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还我河山 第三十九章 下等人(1 / 1)

第六卷 还我河山 第三十九章 下等人

事情终于做完了,恢复更新,让各位书友久等了,多多包涵。

————————————

旭日冉冉升起,七彩斑澜的阳光自云层中透了出来,像一串串五颜六色的宝石一样洒向人间,我立于宫城的城墙上,感慨地望着脚下一个全新的燕京。

城中方圆数十里,原本漆黑破败的房屋,此时早已被一幢幢崭新的木房所替代。 小童嬉戏,大人劳作,纺布声也此起彼伏,百姓们全都沉浸在辞旧迎新的喜悦之中。

由于蒙军在河北之地的长期掠杀和高压统治,使得即使是燕京这种人口众多的地方也成为了地广人稀的地带,是以无论是建筑用房还是耕地,都大大超出了需求。

而在这到处都是森林的时代,建房所用的木材自然也不缺,于是燕京城中只要不是懒惰的,很快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块地和一套不小的房子。 虽然由于手艺的问题,这些房屋还是稍赚简陋,但可以想像,假以时日凭着百姓对自己小窝的悉心呵护和改造,燕京用不了多久就会恢复其往日的繁华了。

运河上的垃圾也被清理干净,原本没有片帆只影的水上,此时也已行驶着各种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自制船只,打鱼的、摆渡的、载人的、运货的,往来穿梭、数不胜数。

城外则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嫩绿,一条条用于灌溉地水渠纵横其中。 农夫们早已完成了田地里的春耕,此时正乐滋滋地在畦边望着稻苗的长势。

自从我的军队进驻燕京之后,他们的身份自然地就由先前的奴隶变成了现在的农民。 从奴隶到农民,不但是得到了自由,还得到了田地,得到了权力。 修建属于自己地家园,在自己的田地上劳作。 其积极性自是不可以之前同日而语了。 按他们地话说,这点辛苦又算得了什么?这比起以前做奴隶时朝不保夕、累死累活还吃不饱饭的日子。 这简直就是天堂了。

有瓦遮头,有食裹腹,百姓的要求就这么简单。 看着百姓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样子,我才知道百姓是多么容易满足,可就是这个再简单不过的要求,千百年来却没有几个年头是真正有过的。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兴,则大兴土木,很快就会有苛政、重税、强占土地等强压在百姓身上。 亡,则兵祸连连,首当其冲的也同样是穷苦百姓。 而此时他们所得到地幸福,或许也只是漫漫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短暂的春天而已。

“大人。 ”

正当我沉浸在对百姓的怜悯之情中时,一个声音将我拉了回来。

“哦。 原来是徐大人。 ”

当我回过头时,却意外地发现是出外助义军对付驱口军的徐格。 数月不见,徐格脸上却多了几分风霜,皱纹也加深了许多,这让我心中不禁对这位老人有了几分歉疚。

“不太顺利吧!”我拍了拍徐格的肩膀道:“有劳军师了。 ”

“不敢。 ”徐格受庞若惊地拱手弯腰道:“为大人分忧,这本是属下分内之事。 不过此行倒确如大人所言,并非一帆风顺。 ”

“哦,说来听听?”闻言我不由疑惑地问道:“难道还有驱口军连忠顺军也无法对付不成?”

“并非如此。 ”徐格摇头道:“忠顺军所到之处,无不摧枯拉朽,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大半河北。 难的,却是义军。 ”

“嗯?”闻言我不由皱了皱眉头,奇道:“忠顺军此去是助其对付驱口军,并非收编义军,何以还会成为徐大人的难题?”

“出于对大人地害怕之心。 ”徐格摇头叹道。

“害怕?”闻言我不由更加疑惑。

“正是。 ”徐格点头道:“大人一路将蒙古鞑子驱逐出中原,可说是居功至伟。 百姓中凡知道此事的。 都毫无例外的认为义军效力于大人是理所当然之事。 是以……”

“是以有些心怀不轨的义军便封锁消息,不让百姓知道真相?”闻言我不由微怒。

“倘若只是如此。 尚且还可忍受。 ”见我发怒,徐格眼里不由现出了几分喜色。

“有些义军的卑劣行径却是让属下忍无可忍。 ”徐格接着说道:“比若汾州(今山西汾阳)姚武,太原伍平,二人分明是抢了大人的功劳,对百姓说蒙军是在其二人地合击之下远逸塞外的。 耀州杜达成则更是荒谬,为了达到百姓仇视大人的目的,其竟然将大人说成是凶残赛蒙军之徒,耀州百姓竟无一敢与我等交谈,我军前去剿灭驱口军,杜达成不但不助战,反欲烧我等粮草,好在李统领发现得早,否则……”

“够了。 ”我越听心中越不是滋味,都说“兄弟嬉于墙而御于外”,可在这蒙古人刚被赶出长城大局未稳之际,墙内却又开始内斗了。

封锁消息,这对于这没有电视没有广播的时代来说并不是太难,即便是像临安那么大的城市,似贾似道那样欺上瞒下的行为也是层出不穷,是以杜达成他们为了一已私利要做到这些,倒也不是不可能。

此举害我名声事小,害百姓事大。 他们分明就是想趁这乱世割据一方,百姓才脱离了被蒙古鞑子欺压的苦海,却又要落入他们所设计的战祸之中。

“忠顺军到达这些地方之时,可曾与百姓说过真相?”随后我心中又起了一丝疑惑,此次徐格与李程所领的忠顺军也不在少数,以他们对我地崇敬,哪里还会容得那些宵小如此说我。

“他们根本就不与我等入城。 ”徐格苦笑着说道:“我等一至城外,他们便如临大敌般地严阵以待。 我等与城外地百姓交谈后,才知道了这些情况,而当告知其真相之时,大多百姓却是不信,或者也可说是不屑。 ”

“不屑?这却又是为何?”

“蒙人留下的规矩。 ”徐格叹道:“蒙古人为一等,色目人为二等,汉人为三等,而我们,则为四等。 是以在他们地眼中,我等均为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