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敲诈,勒索,利益至上(1 / 1)

核武皇帝 浪子刀 3183 字 9个月前

宋彪皇帝显然不愿意同温斯顿.丘吉尔首相会晤,但在这个世界上,也有很多事情是他都无法选择的。在他飞回北京之时,丘吉尔首相已经同顾维钧首相、蒋方震总参谋长陆续举行过会晤。

讨价还价的部分,那是他们三人之间的工作,宋彪皇帝最终的职权只是拍板三人的谈判结果。

所以在回到中央宫的这天晚上,宋彪皇帝在同家人用过晚膳,特别抽出时间同自己的长子裕华皇储就中英目前的局势交谈一番后,立刻就让顾维钧和蒋方震两个人到他的御书房觐见,听取首相和总参谋长的汇报。

顾维钧和蒋方震准备的都很充分,两人很快陆续抵达中央宫,在御书房觐见皇帝。

宋彪皇帝这一次还是很特别的,将裕华皇储留在身边一起参与此事的讨论,在顾维钧的记忆中,这应该是第一次,但他并不觉得有任何可惊讶之处,毕竟随着皇帝年老体衰,裕华皇储在中央内阁、军部、国会长期工作所积累的经验日渐丰富,这是迟早都会到来的时刻。

也许在他顾维钧任上不会见到,但总有一天,皇帝会退居幕后,让裕华皇储更多的作为华皇继承人的身份代替父皇听证,甚至有一天,皇帝会成为真正的太上皇。

顾维钧和蒋方震其实很高兴看见这一天的到来,在裕华皇储从中央帝大政法系硕士毕业后,进入中央机构开始长达十五年的学习之路上,他们都陆续担任过导师这样的职责,看着裕华皇储日渐成熟稳健,以及那种公认的“厚德载物”之评价,顾蒋二人此时心中确实都是一样的为皇统的这种顺利的逐步承继而高兴。

这是真正的好事。

他们这两位在皇帝身边效力三十余载之重臣,多年培养了很深厚的默契,此时相互看一眼,都颇觉得咱们老哥俩今天晚上要喝一杯庆祝一番啊。

宋彪皇帝对这个事情的感觉倒是很一般,不以为然,因为他一直是按部就班的处理此事,其他人倒是不敢说话,只能看他每一步的安排。

裕华皇储同样不是很激动,实际上还很紧张,也特别的谨慎,站在一旁低首不语,他所面临的竞争不像前朝满清皇子之间那么激烈,从他一出生,他作为皇储的这个身份就已经定下来一大半,他之所以紧张,那是因为他身边这位父皇确实是一个很可怕的人。

纵观中国三千年的帝统传承,像他父皇这样的皇帝屈指可数,除了秦皇汉武和唐太宗,其他真的很难比拟,像明太祖没有开疆辟土之功,还是要差一截。

帝国之皇帝,中华之皇帝,评价高低还是要看开疆辟土之功,不管你在其他方面做的怎么样,只要你丢了领土,那就只能算是二流,甚至是三流之列啊。

汉高祖立国之初,固然是受制于匈奴,可他忍辱负重,能让曾孙找到机会击败匈奴,收复失地,那也算是有远见的皇帝,有几位太祖真的就不行了。

裕华皇储站在这样的父皇身边听政,其心情也确实是能用如履薄冰来形容。

御书房里的这四个人,每个人的心情都不一样,宋彪皇帝最关注的当然是丘吉尔同顾维钧的谈判结果,因为他明天必须接见丘吉尔首相,要给对方一个明确的答复。

当然,宋彪皇帝在回到北京之前已经知道了英国方面的要求,英国人的要求也非常简单,就是要求中国立刻参展,因为英国已经撑不住了。

至于英国是否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这也不是丘吉尔首相嘴一张,中国就会相信,这还需要中国自己的情报机构去推测。

在顾维钧和蒋方震坐下来之后,宋彪皇帝就同顾维钧问道:“你认为丘吉尔的话有多大的可信度?”

