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和江惜然都没有骑过马,刘腾也只有过骑驴的经验,现在建康王让他们一同跟着骑兵走,这着实让他觉得有点尴尬。
“谢王爷,学生不会骑马……我们还是到前面的驿站雇辆车吧。”
刘林说。
建康王见刘林面露难色,看来这个文弱书生确实不会骑马,“那好吧,你就到前面去雇车。”
“恭送王爷!”刘林立于路侧向正要离去的建康王道别,刘林突然想到了驿站后马厩中那些潜伏的弩弓手,那些弩手会不会是为了刺杀王爷的?“王爷稍待……学生有话要告诉您!”刘林在建康王走出十几步后,连忙跑上前追上了他。
建康王的坐骑马停了下来,回头道:“长云还有什么事?”刘林本不想把驿站的事告诉建康王,可建康王待他以诚,在盗贼追击的事上,也帮了他们一个大忙,出于感恩,刘林认为自己有必要提醒一下他,可他不敢说出那里潜伏了弩箭手。
“王爷一路小心!”刘林点到为止,他不能再说过多,他当然知道自己说出能看到那驿站之后马厩里有潜伏的弩手。
这是什么概念,这是几乎不可以实现的,传说中的千里眼?拉倒吧,真要让别人知道有这样的人存在,刘林还想过的安生吗?建康王李凌觉得刘林不可能追上他就是为了说一句一路小心,难道有什么其它的含义?建康王坐不习惯马车,一辈子都是在马背上征战过来,他是一个一直坚持出门不坐车的王爷。
这次带着百人亲卫队进京,是奉了当今皇帝的召见,他这样镇守一方的大将军,无诏是不得回京的。
皇帝李承业与已故皇后公孙羽燕自小青梅竹马,感情深厚。
李承业与公孙羽燕大婚的时候,李承业曾经发誓无庶出之子女。
他遵守了自己的诺言,与公孙皇后生有三子一女,其它嫔妃无一有出。
公孙后是个极其严谨细致的女人,对李承业的生活起居都亲自过问,李承业生性懦弱,对于朝政的处理多有公孙后的功劳。
对外有建康王李凌坐阵建康,把守着与渤海国的东部边境,他是大唐的安定和平的保证。
公孙皇后去世后,李承业五年来一直没有立后之心,可生活没有了严谨的公孙后把持,渐渐地放纵起来。
宠信了几位年轻绝色的美人,夜夜欢娱。
李承业曾尝尝自夸,朕晚景有淑、贞二妃相伴其乐融融,真想长生不老!李承业的老身板哪能经得起这样折腾,几年下来他的身体是一日不如一日。
疾病缠身时,方才悔悟,悔不该不听公孙后临死前的嘱托。
公孙后临死前曾经请求皇帝,节俭、善待忠臣、不滥杀、远小人,另外公孙后还请求皇帝要立嫡长子为继,而不可让几个儿子手足相残。
这一次皇帝召李凌入京,估计就是要为大唐国立储之事,李承业已经感觉到了自己的日子不多了。
几个皇子中,李凌最喜爱的是湖州王李阳,他今年才二十岁,李阳自幼便有着强国之梦,一心要让大唐国完成南北统一。
可似乎皇帝喜欢的孩子并不是他,而是皇长子李锐。
而李锐让皇帝宠爱的原因只有一样,他三十二岁,至今只有一位王妃。
而皇次子李定除了王妃,还有六名良娣,十几个孺子。
就连二十岁的李阳也除了正室王妃之外,也娶了一名良娣。
老皇帝在自己身体日渐衰弱的时候,突然将已故公孙皇后的嘱托当成了圣典,她说的都是对的。
立储立嫡长子这样不会让几个皇儿手足相残,李锐节俭且感情专一,也只有这样的儿子能够得到老皇帝的信任,把江山交付与他才能放心。
李凌一直也有着一个强国梦,多年前江山初定,南唐灭长江以南其它六国而统一半壁江山,李凌可是立下了无数的汗马功劳。
而后,先帝将大位传给了嫡长子李承业,李凌没有半点怨言,他的心中只是一个强国的梦想,并不是去争取皇帝的权力。
皇帝也非常的信任他,放心的让他把守大唐的北大门建康府数十年。
“王爷,前面驿站,要不要休息一下再走?”亲卫队副统领杨义禀报。
建康王李凌因为刘林刚才途中所言,远远的扫了一眼那驿站,驿站外面草蓬下茶水桌边,三三两两的坐着几个人。
虽然看起来一切都很平静,可建康王还是多了一个心眼,老三和老四在广州和成都都不是那样安份,总想插手进来管管立储的事,他们两竟然同心要保荐的皇子是李锐。
建康王认为,刚从平江城出来不久,为了安全,这中途还是不要停歇的好。
李锐就是一个只懂得歌舞升平的窝囊废,除了表面上节俭、感情专一,在治国治军方面,李锐简直就是个废物。
李凌不能肯定三弟蜀王李湟和四弟岭南王李淳两人支持李锐为储君,有没有别的企图。
李凌沉着脸对亲卫队副统领杨义说:“不停留,全速前进,杨义注意警戒。”
副统领杨义的眼神似乎闪过一丝轻松和一丝失望的复杂神色,那样的表情一闪即逝。
建康王的队伍没有停留,两列骑兵将建康王围在中央全速穿过驿站前的官道。
亲卫队统领孙思雷位于建康王左,副统领杨义居于右,三人并驾齐驱。
突然,杨义的马似乎受到了惊吓,高抬前蹄,嘶鸣着突然向官道一侧草地上奔去。
就在杨义离开空出一个空位的时候,数声清脆的弓弦声响起,四枚如流星般的弩箭射向了建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