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节 攻陷南京(1 / 1)

威龙中华 黑脸 3492 字 10个月前

叶琳娜优雅的迈着小步从马车上下来,她穿着一件翠绿色的长裙,领口开的很宽,两个润滑的双肩半**着,似乎衣服马上要从两边的臂膀上滑落一般,这样显得性感无比。

她这身长裙的颜色很活泼,头发整齐的盘着,又显得落落大方。

给她开车门的服务生看着她微微起伏若隐若现的双胸,竟然盯住那条幽深的沟愣愣的发起呆来。

周围很多人都盯着这位性感美丽的金发美女。

有的人离得远远的用手指指点点,有的人窃窃私语,还有的人撞上路边的行人还浑然不知。

叶琳娜拉了拉搭在手臂上的披肩,遮住**的肩膀。

她看了看眼前的茶楼,这里她已不止一次来过,她不明白为什么杜瓦要约在这个地方见面。

早上的时候她收到杜瓦派人送来的鲜花和请帖,原来她并不准备赴约,不过汉斯下午临时被李健叫去商量事情,自己一个人在房间里闲得无聊。

昨天晚上和杜瓦他们聊得很开心,杜瓦是一个风趣、帅气、博学的年轻人,叶琳娜对他很有好感。

并且她感觉杜瓦对她充满了爱慕,早上接到他的邀请更证实了她的猜测,所以她决定来这里赴约和杜瓦说明白,希望他能够早点放弃,顺便打发一个无聊的下午。

茶楼里杜瓦他们早就来到了,杜瓦坐在大厅中间很显眼的桌子旁边,忐忑不安又焦急的等待着,视线一刻没有离开过大门。

瑞利、欧文斯则躲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每个人用一张报纸鬼鬼祟祟的遮住自己的面容。

瑞利悄悄的对欧文斯说:“我说我们不来吧,你偏要来,看看,多没有意思,等了那么久人还没有来还要偷偷摸摸的,真是别扭。

我看也许她不会来了。”

欧文斯神秘的笑笑:“我们是来给杜瓦打气的,要沉住气,拿出我们做化学实验的耐心。

再说过几天我们就要离开广州去新研究所了,到时候可没这个时间啦。

你先看着,我先去一下洗手间。”

瑞利不耐烦地说:“你可快点啊,别让我一个人在这里等。”

欧文斯一边起身一边安慰地说:“知道啦,很快。”

就在欧文斯刚刚离开的时候,叶琳娜走了进来。

这间是一个英国商人开的英式茶楼,广州的外国人常来此聚会,这个时间有不少外国客人,叶琳娜走进来,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叶琳娜身上,杜瓦也看见了她,她朝着叶琳娜礼貌的挥挥手,叶琳娜笑盈盈的走到他身旁,杜瓦起身绅士的替叶琳娜搬动座位。

当杜瓦再次坐定的时候他发觉茶楼里投来无数羡慕的眼光,这让杜瓦倍感骄傲。

两个人坐下来后聊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叶琳娜直截了当的对杜瓦说:“请祝福我吧,汉斯向我求婚了,我也同意了,也许不久你就会接到我给你送去的请帖。”

这无异于当头一棒,杜瓦两眼无神,瞳孔放大,至少有一分钟没有说话。

还留在这里干什么呢?杜瓦自己对自己说。

于是他很礼貌的表示了祝贺,并抱歉的解释由于自己手头还有工作要先告辞。

叶琳娜点头应允,然后杜瓦灰溜溜的离开了茶楼。

瑞利和欧文斯不明白杜瓦为什么突然离开,也猜不出发生了什么,只能悄悄的跟随杜瓦一起离开。

叶琳娜看看时间还早,决定一个人再坐一会儿。

没有多久,有一个英国男人从楼上下来,径直走到叶琳娜旁边,拉了把椅子自说自话的坐了下来。

低头品茶的叶琳娜以为又是一个无礼好色的家伙要找他搭讪,抬起头对着他正要发火,可是当看清楚来人后她的脸色变得很难看。

那个英国人个子很高,相貌也很英俊,他坐下后笑嘻嘻的对叶琳娜说:“好久不见了,叶琳娜小姐。”

