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时代的局限,带领导参观食堂(1 / 1)

随着大家一同参观了,各种新式工业机器。

有几位有操作基础的领导,还亲自上手试着操作了几下。

“领导,这种新式机器确实比我们从国外进口的机器好用。”

“当然了王书记,那些外国货都是别人淘汰几代的机器,咱们这些可是正儿八经的新机器。”

“我当初设计这些机器的时候,可是对标德国佬的标准设计的。”

“虽然咱们现在基础差了不少,跟德国佬还有差距,但是我想,今后迟早会赶上他们。”

“再一个,那些外国佬太不是东西了,给咱们的东西又破又烂。”

“机器坏了,咱们还得出钱请他们的工程师来修。”

“一年上百多万的维修费就丢里面了,还看不见个水花。”

“我算是受够这种气了,我宁愿自己造。”

“对于他们我就是一个字,那就是滚。”

说起这个张宇就想到,前两年受得那些气。

当时,张宇虽然可以维修厂里的机器,但是那么多机器,张宇一个人得修到啥时候。

虽然后期有孙工他们帮忙,但是人数总归是有限的。

就是一人长出八只手那也修不过来。

不得不看那些外国佬的脸色,想到那些用鼻孔看人的家伙,张宇心里的火就会高涨。

老人理解张宇的苦衷,张宇遇到的,也是全国工厂都遇到的问题。

所以,听人说张宇设计出了,自产的工业机器,这可把老人激动了好几天。

为了确保消息的准确性,老人还是决定眼见为证。

在上报给上面那位。

在参观完所有机器后,老人脸上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好好好!”

老人连连说了三声好。

“张宇同志,你们这个机器可以外销吗?”

“我想让咱们全国的工厂,都用上自己的机器。”

这才是老人这次来的重点之一。

“当然没问题了领导,只要他们下单,我们随时可以开整。”

“保准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兄弟单位换上新机器。”

老人满意的点了点头。

一旁的王书记也开口问了一句。

“不过,你们除了这些工业机器,还可以设计别的机器吗?”

“就好比食品工厂用的那种机器。”

“或者纺织专用的机器?”

这个问题张宇没有急着回答,而是细细想了一下。

“王书记,您说的这个,我想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我觉得新机器这件事先不要着急。”

“咱们现在的问题是供应不足的问题。”

“新机器产出来了,供应不足的解决不了,新机器放在那也是摆设,您说对吧?”

这个供应不足的问题,一直是个大问题。

为什么很多物品,价格那么高,就是因为该物品稀缺性。

一天的产出就那些,就是买了新机器,产出还是没变,那干嘛要用新机器呢。

因为上层的局限,导致下面好多东西都是销量。

这就是自由市场不足导致的。

经济的局限没有打破,还是以国营的模式进行。

把人民牢牢固定在土地上,各种物品流动性差,销量自然就上不去。

70年代国民经济是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还没有发展个体经济,所以70年代不能做个体户。

这时候每个人都在国营单位或者集体单位上班,单位每个月给发工资。

这年头对于个体经济就是一个字,那就是抓。

在张宇的印象里,最早允许个体经济,应该是两年后,也就是八零年开始的。

还是由那些,没有工作的回乡青年开始的。

自那以后,全国的经济就被盘活了。

一些滞销的的产品,也通过个体流通开来。

国有企业的局限性被打破,产量自然就得到了提高。

现在,王书记问张宇新机器的事,张宇当然要考虑一下。

当然,张宇也可以不管不顾,只管设计只管造。

至于那些兄弟工厂用不用的到的问题,张宇自然不用去管。

但这涉及到一种情况,那就是资源浪费的问题。

现在各种材料稀缺的时代,张宇不想把自己仅有的资源,浪费在这方面。

当张宇提出这个问题,老人身后的一众领导都沉默了。

他们不是不了解情况,他们面对这种情况也急,毕竟都是他们分管下的事情。

看着吴清丰马上就要高升了,他们这些老伙计,还在原地踏步,这让他们怎么甘心呢。

但是问题是,他们的急,是急的没办法解决。

问题就摆在办公桌上,但是受上层的局限,这个问题愣是解决不了,这就让人挺崩溃的。

所以王书记才有这么一问。

至于一旁的老人,这些问题他当然明白。

上层也在讨论这些问题,但是一直没商量出该有的决定。

所以这件事就一直拖拖拖。

不过张宇,也不想把路封死,毕竟赚钱这个事,没有人嫌多。

虽然,厂里的业务都很稳定,但不妨碍开展新业务。

“那个,王书记,各位领导。”

“有些事也不是绝对的嘛,对吧?”

“我人就在机械厂,如果,各行业的工厂有需要,完全可以随时来机械厂找我嘛!”

“我也很乐意为为兄弟工厂解决问题。”

这些话得到了领导们的认可。

有了张宇这句话,以后等局限性缓和了,再来找呗。

参观完机器,老人又提议,看一眼食堂的伙食情况。

刚巧,这会儿中午的休息铃声想起,工人相互结伴往食堂走去。

张宇领着领导们,混在人群中慢慢开到食堂。

一些跑得快工人,此事已经打好饭菜。

有一些打算带着回家吃的,用饭盒装着,快步出了食堂。

老人看到这个情况,开口询问张宇。

“张宇同志,你们这的饭菜可以外带吗?”

张宇点点头回到。

“是的,我们这里的饭菜是可以外带的。”

“您也了解,各个工种都有等级限制,每个等级的工资待遇,都大不相同。”

“虽然没办法在工资上补偿,我就想在伙食上进行补偿。”

“好多工薪家庭,大多都是丈夫在外工作,妻子在家带孩子做家务。”

“如果在丈夫工资不高的情况下,家庭的幸福指数,会大幅度降低。”

“这么说吧,其实好多低工薪家庭,一年到头也吃不了几次肉。”

“所以,我才允许,他们把食堂饭菜带回家吃。”

“并且允许他们多打一些,这样不止家里的孩子媳妇可以吃,他自己也可吃,这样即照顾了家庭,又让自己有力气,开展下午的工作。”

说话间,张宇带着老人在食堂中穿梭一会儿。

看着每位工人的餐盘里,都有肥瘦相间大肉片子,老人心里特别欣慰。

张宇在他心里的形象,在这一刻瞬间拔高了太多太多。

一位能为工人考虑到,各方各面的厂长,又怎会不让人产生好感呢。

中午,张宇把众位领导留下,吃了一顿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