顾维钧稍加思量,答道:“回禀陛下,我以为他的话可信度不大,但是英国确实撑不住太久,他有一句话是正确的,那就是英国并不是为了英国自己再和德国作战,英国是为了其他所有国家,如果中美不参战,也不能给予更多的无偿援助,英国宁可丢失尊严,也会和德国谈妥停战协议,正如他自己所说,大英帝国已经不是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了,面对一个已经占据了苏法和整个东欧的德国,英国是扛不住的。”

宋彪皇帝也承认,道:“殖民地危机和英镑危机在过去两年间对英国的损伤是很厉害的,如果英国要继续打下去,它还是能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获得很多支援,中美也会继续给予更多的支援,关键是它自己会放弃这种战斗。如果英国和德国达成协议,双方暂时停战,德国不会继续进攻英国和英国殖民地,特别是英国在非洲还保留的那些殖民地,四五年后,德国正式消化了法国及法国的殖民地,加上原有苏占区和东欧的资源、工业体系,德国还是会继续对英国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直到将整个英国的非洲殖民地都控制在德国之下,我想,丘吉尔首相是很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英国会单方面同德国停战的可能性极低。当今世界除了德国之外还有三个最强大的国家,分别是中美英,在这三个国家,德国和美国的冲突性是最低的,和美国打海军大战,那绝非德国所擅长的。如果德国想要和中国开战,占领整个中西亚,夺走中国的苏占区和北方地区,那它还需要准备很多年,所以,对德国的扩张主义来说,它最佳的开拓方面就是曾经辉煌,但是在整体实力上已经大不如前,也是世界三强中最弱一环的大英帝国。以德国现在的工业资源,只要它在所有的造船厂一起生产航空母舰和其他舰船,三年时间就能拥有和英国进行海洋决战的实力,五年时间就足以让它轻松拥有消灭英国海军的实力。”

说到这里,宋彪皇帝稍微停顿了一段时间,最后总结道:“所以,英国一定会打到底,这么简单的道理,英国还是懂的,丘吉尔首相更是非常懂的人。关起门来说,我们是肯定要参战的,因为美国会算这个帐,现在德国威胁最大的对手是英国,其次是中国,最后才是他们美国。我们有一句俗语说的好,皇帝都不急,太监急什么?美国是犯不着参战的,天塌下来也有我们中国顶着。”

蒋方震点头同意,这也是他们中央国防委员会几个高层之间的共识,中德之战是迟早要打,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什么时候开战,以哪个合适的理由开战。

他同宋彪皇帝说道:“我倒以为这场战是晚打不如早打,虽然最终还是要靠特殊的手段结束战争,但在此之前,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合适的战争手段,乘机扩大在非洲和东欧的控制力。”

宋彪皇帝默默点头,同顾维钧、蒋方震问道:“你们目前是什么态度?”

顾维钧沉默不语。

蒋方震则道:“彻底解决巴布亚和缅甸问题,以及印度洋上的部分岛屿出售给我国,特别是缅甸问题,如果没有缅甸,我军海军要绕很远才能取得充裕的补给。一旦解决缅甸问题,我们在缅甸建立海军基地,即可直接从昆缅铁路进行大规模的海军补给。”

宋彪问道:“谈过了吗?”

蒋方震道:“暂时还没有谈,我们目前的公开态度还是否决参战,维持原有的约定条件,除非德国进攻西班牙和瑞典,以及严重威胁我国的海洋通行权利,否则我国不会考虑对德宣战。”

宋彪点头认可了这个谈判原则,还是要将价码抬高,逼迫英国接受更高的条件,宁可在国际政治中显得短视和蠢一点,也要实际的拿到更多利益。

在慎重的权衡一番后,宋彪皇帝同蒋方震道:“我会谨慎的继续表达帝国维护在世界利益的决心,但不会轻易松口答应英国宣战。退一万步说,即使英国退出战争,我们也还是有办法解决问题的,这意味着我们有足够的谈判资本。当然,如果我们最终没有同英国达成一致满意的新协议,我们还是应该给予英国更多的实际资源,国会可以推动新的租借法案,允许我们将剩余的军事物资租借给英国,支持英国作战。”

蒋方震同顾维钧一起答应下来。

三个人的观点基本一致,参战是迟早的事,关键是要利益最大化,从财政上考虑呢,顾维钧相对希望晚宣战,而蒋方震则担心德国的核武器计划成功,希望早参战,早点解决问题。

蒋方震考虑的因素更多一些,因为德国和美国都在进行核武器的研制工作,德国推进的速度更快,拿出来的国家资源也更多,德国现在有苏占区这么庞大支撑,再加上法国、捷克、挪威、丹麦、比利时、荷兰这些欧洲占领国,它要搞出核武器很可能就是这么两三年的事情。

