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完赵相,孟蝶又高调的在市集转了一圈,载了一车水果回到小院,与影比划了一阵拳脚后,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写写画画直到深夜。
次日,孟蝶又好好装扮一番,来到邯郸城最大的酒肆,这个酒肆犹如现代的会馆,并非纯粹的饮酒之地,在这里,每隔五日都会举行聚会,属于布衣文人的聚会,邯郸城的布衣贤士们,都会来这里畅谈国家大事,评论各国之政,争辩各家所长,此聚会虽不是官办,不比齐国的稷下学宫,然在邯郸城还是有不小的影响,一些权贵之人,也会来到这里聆听,若是那位布衣所言引起权贵的欣赏,那么这位布衣就有可能成其门客,在孟蝶看来,这里倒像是人才文流市场,然而也说明当时言论是十分自由的,所谓百家争鸣就是如此。
二楼雅厅布了数十张席位,布衣们三三俩俩聚坐在一起,低声交谈,一妙龄少女抚着琴,优扬的乐声从指尖流出,绕梁不绝,厅内布置优雅古朴,清香萦绕。
孟蝶选了靠后的位置坐下,她来得晚了,因而并没引起众人的注意。
只见一老者,约七十多岁,穿一件灰色的深衣,佝偻着身子,慢慢的走上前排,厅里顿时安静下来,老者说话的声音有些颤抖,
“诸位君子,如今赵国得以解围,吾国国君年少有为,今日谈论之题为执政,诸君可畅说欲言。”
言完,老者又颤抖着身子走回到自己的席位上。
众人开始嗡嗡而语,孟蝶抿了一口酒,嘴角含笑,仔细的聆听着,片刻,一贤士站了起来,朝着众人揖手行礼后,开始进言,
“此番吾国得以解围,乃因韩国相助,某以为,与韩国长期联盟乃国策也。”
“听闻魏王即将入赵,想必有联盟之心,魏韩赵本为一家,三国联盟,一家有危,两家相助,此乃国策也。”
“否!魏国如今沦为秦国的附庸,若与魏结盟,岂不以秦为首?”
“然,然,秦西陲之国,欲攻中原,乃赵之敌也。”
“燕乃赵之邻邦,应与之相盟为善。”
“否,否,齐乃中原大国,应与齐相盟。”
……
纵所纷云,都在议论赵国应与谁相盟,却无一人言起赵国的自身发展,孟蝶微微有些失望,如此被动的求存,只能保一时之安,却不保永世太平。
孟蝶端起酒樽,潇洒一口而饮,理了理长袖,然后缓缓的站了起来,
“诸位!”
她的声音清彻透亮,在一阵嗡嗡的争论中,犹如注了一股清泉,跳动着一份勃勃的生机。
众人闻声寻来,见一位白面小儿,粉雕玉琢的面孔,清爽儒雅的气质,一身华服,嘴角含量着笑,如青竹挺拔而立,
“此为何人?如此面生?俊俏如斯。”
“不似布衣中人。”
……
众人有了小小的议论,这时,只听孟蝶言道,
“某有一凝,不解,请众君教我。”
孟蝶礼仪有佳,态度恭敬,不卑不亢,朝着各位一一揖手,众人都是文雅君子,自是以礼相待,
“君子有何凝问,且说无防。”
得到应答,孟蝶这才缓缓开口,
“适才听诸君所言,赵或与韩盟,与魏盟,与燕盟,某思之,天下诸国,皆不能独立而存,结盟皆为上策,然,诸国各怀私心,把赵之安危放于盟国之上,可行否?今日结韩,明日结魏,他日结燕,岂能保证诸国不攻之?赵与韩为姻亲,然五国仍相攻,是为何意?”
孟蝶言完,众人都点头沉思,其中一贤言道,
“五国相攻,因赵与韩盟,也不敢轻易动兵,此乃结盟之善也。”
“然。”孟蝶高声应道,“与他国结盟,能保一时之安,乃国策之一,然,邦交固然重要,其根本还须赵国自身强大,赵国强大了,谁能相欺?”
“然,然,”
众人附合,其中一贤又问,
“此理皆知,然赵欲强大,应执何政?以君所言,结盟只为国策之一,
想必君子己有策乎?”
孟蝶听言,洒然一笑,“吾等皆为布衣,赵之政有国君众臣,某心中之策,仅与众君讨论。”
“然,然。”
这本是自由言论的时代,不治而议论是这个时代的特点。
孟蝶又道,
“管仲新法,齐恒公称霸,商鞅新法,秦一西陲小国,也敢窥视中原,赵欲强大,须变法。”
变法?众人交头接耳,这个词对他们来讲,太过新鲜。
“变法?何为变法?如何变之?”
“废旧制,施新政。”
“何为旧制,何为新政?”
