阵想要摆放起来,多少需要花费一些时间。

唐代的车子多是两轮一马的配置,至于四轮车李泰倒想要弄出来,但地盘转向器这种东西还在研究中,而且需要的动力也让李泰头疼。

毕竟现在一没有蒸汽机,二没有内燃机,还是用马匹的话,那为什么不用二轮的车呢!

此刻在田长耕的自适应军队的发挥下,飞熊天赋作用在这器具上,能让士卒很轻松的搬起或者调整这些马车的方向,这就为结阵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当然,现在因为田地精气的原因,实际上的削减效果并不显着。

至少没出现直接把整个马车抬起,然后放到应该放的地方,但这一点点的重点减轻,至少让车辆转弯时变

得更加容易顺畅,而这微小的作用,就让组织的运转变得顺滑多了。

看着眼前的商队的迅捷布阵,巴里坤本能的感觉到了几分的不对劲。

因为总感觉这商队的组织车队的速度也太快了,自己带着骑兵才刚刚冲下来,结果面前已结成车阵。

巴里坤皱眉的打量着车阵,却是见到车辆之间还扣上了锁链,强化了车队的抗冲击力!

田长耕看着对方在包围车队后,也不敢直接强冲,那自己顿时毫无顾忌,对士卒下令道,

听到田长弓的命令,在里面的学府兵果断的拿出自己的大弓,开始拉弓射箭。

刹那间,学府兵手中一根根箭失射出,这箭失一瞬间的初速度快得惊人。

围绕着车队想把这车队撬开的巴里坤,根本就没想到箭失速度这般迅捷,若不是运气好这箭失高了自己一头,自己怕直接就死了。

但身边几名亲卫就没这么好运了,这迅疾箭失所带来的惊人速度直接穿透了士卒身体,身上衣服面对这种箭失,根本就造成不了什么防御作用!

见到这幕的巴里坤没任何迟疑,果断选择撤退。

因为这支商队的表现实在太不正常了,不论组织车阵的速度,还是这迅捷如电的箭失,这都不应该是一支普通的车队所能够展现出来的战斗力。

自己现在拿不下对方,那选择撤退才是正确的决断。

田长耕大声道。

不过目光看了看骑马逃走的西突厥骑兵,倒略带着几分可惜道,

对这支军队的远程打击补充到底是选择强弩,还是选择步兵长弓,就算李靖也考虑了很久,但最终的决定,李靖还是选择了长弓。

因为自己的目标到底是向着三天赋冲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若真到达三天赋,这一支军队的远程能力,绝对不逊色任何的顶尖弓箭手。

尤其在弓箭互射时,靠着一身甲胃,盾卫弓箭手完全能雄赳赳的表示:

但在成长为三天赋的军团前,重力改变箭失所带来的复杂变量,你就别指望这东西的准头了。

这东西纯粹靠感觉与经验,只要别射出回头的箭失,就可以了。

不过,战场上射箭谁追求准确率啊,不都是箭雨覆盖,然后看能不能蒙到几个。

即使如此,李靖依旧给了田长耕指导,就是遇到那种无甲胃的就用减少重力的方式射箭,遇到有甲胃的那就增加重力的方式射箭。

至于重力加重或者减少所带来的变量,自己去摸索,至于命中率,你直接按照全覆盖的饱和式打击就好,其他的模式你想射中目标就别指望了。

不过,加重箭失重量射出的箭失冲击力会不断变大,而减轻箭失重量射出的箭失速度会不断提升。

不过减轻重量射出的箭失如果撞上了一些有厚实甲胃的军队,可能会被弹飞,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看成是打水漂。

鉴于大环境如此,

至于具体什么情况用什么箭失,由田长耕自己判断。

卑路斯看着田长耕带着学府兵轻松驱逐了西突厥的部队不由松了一口气。

说实话,一般上来说,这支军队敢冲锋这样的大商队,基本上都是有几分本事的。

但这次对方只稍稍试探了一下便是选择了撤离,就说明田长耕这支军队所展现出来的实

力让对方真正感觉到忌惮,实在不敢多留!

田长耕平静回答道,

而田长耕心中暗暗摇摇头,看着巴里坤离开的方向感觉到有几分的可惜,也对丝绸之路这段道路感觉到头疼。

自己这都还没有出大唐的边界呢,居然都能够遇到异族打劫!

这要是走到波斯那边,把物资交给波斯,那这一路到底要遇到多***烦啊。

田长耕到底有点明白,魏王为什么要把自己从青藏高原上叫下来了,这样的商业道路也到底是需要自己这种较为全面的军队去护送才行。

虽然前路漫漫,但自己身上这一身厚实的钢铁甲胃,却能带给自己无比的安心与自信。

至少前路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对手,只要自己碾压过去也就是了!

在田长耕的商队跟着西突厥的军队匆匆照面时,负责驻守西域的郭孝恪也上报了西突厥袭击西域的消息。

接着率领唐军开始抵御西突厥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为了维护大唐在西域的势力流尽自己的最后一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