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不争(1 / 1)

魏逆 茶渐浓 2225 字 11个月前

这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吗?

闻言,夏侯惠心中第一个念头是这个。

也不由双眸冒出热切的目光来,但他很快的,便压下了这个念头,对秦朗露出笑容来,“多谢元明好意,但我还是不去了。”

这个答案令秦朗再次错愕。

他分明都看到夏侯惠眼中的意动了,也以为彼很快便欣喜的满口应下了,哪料到等来的竟是回绝呢?

眼前之人,还是他所熟悉的夏侯惠吗?

亦或者是说,此番来并州于途,自己对他的约束与压制太过了,令他隐隐感受到了洛阳天子的心意?

在须臾间,秦朗心中闪过了无数念头。

但最终他也如前番一样没有问原由,而是含笑点了点头,“也罢,随你吧。”

“多谢。”

落下一声,夏侯惠便走出了秦朗的军帐。

待回到自己的军帐中,卸下身上的皮甲与配在腰侧的环首刀躺在榻上时,他才阖目发出了一声叹息,“唉,世事难两全啊~”

是啊!

他怎么可能不愿意去呢?

身为行伍之人,面对斩将夺旗之功孰能无动于衷呢?

尤其是此番斩首计划的对象,乃是祸乱魏国北疆的鲜卑贼酋轲比能!

功可录青史的!

再者,有田豫的作邀在前、秦朗的问话在后,他即使应下去了,事后天子曹叡知晓后也不会觉得他仍是贪功弄险、狂悖忘形之人。

但他还是不能去。

因为去了,他在天子曹叡心中的印象,就不会迎来改观!

曹叡仍不会觉得他的心性已然变得沉稳,假以时日便可犹如秦朗一样值得托付、可以独自督领洛阳中军外出为国讨不臣!

对比起这层忧虑而言,斩杀轲比能的机会便不值一提了。

夏侯惠不想舍本求末。

而且,不去杀胡口伏击也有不去的好处啊

他进入行伍这些年,还不曾历经过敌我兵力约莫十万的大战呢!

且还是有征战半生的田豫在侧参详、以洛阳中军为主力的大战事,他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默默的旁观就可以积累很多经验了。

这种履历是很难得很关键的。

关键到日后他被付以兵权时,不会有人质疑他可为将而不可为督。

是的,去了杀胡口,哪怕如愿拿到了轲比能的首级,但只能证明他是一名很好的突将,才干止于小打小闹的兵不满万的战事。

另外一个好处,则是可以让自己在洛阳中军内留下个好印象。

洛阳中军内实际掌控兵权的将率,是不可以拉拢的。

但可以让他们对自己心怀亲近之意。

而他在可以亲自前去杀胡口的情况下,将机会让给了张虎,就会迎来张虎的感激,也会让其他洛阳中军的低级将率觉得,他是个舍得推功给麾下的人。

如此,一切就自然而然了。

毕竟,谁不愿意亲近一位有机会给自己带来功名利禄的人呢?

带着这些自我宽慰,夏侯惠也终于抚平了此番随征却不能畅快讨贼的心中不甘,被浓浓的睡意给吞没。

而秦朗的军帐中仍灯火正明。

左右也没有什么睡意的他,索性将今日之事细细在心中过了一边。

在魏国宗室大将几凋零殆尽的实情下,他当然也很珍惜这次督领洛阳中军北来的机会。

且他自己心中清楚,天子曹叡委以他为主将,不止是因为他性格谨小慎微,更大的因素是现今在洛阳的诸多宗室子弟中,他最为年长!

对他而言,这是挑战也是机会。

他日后能否有若已故曹休或曹真一样的地位,门槛就是此战的胜负了。

故而,他心中细细过了一遍,觉得没有什么失措之处后,便取来笔墨一一录于书,传去洛阳让天子曹叡过目。

虽说,曹叡并没有这种要求。

且曹叡素来很信任前线都督的调度,从不干涉战事的指挥。

但秦朗觉得有了曹休的石亭败北的前车之鉴,自己还是作书上禀的好。

反正也不耽搁多少时间。

至于,夏侯惠方才所说的小伎俩,他还尚未与田豫商讨是否可行嘛

那倒无需担忧了。

就如他不会回绝田豫想讨要洛阳中军的骑卒、前去定襄郡杀胡口设伏一样,田豫也不会在这些细节上提出异议。

洛阳,宫禁东堂。

署理完当日政事的天子曹叡,没有走进偏殿休憩,而是直接摆驾归去了天渊池。

不过,在离开之前,还独留散骑常侍王肃陪同在车驾侧畅谈了一路,从脸庞上的神采可以看出,曹叡的心情颇不错。

因为他昨日便看到了秦朗的书信。

也还私召来了护军将军蒋济,一并计议秦朗上禀的作战筹划。

对此,蒋济没有提出任何建议。

只是声称自己看不出战略上有什么失措或者遗漏之处;且还以自己不可能比田豫更了解边郡之事为由,回绝了曹叡的问题:贼子轲比能可否会走杀胡口?