叶琳娜很光火,她尽量压低了声音说:“你来干什么?你不是答应我再也不来烦我了吗?”那个男人依然笑容满面,“哦!我嘛?我是特地来感谢叶琳娜小姐上次给我的珍贵的情报。”

叶琳娜感到快要控制不住自己了,“你给我滚!不要再在我面前出现。”

男人并不生气,他小心的从怀里拿出一个信封,轻轻放在桌子上面,用手推到叶琳娜面前。

“上次你告诉我们科学院的地址,作为感谢,我把这个送给你,这可是你一直想要得到的东西。”

叶琳娜的愤怒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随之而来的是恐惧,放在她面前的似乎是一把刺向她心脏的致命利刃。

“这是什么?我不要这东西。”

叶琳娜的声音在颤抖。

那个男人得意的笑着,“是你一直寻找的东西呀!你看了就知道。”

叶琳娜悲愤的回答:“我不要这个东西!你拿着它马上滚!”男人爽气的站起来,他敲敲信封,平静的说:“如果你不要的话,可以把它给扔了。

那么我就告辞了。”

说完这些他又径直走向大门,出门招了辆马车走了。

叶琳娜直瞪瞪的看着信封足足有半个小时,最后她颤抖抖的收起信封放入手袋,神情呆滞的走出茶楼。

她这样摇晃晃无目的的走在街上很引人注意,有几个游手好闲的家伙想乘机攒点便宜,走过来对着她说些污言秽语,见她没有任何的反抗,开始对她动手动脚,突然叶琳娜抬起头用一种恐怖的眼神瞪着他们,目光闪烁着逼人的寒气,那些家伙心惊胆寒的退后,然后四散逃去。

