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娘一拍手,兴奋道:“这主意好,俺来蒸!”
第二天,马大娘提前一个时辰回去,把提前泡好的粗粮和细粮捏成团,放在蒸笼上蒸好。
她没敢多做,按照秦柳说的,只蒸了三十个。
结果清早还没过完,三十个就卖光了。
一文钱两个窝头,这价格谁都动心。
路过的人,有钱没钱的都买两个当干粮。
一个月就在辛苦忙碌中度过了。
秦柳仔细结算了一下,刨除米面柴火等原材料成本,一个月净赚了三千文,刚好把她买桌椅板凳、锅、碗、勺子等物品的总投入包括进去了!
她激动得喜极而泣!
终于又找到一条谋生之道了!
不过,她也很快冷静了下来。
这条路成功的原因就是马家几人的倾情投入,任劳任怨。
若非如此,光凭她一人,也不可能把店开起来。
秦柳把马大娘、马跃、李凤姐等人叫到了一起,讨论一下收益分配问题。
在最开始开店的时候,他们都有意回避这个问题。
因为谁也没有把握,这个店能盈利。
若是亏本了,投入打水漂的风险全是秦柳在担着。
马昂虽然有了军饷,可一个月四钱银子,也就是两百八十文钱,勉强维持一家人温饱而已,要有钱开店,那估计得等到猴年马月去。
秦柳把饺子铺的投入、收入、等细算了一遍,总结道:“到现在,总花出去的钱与收回来的钱一样多,算是没亏没赚。不过呢,我们毕竟辛苦了一把,还是把银子分一分。”
秦柳按人头,把三千文分成了四份,一份七百五十文。
马大娘、马跃、马凤姐三双眼睛齐刷刷地放光。
一串整整齐齐的铜钱摆在自己眼前,看起来又美好又温顺,心脏激动得都要跳就来了!
马跃伸出手,轻轻摸了摸那串铜钱,仿佛呵护着美丽的小白兔,连串铜钱的麻绳都显得分外可爱。
他不是没见过这么多钱。
可这是自己的劳动成果,而且只是一个月的,这太振奋人心了!
去年这个时候,他还是个填不饱肚子,嘴里含块石头解饿的穷小子,今年此时,他不仅吃饱了饭,还有了钱赚!
这么多钱!
娶媳妇也不是问题了!
马跃激动得想跳起来,可马大娘按住了他。
马大娘很快镇定下来,她把众人面前的钱都归拢,堆到秦柳面前,表情严肃而认真地说:“丫头,这事您先别决定。等马昂回来,你们再商量一下。”
秦柳也没坚持,欣然接受了马大娘的提议。初始投入也是真金白银花出去的钱。她还指着把这钱早些挣回来呢。
她提前分钱,不过是表示自己的态度和诚意——与马家人按劳分配劳动成果。也是给马家人吃个定心丸:自己不是见钱眼开、唯利是图的人。
第二天,马昂专程请假过来了。
有一身军爷装扮的汉子站在一旁,饺子铺也没什么人敢捣乱。
趁人少的功夫,马昂把秦柳叫到店铺后的院子里,说了自己的观点:“第一,这头一个月赚的银子,是你的本钱,俺们不能要。第二,以后若是盈利了,俺们可以对半分,亏损了也是。不能我们马家占大头。”
“可是,马大娘他们、马跃和凤姐都很辛苦……”
马昂并不让步:“谁不辛苦?李大叔在家带着两个孩子也很辛苦,孩子一天见不到娘也很辛苦。”
秦柳愣了愣,也没有坚持己见:“那好吧。是多是少就这样了,你们还请多担待吧。”
马昂说完也没有多留,从水井里打了几桶水到一旁洗碗的大木盆里就走了。
天气越来越暖和,路上的行人也越来越多。秦柳再三调整食谱,主打一个价格实惠、填饱肚子。
客人越来越多,新的问题也来了。
纵然她多买了好几个碗,还是架不住洗碗都洗不过来,屋外架了两口大锅熬粥,还是供不应求。
她有心在门外打一个水井、砌个大水池,让那些着急吃饭的人自己洗碗、取菜,来个自助模式,否则真是忙不过来了。
可这打井需要成本,还不低,若是回头这店面不租给他们,投入就打水漂了。
她一时下不了决心,只是和马大娘他们抱怨了几句。
马大娘提了个好建议:“打井的事,先往后放放。这刷碗的活儿,我倒是有个好提议。我们隔壁邻居家有个小孩子是个孤儿,爹娘都过世了,十一岁,他一个人有上顿没下顿的,不如让他来帮忙刷刷碗,咱们管他一天三餐饱饭。”
秦柳自然欣然应允。
小孩子叫栓柱,瘦得像猴,个头只有普通八九岁孩子高,脸色发黄,看得出来是长期的营养不良。可孩子勤劳能干,手脚麻利,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糊口机会,洗碗扫地擦桌子,跑腿买菜买面买肉,什么活儿都抢着干。
喝粥客人的增多,给饺子生意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不过,吃得起饺子的客人,大多住得了驿站,也有一些人叫了饺子送到驿站房间。
第二个月,纯赚六千文钱。一半分给马家,一半她自己拿着。
秦柳实在没有想到,光做下层穷人的生意,也能有这么高的利!
镇上很快有新的粥铺包子铺出现,对她的生意形成了直接的竞争。
秦柳也没介意。那些新店虽然跟她学,粥碗和他们店的一样大,可粥稀了不少,也不会有花生、绿豆等增加口感的坚果在里面。
有经验的熟客,还是更愿意在他们店里消费。
反而因为这些店铺的分流,他们店的接待压力小了许多。
接下来几个月,是生意旺季,路上不仅多了不少来来往往的客商,甚至还有部分骑马去草原看风景观光的游客.
也有一些路过镇上的小队兵勇,不过那些人都是骑马路过,粮草有专人供应,和他们饺子铺倒是扯不上关系。
刚入六月,天气异常闷热,二郎蔫蔫儿的,食欲不振。李老汉有些懊悔地抱怨:“都怪老汉!前几天见孩子吃得好,就没忍住多给他喂了几口,怕是积了食……“
秦柳宽慰道:“没什么大事,饿几顿也就好了。”