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贴面礼
下了马,贾环原以为能松一口气,结果戴权丝毫不曾停歇,仍旧拉着他向宫殿跑去。
贾环忍不住问道:“戴公公,陛下召我前来所为何事?竟是这般急切?”
戴权气喘吁吁地说道:“贾修撰,来不及向你解释了。咱们还是快点,若是晚了,耽搁了陛下大事,怕是不好交代。”
贾环无奈,只得跟着戴权一起向金銮殿跑去。
等两人来到金銮殿门口,戴权马上禀报道:“启禀陛下,贾修撰求见。”
崇康帝哈哈笑道:“贾爱卿来的正好,快宣进来,让贾爱卿读一读真真国国书。”
贾环走进金銮殿,先拜见皇上,起身之后发现,殿内除了文武百官之外,还多了一群外国人。
这群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最前面,是一个一头金黄色头发,打着联垂,满头带的珊瑚、猫儿眼、祖母绿这些宝石的女子。
这女子年岁应当不大,左不过二十上下的年纪,身上穿着金丝织的锁子甲洋袄袖,带着倭刀,上面镶金嵌宝,颇为华丽。
这些人是哪里来的?皇上着急忙慌召我来又是为何?
就在贾环疑惑之际,崇康帝解释道:“贾爱卿,这些是来自真真国的使者团,乃是其国艾莉丝公主率众前来。”
“艾莉丝公主久仰我大夏文化,不但会说我大夏语言,还能写诗作赋,便是放在我大夏,也是极好的诗文。”
“而贾爱卿是我大夏国神童,这次朕宣你前来,正是要你读一下真真国国书。接下来和真真国交流沟通,你也参与进来吧。”
崇康帝说罢,根本不给贾环拒绝的时间和机会,真真国递交来的国书,便是送到了贾环手里。
真真国?会作诗的公主?
贾环倒是记得,红楼书五十二回中,薛宝琴曾说过,她七八岁的时候,曾在西海沿子买洋货,见过一个真真国的女孩子。
根据她的描述,这女孩子的打扮,竟是和她所说极为接近,并且她们都是会写诗的。
难道她当初见的那个会写诗的外国女孩子,竟是真真国的公主?
只是,他是知道这件事情不错,但是他哪里懂什么真真国的语言?
皇上听谁说他会真真国文字,还巴巴地卡着点把他召来,连拒绝推辞的机会都不曾给他?
贾环第一时间就反应过来,自己一定是被人所算计了。
只是现在不是计较这个的时候,贾环只得先打开了真真国递交过来的国书,准备随机应变。
看上去的第一眼,贾环不由一愣。
因为真真国国书上面,用的竟然是英语!
怎么会是英语?
幸好它是英语!
贾环就会这一门外语,哪怕再换一种语言,他也就不会了。
其实英语古已有之,并且在古代只是一个很小的语种。
它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使用人数很少。只是随着后来英国殖民地不断扩张,英语才逐渐成为全球通用语言。
当然,这方世界和贾环所了解的世界,已是截然不同。
最起码贾环就从来不知道西方还有一个真真国。
贾环的英语还是不错的,他是外科大夫,而评职称是要看论文的。
贾环不得不深研了一番英语,此时倒是再次派上了用场。
当下,贾环拿着国书,通顺地阅读了一遍。
读完之后,艾莉丝公主忍不住称赞道:“贾三首?是这么称呼的吗?你真不愧是大夏国第一神童!”
“你竟然连我们国家的文字都如此精通,你的发音十分标准。只有我们国家的贵族,才能发出如此标准的音节。”
“你的诗词文章,我非常喜欢,见到你的人,没想到你竟是如此英俊!充满了东方男人的独特魅力!我想我们会成为好朋友的!”
艾莉丝公主一边说着,一边忍不住走到贾环身边,抱住贾环,和他行了一个贴面礼。
对于贴面礼,贾环并不陌生,在医疗行业,和外国同行有过交流。
当然,他能接受贴面礼,但是仅限于美女,男人之间的贴面礼,他是无法接受的。
刚才这一番变故,彻底惊呆了崇康帝还有满朝文武的眼球。
先是贾环果真认识真真国文字,避免大夏国出丑,让他们开心不已。
而来自真真国公主的夸赞,更是让他们骄傲自豪。
但是接下来这位艾莉丝公主的言行举止,就未免太放荡了,哪有光天化日之下,说如此不知羞耻的话语的?
更过分的是,她最后竟还上前抱住贾环,脸贴着脸,真真是伤风败俗,有伤风化!
两人分开之后,贾环看到崇康帝还有满朝文武一副不忍卒观的表情。
贾环忍不住解释道:“陛下,贴面礼是他们真真国朋友见面之后的一种礼节,就像我们拱手作揖一般。”
鸿胪寺官员幽幽地说道:“可是,真真国使者团成员,和我们第一次见面,也不曾行过贴面礼。”
贾环瞥了一眼那个官员,心道:大概是人家嫌你丑吧。
艾莉丝公主解释道:“我了解大夏国的文化,知道大夏人含蓄谦虚,并不喜欢我们这种热情奔放的礼节。”
“入乡随俗,所以我们来到大夏之后,不曾用过贴面礼。刚才见了贾三首,一见如故,这才行了我们国家的礼节。”
崇康帝将话题拉了回来:“贾爱卿,还是由你翻译一下真真国国书的内容吧。”
贾环说道:“是,陛下。”
“真真国国王,十分敬仰我们大夏文明。他希望两国能互通有无,商品相互流通,文化相互交流,两国能够建立更加深厚的友谊。”
“他们尤其喜欢东方的丝绸、茶叶、瓷器,他们愿意拿香料、黄金、琉璃、宝石等贵重物品来交换。”
“真真国希望大夏国能在沿海地区建立几个码头,专门用于两国之间通商。”
读完国书之后,贾环觉得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这个时代的商业,还局限于内陆运输。从西汉开始的丝绸之路,一直延续至今。
而陆路运输,其成本远大于海运。海运不但能够缩短运输时间,还大大减少了运输成本,可谓是双赢。
听完国书内容之后,崇康帝不由问道:“不知众爱卿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