三人就这个问题前后讨论了近两个小时,将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分析一番,最终觉得最佳的宣战时期应该是明年的9月份之前,再晚的话,德国的陆军规模和整体实力会通过整个欧洲的整合而达到一个非常恐怖的级别。

总的来说,越早宣战越好。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明天同丘吉尔首相的谈判则是另外一回事。

这天晚上的秘谈之后,顾维钧深夜返回首相府,对皇帝明日下午接见丘吉尔首相的事情做了一些新的安排。

次日下午,宋彪皇帝就在中央宫的国宾厅接见丘吉尔首相,为了不让德国生疑,此次的会晤安排在礼节上并不是很隆重,基本和正常的首相来访也差不多,甚至连会谈时间都只安排了一个小时,原则上,双方也不会发表任何联合声明或公告。

就像顾维钧首相拜见英国国王一样,看起来只是一个礼节性的问题。

这实际上是宋彪皇帝第一次同丘吉尔首相会晤,宋彪皇帝还拿丘吉尔首相做了个小实验,将裕华皇储也一起介绍给丘吉尔首相,开始逐渐的将自己的继承人推向世界政治舞台。

当着裕华皇储的面,宋彪皇帝充分展现了自己对大英帝国的同情,以及对国际政治的短视,同昨天夜里的密谈态度截然相反。

宋皇帝正是用他自己的亲身示范,告诉裕华皇储一个最为基本的道理——国家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很多时候,短视一点,鸡毛蒜皮的斤斤计较才能为帝国争取更多的利益,而所谓的国家友谊纯属空谈之资。

丘吉尔首相此次在华要访问七天之久,其实就是想要同中国好好的谈价,他也明白中国肯定会出兵,关键就是英国必须拿出很高的价码才能让中国参战。

这对英国而言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因为中国即便参战也是在为自己而战,可现实永远就是如此的令人恶心。

在随后四天时间里,丘吉尔首相同顾维钧首相、蒋方震总参谋长又进行了两次会谈,将帝国对英战略支援的问题谈妥,英国没有继续开出更高的价码,而帝国也没有同意对德宣战。

帝国不可能在这个时期就会暴露自己的真实计划和想法,因为这很可能会被英国单方面的利用,比如故意将情报和谈判结果泄露给德国。

真正的谈判还没有开始,现在只能说是维持现状,帝国出钱出力,支持英国再打一段时间看看效果,与此同时,帝国也将继续加快备战的步伐,做好同纳粹德国一决胜负的最终一战。

同英国达成协议之后,帝国开始考虑着手在德国的三个方向加强军事部署,除了增强对英国的军事援助和在西班牙的驻军规模外,在伏尔加河东畔也在不扩大军事规模的情况下,加强军事训练和综合作战的部署,以及战略物资的增储。

为了避免德国主动将矛盾激化,帝国在外交层面也采取一种更为明确但不至于激怒德国的政策,派遣外相郭泰祺访问美国,通过联合声望要求欧洲各国尽快停止战争,避免对世界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中美提出的斡旋条件是德国退出法国,恢复和谈,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之后,德国进一步撤出比利时、荷兰、丹麦和挪威,英国可以接受这个条件,但是德国绝对不可能接受,事实上,中美也未曾真正考虑给德国一个能接受的和谈条件,所谓的斡旋不过是象征意义的表明中美不太可能直接介入到战争中。

英国的整体实力在同中国的碰撞中被严重损耗,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隔着一道英吉利海峡,凭借空军和海军的优势力量,英国还是能够对抗德国的入侵计划。

中美在这个过程中同样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陆续通过《租借法案》,向英国租借海军船只和飞机,向英国出售更多的驱逐舰和作战飞机,帮助英国抵御德国的军事进攻。

鉴于英国在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研制上远远落后于德国,帝国也大规模的向英国出售早期型号的近程导弹,协助英国反击德国的导弹攻势。

在温斯顿.丘吉尔首相离开英国不久,新加坡海峡殖民地举行公投表决,以接近90的高票率通过了并入中华帝国的决议,在公投之前,裕华皇储亲自抵达新加坡推动投票,承诺给予新加坡直隶府的地位。

