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 计(1 / 1)

第三十四计

三十四、稳中求胜

1、计名释义

稳中求胜是步步为营,有把握地攻敌取胜。也比喻有步骤、有把握地进行工作。

2、按语评析

稳中求胜要具有洞察全局风云变幻的智慧和驾驭事态风浪的能力。面对攻势不动摇,胸有成竹,把握机遇,有步骤、有把握地攻敌取胜。稳扎稳打,稳中求胜。

3、用计例说

例一:蒋琬稳中求胜安定蜀国

公元234年8月,诸葛亮在五丈军营中与世长辞,死时只有54岁。诸葛亮死前推荐蒋琬接替自己的职位。蒋琬深深知道,自己作为诸葛丞相的继承人,蜀国人民的眼睛都盯着他,他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慌乱表现,他要扛起这重担,才不辜负诸葛丞相对自己的信任和期待。

于是人民看到了身居要职的蒋琬镇定自若,完全跟平常一样地在审阅文件,处理政事,他的神情端肃凝重,既没有忧伤的神色,也看不出故作欣喜的表情──平平常常,一如既往。人们的心放下了,蜀国慌乱的局面趋于稳定。蒋琬以他出众的才干,赢得了朝野一致的好评和信任。

例二:谢安弈棋定军心 稳中求胜

谢安(320---385),字安石,四十余岁始出仕,东晋孝武帝时,官至宰相。在历史上著名的“淝水战役”中,他运筹帷幄,打破前秦苻坚,成为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范例。

太元八年(383)冬,前秦皇帝苻坚率百万大军进攻东晋。东晋抗敌主帅谢安率八万守军抗敌,京城里的人都十分惊慌,而谢安却异常平静,丝毫没有紧张的表情。在抗敌期间,谢安经常与朋友去山中别墅游玩,并与外甥下棋。

机会终于来了,谢安连夜调兵谴将,东晋以八万精兵,打败了苻坚的百万大军。谢安这种临敌不变,处变不惊,指挥若定,表现了一个军事家的应有风度。

例三:裴度稳中求胜大印失而复得

裴度在中书省任职时,左右忽然来告诉他大印丢失了,听见的人无不大惊失色。裴度命人摆宴奏乐,大家都莫明其妙,暗地里惊异。欢饮到半夜,左右又报告,大印找到了,裴度不回答,继续欢宴。

有人问裴度为什么这么做,裴度说:“这是位小吏盗去了伪造文书,不声张还可以找到,若追急了,他就会投到水中或用火化了,那时就再也找不到了。”当时人们都为他的气量所折服,这种稳中求胜的做法,才使大印失而复得。

例四: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中国稳中求胜

1989年6月---1992年初,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无一例外地在政治上搞三权分立和议会民主,在经济上搞私有化,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中国在这种情况下实行“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有所作为”的稳中求胜策略,顺利地渡过了困难的局面,既打破了西方的制裁,又保持和发展了对外关系,特别是与东欧国家和独联体国家的关系,开创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中国从此走上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