……南京前线,张威在完全控制了长江三角洲广大地域以后,南京外围的所有战略要地也尽被红军占领。

南京四围环山,这也正是南京成为长江上三大火炉的原因。

如今红军将这些大大小小的山头全数占领,在山头架设远程火炮,整日里对着南京城里城外的清军碉堡进行定点轰炸。

清军龟缩在工事里只有挨打的份,却没有还手的力量。

这正好可以用来锻炼炮手的射击水平,张威甚至让炮手们轮流的试射以提高他们的设计水准。

很快南京城外清军精心构造的工事被毁于一旦,驻守在城外的清军损失惨重,而红军的炮弹依然在他们头顶肆意爆炸。

最后清军不得不主动放弃城外的防御退入城池。

时机已然成熟,张威终于决心对南京城发动总攻。

他集中了超过300门重炮,在短时间内对南京城内外的防御工事进行了集中炮击。

炮击过后南京城的城墙大部分被夷为平地,清军守城士兵死伤惨重。

红军在炮火准备之后再次对南京城发起冲锋,战士们踏着破砖碎瓦,越过残桓断壁,几乎没有遇到任何的阻挡,从四面八方冲入南京。

首先冲入南京城的是印第安骑兵,他们身后跟着数万红军步兵。

这支印第安骑兵在江浙大战中屡建奇功,他们怪异的衣着、高超的骑术、恐怖的呐喊、凶猛的冲杀除了大规模的歼灭清军之外,更沉重打击了清军的士气。

还成为江浙老百姓茶余饭后议论的一个话题,有的人认为他们是天上派到凡间的天兵天将,刀枪不入,百战百胜。

不过攻入城以后,张威便命令胡安率领骑兵撤出战斗,接下来的巷战交给丘逢甲指挥的步兵。

在内城红军遇到了真正的抵抗,张威因为想比较完好的夺取南京,所以并未对内城进行大规模的火炮准备,清军得以在内城保存完好的实力。

内城的主要范围是皇宫,湘军老营便驻守在皇宫里。

而皇宫外围由鲍超、李典成、李元度等人率湘军精锐防守,鲍超任总指挥。

湘军在皇宫附近的街巷里构筑了多道街垒,在街面上布置障碍物,将几条街道串联构成迷宫一般,鲍超这样布局防守是和红军多次作战后,用鲜血作为代价总结出来的经验。

红军在武器装备上很占便宜,他们的火力比湘军猛,只有短兵相接才能消除双方在装备上的差距,充分发挥湘军近战肉搏能力强的优势。

当红军攻破外围街垒进入核心防御工事后,湘军终于和红军在狭窄的街巷里短兵相接了。

红军费力的敲掉外围的街垒,进入街巷内部和清军展开逐街逐屋的争夺。

当红军战士们小心的穿插在两面高墙的小巷里时,常常会有湘军突然涌处,不顾生死前赴后继的冲杀,红军战士用步枪射杀一批,又会有更多的湘军涌上来,这时背后也常常会扑上来成群的湘军,还有的湘军会埋伏在屋顶,当红军路过的时候他们会突然纵身一跃,跳入红军队伍里展开肉搏。

有刚入伍不久的红军战士面对这种惨烈的场面,不禁手脚发抖,枪都无法握紧。

鲍超先身士卒,他之所以这样布置防御,就是想扬长避短和红军近身作战。

如今他更是亲自带着身边的亲兵卫队来回的在街巷里搏杀,逐街抵抗,阻杀深巷中的红军。

事到如今他不再顾惜家乡子弟兵的生命,他想的只是鱼死网破。

明朝有人写诗描述过这样的情景。

“深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麻不闻声。”

这句诗词用在这里最合适不过。

这不是野战,更不是冲锋,高声呼喝没有一点用处,在这里唯有搏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当湘军踏着自己兄弟的尸体冲到红军战士身前的时候;当他们从房顶跳入敌群的时候;当他们出其不意的从背后突然杀出的时候,步枪彻底失去了威力,胡乱的开枪更容易射杀自己人,杀死自己身边的战友。

很多没有巷战经验的新兵在进入巷战之前没有装上刺刀,因为装上刺刀会使步枪变得长度太长不易操作。

这个时候他们为此付出了代价,这个代价就是自己的生命。

面对手拿大刀的清军即是纵有精良的武器却无法施展,在用步枪招架了两下之后,被骁勇的湘军活活砍杀。

幸好更多的人认真的执行了训练大纲上的要求,在进入巷战的时候把刺刀安装好了,不过即使这样他们在近身肉搏的时候武器上仍然很吃亏。

刺刀适合拼刺,却不适合砍杀,老道的湘军士兵往往在避过对方直刺之后,扬手一个劈砍。

动作虽然简单,但是相当有效。

红军战士直刺的动作都做得很标准,可是在直刺的时候身体的中心必然会向前,正是因为这样一般都不能及时躲闪迎面而来的砍杀,在胸部或肩部被砍中之后即使不死,也完全失去了战斗力。

被砍中头部的战士反而能够保命,因为他们都带着钢盔,不是削铁如泥的宝刀是伤不到他们的。

鲍超武艺高超,对此更是得心应手。

他总是能灵巧的躲过刺刀,侧身扬手劈砍,而且刀刀致命,刀刀落下都能避开红军战士头戴的钢盔砍中同一个部位,脖子。

深巷中没有人声,鲍超只是在简单的重复同一组动作,躲避,劈砍。

在他的面前不断的盛开出一朵又一朵鲜红的血花,被砍中大动脉的战士一声不吭的斜身倒下,从颈部瞬间射出大量的鲜血,血喷在墙上、地上、还有鲍超的脸上。

鲍超没有时间去擦拭脸上的鲜血,任由它们渐渐模糊自己的视线,眼中所看到的一切都被罩上一层薄薄的红色的纱幔。

他每杀一个人必然习惯的用舌头舔噬一下嘴角,那里被杀死的敌人的鲜血正从自己的额头不断的流下,滋润着自己嗜血的味觉,更勃发着自己的狂性。

鲜血使鲍超变得更狂暴,他忘我的搏杀着,每一次舔噬之后就会更疯狂,到了最后他已不能真实的感受周围的情况,似乎周围空无一切,唯有他一人在独舞。

疯狂经历极点之后,他突然发觉自己周围早已空无一人,满巷子里只有遍地的死尸,一秒钟之前失去理智还在疯狂砍杀的他浑身充满了力量,此时恢复了清醒,发觉砍杀的只是空气而已,顿时没有了力量。

