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朱元璋:你二人联合起来诓咱开海?(1 / 1)

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正文卷第398章朱元璋:你二人联合起来诓咱开海?一旁,朱高炽在心中惊憾之时,也不由跟着满脸讪笑。

同时,对他爹与老师肃然起敬。

这么大的家底,他爹居然能瞒这么久!

就连他这个燕王世子,居然一点都不知情!

朱元璋冷哼一声,“一个个都长大了,知道对咱蹭着藏着了!”

朱棣得意道:“孩儿要是不藏着,朱允炆与那些朝臣知道真实情况,还不天天上奏爹,让爹派兵将倭国给占了!”

朱元璋:“……”

不用那些朝臣与朱允炆上奏,他现在就已经忍不住,想要往倭国派兵了!

一个月便可开采出一百万两银子!

可以开采两三百年,那能给大明开采出多少两银子啊!

看到朱元璋的神情,朱棣脸色一僵,顿时感觉到不妙,连忙说道。

“爹,郭安还没开始说他准备如何抢别的蛮夷呢!”

“嗯?”

朱元璋回过神,再次狠狠瞪了一眼朱棣。

“你是土匪头子?整日就知道抢抢的?那是我大明不忍那些海外蛮夷整日浑浑噩噩,贫瘠不堪,不知忠孝礼义廉耻,不知君臣之节。

而你朱棣身为我大明皇太子,天朝上国,心怀仁慈之心。

欲派出我大明兵将、商队与官员,教化海外蛮夷!”

“……”

朱棣不由一脸古怪,这种话语,比郭安还要……

“爹说极是,教化海外蛮夷,让他们知道礼义廉耻,让他们明白君臣之节,让他们也富裕起来,享受咱大明的奢侈物件,是咱大明身为天朝上国之责!”

“哼,还算有些聪明!”

朱元璋瞪了一眼朱棣,便再次看向郭安。

“郭卿,海外哪个蛮夷还有如同倭国那般,那么大的银矿?”

“陛下恕罪,微臣也不知!”

郭安连忙说道。

“你也不知?”

朱元璋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不见。

一旁,朱棣连忙解释道:“爹,海外番邦太多,郭卿也没接触过那些番邦使臣,自是不太清楚!”

朱元璋神色稍缓。

郭安道:“不过,微臣曾读过《南齐书》,南夷林邑国林邑有金山,金汁流出于浦。事尼乾道,铸金银人像,大十围!”

“金山?”

朱元璋与朱棣两人眼神之中,顿时冒出金光。

“《梁书》也记载,其国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金夜则出飞,状如萤火。又出玳瑁、贝齿、吉贝、沉木香。”

“陛下,不仅仅是金山,玳瑁、贝齿、吉贝、沉木香这些物件,要是从林邑运来我大明,卖给那些士绅商贾们,也价值千金!”

郭安继续说道:“《旧唐书》中也记载,林邑国,汉日南象林之地,在交州南千余里。其国延袤数千里……其王,王妃皆喜,首戴金花,身饰以金锁真珠璎珞!

而且,其地稻岁再熟。自此以南,草木冬荣,四时皆食生菜……

陛下,微臣在北平之时,还根据一些史书记载,林邑之国,稻谷一年三熟,那些林邑百姓们哪怕是不去专心耕种水稻,他们一年也都是大丰收,根本不知饥饿为何!”

“什么?”

这下,朱元璋一惊,瞬间两眼放光的看向郭安。

“你是说,林邑不缺粮食?”

“嗯!”

郭安微微点头,“微臣之意,林邑是一块宝地,他们不仅有金山,还有玳瑁、贝齿、吉贝、沉木香这些奢侈之物。

最重要的是,他们那边草木冬荣,四季如春,无论何时都可种植水稻!”

朱元璋眼睛再次瞪大,满脸惊诧道:“这般宝地,为何自古却是从未有人知晓?”

郭安连忙回道:“启禀陛下,可能是林邑国太过偏僻,那边还蛮荒至极,所以历朝历代都不重视此地!”

“嗯!”

朱元璋缓缓点头,又道:“咱记得,林邑国好像已经被安南国给灭了!”

“好像是如此!”

一旁,朱棣缓声回道。

朱元璋微微眯着起眼睛,缓声说道:“安南王室一向对咱大明礼待有加,此事需从长计议!”

“爹,等到后那安南国派出使臣前来大明,咱可让安南每年给咱大明上贡百万石粮食!”

朱棣说道。

“嗯!”

朱元璋微微点头,也并未反对。

郭安又道:“陛下,微臣查阅古籍,好像在爪哇国,也藏有大量的黄金!”

“爪哇?”

朱元璋神情再次一凝,紧紧盯着郭安。

“你可确定?”

郭安连忙满脸惶恐回道:“还请陛下恕罪,微臣并未去过爪哇,不敢保证!”

不等朱元璋说话,朱棣连忙说道:“爹,郭安说的话,尤其是关于钱财方面之事,一向很准!”

朱元璋眉头微皱,“忽必烈曾派遣一千艘战船攻打过爪哇,但被爪哇岛上的蛮夷给打退。”

朱棣一脸自信,“爹,您尽管放心,爪哇尽是一群海岛,上面土著蛮夷不堪。

我大明兵强马壮,若是我大明攻打他爪哇,自是如易如反掌!”