对此,曹叡当然不会强求。

而且觉得既然蒋济都挑不出作战部署的漏洞,那么此战的胜算应是很大的。

所以他心情也变得畅快了起来。

顺带的,也对夏侯惠的转变颇为欣慰。

秦朗在详细录战略之书中,提及夏侯惠时是这样的——

“太守豫有一战毕全功之心,乃独谋定襄杀胡口斩首之计,闻惠勇猛过人,欲以惠为将而往,惠辞,举中坚营骑督张虎代之。后惠表此事于臣,且进离间贼子轲比能与步度根之策,臣复问惠欲往杀胡口否,惠意弗改。”

此竖子终于明了朕的期待,开始褪去浮躁了!

当时天子曹叡看罢,心中是如此作想的,也促成今日将王肃留下交谈之举。

嗯,说得尽是一些家长里短的话。

如回想起已故王司徒的侍君趣事,如问及王肃家中诸子学识如何了,是否可堪入宫为郎了;且还夸赞了王肃教女有方。

一直待到二人分别之时,才如此叮嘱了一句。

“王卿与夏侯伯权素来相善,且今有姻亲之谊,若碰巧逢面了也当劝说他一二,让他莫要再记恨夏侯稚权先前行举,免得让外人笑话兄弟不睦、有损家门声誉。”

天子都如此叮嘱了,王肃自然也不会怠慢。

在下一次听朝日,他便主动创造机会与夏侯衡恰巧相逢了,在转述天子曹叡的话语后,还不免分析了句,“伯权,陛下乃聪颖之主,必然不会无的放矢。今令我来劝和你兄弟二人,应是稚权在并州有所举措让陛下欣慰且有了托付重任之意。”

对此,夏侯衡自是诚挚作谢。

虽然他不会如王肃或者天子之意,罢了兄弟之间的私下约定,对外声称可让夏侯惠重归安宁亭侯府,但觉得有些事倒是可以落实了。

乃是先前夏侯惠在成亲前,请求他代办的招募扈从与培养耳目这两件事。

那时候的他觉得这两件事有些犯忌讳,不类身为谯沛元勋之后所为,便想着暂且搁置,等待弄清楚夏侯惠的具体用意后再作打算。

不过,如今天子曹叡再次劝和后,让他觉得还是遂了自家六弟之意罢。

嗯,他会错意了。

源于很早就知道曹叡让夏侯惠当孤臣的事,他偶尔也会将自家六弟的所作所为,当作是曹叡在背后指使的。

也能感受到曹叡一直在尽心擢拔夏侯惠的官职。

如自家六弟的职责明明在淮南寿春,但此番却是被允许随征并州去了。

所以,他陡然觉得,夏侯惠请他代为物色先父夏侯渊旧部有才干的子侄当扈从、建立个人的情报系统,应该也与曹叡有关系。

孤臣嘛,是君王手中的刀。

如今宗室大将凋零,天子曹叡也定会有兵权旁落的担忧。

故而才会让夏侯惠举荐一些忠心社稷之人,安插到军中当将率进而保障兵权。

出仕没多少年且年纪轻轻的夏侯惠,如今能想到的人选,不就是从自家父辈的旧部子侄中挑选了吗?

而建立情报系统,那就更容易理解了。

一直在洛阳任职的夏侯衡,对庙堂局势以及士族世家坐大等事又不是不知道!

至于,这种猜测有没有错

夏侯衡不想去论证了。

反正,他是绝对相信,自家六弟不可能有谋逆之举。

带着这种想法,他归来自家府邸后,还寻了七弟夏侯和,让他抽空去夏侯惠的小宅一趟,转告孙叔在三日后去一趟谷城取书信。

建立情报系统、重新将以前的暗子启动,这种事情夏侯衡当然不能假他人之手。

且这种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成的。

但他知道如今一个夏侯渊旧部家中,有一位旁支子弟,不管年龄、才学与品行等等方面都符合夏侯惠要求的扈从人选。

难得的是,这个籍贯在兖州的旧部,门第不高。

也是为数不多在夏侯渊背上“白地将军”的称号后,仍对夏侯家保持着尊敬与亲近的。

也就是说,只要夏侯衡开口了,这个旧部家中二话不说就将子侄送来了。

对于洛阳发生的这些事情,夏侯惠并不知道。

或是说,就算知道了他也无心理会。

此时的他,已然随着洛阳大军北上到幽州代郡右北平了,而轲比能与步度根也驱兵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