高高举起的长刀无力的垂落,他仔细辨认,发觉身边全是头戴钢盔,手拿步枪的红军士兵,不远处也躺着不少自己的亲兵,那些是他亲如兄弟的部下,每个人都曾经随他征战多年,出生入死,虽然每次恶战下来总有损伤,但是总有顽强者活了下来,如今他们竟然全部阵亡。

意识到这一点,鲍超一个踉跄差点摔倒,他用刀撑着地拚力站住,这样一用力顿时感到浑身袭来巨大的疼痛,原来自己已浑身是伤。

身上的短褂早就被鲜血浸透,几处被刺刀划开,露出血肉模糊的伤口。

鲍超万念俱灰,自己的疯狂只不过是垂死的挣扎,大势已去。

又一队红军冲入这条被死尸堆满的小巷,带队首先冲进来的是担任这次巷战前锋的连长杨泗洪,虽然他已经是一名红军老兵了,见惯了血腥的场面,但是仍然被眼前的情形惊呆了,除了满地的尸体,还有四处泼洒的鲜血将这条长长的小巷完全染成了红色。

他似乎还能感觉到墙上的血还是热的。

远处巷子的中央有一名浑身是血的湘军士兵手握钢刀低着头站在那里。

“缴械不杀!”杨泗洪身后红军战士看见这么多战友倒在这里不由得怒火中烧。

慢慢的鲍超扭头和他们相视而望。

杨泗洪心痛得看着遍地凌乱倒地的尸体,这次巷战自己的连队至少牺牲了一半的战士。

他瞪大了眼睛希望看清楚对面仇人的面目。

对面射来两道凶狠的目光,杨泗洪勃然大怒,他举起手枪对着鲍超大声命令:“全体都有,给我打,为死去的弟兄报仇!”对面的鲍超也不示弱,他再次举起手中的刀,一声不吭的向杨泗洪他们猛扑过来。

杨泗洪举枪退后了一步,让更多的枪口伸了上来,枪声四起打破了小巷的寂静。

狂奔的鲍超胸前绽开许多血花,飞速向前的身体在巨大的惯性作用下向后倾斜,整个身体仿佛飞了起来,他不得不丢弃长刀,停下来靠着墙,并用满是鲜血的双手紧紧地抓住墙壁上的缝隙勉强使自己不致倒下。

他绝望了,他想大声的吼叫来倾散满腔悲哀,这是无奈的悲哀,这是冷兵器时代的悲哀,是落后的悲哀。

不管他如何拼死挣扎仍然看不到一丝的希望。

枪声再次响起,他轰然倒下。

已然是无声无息。

皇宫外围的巷战激烈的进行着,红军已经夺取了绝大部分的控制权,并且歼灭了大量的湘军,指挥战斗的湘军将领,鲍超、李典成、李元度等人相继战死。

但是红军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短短几小时的战斗阵亡了几千名战士。

丘逢甲又是着急又是心痛,杀红了眼的他命令直接向皇宫发动总攻。

张威制止的他的命令。

“把所有大炮都给我拉过来,叫人给里面送信,如果一个小时内不投降我就把皇宫移为平地。”

皇宫里面,曾国藩的寝室,哭声一片。

曾国藩在红军开始攻城的时候,在隆隆的炮声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临死前他双唇蠕动,一直在旁守候的刘松山走上前去把耳朵贴在他嘴旁仔细倾听。

“大厦将倾,大厦将倾,……”之后曾国藩再无气息。

雄才伟略的曾国藩抱憾终身的离去了,也许他很早就看透了乾坤,只是自己生不逢时,只是自己无法放弃忠君报国的信念。

南方发生的革命深深的震撼的华夏大地,也深深的震撼着曾国藩。

南方一个又一个的壮举,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让50多岁的曾国藩大开了眼界,他的心像年轻人一样汹涌澎湃。