“适应当今形式之制皆为新政,阻碍当今形式之制皆为旧制,民以食为天,重农耕,应于首位,其次,励军功,除世袭,再次,修法律,明法令。”
短短几句,众人惊讶不己,特别是励军功,除世袭一项,让众多布衣血液沸腾起来,他们纷纷看向孟蝶,这个儒雅的少年,
“这可是仿商君之法?”
“然!”
众人又嗡嗡讨论,而其中,为数不多的法家人更为积极,孟蝶的言论正代表了他们的主张。
其中一老者来到孟蝶面前,朝她揖手道,
“敢问君子如何称呼?”
“孟蝶。”孟蝶还礼敬言,
“孟君可是出策,解赵危之人?”
“然!”
众人大为惊讶,想不到出谋于赵相解五国之围的谋士竟是面前的少年君子?
只听孟蝶又道,
“某此番来此,因闻各君之贤,某之言愿与诸君论之。”言完,朝着众人施礼,众人纷纷以礼相还。
接下来,众人议论的话题纷纷落在了新政之上,大家争得面红耳赤,争论之声起伏跌宕。
此刻,孟蝶却极少说话了,点燃了这把火,她却退于了身后。
这场讨论一直持续到下午,方才解散,解散之际,众人纷纷来与孟蝶告辞,她受到了他们的尊重,不仅仅因为她的言论,也因为她谦谦君子之风,更因她的智谋,在他们心中,她己是赵国的功臣。
次日,孟蝶又在邯郸街道上闲逛,路过一些空旷之地,都是众贤喜爱集聚的地方,听见众人都在谈论新政之事,甚至把秦国的变法也拿来讨论,有赞同也有反对。
众贤谈论的焦点也围绕到了孟蝶身上,大赞其才能,甚至还有人认为国君的赏赐太少了,应该给她封食邑,设宗庙,入朝堂为官。
孟蝶成为邯郸布衣文人谈论的焦点,其实是她收买市井之人,大力宣扬自己的才能,代郡退胡兵,韩宫平内乱,赵国解五围,如今又宣扬仿秦施新法,她己成为邯郸城百姓谈论的对像,加之,孟君长相俊美,风流潇洒,又成为众多少女心仪的对像,每次上街,车后准会有女子跟随,一路相伴。
想不到回到邯郸仅数日,她就把自己的名字挂在了城内那些布衣贤士的口中。
这一日,孟蝶因与几侠客饮酒,回馆时天色己暗,然而等待她的是寺人焦急的神色。
食客所居的士馆虽在赵宫内,但又与赵宫有一墙之隔,被分割了出来,做为一个特殊的而又独立的群体。
寺人己侯了一个时辰,宣国君的旨意,让孟君立即于偏殿侯见,孟蝶这才忆起自与赵雍回宫,两人己有十日未见。
十日来,她一直忙着自己的事,真的还把他给忘了。
心里有些愧疚,又有些担忧,这几日来自己的所作所为,想必他己有所知,他会是如何态度?
一路上有些心慌,跟着寺人来到赵雍偏殿,又被告之,君上在寝殿相侯,孟蝶又急急的来到他的寝殿外,瞧着室内灯火辉煌,踌躇片刻,小心翼翼的于房门喊话,
“下臣孟蝶求见君上。”
“进来。”赵雍淡淡的声音传来,听不出喜怒。
孟蝶弓身而入,正遇上楼园与仇夜出来,几目相对,那两人都不约而同的清了清嗓子,一言不语从她身边擦过。
瞧着他们的背影,孟蝶皱起了眉头。
赵雍的寝殿很大,分外屋与内屋,由数扇屏风,数重帷幔相隔,内屋就是睡觉的地方,外屋设有几案,木榻,书架,香炉,倒像是一个书房,还有一侧屋,就是浴室。
当孟蝶进来时,赵雍正跪坐在几案旁,看一份帛书,他着了一件白色的随袍,长发未束,披散在肩上,看上去有几分慵懒的疲倦。
孟蝶在他不远处行了礼,跪坐了下来,因有寺人在场,她不敢瞧他。
赵雍也未向她瞧来,仍旧淡淡的语气,对着屋内的寺人吩咐道,
“今晚寡人要与孟君秉烛夜谈,未经宣召,任何人不得入内。”
“诺!”众人含胸而退。
孟蝶一听秉烛夜谈四字,自是心跳如鼓,脸颊染上了红晕,她急急的低下头,害怕众奴看出她的异常。
待众奴退出,并带上了房门,赵雍的声音来了个180度的转弯,他重重一哼,
“还不过来?”
孟蝶先是一愣,随后嘟了嘟嘴,他生气了,可她不怕他。
她慢慢的挪着步子,来到他的身旁,脸上突然堆满了灿烂的笑容,刚刚吐出一个“夫”字,就立马被赵雍拉入了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