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艾陵之战(1 / 1)

纨绔霸王闯春秋 天豪 1031 字 10个月前

当展如退回姬凌云身旁的时候,姬凌云已经摆到了阵形。展如的任务不但是诱敌,最重要的就是拖延时间,为姬凌云先撤的部队争取整顿的时间。

看着吴兵那整齐的阵形,展如松了口气,来到姬凌云身旁。

姬凌云胜券在握,显得非常高兴,令展如部归队,静后对方的到来。

不一刻,稀稀拉拉的马蹄声响起,随即就有一队战车出现在姬凌云的眼前,战车队因为长时间的追赶已经没有了阵形可言,歪歪斜斜。

战车后一队队的剑兵、戈兵也渐渐赶上,同样除了少许部队还保持着一定阵形外,大多都已经脱离了自己的位子。

随着距离越来越近,突然,对方一阵骚乱,行驶在最前头的那辆战车急忙调头。

展如见此笑道:“看来他们也已经发现中计,准备撤退了。”

姬凌云留神看了一会后,亦笑道:“这样若还看不出,对方反应也未免太迟钝了。”顿了顿又道,“即便现在反应过来,还是迟了一些。”

说完,拔出湛卢剑高声喝道:“大吴必胜,杀……”

两百乘战车呼啸而出,战车后的步卒亦放声大喊,迈步前冲。

大战终告拉开了序幕。

箭矢交飞,杀声震天,姬凌云所乘的四马战车毫不留情的冲入了兵丛中去。

还未动手,便有二十余人死于战车之下。

姬凌云暗道:“这战车虽不灵活,但冲击力却是无与伦比,纵然是重骑兵亦没有这惊人的力量。”

姬凌云追上一乘战车随手一剑砍翻了对方的御手。

战车的御手和战士因不用步行,均戴重盔穿坚甲,不怕一般箭矢,长戈,但姬凌云手中的湛卢剑视镔铁如无物,御手的坚甲自无法抵挡。

失去了御手的战车胡乱的冲窜,连撞了数十人方才倒地。

这时,齐兵的前方出现了百乘战车,左翼、右翼也出现了吴国的士兵。

被包围的齐兵顿时成了笼中之鸟、瓮中之鳖,任人宰割。

齐兵将士纷纷倒地,惨状令人不忍卒睹,姬凌云也只能在心里暗叹,但又无可奈何。在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妇人之仁只会害人害己。

战斗持续一个时辰,齐上军二万五千士卒几乎全军覆没。

展如看着一地的残肢断臂,道:“若论兵将质素与训练,齐军未必逊色于我,但我军却能在同等实力的情况下,歼灭对方,从而获得胜利,全赖王子出色的谋略。”

姬凌云笑骂道:“你这小子什么时候学会伯嚭那奉迎拍马之道。”

展如摇头道:“末将是实事求是,二十多年前,我在孙武将军麾下效命,其第一次上阵亦同王子一样,从容不迫,智计百出。”

众人说笑了一会后,姬凌云这才想起正事,忙让人去中军报喜。

***

这次破吴,夫差大胆的摆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阵势,他让上、下、右三军分开而战,自己领中军为列于吴三军阵后为预备队。

时战术极少,阵战交锋,通常是一拥而上,架设预备队之战术千百年来仅有两三次而已,而夫差却大胆的沿用了这一战术,非但如此,还让自己最有实力的中军为预备队,此战法可谓古往今来头一遭。

夫差站在西面一处较高的丘陵向战场俯视,上军的战斗已开始了一个多时辰,但情况殊不乐观。

胥门巢的两万上军遇上的是齐国上将军国书所率领的五万中军,实力悬殊,而国书又是智勇之将,上军以岌岌可危。

鲁国大将州仇同越国大将诸稽郢并未被吴王派上前线,而是随吴王一起在中军观阵。

州仇见吴上军将要落败,忍不住出声道:“吴王上军兵力不足,是否需要增援?”

夫差淡笑道:“还不是时候,时候一到,自会让你出战。”

顿了顿,看向诸稽郢,道:“你观吴兵强勇,越兵如何?”

诸稽郢低头道:“吴兵之强,天下莫当。弱越怎比。”

夫差哈哈大笑,看向下军。

下军王子姑曹作战依旧神勇异常,以两万吴兵对上宗楼率领的两万五千下军发动着潮水般的猛攻。

虽敌多我寡,但姑曹依旧占据上风,手上重剑下毙命之敌少说也有上百。

这时,令兵来报:“吴王,右军王子凌云以全歼敌上军,大将高无邳被施猛斩杀。”

“好!”夫差兴奋的高声大叫,他本意是让姬凌云牵制齐上军,却万万想不到首次出阵的姬凌云竟然在短短的一个半时辰内就将齐上军全数歼灭。

夫差大叫道:“天助我大吴,此战必胜……来人,传令给我王儿,让他分兵两队火速绕至齐军之后,攻打齐国中军、下军。”

随后又道:“传令给胥门巢,让他支持住,不然寡人要他的脑袋。”

命令传下,夫差神色肃穆的看着战场,下军以是无恙,只要上军能够坚持,此战以无任何悬念。

一个时辰后。

胥门巢已经浑身浴血,但视荣耀为生命的他,在没有得到夫差的允许以前,决不会后退一步。

当胥门巢艰难的将齐国中军抵挡住的时后,姬凌云带施猛以及一万吴兵飞杀而出,如虎入羊群般冲入了齐国最具实力的中军。

同时展如亦领七千吴兵杀入了齐国下军。

出其不意,齐国上下完全料想不到吴军会出现在他们的身后,阵形大乱。

夫差大笑,让州仇、诸稽郢率两万越鲁联军杀奔齐下军,自己亲自挥矛领中军杀向齐国已经混乱的中军。

胜负以定。

正如记载一般,夫差率领吴兵在艾陵侵吞了齐国十万甲兵,史称“艾陵之战”。

此战使吴国威震天下,最大的功臣姬凌云亦名扬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