再年轻20岁也许他会毫不犹豫的加入南方的行列,那样才会让自己畅快淋漓,才会让自己尽情施展。

可是现在,即使在死前的一刻他依然茫然彷徨,有的只是无奈。

国家落后弱小,政治腐败黑暗,外强凌辱欺侮。

而自己奋斗一生却看不到国家中兴的希望。

红军将最后通牒送入湘军大营,刘松山看着通牒的内容一声不吭。

湘军众将也都一声不吭。

他的侄子刘锦堂走上前去对叔叔说:“如今大势已去,我们不如投降红军。

省得受那混账朝廷的鸟气。”

刘松山和诸将官依然没有任何反应。

刘锦堂急得直跺脚,“叔叔你倒是说话呀,要不我们就豁出去了,赔了这条命不要和红军拼命,这也算是一条好汉!也对得住九泉之下的曾大帅。”

刘松山忽然想到曾国藩临终前的话,“大厦将倾。”

他理解曾国藩的意思。

“好吧,锦堂你去和红军交涉,我们投降。”

刘锦堂见叔叔终于松口心里开心,其实他早就有意劝叔叔弃暗投明投降红军,他认为将来的中国必然被红军取代,对红军的种种做法,特别是对洋人毫不示弱的态度他极为欣赏。

只是叔叔一直对曾国藩忠心耿耿,他也知道只要曾国藩一日不死叔叔是不会投降的,所以一直没有说出口。

如今天时地利俱有,刘松山果然应允了。

而下面湘军的将官,大多是一些低级将官,重要的将官多半已经战死,他们也知道反抗已经毫无意义,所以没有什么人出面反对。

刘锦堂马上出发,按照红军的要求举着白旗走出街垒,表示湘军同意无条件投降。

刘松山率领湘军老营投降,加上曾国藩的死讯,南京城里其他各处零星抵抗的清军也纷纷投降。

印第安勇士们来回在南京大街上驾马狂奔,嘴中不停的呼啸,以此来表达胜利的欢愉。

至此南京完全被红军攻陷,共有5万多清军投降。

张威及时地向李健汇报了一切。

李健回电表示祝贺,同时命令张威在南京厚葬曾国藩,湘军上下愿意戴孝的一律不能阻拦。

并且通电全国,公正评价曾国藩功过,虽然批评他逆历史潮流在政治和军事上与新政府对抗,但是也表彰他为中兴国家在科技文化、培养人才上做出的贡献,承诺曾国藩的家属将受到政府的保护和抚恤,家产不会被政府充公。

这份通电全国的檄文,对各地其他督抚既有震慑也有劝诱,更是新政府公正无私的表现。

特别是对曾国藩的厚葬,级别高贵。

张威亲自操办,湘军降军全体戴孝,对湘军将士来说是极大的安慰。

然而清政府那边慈禧竟然降旨历数曾国藩战败之罪,将投降的湘军定为大逆不道,刘松山更是被定为十恶不赦的反贼。

不管怎样,南京失陷,清军在江南再无能和红军抗衡的实力。

湘军全军覆灭震撼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西南各处红军适时的从防御转为进攻。

广西吴凌云、吴亚终兄弟和云南大理的白军义军顺利地签订协约,杜文秀率领汉、白、彝各族人民组成的10万义军正式加入红军,并协同红军一起收复云南和贵州。

广东的黄崇英率领本部人马和当地新兵进攻湖南,在韶关以北彻底的击溃湖南陆路提督都兴阿所统帅的清军,兵锋直指长沙。

江西的刘永福回到瑞金补充兵源准备再次进攻南昌。

一时间红军四面出击高奏凯歌,摧枯拉朽般的攻城略地,清军毫无还手之力。

遥远的太平洋西岸一样正在进行激烈的好无悬念的战争。

整个北美大陆一片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