“区区一个爪哇,我大明……”

朱元璋刚想点头,便察觉到不对劲,双目紧紧盯向朱棣。

“郭安说了这么多,可是你二人联合起来,想要建议咱开海的?”

朱棣一惊,连忙说道,“爹,我绝对没有这个意思……”

只是,说着,朱棣想起什么,脸色一苦,讪笑说道:“爹,其实,我也想开海。”

“开海?”

朱元璋脸色一沉,说道:“如果一开海,那些士绅商贾全都跑去了海外赚钱,何人来种植粮食?”

朱棣说道:“爹,咱北平府农场的那几个农家大贤,又改进了良稻,去年最高的良稻可亩产五百斤!”

“五百斤?”

朱元璋眼睛一瞪,忍不住激动道:“那良稻子在北平便可亩产五百斤,如若到了苏州与杭州,岂不是可亩产五百五十斤?

如果我大明所有良田上都种上此种良稻,那我大明岂不是再也不缺粮?”

“陛下英明!”

郭安下意识奉承道。

朱元璋又说道:“有了此良稻,那还要安南的稻谷作甚?”

郭安等道:“陛下,还有人嫌弃粮食少的?”

“也是如此!”

朱元璋微微点头,突然神情一凝,“你们还未告咱,如果那些人都跑出海经商,何人来种植粮食?”

朱棣下意识看向郭安。

郭安轻轻一笑,自信道:“陛下,只要我大明百姓不缺少粮食,他们必然会大量生孩子。

如此,只需二十年,我大明人口必然会多上一两成。

到时候,微臣还担忧,我大明的田地不够种的呢!”

“另外,海外也就那么大一点地方,可供商队也是有限的。

经商的人多了,就会开始不怎么赚钱。

到时候,自会有人不去冒险经商……”

“是这个理!”

朱元璋下意识点了点头。

见此,郭安心中一喜,再次说道:“陛下,武汉盛唐,为了那条通向西方的丝绸之路,他们不惜穷兵黩武,也要控制西域。

西方也有繁盛的国度,只要与西方国度进行商贸,我大明便可得到源源不断的财物。

如此,哪怕是没有那些金矿银矿,我的大明应也不用去受困于从那些苦哈哈百姓们身上抠出来的田赋!”

朱元璋说道:“西方有帖木儿汗国堵着,我大明打通不了!”

郭安道:“陛下,微臣研究过,那条路上的丝绸之路不仅远,还荒凉。

但是,从大海上航行,一路经过数十个番邦。

或许不用抵达西方,仅仅这一路上的番邦,都可以让我大明,或是那些商贾们赚到海量的财富。

只需我大明对这些海上商贾征收税银,那我大明便又可得到海量的财物。

而且,那些商贾们还都会十分乐意!”

朱元璋眼睛一亮,“大海也能抵达丝绸之路的西方国度?”

郭安微微点头,“回陛下,可以抵达!”

朱元璋沉吟片刻,便直接说道:“咱同意开海!”

“陛下英明!”

郭安神色一喜。

朱棣也连忙道:“多谢爹!”

“只要一开海,如若咱大明有商贾被那些蛮夷劫掠,咱大明兵将便可为那些商贾讨个公道!”

“为了咱大明子民安全,咱大明应在各个番邦设都护府,派遣都督坐镇!”

“此事,你随意安排便可!”

朱元璋淡声道。

当初,他禁海,就是因为海外番邦每次派遣使臣来大明,只是带来一些土特产,而大明却是要回大量的金银财宝,这对大明来说,太亏了!

还有,海外还有倭寇,不停的侵扰大明!

现在,这一切都解决了。

而且,海外不仅有丰富的海鱼,还有各大钱财,便再无禁海必要。

“爹,你就放心吧,咱定不会让爹失望!”

朱棣满脸大喜。

朱元璋又道:“但是,日后你不可削藩!”

“爹,只要那些藩王不造反,我绝不削藩。”

朱棣一脸正色的点了点头。

只是,想起什么,犹豫了片刻,便又忍不住说道:“爹,我不敢瞒您。

我虽然不削藩,但我要对藩王的俸禄,要做出调整!”

“嗯?”

朱元璋顿时大怒。

“你这逆子,咱还没死呢,你怎么也学起了朱允炆,想要对你那些骨肉血亲下手?”

朱棣道:“爹,我与朱允炆不同!”

朱元璋怒瞪着朱棣:“有何不同?”

朱棣解释道:“爹,我算过,要是按照您给各个藩王制定的俸禄,不出百年,咱大明江山就要养不起那些藩王宗室了,甚至还要被那些藩王给拖垮!”

“这么几个藩王就能拖垮大明?”

朱元璋神色更怒,“你这逆子什么时候也变的这般绝情小气了?咳咳……”

朱棣连忙道:“爹,您先别生气,我给您解释一下,您就明白了!”

咳了一会,朱元璋紧紧盯着朱棣,“你给咱好好解释,要是解释不清楚,咱就趁着咱还活着的时候,再立一个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