帝国对新加坡这一地区的谋划已经是很长远的事情,此前不断以维护华人利益的缘由,通过和英国沟通谈判,迫使英国在1931年设立了独立的淡马锡邦,以柔佛海峡为界限,总面积4600公里。

这些地方加上帝国在荷兰划分印尼期间分割的宾坦、巴淡群岛、廖内群岛、新及-林加群岛就将是帝国新的新加坡直隶府,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辖区内华人占8成比例,因其港口、地理和本地金融优势,在东南亚将占据绝对重要的特殊地位。

随着新加坡府的并入,帝国在东南亚的整体布局战略也就彻底完全,在英国逐渐退出东南亚,帝国将马来亚、印尼都成功削弱为更小的国家后,加之帝国在东南亚拥有新加坡府和加里曼丹自治省、苏拉威西自治省,对整个东南亚的牵制作用已经极其牢固。

在此后的东南亚政策中,帝国将会正式的推进印尼、马来亚、巴布亚三国独立,同样,帝国也会允许安汶、东帝汶独立,在每一个问题上,帝国都将围绕自身利益和长久的需求做出划分,保证帝国在整个东南亚享有最高的特权,并且限制这些国家在未来有机会挑战帝国的权威。

譬如在东汶共和国和印尼的划分上,帝国在班达海东南侧的图阿尔海峡做出分界线,使得两国都不能控制这一海峡,而这就意味着帝国在班达海拥有最高的实际控制权,帝国不仅在这里拥有海军舰队驻军和基地,也可以自由出入班达海的两个进出口。

帝国将西巴布亚并入整个巴布亚共和国,使得印尼的实际领土基本就被局限在苏门答腊和爪哇岛,而对新的巴布亚共和国,帝国又将新不列颠群岛划出来,将这一区域重新采取德治时期的名称,改称为波美尼亚群岛,同时也是帝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第三大的自治省。

实力就是不可争议的强权。

不管是帝国是霸道,还是虚伪,实力保证帝国有足够的权势对东南亚作出有利于帝国的划分,使得帝国对整个东亚地区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同时,帝国也制定新的计划援助东南亚国家发展经济,签订自由贸易协约,为他们援建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和港口,鼓励企业投资,从这些国家继续进口资源,出口工业产品。

在整个东南亚的开发计划中,华人依然是最为重要的推动力量,帝国在未来二十年里仍然将每年保持100-150万的移民速度,以华人为经济和政治主体,在东南亚国家重新建立新的秩序。

在帝国的对外移民的政策下,泰国在过去三十年间的华人比例已经超过50,缅甸、越南、柬埔寨、菲律宾、印尼、马来亚的华人比例都超过30,在当地经济中,华人华商也占据着主体地位。

随着这一政策推行了三十年,除了日本,在整个东亚地区的资本家中,华商占据着绝对的主体地位,东南亚的华人,超过一半的比例仍然持有着帝国的护照和双重国籍,而在帝国的威慑下,除日本之外的所有东亚国家也被迫承认双重国籍,这使得帝国的人口扩张主义在1940年前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阶段。

华人在这种人口扩张主义中,不仅为东南亚国家带来了现代文化、资金、劳动力、产业,也带来了人口的交流和混杂,华人和拥有华人血统的人口将逐步在整个东南亚占据着主体地位。

在这个过程中,大陆的华人总量实际上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并没有很明显的增长,整个帝国在1941年的总人口是5.8亿,而本土常住人口约为4.5亿,在整个东南亚地区就生活着超过一亿华人及持有帝国国籍护照的国民——实际上,泰人、马来人、缅人通过婚姻关系获取帝国护照,成为帝国国民的数量也不少,虽然绝大多数的人并没有回到本土生活,但在帝国的人口统计中,这依然是必须纳入计算的一部分。

这实际上已经成为帝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比如泰国,它大约1/4的人口持有中国护照,如果按照帝国现有的宪法,大约还有接近1500万的人口有资格申请中国籍。

泰国的问题主要是它和帝国在经济及人**流上的问题确实过于紧密,泰国主要的金融机构和大中型企业,甚至70以上的中小企业和超过1/2的土地资源都集中在华人手中,这对泰国来说也是一个很尴尬的问题。

从长远来看,这将是一个非常复杂和长期的人口问题,甚至会威胁到整个亚洲的安全和稳定,但在现阶段,东南亚确实也是世界上发展最快和相对最为稳定的地区。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